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2018年是“戊戌变法”120周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以革新除弊,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同时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有为(左)与梁启超

康有为和梁启超这师生二人,都是国人较为熟悉的中国近代历史名人,尤其对梁启超及其子女更为熟悉一些,而对康有为及其子女则相对较为陌生一些,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康有为的二女儿康同璧,其人生非常精彩,她还曾经是第一个代表中国妇女走向世界的女人。

我第一次知道康同璧的名字,还是在十多年以前,从章诒和女士所著的《往事并不如烟》一书中知晓的,记忆中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最后的贵族——康同璧母女之印象》,那么,康同璧究竟是怎样一个女性呢?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同璧

康同璧(1883—1969)字文佩,号华鬘,1883年2月出生,为康有为次女,其父一生纳妾好几个,共生育了十几位子女,但真正长大成人的只有二子四女,康同璧与姐姐康同薇皆为父亲原配张云珠所生,这姊妹俩也是兄弟姊妹中的佼佼者,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姊妹俩出生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竟然没有被缠足,实在是令人称奇。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有为与他的妻妾们合影

康同璧其人诗、书、画乃至英文俱佳,而且颇具乃父性格,行事作风干脆果断,其一生所作所为,也确确实实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其才气和胆识完全不像是二十世纪之初的女子,这得益于当时广东开放的社会氛围,毕竟西学是从广东沿海渗透到内地,并逐渐蔓延至全国,以致今天的中国,依然是广东沿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并始终引领整个中国。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远遁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1901年,康有为病卧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其二女儿康同璧从日文报纸上得知消息后,竟然只身远赴南洋寻父,当年她可是只有18岁呀,竟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这绝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够做到的。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同璧

当女儿康同璧的出现在面前时,康有为是又惊又喜且甚感欣慰,切身感受到“贴身小棉袄”的温暖,有了女儿的精心照料,康有为很快痊愈,并在女儿的陪同下,踏上了去印度寻访佛迹的旅途,一路探幽历险,但康同璧的表现实在是让康有为震惊,因此也对康同璧更加信赖,而康同璧也自诩自己是“第一个到过唐僧西天取经之地的中国女性。”

比康同璧年长十岁的梁启超,也是对老师的这个女儿极为钦佩,曾在其《饮冰室诗话》中这样记载:“康南海之第二女公子同璧,研精史籍,深通英文。去年孑身独行,省亲于印度,以19岁之妙龄弱质,淩数千里之莽淘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梁启超

康同璧也曾将自己在印度所作的二首诗寄赠给梁启超雅正,其中一首诗是:“舍卫山河历劫尘,布金坏殿数三巡。若论女士西游者,我是支那第一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在一次观看文艺演出时,偶遇年长自己十岁的康同璧,上前与之打招呼,就曾吟诵此诗的后两句,借以称赞康同璧的为人。

1903年初,康同璧受父亲康有为的委托远赴欧美演说国事,他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够堪此大任,并赋诗十首勉励康同璧,深切地表达了他的期望,其中有诗云:“欧美几万里,幼女独长征。岂不怜孤弱,其如哀众生。”

康同璧取道日本抵达美国之后,在华侨中开拓维新事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女权思想,她在演讲中曾公开宣称“讲女学先要讲女权”,她还在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和康涅狄格州的圣三一学院都有过短暂的学习经历。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初到美国的康同璧

1904年,康有为从南洋赴欧洲游历,康同璧得知消息后,乘暑假到丹麦看望父亲,康有为父女俩在哥本哈根还受到丹麦首相的接见,而康同璧也是首相见过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当时正在牛津大学留学的罗昌是康有为“万木草堂”的弟子,闻讯老师康有为正在丹麦访问,特意从英国赶到丹麦与康有为会面,随后三人结伴乘船前往挪威旅游,康同璧与罗昌相识于日本,正是这次北欧之旅,康同璧与罗昌开始相恋,从此二人开始了一段跨越大西洋的浪漫爱情,并由此订下终身。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同璧(左一)、罗昌(左二)、康有为(居中)等人合影

