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價低迷,聽聞快要大漲,是真的嗎?

歷經6年,中晚秈稻收購價上漲一元(請注意這是以50公斤為單位),粳稻下降十元,小麥上漲十三元。總體來看,今年的最低收購價,和六年前基本持平。這也意味著GDP高了,農民的收入一直持平。

糧價低迷,聽聞快要大漲,是真的嗎?

今年的糧食很多地區就是按最低收購價收的,相比2017年今年的收購價下跌的厲害,農民辛苦經營一年的糧食刨除中間的各種開銷基本沒盈利,也導致農民一年比一年種糧的積極性低落。當然每年的一號文件都很重視農村,但是糧食收購價停滯不前甚至下降,而通脹在繼續,農民生活的依賴以後會是什麼?

糧價低迷,聽聞快要大漲,是真的嗎?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並沒有公佈數據,因為10月10日起才開始收購。從目前情況來看,價格應該能控制住。但如果小麥收購大幅減少,對水稻價格也會有託市作用,何況現在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這也導致在目前的收購價基礎上,農民的收益寥寥無幾。

糧價低迷,聽聞快要大漲,是真的嗎?

就在在今年年初,一些專家還認為:雖然我國進口糧食每年都大幅增長,但主要是大豆,而小麥、水稻進口不多,因此至少95%的糧食都是我國自產,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今年秋冬乃至明年,我們要多進口幾倍的小麥,糧食安全還有保障嗎?

如果國家繼續壓制糧價,從國際進口更多糧食,這就意味著農民要選擇外出務工,而閒置的農田就要流轉。

從戰術上說,為什麼今年春季發改委要降低糧食收購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