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子公司呼之欲出,銀行理財以後還能放心購買麼?

速讀財經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告訴題主未來銀行理財產品同樣還可放心地購買。

我想說的,正是因為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才正可放心地購買,因為理財子公司的目的也是為了隔離風險,打破理財資金層層嵌套格局,實現理財資金與理財產品的穿透,提高風險穿透能力。而且,可能理財產品同樣會存在一定的風險,但銀行由專門的公司建立配套的內控監管機制,會在很大程度、更廣泛的範圍控制理財產品的風險、

同時,也要看到,銀行未來不可能再發行和銷售自有理財產品,而只是代銷理財子公司的產品;而且理財公司產品設計極有可能分為固定收益且在公司存續情況下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以股權為投資為標的的不承諾保本收益產品,以國債,外匯,期貨等高收益產品為投資標的的高收益高風險產品。

這樣的話,要較好地控制理財 產品風險,個人可根據自身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這樣風險就有可能降低最低。




財經深思


銀行理財產品屬於投資,投資一直以來就屬於風險和收益成正比。

在前面幾十年我們法律和規定沒能跟上,基本要求銀行鋼性兌付及保本收益,銀行系統一直信託信貸產品進行理財產品設計。新規下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放開管制不過是給銀行自有資金放鬆了一個投資渠道,因為新規要求設立自負贏虧的子公司。

基本可以確定銀行旗下的全資理財子公司會是以後銀行機構的重要贏利版圖和重點投入版塊,也會是銀行競爭的重點領域。

相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銀行本身可能不再銷售自有理財產品,而是代鎖旗下理財公司理財產品。而且理財公司產品設計估計也會分流為幾個版塊:固定收益且在公司存續情況下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以股權為投資為標的的不承諾保本收益產品,以國債,外匯,期貨等高收益產品為投資標的的高收益高風險產品。個人可根據自身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公司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才及運營團隊後才會開始運轉。因此個人完全不必擔心。


交易邏輯分析員


下面好多回答簡直看不下去了,不少還是資深、優質財經領域作者,連概念都沒搞明白,你們到底有沒有好好看制度規定,是怎麼答的題?

1、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髮型的理財產品,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是兩個概念。理財子公司是獨立法人,其可以發行各種理財產品,受《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規範》。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是受《商業銀行理財管理辦法》的規範。

2、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理財子公司發行理財產品,可以不設起購門檻,1塊錢也能買。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根據理財新規,1萬元起。

3、無論是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還是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根據4月份的資管新規,都是要打破剛性兌付的。說白了,就是不保本。

4、從風險角度來說,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更豐富,也可能風險更大。因為有分級產品、私募產品等。


阿布談金融


第一點目前理財子公司公募性質的產品已經取消了起始點,也就是說跟基金一樣,公募理財產品一元就可以買了,而不是提到的1萬起。

第二點人民銀行牽頭髮布的資管新規,已經明確要打破剛性兌付,這對所有的機構是適用的,除去財產權的信託產品,公募基金產品,券商的資管計劃,都是一樣的,都要打破剛性兌付,當然也包括銀行理財產品。

這麼說理財子公司產品還能買嗎,我覺得如果要理財,理財產品還是最佳選擇,要做的是選對產品。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在所有機構裡面,理財子公司雖然獨立,但仍是銀行的子公司,設計產品仍然會按照延續銀行傳統的穩健偏好,就是在低風險的基礎上儘量創造高收益,這個風格是變不了的,相比較其他機構,會更貼近普通百姓,會追求穩定收益。

其次理財子公司牌照功能很強大,囊括了信託,基金和券商資管計劃絕大部分功能,背靠銀行,資金募集能力最強,可以設計的產品線最豐富,也可以吸納市場上最優秀的資產管理人才,不是信託基金基金券商所能匹敵的,一劍在手,天下我有啊,你說不買他們的產品,買誰的


快樂的李小飛刀


這意味著其類似於債券基金或混合型基金,可以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了。

因此必須認真瞭解發行主體或管理人的實力、研發能力等情況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劉繼林133


原來銀行發行得非保本理財都要看風險級別購買,更何況是現在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它自負盈虧,沒有銀行兜底,個人覺得不靠譜,我不會買。


梁藤耀


原來銀行發行得非保本理財都要看風險級別購買,更何況是現在的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它自負盈虧,沒有銀行兜底,個人覺得不靠譜,我不會買。


簡施JaneS


理財可以嘗試但是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生活幾何唯有乾杯391


其實心裡怕怕的,就怕又是新挖的坑讓你跳。


chaizhangquan


理財公司直屬銀行管理還可以,否則不可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