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與火!ETF火爆的另一面:指數基金迎來被動清盤潮(附名單)

今年,A股經歷漫長調整,各大指數估值均迴歸到歷史低位,指數基金的投資價值,也再次被市場所認可,尤其是進入下半年,以ETF為代表的場內指數基金,基金份額不斷攀升,成為機構資金的聚集地。

“指數定投”成為很多個人投資者賺錢的不二法門。原因很簡單,一方面定投可以磨平風險,另一方面指數基金透明度高、人為干預因素少、跟蹤誤差小等優勢,為沒有太多精力去研究的非專業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相對便捷的投資機會。

用火爆兩字來形容ETF不為過,但ETF火爆的另一面,是指數基金迎來被動清盤潮。

有“不死之身”的是指數,而不是指數基金。今年,指數基金清盤的數量也呈幾何式增長。

老揭看基金根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3日,今年以來市場上一共有605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圖)遭遇清盤,其中年內清盤的指數基金有31只(這還是剔除分級基金之後的數據),份額合併後數量為22只。

而2017年清盤的指數基金僅3只,即使是在2015年、2016年股災中,清盤的指數基金也不過6只和9只。

今年以來清盤的指數基金名單如下:

冰與火!ETF火爆的另一面:指數基金迎來被動清盤潮(附名單)

由於今年指數大跌,跟蹤相關指數的指數基金自然未能倖免。統計顯示,年內清盤的22只指數基金中,20只出現虧損,其中13只虧損幅度在10%以上。

從基金類型來看,年內清盤的指數基金包括普通指數基金、ETF及ETF聯接基金等,其中今年大熱的ETF基金(包括ETF聯接),年內清盤的數量也多達8只。

清盤原因方面,年內清盤的22只指數基金中,因合同到期主動清盤的就2只,其他的都屬於被動清盤。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基金資產淨值低於合同限制,因此清盤的基金為7只。

也有並非因為業績原因,而是規模實在太小。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在開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後的存續期內,若連續60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則基金管理人在經中國證監會批准後有權宣佈該基金終止。

毫無疑問,“迷你基金”一直是基金清盤的重災區。統計顯示,22只清盤指數基金中,僅2只規模超過5000萬元,剩下的20只均低於5000萬,還有多隻規模僅幾百萬。

大家在選擇指數基金時,首先要關注的是基金規模,規模太小的可能有清盤的風險。當然,這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指數基金。

另外,22只清盤指數基金中,多數跟蹤的是小眾行業指數,例如農業、原材料、高端裝備、環保、運輸等行業指數基金,均在清盤基金之列。

相比上證50、滬深300等寬基指數,這些行業指數非常小眾,投資者對其不熟悉,再加上今年整個市場行情較差,這些指數的表現不好,決定了跟蹤的基金業績也比較差,自然會被廣大投資者所拋棄。

這也告誡廣大投資者,在指數基金選擇上,還是要儘量選擇寬基指數基金,例如跟蹤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創業板等指數的基金;當然,寬基指數基金選擇上,基金規模的大小依然是要考慮的問題。

碼字辛苦,請給點個贊吧!順便加關注喲,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