年羹尧曾是雍正最宠信的大臣,为何却不得善终?

suck-sun扫去阴霾


年羹尧,清朝的封疆大吏,军政大员,一等公。

妹子是雍正的小老婆年妃,十分擅长抛白眼。

外面能干活,家里有妹子,按理说,这官应该当得稳稳当当。为啥雍正把他从一等公撸成了门卫大爷,最后年羹尧还自杀了呢?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年羹尧。这人其实是个官三代,他爷爷,父亲都是大官,父亲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所以他们家是“三世受恩”,而且在雍正当皇帝之前,年羹尧就很牛了。

因为会打仗,年羹尧很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官至川陕总督,是坐镇一方的重臣。

当然,因为妹子嫁给了雍正,所以他算是四爷党员,而且在雍正继位的事情上出过大力气。

雍正继位时,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手握重兵,给在四川的同样手中有重兵的十四阿哥胤禵极大震慑,让雍正稳稳当当坐上了皇位。

而且雍正继位之后,年羹尧又干了一件大事:平定青海叛乱。这是大功一件,给了雍正继位很大的舆论支持。要知道,青海的事情康熙都没办妥当。现在雍正刚上位就摆平了,说明雍正登基顺应天意。

所以,雍正对这个大舅子是特别欣赏甚至是感恩,他甚至称年羹尧为“恩人”。看看雍正给年羹尧的信,就知道这两人的关系有多火热。

雍正登基第一年就重用年羹尧,特意授令:“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青海平定,雍正高兴得不得了:“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想你已经无法表达雍正的感情了,雍正又对年羹尧倾情诉说:“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

两人海誓山盟:“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之知遇。”咱都要好好的,不负如来不负卿。

为了让这样的基情永驻,雍正广而告之:“不但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可谓是发动群众,一起爱戴年大将军。

另外,雍正还曾经让人快马加鞭,从北京到西安给年羹尧送一筐荔枝,没错,就是当年唐玄宗对杨玉环干过的事情。

可以说,雍正对他比对他的妹子还要好。当然,因为这个原因,年妃在宫里也混得风生水起,想对谁翻白眼就对谁翻眼。别的妃子只能翻死眼。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有人就发现了不对了,比如有个浙江钱塘的举人汪景祺,他后来投靠了年羹尧,拍年羹尧马屁说他是“宇宙之第一伟人”。但是,汪景祺又告诫年老板,做官一定要低调,因为你已经犯了“你知道得太多了”以及“你干得太好了”这两大罪。所以很可能“进不得尽其忠节,退不得保其身家”。

所以说,年老板看上去很风光,其实很危险。偏偏年老板犯了数大错误。

第一大错,飞扬跋扈,搞不清自己的轻重。

因为得到皇帝重用,所以年老板开始骄横跋扈起来。在西安当都督,搞得跟小朝廷一样,叫文武官员逢五逢十做班,办公室也用四角龙来做装饰。赐下属东西叫“赐”,还要人家北向叩头谢恩。吃饭叫“用膳”,请客叫“排宴”。这就是务虚名处实祸了。

接下来,年老板的行为更得罪了一大批人。他给同级的总督、将军发文件,开头就是“令谕”,别人见他,非要让人家给他下跪,这简直是不把别人当干部啊。

年羹尧回京,下令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接跪送。到了京城,王公大臣下马问候,他竟然坐在马上,只是点点头。这派头大发了。

