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统一的趋势是必然的,不会因为某个猛将而改写,你怎么看?

用心写评


三国,历来说法不一。不是国别不一,而是时间。三国分别指曹魏,公元220年建立;西蜀,公元221年建立;东吴,公元229年建立。这三个政权争来争去,结果却被新兴起的西晋王朝一一收拾。蜀亡,公元263年;晋代魏,公元265年;吴亡,公元280年。要说三国鼎立,必须三个国家建立,要说三国终结,只需一个灭亡即可。照此说来,所谓“三国”不过区区34年时光。且三国的名角曹操、周瑜、刘关张等都已化为黄土,不免令人乏味!习惯上,我们所知的三国是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之乱开始算起,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吴亡为止,悠悠九十载的风云变换,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宏的以政治军事人才较量为主的豪情画卷。好大的手笔啊!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纵观历史,朝代更替,实属平常。有的朝代一亡,自有另一家骤然崛起;而有的朝代倾颓,却往往成就乱世。诸如春秋、战国、南北朝、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等。那么三国这个“过渡带”是怎么形成的呢?

东汉末年分三国嘛,我们先来看看两汉的政治。西汉高祖刘邦马上得天下,传二百载后王莽篡权。刘邦九世孙、光武帝刘秀,力挽狂澜,乱世机缘中兴刘氏,东汉再传二百载。虽经西、东两汉,却还是刘家天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四百年的典型特征是外戚、宦权、士大夫的较量。当然,士大夫是每个朝代必不可少的。文人嘛!(需要歌功颂德)外戚,一般指后族。刘邦得天下后,后权就已发迹。刘邦死后,吕后专制,由此开创外戚干权的先河。如武帝时的窦太后及窦氏家族。如此说,外戚依赖后权而生,那么宦权就是承蒙皇恩而盛。怎么回事呢?大行皇帝殡天,少年天子即位,天子年少怎么办?太后垂帘,太后是一个女人又怎么办?娘家人上啊。是为外戚专权的时代。皇帝总有长大的一天吧!皇帝总要亲政吧!面对已成气候的外戚他怎么办?他不出宫门,谁能帮他?宦官呐!由此开始了宦官打压外戚的局面。士大夫是士人的代表,在社会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平治天下靠他们。当外戚与宦官斗得差不多了,士大夫出场。皇帝既打压了两股力量,又加强了集权。在两边玩平衡政治,以士族治天下。三者相克,帝王拱手而天下平。这是两汉的基本模式。东汉末,灵帝年间,宦官猖獗。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义爆发,三张一把火,乱了汉家天!乱世迹象已露。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尽管最终黄巾败北,却引得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这时更有人火上浇油。谁呢?刘焉。西川旧主,刘璋之父。他上书灵帝,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刺史本是监察官员,没有实权,而州牧则是权倾一方,相当于现在的美国州长。这可是“质”的跨越。灵帝准了,于是刘焉占据了蜀中。这下好嘛!州牧、刺史、郡守放手干吧。国家渐散,各地长官纷纷培植势力,准备着裂土割据!灵帝崩,少帝继位。大将军何进以外戚身份年独揽大权,开始了对宦官的清洗。结果,何进中计为十常侍赵忠等人杀死。宦官又被何进手下夷平!两只豹子都死了,朝廷怎么办?董卓来了!!何进生前误听袁本初之计密诏董卓带兵进京,以威胁何太后尽诛宦官。等董卓到了一看,他乐了!这不是到嘴的肥肉吗?董卓开始了他长达32个月的残暴统治。正是由于他的灭绝人性,群雄奋起反抗,同时不忘扩大地盘进行兼并!真正开始了乱世割据年代!

由于外戚、宦官数百年交错把持朝廷,政局动荡,乱世的出现已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

题。刘焉的“妙计”无疑加速了东汉王室的衰微,增强了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推动乱世的进程。而董卓之乱,则直接打开了乱世的大门。

乱世在成长

江东的孙家,三代经营,凭长江天堑固守本土。是谓“保江东,观成败”,孙权凭父兄打下的基业,以一种既傲且安的眼光审视天下,伺机图取中原,多的也就是在濡须口、合肥一带与曹交兵,人家不急嘛!反到是孟德、玄德一直上窜下跳的。二人同为白手起家,只不过一个姓曹(本姓夏侯),为宦官养子之后;一个姓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皇亲,名誉评价就差了万里八千!

公元200年,曹操用许攸奇计偷袭乌巢,大败北方乃至全国最大的军阀袁绍于官渡。袁家四世三公,名望颇高。袁绍其人外宽内忌,良才不得用,刚愎自用终致惨败!公元202年,袁绍在郁闷中死去,其子开始“窝里斗”。曹操用谋士郭嘉之计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北方,奠定了其强大的根基,成为三国中实力最盛强的。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盟以孙家三万人,刘营两万人大败曹操约二十三万铁甲。曹、孙、刘三分荆襄,刘备有了容身之处,三国格局粗具规模。后刘备入川,三国鼎立局势明朗。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并颁天子第一诏:兵发东吴。夷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七十里。刘备十万人马全线崩溃,悲剧收场!至此,三国格局发生了微妙变化。魏国实力最强,吴国实力提升,蜀国元气大伤,成为最弱的。

