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抵抗後金是靠太監嗎,魏忠賢若在,明朝到底有沒有實力吊打後金?

靜夜史


不知道題主又是從哪裡得知大明抗金是靠太監的呢?而且為什麼現在總是那麼多人喜歡給一些奸臣洗白,為忠臣抹黑呢?

魏忠賢不折不扣的大明的奸臣,禍國殃民。把持朝政導致大明貪腐橫行,老百姓是苦不堪言。如果沒有魏忠賢的話,大明在後期也不會如此的狼狽。

大明不是亡於後金,而是亡於內部。其實我們自始至終就可以看到,大明對於後金來說都是看不起的,因為後金對於大明的影響還是比較小的。當時熊廷弼在遼東來說經營的還算是不錯的,也沒有讓後金得到太多的便宜,但是後來熊廷弼就是被閹黨陷害之死。導致遼東局勢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後金對於大明來說威脅還不是很大的,當時後金軍隊不過數萬人,真正的威脅還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導致大明內部混亂,當時來說不管是後金,還是李自成如果單單和大明對抗的話,都不會讓大明滅亡的。特別是後金來說,對於大明的威脅還沒有李自成的威脅大,如果沒有農民起義,能夠讓大明調更多的軍隊去鎮守遼東的話,後金早就亡了,也不會讓滿人入住中原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滿人入關之後,真正打天下的還是依靠吳三桂等等明朝舊臣,這些明朝降將才是滿清打天下的主要力量。所以說滿人其實對於大明的威脅是非常小的。

大明的滅亡也不光是農民起義,遼東問題,加上在大明末年中國遇上了小冰川時代,老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大明朝廷在閹黨的把持下也是搖搖欲墜。正是魏忠賢等閹黨導致大明朝廷內部貪腐橫行,不管是老百姓還是百官都只知有九千歲,而不知有萬歲。魏忠賢也是依靠明熹宗的寵信,排除異己,當時天下所有的官員都在給魏忠賢修生祠,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天要亡大明啊,又有何人能阻擋呢?


小伍講歷史


魏忠賢就是朱明皇室豢養的一條惡犬,也是明熹宗朱由校用來平衡朝堂權力的一把尖刀。

但是,以此來無限誇大這位依附皇權生存的可憐人的歷史作用,是對中國古代教育體系的一種踐踏和諷刺;而且天啟年間明朝對後金壓倒的絕對優勢,就是毀在魏忠賢的手裡。

後金真正在政治、軍事上和大明朝分庭抗禮,併成為獨霸一方的割據勢力,是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薩爾滸戰役之後。

此戰之後,大明朝收復遼東的路途雖然艱辛,但相對後金來說她依然是一個龐然大物。

毫不客氣的說,如果大明朝不自亂的話,後金根本就沒有逞強的機會。

公元1620年,大明朝堂風雲變幻,萬曆帝崩、泰昌帝崩,天啟帝上臺,明朝在遼東的戰局一度處於被動狀態。

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帶著他的野蠻軍團,連克瀋陽、遼陽,遼河以東全部淪為後金所有,大明朝丟失了她在遼東的優勢。

在這種國事危急的情況下,魏忠賢在哪裡呢?他還躲在後宮之中對朝堂前的君子們心生怨恨呢。上不了檯面的陰暗人物,遼東的國事還輪不到他插手。

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帝師孫承宗任薊遼總督,努爾哈赤迎來了最強硬的對手。

如果說努爾哈赤在此之前是擴張軍力,那麼自孫承宗坐鎮遼東後,他不得不被迫退軍七百里,並日夜設防,時刻擔心明軍的反撲。

孫承宗是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翰林院編修,明末文壇領袖,又是天啟帝的老師,而他自己正是中國封建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一代人傑。

孫承宗上任後,一改遼東明軍頹廢的局面,二改遼東的防禦體系。

他善於用人,發掘出瞭如:馬世龍、袁崇煥、江應詔、李秉誠、鹿善繼、王則古、沈棨、杜應芳、孫元化、宋獻、程侖、萬有孚、祖大壽、陳諫、趙率教、魯之甲、楊應乾等文武將領,並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

為了加強防禦,他修築了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建成了關寧防線,成為抵抗後金軍的前沿陣地。


孫承宗的戰略佈局,少不了登萊巡撫袁可立(同樣是中國封建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人傑)的支持。

