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部委所屬高校之原兵器部屬高校

原部委所屬高校之原兵器部屬高校

我國有很多院校原來具有國家部委的隸屬關係,這些院校原來的隸屬關係就是其現在的行業背景。由於具有特殊的行業歷史背景,他們的畢業生就業時常常受到國家部委、國有大中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青睞和重視。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如能依據院校行業背景挑選大學、選專業或許能為自己未來就業打開一條新的通道。今天小編為你介紹原兵器部屬高校。

一、北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於延安,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也是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

近年來,學校結合傳統優勢和長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5+3”個學科群——“高效毀傷及防護”學科群、“新材料科學與技術”學科群、“複雜系統感知與控制”學科群、“運載裝備與製造”學科群、“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和“特色理科”學科群、“醫工融合”學科群、“軍民融合與創新發展”學科群,形成“優勢工科引領帶動、特色理科融合推動、精品文科輔助聯動、前沿交叉創新互動”的學科整體建設佈局。學校現有教職工3300餘名,匯聚了22名兩院院士、49名“千人計劃”入選者、39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教授、36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名“萬人計劃”領軍人才、4名國家級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和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0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擁有1個“2011計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博士後流動站18個,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4個,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國防特色學科方向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國防重點建設專業5個,國防特色專業24個。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臺 20 公里遠程照相機等。

原部委所屬高校之原兵器部屬高校

二、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由創建於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學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兵器與裝備、電子與信息、化工與材料三大優勢學科群,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4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領域全球排名前1%。現有國家重點學科9個,江蘇省優勢學科6個,江蘇省重點學科9個,工信部重點學科7個,國防特色學科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9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3個,江蘇省重點專業類12個(覆蓋38個本科專業),江蘇省品牌專業6個;博士後流動站1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50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17個;具有專業學位授權點12個,其中工程碩士涵蓋27個工程領域;具有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授予權。

專任教師1900餘人,教授、副教授12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16人,外國院士3人,“長江學者”18人,“千人計劃”專家20人,“萬人計劃”專家1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其中召集人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在先進發射、高效毀傷、光電信息、遠程壓制、智能無人平臺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著國家水平。學校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1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1個,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並以此為依託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標誌性科研成果。

原部委所屬高校之原兵器部屬高校

三、長春理工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創辦,“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先生為學校創始人、第一任院長,是一所具有鮮明光電特色和國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是吉林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培養光學專門人才的高校,學校以光電為核心的特色學科在專業領域具有優勢地位和核心影響力,構建了光機電一體化系統完備的光電特色學科體系,主幹學科光、機、電、算、材均已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校學科門類以工為主,覆蓋工、理、文、經、管、法、藝,擁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國防特色學科、4個吉林省重中之重學科、13個吉林省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含自主設置二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0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含自主設置二級學科);7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0個本科專業。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考試權和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權。

學校有專任教師1233人、博士生導師220人、正高職230人、副高職489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雙聘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雙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3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863”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973”首席專家3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7人(副主任委員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科研工作在激光技術、光電儀器、光通信技術、光電功能材料、現代光學設計與先進製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納米技術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特色和優勢,科研成果在北斗工程、國家載人航天工程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目前建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5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創新中心)、2個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省部級高等學校高端科技創新平臺、5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級公共技術研發中心、10個省部級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擔科研項目千餘項,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項目。

四、中北大學

中北大學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軍總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據地創辦的我黨我軍第一所兵工學校——太行工業學校,歷經太原機械學院、華北工學院,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北大學。

學校現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防科工局“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方向)5個。擁有博士後流動站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博士點2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碩士點65個,以及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1個,本科專業85個。具有研究生推薦免試資格、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

學校現有教職工2415人,有雙聘院士8人,“長 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全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8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8人,“三晉學者”特聘教授4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2人,全國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9人,國家國防科工局和總裝備部專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聯繫的高級專家25人。有國家級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省部級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機構。

五、西安工業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創建於1955年,是國家“一五”計劃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的軍工配套項目,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是兵器行業部署在西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院校。學校現有14個教學單位,有“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機械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20個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學校有5個學科獲批國家國防特色學科。

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530人;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人、陝西省千人計劃特聘教授12人,“三秦學者”特聘教授1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5人;有入選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選4人、重點領域頂尖人才1人、“四個一批”人才1人、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省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5個,省級教學名師16人。學校現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1個,其他省部級研究基地17個,擁有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2個,在光學先進製造、特種加工、高性能輕質合金新材料、兵器測試與控制技術等學科具有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學校目前承擔著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社科規劃辦公室、軍委科技委、裝備發展部、軍兵種裝備部、國家國防科工局及省市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委託的各類項目千餘項。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在國家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瀋陽理工大學

瀋陽理工大學前身是東北軍區軍工部工業專門學校,創建於1948年。1960年組建成立瀋陽工業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瀋陽理工大學。2010年遼寧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簽署了共建瀋陽理工大學協議。2016年獲批“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為省局共建的國防特色院校。

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示範)專業、改革試點專業及重點支持專業17個,有5個國家級國防特色學科。有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有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45個二級學科(學科方向);有8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4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教職工1694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398人,高級職稱專任教師54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國家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3人。有2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二五”以來,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國家國防科工局等國家級項目105項。

七、重慶理工大學

重慶理工大學是重慶市重點建設高校,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學校溯源於1940年創辦的國民政府兵工署第11技工學校(對外化名“士繼公學”),1999年,由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劃轉重慶市管理,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擁有省(部)級一級重點學科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4個。目前設有本科專業62個,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個,重慶市級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15個、特色學科專業群5個。建有重慶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重慶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重慶市院士專家工作站和重慶市海智工作站等4個省部級人才平臺。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重慶市兩江學者、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百名學術學科領軍人才、重慶市百名海外高層次聚集計劃人選等省部級以上優秀人才196人次。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40個省部級科研創新平臺,是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重慶自主品牌汽車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主導建設了我市首批五個新型高端研發機構之一的“重慶汽車智能製造與檢測產業技術研究院”,擁有 12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極速超越 創客空間”等4個國家級、市級眾創空間,與中國科學院、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重慶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共建24個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