这样一搞,没事打他小报告的人更多了。

更严重的是,他连妹夫雍正也不放在眼里了。雍正派过来的御前侍卫,按理说是皇帝身边人,等同皇帝化身,可是年老板就把这些御前侍卫当自己的保镖使。

见到雍正,年羹尧也是大大咧咧不当回事。

有一次,雍正想给一本书写个序,结果年羹尧抢先写了一篇公布,这就是抢领导风头了。

第二大错:搞山头,拉帮派

年羹尧利经常干扰官员选用,他推举的人一律优先录用,当时号称:“年选”,这个“年选”比皇帝选还管用,他要是不让用的,那是削尖的脑袋也别想提拔。

第三大错:贪污受贿

据查是贪了数百万两银子,很多还是军费,是实打实的军中大老虎。但这是个事吗?可以说不查你就不是大事,一查你就是大事。

第四大错:年羹尧的站位太暖味。

我们知道雍正是击败许多兄弟才成功上的位。大家看清宫剧,对这些东西都倍儿熟了。雍正的主要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十四阿哥允禵。这个人打仗很厉害,手握重兵。唯一问题,他本人不在京城。近水楼台才能先得月。雍正上一台,就用年羹尧把他打倒,发送到皇陵扫墓。

另一位竞争对手是八王爷胤禩,这个人名声很好,势力也很大,还有一些兄弟支持他,比如九阿哥胤禟。雍正一上台,对他还是比较顾忌,不敢动他,反而把他封为廉亲王,主抓来钱快的工部事务。

但是,雍正对这位老八是很警惕的。有一天,雍正开会,说“尔诸大臣内,但有一人,或明奏,或密奏,谓允禩(胤禩)贤于朕躬,为人足重,能有益于社稷国家,朕即让此位,不少迟疑。”

就是说你们要是觉得老八好,那你们说一声,我马上让位。

这就是钓鱼执法了,大臣没一个上当。

雍正当然也不会真的就让位,当上皇帝四年后,觉得一切都定下来了,就将八王爷,九王爷什么的削去王爵,软禁起来,还给他们起了花名,八王爷美其名曰“阿其那”,就是狗的意思。胤禟改名“塞思黑”,也就是猪的意思。

在这个过程中,雍正是下了心血的,他十分需要自己亲信的支持。但是,让他失望的是,他的心腹之一年羹尧态度非常暖味,经常帮雍正的兄弟说好话,也不断绝来往,还建议雍正对兄弟下手不要太狠了。

你吃我的饭,替别人说话?!

这一点触动了雍正最敏感的部位。要知道,别的人也有跋扈的,比如李卫,人家就没事了。那是因为人家李卫知道自己是谁家的奴才。像年老板这样态度暖味,走位飘忽那是行不通的。

到了这一步,也不管你是“恩人”还是“疼你想你了”,雍正最终下定决心,打倒年羹尧。

可年羹尧不是那么容易打倒的,他是抚远将军,手中有兵,妹子年妃还在宫中卧着底。要是搞不好,会引发兵变!

一本叫《清代轶闻》的书记载年羹尧被夺兵权后,“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叹曰:不谐矣。始改就臣节”。

你看,年老板有造反的本钱啊,但他认为“不谐矣”,所以没动手。但“不谐矣”的原因不是通过夜观天象得来的,则是雍正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得年羹尧想反也想不了。

那么,雍正是怎么打倒这位清朝军中大老虎的呢?

我们先讲一下开头,雍正二年底,年羹尧从西安回京述职。当时年羹尧还是很牛的,下令直隶总督李维钧等跪道迎送(注意这个人)。王公大臣下马问好,他没礼貌,只是点点头。

这样下来,肯定得罪了不少人,恰好雍正也开始不爽他。

这时候,京中开始传开一个谣言,说雍正给军队发福利,是听了年羹尧的话。

这个话太伤雍正的自尊心了,雍正当场发火:“朕又不是三岁小孩,难道还要年羹尧的指点!难道因为年羹尧强为陈奏,朕才赏兵的么?”

而且,这个话很阴险啊,亲们知道皇恩浩荡,钱是皇帝掏的,人情当然是皇帝的,现在说是年羹尧的请求,那大家以后不就只感谢年大将军了吗。这已经影响到了雍正的权威。可以说,雍正在这个时候已经起了打倒年羹尧的心。

但是怎么打倒呢?