他們互為犄角,互相扶持,對後金形成了剿殺之勢,讓努爾哈赤不敢有任何的輕舉妄動,只能龜縮在遼河以東。

孫承宗建立的防禦體系事實上也是收復遼東的基礎。按照他的設想,一旦時機成熟即可組織力量反攻。

可惜,自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不學無術的魏忠賢正式向大明朝的政壇伸出了他的爪子後,孫承宗的設想最終功虧一簣。

明朝滅亡有很多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黨爭,而明末最大的黨爭就是東林黨和其他派系之間的鬥爭。

魏忠賢是閹黨的首腦,同時也是挑起天啟年間黨爭的第一人,而他的對手就是東林黨,他對東林黨的態度是“諸惡盡除”

不幸的是,孫承宗雖然是北直隸保定人,但同時也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東林黨人。他不屑魏忠賢的拉攏,那麼自然就要遭受閹黨的攻擊。




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在魏忠賢的指示下,孫承宗的堅定戰友袁可立被調離登萊半年,這也是魏忠賢打擊孫承宗的第一步。

只是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就在袁可立被調離的這半年裡,山海總兵馬世龍誤信了漢奸的話,在偷襲耀州的途中,中了後金軍的埋伏,導致大敗而歸,史稱“柳河之敗”,這成為閹黨攻擊孫承宗的把柄,無奈之下孫承宗被迫辭官歸鄉。

孫承宗辭官後,天啟帝任命兵部尚書高第為薊遼總督。

這位眼高手低的高大人,到了遼東後於天啟六年(1626年)廢除了關寧防線,並退守山海關。

正是因為高第的這一舉動,才會激起了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寧遠的豪情。

駐守寧遠的袁崇煥拒絕後撤,依靠孫承宗事前做的軍事防禦體系,和滿桂、祖大壽等抗擊後金軍,這一戰大敗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

然而,這是大明朝在遼東最後的一次輝煌。

因為這一戰後數月,中了袁崇煥炮擊的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繼承後金汗位,這是一個比努爾哈赤更加狡猾的人。

正是皇太極的存在,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後金軍繞過關寧防線,第一次入關掠奪,從此大明朝收復遼東就像夢一樣被打得粉碎。

造成大明朝在遼東的這些困局,就是因為魏忠賢這條爛魚的存在。

如果沒有他,即使是“柳河之敗”,也影響不了遼東大局。

因為在當時,孫袁組合已經在事實上壓制住了後金。大好形勢,被一個閹人給破壞了,可惜,可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吊打後金沒有可能。

王朝興衰是有勢的,明朝在兩百五十年之後已經勢衰,而後金是新興勢力,朝氣蓬勃、實力強大,往往能以少勝多。當時最厲害的孫承宗是在積極防禦,袁崇煥的寧遠之戰和寧錦大捷也是防守戰,而大明主動進攻的戰役全部失敗,損失慘重。

所謂吊打,是想怎麼打就怎麼打,怎麼打都能贏。

魏忠賢用誰去吊打?誰也沒有那個本事。

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實力問題,如果政局平穩,而且有像孫承宗那樣的軍事家,防禦到後金度過青春期,或許還有希望。

魏公公的本事在於能把熊庭弼傳首九邊,能把孫承宗擠兌下臺,能讓袁承煥辭職回家,他其實不在乎遼東有沒有能對抗後金的大將,只在乎那個大將是不是和自己站在一邊,可以說魏公公在增加讓後金吊打明朝的可能。


鬼山楓語


明朝太監及其黨羽在抵抗後金方面真是功勳卓著,把熊廷弼提拔到閻王殿當差,換成廢物乾兒子高第,把孫承宗罷官,搶了袁崇煥建立在孫承宗基礎上的戰功給自己人然後把袁崇煥也罷官了。

軍隊餓斃脫巾又如何,咱比肩孔子的九千歲修生祠要緊。


代牧益州閻文平


環環有點好奇,“抵抗後金靠太監”這一奇談怪論是怎麼來的?莫不是認為壞到極品的太監魏忠賢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志?唯有他能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若不是見識短淺,那一定是邏輯混亂。

