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園區發展40載 成經濟增長極、開放先導區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40载 成经济增长极、开放先导区

《2018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暨《園區不惑-中國產業園區改革開放40年進程》出版發佈會舉行。 芊燁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以1979年成立蛇口工業園為起點,中國產業園區開啟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進程。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聯盟執行主席、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任浩3日對記者表示,40年來,產業園區已經成為重要經濟增長極,重要的創新集聚地以及重要的開放先導區。

中國產業園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任浩指出,高質量發展下的產業園區面臨經濟失速、體制失活、結構失衡以及動力失強的挑戰。在他看來,產業園區發展模式應從二元非均衡向二元均衡轉變,即注重軟硬二元因素的相對均衡發展。“二元”指對園區發展發揮硬(基礎性因素)與軟(保障性因素)兩個因素。

當日,《園區不惑--中國產業園區改革開放40年進程》首發,通過典型個案分析,探索產業園區階段、政策主題及形態演進規律及特徵,總結和提煉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任浩表示,在中國產業園區的發展過程中,政策是重要外部推動力。政策的調整與市場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園區產業形態的發展。他指出,經過40年的發展產業園區發展規模和結構上趨於成熟。發展模式總體呈現由硬因素與軟因素相結合交互作用的“二元非均衡”的特點。

中国产业园区发展40载 成经济增长极、开放先导区

2018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100強榜單揭曉。 芊燁 攝

在規模上,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達到了375家,省級經開區和高新區達到了1991家,覆蓋了全國各省市;在結構上,除了經開區與高新區外,還有自由貿易區與邊境合作區,以及科技園與生態園等各類形式。

根據同日發佈的《2018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2017年,兩類國家園區(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合計GDP為18.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國GDP的22.5%,增速達8.8%;稅收收入3.3萬億元,佔全國稅收收入的22.9%,增速高達12.6%。國家級高新區出口創匯4781億美元,佔同期全國出口創匯的總額14.5%。

3日,2018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100強榜單揭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6家產業園區連續6年入選百強榜前10強。百強榜西部園區的平均得分增速(3.1%)均高於東部(2.5%)和中部產業園區(0.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