雍正有三大法宝: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什么叫甩石头?就是朝对手扔一块石头出去,把对方打晕,也趁机表明自己的态度。年羹尧这一次进京结束后回任,收到了雍正的谕旨,上面写了一段话:“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难,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个绕口令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你年羹尧要注意保全自己的功名。这个话是相当阴阳怪气的。叫人家保全,自然是暗示对方可能保全不了。你要是仗着功劳犯错误(倚功造过),我对你下手(必致反恩为仇),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是相当反常的,因为以前雍正给年羹尧写谕旨,就像写情书一样。这里摘二句:“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

又是想你,又是疼你的,可现在雍正已经准备从“疼你”到弄疼你了。

这个石头一甩,年羹尧估计就蒙了,昨天还叫我小甜甜,今天就叫我注意点?

另外,大臣也开始知道皇帝的风向已经变了。

第二大法宝:挖墙角。什么意思呢?就是把对方的人挖过来为自己所用。

雍正第一个挖的人是直隶总督李维钧,这个人就是前面跪迎年羹尧的。此人跟年羹尧是朋友,当初李维钧上位,就是年羹尧大力举荐。但是雍正看出来,李维钧对年羹尧还是有不满的,毕竟人家也是官,竟然还要跪你!

所以雍正跟李维钧打招呼,告诉他离年羹尧远一点。像李维钧这样官场打滚的人,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接下来,雍正又跟高其倬等封疆大吏发秘密文件,让他们尽早与年羹尧划清界限,马上站到皇帝这一边!

第三大法宝:掺沙子。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对方的阵营里安排自己人,使对方的墙根基不稳,达到破坏对方根基的目的。

这一点上,雍正起用了一个叫蔡珽的人。此人跟年羹尧是死敌,年羹尧参劾蔡珽,准备定他一个死罪。雍正驳回了这个请求,反而提拔他当左都御史,并指示他搜罗年羹尧的罪状,等时机成熟就抛出来。

这三大法宝一出来,年羹尧就有些摇摇欲坠,只等一个机会了。而年羹尧完全还不知情。接二连三的犯错。

第一个大错,是指使亲信胡期恒弹劾陕西道员金南瑛。这个金南瑛倒没啥了不起,不过人家后台硬,他的后台就是雍正的心腹兄弟怡亲王胤祥。这等于是年羹尧朝胤祥开炮,结果雍正马上大做文章,不但驳回了弹劾,还扣了年羹尧一个大帽子:大搞朋党。

这是很严重的指责!可接下来,年羹尧又出错了。

雍正三年三月,天空突然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当时大家都认为是祥瑞,所以纷纷上表拍马屁,年羹尧也上了一表。但不知道为什么把其中一个词“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

朝乾夕惕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颠倒一下是什么意思呢?还是这个意思,没啥区别,汉语倒装是常用的,所以年羹尧也没在意。可就是这个错误被雍正抓住了小辫子,雍正说“(年羹尧)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年羹尧青海之功,朕亦在许与不许之间而未定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年羹尧就是故意的,就是想说朕不“朝乾夕惕”。那好,你这样干,也怪不得我了。你青海的功劳,也不一定就是你的了!

这真是我器重你,你是大将军,你有大功劳,你是亲爱的。我不鸟你,你说你是啥?

借着这个题目发挥,雍正一下就把年羹尧的亲信全部撤职的撤职,更换的更换,等于给年羹尧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到了雍正三年四月,正式罢去年羹尧抚远将军一职,调为杭州将军。这一下,当年伏下的棋子得到信号,比如蔡珽、李维钧等人纷纷跳出来指证年羹尧犯了错误,

这时候,年羹尧还是很天真,以为雍正跟他闹着玩呢,在去杭州的上任途中拖拖拉拉,一走三步停,希望雍正把他叫回去。

那好,不到岗就不用去了,还是回京吧。

回京受审!

