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药宜清晨服,这些中药喝对时间事半功倍

清代名医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记载:“病之愈不愈,不但方中必病,方中虽病,而服之不得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也。”意思是说,病能不能治好,首先开出的药必须对症,但仅仅是药物对症,服用的方法不当,轻者效果不理想,严重者甚至产生毒副作用,而服药的时间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补阳药宜清晨服,这些中药喝对时间事半功倍

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顺应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效,同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服药时间不当,轻者扰乱人体生理节律,重则产生或加大药物不良反应。为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不可忽视服药时间。

清晨宜服三类

1、补阳药

主要指补肾阳药。《奇效良方·诸虚门》所载强阳补肾方药71首中,出注“平旦空腹服之”者,达56首,占总数的73%。这一数字表明:补阳药于清晨服用,在当时已经广为医家所接受。平旦,即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2、行水利湿药

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所载通阳化湿之鸡鸣散,后人称之为“治脚气第一品药”。该方之妙,不仅在于选药配伍得法,从其择“五更鸡鸣时”服药而命名方剂,即可窥古人之用心。龚廷贤用“沉香快脾丸”通阳行水,亦提出“消头面肿,五更初用葱白酒送下;消中隔胸腹肿,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消脐以下脚肿,五更初用桑白皮汤送下。”尽管水肿的部位不同,引经药的配伍相异,但是强调五更时服用是一致的。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3、催吐药

刘河间以独圣散涌吐风痰,提出“吐时辰巳午前,宜早不宜夜”。其后,不少医家效法用之。《东医宝鉴》以吐法截疟,所载常山饮、七宝饮诸方,尽管其适应证有所不同,但均强调了宜于清晨服药取吐。

午前宜服三类

1、发汗解表药

李东垣认为“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明代李梴受其启迪,亦提出“俱宜午时前发汗,午后阴分不宜。”不但汗药如此,亦有医家认为大凡走表透邪之药,均宜午前服用。

补阳药宜清晨服,这些中药喝对时间事半功倍

2、益气升阳药

观李东垣《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可发现其治脾虚气陷诸疾,所制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八首益气升阳方,都强调了午前服药。罗天益进一步指出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或入夜服

1、泻下药

历代医家对泻下药的服用时间大致有三种意见。其一,午后进药。如东垣曰: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李梴亦谓伤寒潮热不纳食者,巳午以后下之尤好,杂病皆同。其二,日晡(申时,下午3~5时)时进药。如清代张隐庵等注《伤寒论·叙例》曰:“秋宜下者,日哺人气收降,因服下药,亦顺天时之大法也”。其三,入夜服之。如《证治准绳》中记载:倪维德以通气利中丸治脏腑秘结,火邪上炎之目疾,罗天益用神功丸泻热结便秘,一肯堂本人以局方七宣丸通利大便、抵当汤下蓄血,皆主张宜入夜时服之。三种意见,虽有差别,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不宜在午前服用。

2、滋阴养血药

明代薛立斋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进药。李东垣以当归六黄汤治阴虚盗汗,王肯堂以麦煎散、连柏益阴丸治阴虚劳热,亦主张夜卧时服之。

补阳药宜清晨服,这些中药喝对时间事半功倍

夜间卧服

安神药: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宋代许叔微。其以辰砂远志丸、珍珠母丸镇心安神,提倡宜于夜卧时姜汤送下。其后,不少医家把它作为临证用药的惯例。如危亦林以天王补心丹养心安神,龚廷贤用加味定志丸宁神定志,王肯堂以远志丸安神定魄,秘传酸枣仁汤养血宁神,均提出了夜卧前服用。

另外,涩精止遗药也应临睡前服用,如金锁固精丸,可以增强疗效。缓泻药宜睡前服,如麻子仁丸,一则滋阴增液能够充分润养肠道,软化燥结,二则以利次日清晨排便。


综上可得择时服药一般规律:

(1)大凡升提外透的药物,宜于午前服用,沉降下行的药物,宜于午后服之。

(2)大凡温阳补气的药物,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而滋养阴血的药物,宜于入夜服用。

(3)大凡祛除阳分气分之邪的药物,宜于清晨服用,而清泄阴分伏火的药物,宜于入夜服之。当然,急病、重病应不拘时服用。

女性在月经期间为避免中药产生不良影响,一般要停止服用。但是有些疗效的中药需在月经期服用,如治疗女性不孕症时的活血调经中药,治疗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多、月经量少、出血不规则等调经中药,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的疏肝行气化瘀的中药等。

不同时间服药效果大不相同,你的观点如何呢?欢迎留言讨论。想了解更多中医知识,拜名师学中医,找金华佗。

补阳药宜清晨服,这些中药喝对时间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