1907年2月,康同璧入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巴纳德学院,这是一所私立女子文理学院,于1889年创立,康同璧于1909年从该校毕业,而且是第一个亚洲裔毕业生,巴纳德学院于1900年被并入到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人赴美留学始于容闳,1847年,19岁的容闳被美国传教士带至美国入读耶鲁大学,并于1854年从耶鲁毕业,他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但第一个赴美留学的女留学生却很难确定是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康同璧要比宋霭龄更早的去美国留学,而且康同璧也年长宋霭龄六岁。

康同璧在陪伴康有为游历欧美之时,对父亲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由此也成为父亲事业最忠实的追随者,不但宣传最力,而且也是坚定的维护者,当年她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就是为了方便整理遗书、遗稿,为父亲修订年谱,并联系出版父亲一生的著作。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有为

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康同璧回到中国,继续致力于女权运动,早在其出国之前,康同璧就在父亲康有为和姐姐康同薇的影响下,在中国最早的妇女刊物《女学报》担任编辑并为之撰稿,《女学报》是伴随着维新运动创办于上海。

中华民国成立后,康同璧曾作为中国妇女代表被中国政府派出参加世界妇女大会,曾担任过万国妇女会副会长、中国全国妇女大会会长、山东道德会会长,及至上世纪三十年代,都在国内女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同璧的画作

有这样一个段子,可见康同璧其人的胆识,“七七事变”北平沦陷之后,日本华北驻屯军一军官带领一队士兵,到北平何家口二号罗宅慕名探访康同璧,竟擅自直接闯入室内,被康同璧用日语怒怼,“懂不懂规矩?进门为什么不脱鞋?”军官只好脱靴之后再入,向康同璧鞠躬行礼,被康同璧训斥一番后悻悻离去,临走时还向康同璧表达:“我见到您,就像见到自己的母亲一样。”

1949年初,时任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将军组织召开的华北七省参议会上,年近七十的康同璧被选为和谈代表,与解放军代表商谈和平进入北平事宜,使其名声大噪,这让许多人都出乎意料,傅作义竟然选了一个老太太作为和谈代表。

1951年7月,康同璧被中央文史馆聘为馆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每月薪酬150元,这相当于厅局级高级干部的收入,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晚年的康同璧

1953年,已是古稀之年的康同璧又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年底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这是一种极高的政治荣誉,可以参与国家事务的协商。

1956年初,与康同璧相濡以沫四十余载的丈夫罗昌去世,这对康同璧的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失去老伴的康同璧只有与女儿罗仪凤二人相依为命,其儿子罗荣邦定居美国,担任戴维斯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由于中美两国处于敌对关系,一家人没有办法相聚在一起。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同璧、罗仪凤母女合影

康同璧一生为人豪爽,广结义士,五十年代与许多名人都有交往,其中包括章伯钧、章乃器、叶恭绰、龙云、夏仁虎等人,老太太的待人之道是“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如无交往,心就更寂寞了,还有朋友干什么?”

五十年代后期,比康同璧小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涛到康同璧家中探望她,两人谈到戊戌变法时期的人物多已故世殆尽时而直面无言,载涛对康同璧恭敬地喊了一声“二姐”,这让康同璧难以接受,“我可不敢当,我怎么能与皇家论兄呢?”载涛眼含热泪说道:“光绪爷最亲近的人,现在就剩下我们俩了,二姐,你就答应了吧”载涛是光绪皇帝的胞弟,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叔叔。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担任陆军大臣时的载涛

康同璧晚年一直从事父亲康有为遗著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撰写完成了《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和《万木草堂遗稿》等著作,成为研究康有为生平和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

康同璧是康有为思想的传承者,这是她毕生的精神和文化追求,康有为有这样一个女儿,也确实深感欣慰和骄傲,即便是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和满足。

1969年的一个仲夏之夜,康同璧因感冒而住进医院,由于人性的缺失,她被冷落在医院的走廊上,而未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在孤寂中凄惨地离世,时间定格在1969年8月17日,享年86岁。

康同璧:康有为二女儿的精彩人生

康同璧与罗昌之墓

康同璧死后被女儿罗仪凤葬在北京京郊的福田公墓,这里的墓地是她亲自为丈夫罗昌选定的,并为自己预留了墓穴,女儿罗仪凤终生未嫁,1974年去世之后与父母葬在一起,一家三口可以在地下抱团取暖,而地面却显得有些凄凉,一尺高的石碑显得简陋粗糙,与康同璧的贵族身份极不相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