雍正还很民主,给各地军政大员发文件,请他们“各秉公心,各抒己见,平情酌议,应否作何处分。”

大家纷纷揭发检举,经过诸位大臣的热心举报,一共发现年羹尧犯了92款大罪。里面,够杀头的就有三十多条。

赚足了舆论优势,站到了道德制高点,雍正开始装逼了,他表示年大将军还是有功的,所以法外开恩,允许他自杀,家族子弟全部充军,家产抄没。

于是,威震朝廷的年大将军就此了结在一根绳子上。

最后交待一下,年老板的妹子年妃在他上吊一个月前就已经因病去世了。

到底是病,还是别的原因呢?反正一入宫门深似海,伴君犹如伴猛虎。


脑洞历史观


年羹尧,字亮工。做过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爵位一等公,位高权重,带兵打仗,所向披靡,先后平定多处叛乱,战功彪炳,深受雍正皇帝极大恩宠。

曾经雍正皇帝把雍正比作自己的恩人,说能遇到年羹尧是他的幸运,并且把年羹尧的功劳记录下来,让他的后世子孙都要记住年羹尧,不然就不是他的子孙臣民,同时雍正皇帝也希望他能和年羹尧做千古君臣的榜样。

那受雍正皇帝极度恩宠的年羹尧,最后为什么会和雍正皇帝君臣失和,不得善终呢?

主要因此年羹尧因功而骄,飞扬跋扈,越权越制,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最后朝廷列出他九十二条罪名,其中就有三十余条是死罪。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年羹尧飞扬跋扈,越权越制,他送给下属礼物,都要他们向北拜谢,是大不敬之罪。

他不仅要求和他同级的官员要对他跪拜,而且还让王公贵族对他跪道相迎。朝廷派去的御前侍卫,本来代表的就是朝廷,应该有特殊的待遇,但年羹尧却让他们牵马执凳,犹如奴仆。

第二,年羹尧结党营私,当时选官,只要是年羹尧推荐的,或者和年羹尧有关系的,都要优先录用。当时年羹尧党羽遍布朝廷和天下。当时选官也叫年选。

第三,当时雍正皇帝正在推行新政,最主要的就是贪官污吏,这时年羹尧不仅没有帮助到雍正,反而还贪污受贿,这更让雍正皇帝不能容忍。

当时雍正也不想杀了年羹尧,毕竟年羹尧的确是战功彪炳,为大清立下功劳无数,年羹尧年大将军的大名也名震天下,他不想落个屠杀功臣的下场,所以就赐死年羹尧,最终年羹尧自尽于狱中。


中孚鉴


自古权臣能有几个善终。

历史上年羹尧不是真正意义上雍正的宠臣,大家不要以为电视剧里的就是历史。首先,年羹尧在康熙时期就是手握重兵的大臣,并不是靠雍正宠信得来的。年羹尧,自幼读书,颇有才识。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职翰林院检讨。曾多次担任四川等乡试考官,累迁内阁学士。 康熙四十八年,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这时他还没满30岁。后来一路战功卓著,到康熙六十年进京觐见康熙,升为川陕总督,成为西陲的重臣要员。

到了雍正继位,当时雍正自己屁股上的位置还没做稳,肯定对年羹尧颇为倚重。雍正元年五月,雍正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年羹尧遂总揽西部一切事务,权势地位实际上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同年十月,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年羹尧出兵平叛。至雍正二年初,终于把叛军都干掉了,大获全胜。也因平定青海叛乱的战功,雍正大大的奖赏了年羹尧,给了他很大的权利。此时的年羹尧不仅总揽西部一切大权,还奉命直接参与朝政。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信让他忘记了自己的位置。他自恃功高,骄横跋扈,作威作福,贪赃受贿。最重要的是结党营私,这让雍正怎么会放过他。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他还培植私人势力,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以陕甘四川官员为骨干的利益集团。有句话说的好,no zuo no die。最后也就被削官夺爵,在狱中赐自尽,家破人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