为谁做了嫁衣裳

两汉魏晋时期,正是门阀等级制度逐步兴起之时,这时的“贵族”,即士族,以封建制度必须维护的“土著”地主阶级是不容忽视的力量,也是成败的关键。三国建立之初都采取了控制士大夫阶级,抑制地主阶级的政策。蜀相诸葛亮还算不错!依法治蜀,有据可依,且为人公正,深受敬重。他在世时,还可协调各阶级的利益关系。他一死,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总的来说,蜀靠法,一直坚持建国之初的政策,所以最先灭亡。曹操一方面用法,一方面用军事高压手段。他活着时也没大事。他死后,儿子“变质”了。文帝曹丕实行九品官人法,对士族大开方便之门。他退让了一步,可因为文人们的门第观念,士族未必真心依附及统治者不善王道,终被另一个大士族——司马氏取而代之。东吴呢,还算“识趣”。他们妥协了。因此苟延残喘的时间最长,却也免不了被吞并的命运!西晋的司马氏本是北方士族之首,代表着士人的绝对利益,因而得到了士大夫及地主的支持,正是这股强大的,在当时无法抗拒的力量将它推上了天下共主的宝座!

从董卓之乱到群雄割据,从官渡之战到赤壁大战再到天下三分,波折四起,三个政权斗来斗去,结果却归于晋,辛辛苦苦数十载,尽为他人做嫁衣裳!三位英主在九泉之下想必会气得吐血吧!

盛衰有凭

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是需要也必须有人站出来的,抓的住机会自然可以成就功业。乱世苦百姓!其实百姓的愿望也很简单,平平安安地过日子,谁能带给他们这些,他们就拥戴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曹、刘、孙抓住了这个机会,而且他们有这个实力使一方百姓富足。他们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政策来稳定秩序,恢复生产,创造了一个相对和谐的环境。这也是三国崛起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三国归一已成定局,不会因为一个、两个猛将而改变的。


杨新榕


天下纷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中国史。总的来说,合的时间比分的时间要长得多。春秋战国是由分封逐步走向一统,自秦统一六国起,分裂战乱最久的就是南北朝,其他分裂的时间都不太长。所以三国鼎立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必然的。

但题主所说的“猛将”,本人不敢苟同。任何一朝,都不是由“猛将”建立的,而是由伟大的政治家和他的政治集团所建立的。即统一三国的的司马炎就是由他的祖父、伯父和父亲以及他们的政治集团逐步打下的基礎,才得以完成统一。所谓的“猛将”只不过是统兵打仗的勇猛将领,离真正的政治家相去甚远。项羽可谓是古今第一猛将,最后落得乌江自刎、身败名裂的下场。其他猛将,如:韩信、章邯、吕布、关羽、张飞等人更差一筹。


寻常百姓寻常事



鼎盛之仕


历史就是历史篡改不了,三国演义本是小说不能当真,成书与三国千年后的事情了,罗贯中最多也就是润色了下,使历史没有那么枯燥而已。即便是三国志(陈寿)也成书与晋朝,所以当然也不存在因为谁而会三国历史历史(又不是穿越)……最多就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个人感慨罢了。


云霆277


这个观点是对的。当一方过于强大,对方弱小,领导人愚蠢时,统一步伐就快一点儿;当各方势均力敌时,统一步伐就慢一点儿。


霞满天书屋


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就是战争与和平,这两者之间不断的循环交替,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的本质始终是围绕着资源和财富以及权力的争夺而展开的,战争只是一种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战争是政治的终极表现形式,是流血的政治,凡是用政治手段解决不了的争端就只有诉诸武力。战争是一种原始而野蛮的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中山先生云,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智者顺天应人事半功倍,反之则徒然劳心费力,岂能逆天改命而终将功败垂成,如诸葛孔明是也。


诗和远方2170


我非常认同,武将千千万,只能是短期的小胜负。而国家的大局更是在制度,精神,以及物质,也就是说粮草。古代打仗打的就是粮草,北方的魏国,地大物博,平原为主,盛产粮食,可以给前方不断的军需物资,所以在这一点,魏国统一是必然趋势,不是一个英雄一个武将就能挽回局面的。


阿力看世界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武将而改变 从中国5000年的历史来看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刚把分裂合并统一的国家存在的时间肯定不会长的 以秦朝来看,当时统一了六国,但是存在的时间只有15年,那是因为思想啊,或者是一些习俗啊,等等都是有区别的,适应都是需要时间的,即实当时秦始皇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动政策,还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隋朝,他们的存在时间都很短,三国也是一样


沅院长


北方统一之后制定的各种策略比效适合民生。南方则为家族、为私欲搞割据,虽多加粉饰,但整体局势不如北方。所以个人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恶的凶徒,图私欲置苍生于水火之中,百年动荡,人口十不存二。


酒商13546295414


统一是必然的趋势,不可能因为某个猛将而改变最终的结局。

如果你喜欢了解历史,你就会发展历史其实总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仅仅是三国时期,其他的也是一样,那一个朝代更替的时候不是人才辈出,但随着时间流逝,历史推动,其实结局都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