有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個是“大明亡於流寇之手”,僅僅憑藉後金這個處於“半開化”狀態的遊牧部落只配打家劫舍,滅掉華夏民族的正朔王朝顯然還不夠格。儘管後金在“薩爾滸之戰”中曾力挫明軍精銳,並且皇太極曾率軍打到北京城下,但是這些階段性的失敗的根源在於朝廷的動盪和用人的失誤,並不能表明後金軍事實力強於明軍,事實上,在遼東孫承宗,袁崇煥、袁可利甚至熊廷弼主政時後金在在與明朝 的戰場上都沒有討到任何便宜。後金之所以能夠入關是因為大明災荒連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大明朝廷不得不傾全國兵力對付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否則憑藉孫傳庭、盧象升、曹文詔等一干精銳猛將全放到遼東並給予充分的信任吊帶後金並不在話下。

另一個基本事實是魏忠賢其人,這樣一個胸無點墨,攬權亂政,結黨營私、陷害忠良,奸貪誤國的奴才和指望他能吊打後金?大明當時能夠在遼東戰場上完全壓制後金是因為孫承宗的戰略思想,而孫承宗是東林黨人——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的死對頭,孫承宗下野也是拜魏忠賢所賜。有一種觀點認為魏忠賢出身貧寒,他的“閹黨“代表著底層最廣大老百姓的利益,而“東林黨”人是士大夫階層,代表這社會精英的利益,因而魏忠賢和他的“閹黨”是對的,“東林黨”是禍國殃民的。“東林黨”無疑是代表社會精英和士大夫階層,但是“閹黨”絕對不是無產階級的代言人,他們只是一群沒有道德沒有底限、為了權利和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的惡棍。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精英治國,士大夫主政,如果沒有魏忠賢,便不會有黨爭,便不會有多年的政局混亂,在對後金的戰爭中更不會處於被動的地位 。

由此觀之,魏忠賢若在,明朝非但不能吊打後金,還很有可能提前十幾年滅亡。


環球網


我看到提問者也是一位加V認證的朋友,怎麼也會有這種可笑的想法呢,就算張居正復活明朝都不定能打得過後金,何況是魏忠賢這個大奸大惡之人,我知道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所以我一直很好奇魏忠賢做了什麼能讓你們如此信任他,相信他能打得過後金,還得是吊打😁。

我猜測,持這種說法的人都會覺得是東林黨誤國,才導致後金猖獗,東林黨誤國沒毛病,但這並不代表東林黨的敵人魏忠賢就是良民,魏忠賢的確不誤國,但他禍國啊!

東林黨和閹黨,一個五十步一個一百步,誰也別說誰,但如果硬要說誰有可取之處,我得說還是東林黨有些許可取之處,他們雖然沒有治國才能,但某些宣傳理念還是不錯的,比如主張開放言論,禁止宦官干政,主張提升商人地位,發展商業;而相較之下,閹黨集團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邪惡集團,中國幾千年封建歷史,但凡出現宦官亂政,就預示著這個王朝即將走向滅亡,無一例外。

一個宦官,出門居然需要百官跪拜,滿朝文武盡其"子孫",手握大權,殺伐決斷盡憑其個人喜好,與其對食的客氏位居宮中,挾持皇后,濫殺嬪妃,與妖孽無異,這樣的東西拿什麼去對抗後金?還得是吊打?

反正我是想不出哪怕一個理由。


北宋一書生


沒有這個能力!原因在於,兩方(國)開戰,比拼的是國家(或政府)綜合實力而非鬥某一方面。魏忠賢掌權期間,在打擊東林黨、收刮稅收方面比後幾任強得多,客觀上避免了大明政府財政崩潰,也保證了軍餉的發放,邊防軍穩定。魏忠賢任用的幾個邊將也還得力,因此後金向外擴張受到一定壓制,根本談不上吊打。但大明從根子上已爛,大壩千瘡百孔,崩潰只是時間問題。


黑老套


閹黨制衡文官集團,防治東林黨一黨獨權,在穩定政局方面,特別是皇權方面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問題就在於薩爾滸之戰發生在閹黨魏忠賢亂政的天啟年間,可見一斑,早期都扛不住,後期還有李自成,更是扛不住。

閹黨在,國家賦稅特別是文官集團士紳階層的賦稅是可以搜刮上來的,對於國家財政有重要意義!大明朝有錢,還是可以延續一些時間,也僅此而已!

所以,然並卵!


岱清固倫


明朝末期正趕上了小冰河時期,明控制區不產糧食、後金控制區更不產糧食、要不是以晉商為首的山西商賈資敵.餓都能把後金託死,最怕的不是敵人有多強而是自己的內部先爛……


周峰67876936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魏忠賢最起碼把明朝當成家,東林黨算什麼?之顧切身利益,沒有一絲家國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