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認為孔子的倫理道德缺乏哲學思辨,不少中國學者也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哲學,對嗎?

國產第一艘航空母艦


倫理道德,那就是人的樣子、人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倫理道德、學生應該是個什麼樣子《弟子規》人為什麼要遵守倫理道這個規矩、就是這四個字的答案、這裡面就包括啦、很多隱藏性的事實,有無數的。哲學道理。這個隱藏性的事實、只有徹底。透徹地明瞭了的人、他也就只能是在日常生活中,看出到一部分了、倫理道德、這四個字、跟人的日常生活,大自然的規律、陰陽五行。天地、鬼神、它和人的命運、等等很多的方面,都是緊密相連的。因為他。緊密相連的面積廣大《道德經》上,德高鬼神驚、就是人的德性如果要是高了。連鬼神都怕你、佛教講功德圓滿,就開悟了成佛了、所以你跟別人一說倫理道德。這四個字、有的人他聽了、他就會輕勢這四個字、以為這那四個字是很簡單的、其實這四個字。包含的。很多的不可思議、哲學。等等很多方面。世界上。最深刻的文化、莫過於中國文化。別的國家的文化、它是無法比喻的。哪外國字只要是你會讀了。你就能明白。它是什麼意思了,而中國文化、你外國人會讀了。想要徹底明白了。連邊都沾不上。就說倫理道德這四個字。就連現在的中國人。徹底能完整的能全部明白的也不多了!就這一個德、字、他的說法都太廣泛了。比如說、積德、有陰德,陽德。後代兒女。是怎麼得力的。很多不可思議的玄機,現代社會除非是、專門研究國學的那些個老教授。他如果若是、沒研究過陰陽五行、不懂得五行的、屬性。原理、那也只能是能講出一部分來了、沒有那個能力能徹底的講全面了!


馬寶良14正大光明


這是一個既有趣又很難的問題,我來試著回答一下,不一定對,但肯定是看得懂的大白話。

首先我要說,黑格爾說得沒錯,他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哲學,就像一箇中國人說德國沒有正宗的甜豆花一樣,完全是大實話。因為哲學是古希臘傳下來的一套特殊的思維體系,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歐洲得以繼承、保存和延續。同樣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套思維體系沒有在中國產生,如果不是外部的衝擊,也不大有產生和發展的可能。

但是,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語氣裡頗有輕蔑的意味,這就有些沒道理了。中國沒有哲學,並不等於中國沒有思想,沒有智慧。黑格爾不假思索地把哲學與思想和智慧劃等號,簡直跟庸人無異。這一點,古希臘人搞得很清楚。他們明白,哲學不是智慧,而是“智慧之友”,是接近智慧的手段和工具。當年蘇格拉底柏拉圖師徒倆拼命用“哲人”的概念反對“智者”,依據就是這個——搞哲學的人必須謙虛,不能像那些智者,老是自詡真理在手捨我其誰。

可是,仍然有些人對黑格爾的話耿耿於懷,偏要爭辯中國有中國哲學,印度有印度哲學,日本有日本哲學,印第安人有印第安哲學,諸如此類。他們中有人說,哲學最講邏輯,而我們古代的“名學”不就是邏輯學嗎?那說明中國哲學古已有之。我覺得有些好笑。邏輯只是哲學的一個特徵,不是整體概括。又有人說,儒家最講倫理,而倫理學正是哲學的一大研究內容,可見儒學就是哲學。我只能說,這些論辯都很片面,不得要領。東方的思想自有它的價值和意義,跟套不套上哲學的假髮沒任何關係。

至於晚近中國的哲學,那不過是依樣畫葫蘆。即便在西方,哲學也不是永恆的,它有中斷,有遺失,也有消亡。尤其是現當代,哲學早已不是各種知識的母親,相反,它正在成為科學的奴婢。請注意,我沒有半點幸災樂禍的意思,事實就是如此。傳統的哲學研究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本體論,它是形而上學的基礎,研究事物的存在與本質;二是倫理學,研究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和規範;三是認識論,研究人的感知,包括經驗、直覺、信念以及知識。但是我們會發現,物理學正在取代本體論,認知科學正在取代認識論,只有倫理學這一塊兒還在勉強支撐。

不但如此,現在的哲學家對以往的哲學家也是非常不客氣。比如黑格爾的哲學,在另外一些哲學家,譬如維特根斯坦、伯林、羅蒂等人看來也是垃圾。哲學的前途實在是不妙得很。有時候我甚至認為,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真正的哲學——哲學在19世紀乃至18世紀晚期已經蛻變成管理學了。當然,要詳細闡述這一結論,不是幾百字能說清楚的。


西閃


中國哲學始終都存在一個“合法性”的問題。這方面的討論日本開始的比中國要早,但是結論是同樣的,如果我們限定在西方意義上的哲學來看,在中國,或者說東亞,確實沒有

西方意義上的哲學

大家通常會說,哲學是愛智之學,這是比較寬泛的字面義。但是如果我們從哲學的成立來看,對於整個西方哲學產生最根本的影響的是蘇格拉底,那麼蘇格拉底作為哲學家的一個最關鍵的行為就是他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哲學的生活,而這種哲學的生活又導致他自己主動選擇了死亡。蘇格拉底這一事件並不能完全從悲劇性一面來認識,因為他強調一切美德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智慧,所以當他知道德爾婓的神諭認為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之後,那麼他就要努力證明這個神諭是錯的,於是他去尋找那些有智慧的人,卻發現他們的智慧都是假的。從這裡蘇格拉底推論出來,他的智慧就在於他知道自己無知。於是最後他導出“我去死,你們去生,我們所去的哪個更好,誰也不知道,除非是神。”故此後世才有所謂哲學就是練習死亡的說法。因為哲學的確是對於生活的體認和省察,但是對於生活的體認和省察是建立在個體存在的基礎上的,然而假如把個體存在作為哲學的先決條件的話,那麼對於生活的體認和省察對哲學家個人而言,就變成第二位的了。第一位將讓位給延續個體的存在,也就是必須使用一切手段來延續個體的生命。所以蘇格拉底不能只受制於肉身的存在與否,而無視哲學本身的使命。所以如果無法理解生死問題在哲學中的矛盾與張力,是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說哲學是練習死亡。同樣也就無法去看清真正的智慧與代表生存經驗的小聰明之間的分別。

我們回到中國思想。孔子也好,老莊也罷,他們當然也具有智慧,甚至孔子也表達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說法,這一說法與蘇格拉底最後的申辯在一定程度上有內在的一致性,但是我們的確無法感受到那種鮮明的張力。這就決定了東方智慧與西方的哲學從根子上來說就不完全是一回事。這就類似東西方都有宗教,但是基督教就是一神的,而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就會呈現出多神的傾向。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西方有基督教而就要把道教改頭換面成中國基督教。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西哲的概念來理解和分析我們的傳統思想,從現實層面上來看,中國哲學這一學科就是這樣出現的,所以黑格爾說的對與不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哲學以後到底要走哪一條路。究竟是變成為哲學提供中國的素材的一個課題,還是在理解自身與哲學的界限為何的情況下,迴歸文化本位?這是未來每一個關注人文領域的人們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pku小動物


當黑格爾放了一個響屁,便有一群蛆蟲聞風而來!

硩學起源於中國,最有引影力的,是老子的《道德經》,開篇就衝滿硩理: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硩理論證世界萬物,它的深奧與博大精深,豈是黑格爾所能理解的,不僅是《道德經》象《易經》,《論語》等等。

而在當代,中國照樣有硩學成在,

《毛澤東選集》,則是一本衝滿硩理的書,一共五巻,文章以唯物主義的辨證法,對世界與未來進行硩理性的分析,而毛主席也是位偉大的硩學家。

至於有不少中國學者,也說中國沒有硩學,這並不奇怪,糞便雖臭,蛆蟲卻喜歡,在他們眼裡,外國的月亮,永遠比中國圓。


陳老七12


黑格爾認為孔子的倫理道德缺乏哲學思辨,不少中國學者也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哲學,我認為說的沒錯!

孔子的倫理道德,強調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這些都缺乏辯證思辨。簡單來說就是,過分強調忠君愛國,過分強調道德的作用。雖然在封建王朝的早期如漢朝等,可以迅速凝聚人心。但是,在封建王朝的後期如明朝等王朝,儒家的思想就變成了很多所謂大儒的工具,他們可以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比如南明時期著名的大儒錢謙益,口頭上一直宣稱要與滿清決戰到底,為明朝獻身。但是事到臨頭,他卻嫌水涼而退縮了。他的出生於青樓的小妾柳如是,實在看不下去,自己跳河自盡了。而此後,錢謙益還接受了滿清的高官厚祿!

所以,回過頭來看,儒家思想不要說與古希臘相比缺乏哲學思辨,甚至與道家學說相比,哲學思辨方面也差遠了。比如儒家一直試圖證明只要認真研讀儒家經典就可以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事實上,客觀世界是複雜的,不要說改造它很費勁,就是認識它也沒那麼容易。因此道家才會認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才一種哲學思辨。而很多答主,將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混為一談,甚至以道家思想的哲學思辨來為儒家開脫,這都是毫無意義的行為。知恥而後勇,發揚揚棄精神才能進步!


地震博士


黑格爾玩的是惠施,公孫龍那些,名家不太入流,百家爭鳴中的一朵小薔薇而已。不是沒有思辨,是廢話多沒意思。要說抽象,還是道家和佛,很多人以為西方哲學充滿邏輯和抽象,其實一部楞嚴經就能讓黑格爾徹底暈菜。我們落後了幾百年,有些自卑,很多人也把落後原因歸結於中國哲學思想,乾脆拒絕去看了。佛學是在中國弘揚為主,和印度沒有多少關係,諸佛修行一定選擇人跡罕至靈氣充足的地方,所以選擇了喜馬拉雅南北麓,應該是喜馬拉雅文明,釋迦族是藏羌人,這不是我扯,你可以去尼泊爾藍毗尼看看他們的特徵。附上一張尼泊爾梅呾利亞咕如的照片,你們比較。希望減少關於文化的地域分別心。西方哲學值得尊重,特別蘇格拉底,叔本華等,他倆沒有那麼多定論,都是探索和靈性的思考。喜歡給世界下定義的大多譁眾取寵,因為他們沒有證悟實相。



吐槽癖


其實泰戈爾也有類似的觀點。泰戈爾來華時候,與梁漱溟等中國學者座談。泰戈爾說,他覺得孔子孔子的言論,都是四平八穩的,無可無不可,缺少一點真。梁漱溟先生好像也反駁過幾句,認為孔學精髓不在仁,而在剛。但其實也沒有解答泰戈爾翁的疑惑。近似雞同鴨講。

泰戈爾先生所謂缺少真,大概是因為無法證偽。

奧地利裔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提出一個判斷標準——可證偽性,作為驗證一個理論是不是科學理論的必要條件。

指導員做戰前動員,稱“只要衝鋒足夠快,就不會受傷”。你拼盡全力衝鋒,可戰後卻渾身血淋淋地被抬了回來。你說指導員的話不對,指導員卻說:“那是因為你衝得不夠快,否則就不會受傷了,記著下次衝快點啊。”面對這麼流氓的解釋,你只能啞口無言。但你已經知道了他是個騙子,原因在於他根本就沒有給出衝鋒足夠快的標準,無論你衝得有多快,只要你受傷了,他永遠可以稱原因是你不夠快,他的說法“永遠正確”。

在回到孔子的話題中。孔子在論語中,處處在教人做人。告訴你應該如何如何做,但卻沒有告訴你為什麼應該這樣做。這是不是缺少哲學思辨的一種體現?

再拿孔子門徒中善於論辯的孟子來說,他經常使用詭辯來糊弄梁惠王等國君。比如用水都往下流,證明人都是向善的。(其實比喻論證毫無證明力,反之同樣也可以證明人心都是向惡的。)。現在中學階段學習的比喻論證方法,在哲學思辨上是無證明力的,只能起到普及推廣作用。

因此,我認為,黑格爾所言極是。


文娛百曉生


黑格爾說“中國人只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階段”(《哲學史演講》)。中國哲學確實不注重理智思辨,邏輯推理,更沒有觀念或概念的下定義,中國人沒有西方人那種知識觀念,認為思維之超感性地切中實在作為真理的門路,中國連哲學這個詞都沒有。黑格爾的說法站在西方哲學的角度看是正確,

中國的《莊子》,《老子》都有豐富的感性認識,但缺少思辨,優點是富有暗示,寓意深長。西方的柏拉圖,笛卡爾,康德,黑格爾討論知識論,身心問題,認識論。

西方是海洋文明,商業生活注重假設,推理,邏輯判斷,注重理性。靠理性來戰勝自然。中國是農業文明,四季輪迴,秋收冬藏,中國人注重感性,熱愛自然,認為天人合一,人以大自然一體。

黑格爾說的哲學只是西方意義的哲學。

馮友蘭說“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牟宗三說“凡是對人性的活動之所及,以理智和觀念加以反省說明的,便是哲學。

”中國文化生命的最高層的心靈,都集中在儒釋道三家精神的反思中。

中國的哲思基本精神在《周易》表達的很清楚,“能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簡稱:窮神知化

所以說從西方哲學觀念看,中國是沒有哲學的,從哲學觀念看,中國是有哲學的。


我是一個小書蟲


黑格爾的觀點是正確的(如果他真說過的話):

因為孔子和儒家文化不是建立在自然信仰和契約之上的文化……!具體:

1、因為真正的哲學起源於信仰,真正的思辨又源於“形而上學”……;老子說過“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所以,任何哲學和思辨都源於對人對自然的追問、源於對“形而上”的“道”思考……;可見,中國真正的哲學和思辨始於老子……,可自從儒家當道後,道家的思想即被閹割了……;

2、中國人沒有哲學和思辨能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忽視神話、以及不重視神學的結果:要知道,神話是最簡單、最通俗、甚至是最本質的哲學,而神學又是建立在藝術、想象和信仰之上的哲學……;所以,中國自“獨尊儒術”以後,就再沒有哲學了……;

3、最後還有一點,由於孔子和後來的儒家都不重視老百姓對“彼岸性精神”的追求、不在乎老百姓所需要的那種“超越性”的終極撫慰……;所以,其倫理道德缺乏自然信仰這個基礎、又缺乏人與“形而上”的“道”的契約關係,也就必缺乏在此之上的邏輯思辨了……!

……

(即興總結)


藝術就是謊言


關於第一個問題,孔子的倫理道德缺乏哲學思辨

首先得承認一個事實,中國哲學有個特點,即在過程中缺少思辨和邏輯,比較注重頓悟和靈感,觀點零散結構上缺少體系,很多時候直接給你拋出一個觀點,雖然很多觀點今天看起來非常具有前瞻性,而且很多觀點非常了不起。

說到前瞻性,比如,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到的“無中生有”是不是和霍金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的這個假說不謀而合,再如,孟子曾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似乎是最早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而西方國家的環保概念則是在20世紀的一系列生態災難中才出現的。中國古代像這樣今天看起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觀點還非常多,這裡不一一舉例了。

而說到儒家,黑格爾對於孔子和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不是很看重的,在他的《哲學史講演錄》中談到孔子時,認為孔子沒有“思辨哲學”,認為《論語》:

“只有一些常識道德,這種常識道德我們在哪裡都找到,在哪一個民族裡都找得到,可能還要更好些,這是毫無出色之點的東西”。

儒家的倫理道德內容十分廣,對中華民族的心理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但是儒家的學說的確結構很零散,更多是一事一議,更沒有形成體系化,也很少涉及到邏輯推論和辯論,更多隻是孔子對學生的說教。孔子告訴人如何做,很少說為什麼要這麼做,其中思辨過程很少看到。

而素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則非常注重倫理學的思想體系和辯證哲學,黑格爾的責備也不是毫無道理的,因為一是對中國哲學還是知之甚少的。二是中國哲學的主流是研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倫理學的問題(也就是黑格爾所謂的“常識道德”)自然是備受哲人們關注的。而且,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和形式也不同與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家大多不倚靠“思辨”、“論理”去推導,而是靠感情的打動和突發的感悟,達到既定的目的和結果。同樣的研究道德倫理的荷蘭有一位與黑格爾差不多同時期的哲學家斯賓諾莎著的《倫理學》,他的哲學著作彷彿就是閱讀一本數學著作,因為他的著作,是用數學推理的方法來嚴謹的論述哲學問題的。黑格爾更看好的是這一類的學說。

像孔子這樣的解決回答問題的方式故不能被嚴謹的黑格爾看好,因為,西方哲學即使研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也是運用研究自然的方法,採取邏輯分析的態度,作純粹的理智思辨。比如,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諸如此類的話,確實是常識,不能算做哲學。尤其是黑格爾所處的時期,哲學有著一種嚴密的邏輯和思辨特點,像是數學做證明題一樣,容不得任何步驟打馬虎眼。當然,說儒學沒有哲學思辨也並沒有貶低其價值,就比如說畢加索不是科學家,這並非貶低,某些國人不必內心不適。

不僅僅是早期的儒家學說確實思辨特點,尤其是到了先秦以後,儒家也很少有大的發展和突破了,後代的大儒們幾乎是在孔孟畫的圈圈裡原地踏步。哪怕是到了2千多年後的今天,國學大師們對《易經》、《道德經》的繼承和發揚也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和突破,缺少嚴密的論和邏輯。仍然在原著道德觀點上原地踏步,仍然對原著不敢質疑,不願意批判性的繼承。

我們的先賢們很少有告訴人們他的觀點是怎麼來的,即具體怎麼推導出來的(當然,有的不排除是靈感和頓悟出來的),尤其是孔子的儒家給人感覺是說教,直接叫你應當如何如何做,比如老子《道德經》中的“無中生有”到底是怎麼得出來的,老子沒有講論證推導過程,儒家的著作中更不用說,完全給人一種說教感覺。觀點缺少邏輯和思辨過程,就好比

老師直接告訴你答案,不教你怎麼推導出答案的過程,大家想想這會帶來什麼問題?思想應當誕生在學生的心裡,讓學生自己思考,教師僅僅應當像助產士那樣辦事。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逆境是人類獲得知識的最高學府,難題是人們取得智慧之門;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

與孔子同時期的古希臘的哲學家們之間則特別注重和盛行辯論,往往為了一個觀點反覆切磋和討論,不管是師徒之間還是同伴之間,經常為了和各自觀點爭的不可開交,但是他們並沒有影響師生關係,比如亞里士多德他曾作詩讚美過自己的老師柏拉圖,然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亞里士多德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他不畏權威和傳統,毫不掩飾他在哲學思想的內容和方法上與老師所存在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評自己的恩師的錯誤。這難免引來一些人的指責:亞氏是背叛自己恩師的忘恩負義之徒,亞里士多德對此回敬了響徹歷史長河的一句名言:“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因為在亞里士多德看來,追求真理和尊重老師並不衝突。亞里士多德的做法在孔子看來,哪怕是今天的中國人也是不敢想象的,因為在中國“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一直是非常稀缺的品質。

而在整個論語中我們幾乎看不到孔子和他的弟子辯論過,質疑過孔子(哪怕是到了今天,由於師生的不平等關係,也很少有哪個大學生敢對老師辯論、質疑,畢竟我們幾千年來更喜歡“聽話”的學生,不喜歡有個性特點的人),論語全篇幾乎都是孔子教他的弟子該如何如何做,有個學生向孔子請教鬼神之事,還被孔子劈頭蓋臉的訓斥了一頓。雖然先秦時期也有公孫龍這樣的名家,當時很已經涉足邏輯學了,可惜這個以辯論擅長的名家後來沒落了,中國的邏輯學基本停止發展了。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哲學或者說中國傳統文化缺少一種質疑和批判精神,更多我們看到的是對前人及其權威的崇拜。

▲ 網友評論“孫家洲事件”,大家自己百度事件詳細過程


權威當道,盲目崇拜,個性打壓,過多的說教,缺少理性、平等、批判、懷疑、思辨特點的孔子的倫理哲學就這樣很難被西方哲學家尤其是黑格爾認同。


第二個關於中國古代有沒有哲學問題,其實是個關於哲學的定義問題。

要搞清楚中國有沒有哲學,前提條件我們是不是得弄清楚究竟什麼是哲學,哲學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其實,關於哲學的定義,先不說在東方眾說紛紜(不要總提高中課本上的定義),單單就是西方也至今也一直沒有一個明確且公認的標準定義。為什麼哲學的定義不明呢?因為哲學研究的對象不明,哲學按照知識分類的話應當屬於人文科學類,人文科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各種概念定義不是很明確,很容易受意識形態的影響。況且是哲學研究的不是具體的事物,就更難以有公認的定義了,這也正是哲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有點像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哲學的定義其實就是沒有定義。

哲學各種定義特點沒有自然科學類的中各個學科那麼精確清晰是因為物理、化學、生物等研究的對象是客觀的世界,這個客觀世界的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在德國的萊茵河水分子的結構是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難道會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國長江的水分子的結構就和萊茵河的不一樣嗎?

如果我們退一步講,就算按照近代西方哲學的那一套特點,中國古代也還是有哲學的。老子說:“有”(存在)“無”(思維)同出謂之玄。用今天的話說:老子的玄學是研究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黑格爾的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直到19世紀才成為西方哲學的主要問題。由此可見,所謂中國有沒有哲學的問題,其實翻譯問題也是原因之一。那麼中國的哲學是什麼?——玄學是也。所以,西方的philosophy一詞比較準確的對應的應當是中國的玄學一詞。

不少國人對西方哲學瞭解的甚少,畢竟課堂上我們接觸到的哲學只有馬哲,而且書本把馬哲以外的哲學全部否定掉了,課本上這種搞法我不評論。老馬在哲學上也不過是集大成者,記得高中老師曾經開玩笑的說,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其實是把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拼接到一起後搞出來搞出來了一個唯物辯證法。

最後,關於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哲學,不過是個定義問題和翻譯問題罷了。關鍵在於怎麼看,按什麼定義看,也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我想,但凡真正愛好哲學,瞭解哲學的人,是不會搞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二元化思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