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为什么没有统一三国?

迷你世界吃X去


水镜先生的话,重在褒扬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冠绝天下,两人也确实都是王佐之才。但是水镜先生作为智者,也同样深知天意难违!他说的是得一人“可”安天下,而非“定能安”天下!然而这两人在刘备手里,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刘备没有曹操那么狠,身边的人才不能很好的利用,总是利用仁德来约束卧龙和凤雏,如何一统天下。



刘备是皇室宗亲,以恢复汉室为名,与天下枭雄争天下,而在三国前期,刘备势力太弱,没有争取天下的时机和能力,刘备只能靠仁义来取天下,就因为刘备太过于仁义,所以无法统一天下。

诸葛亮叫刘备取荆州,荆州是主动送给刘备的,刘备太装仁义,非要把荆州让给曹操,然后又发回来,才会导致刘备向东吴接荆州,才会让关羽丧命,如果一开始听诸葛亮的荆州就是正大光明的是刘备的,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多事情。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过于谨慎,打仗都是稳打稳走,凤雏习惯冒险,所以在攻取益州时,刘备带上凤雏,却不能很好的利用,凤雏给刘备上,中,下三天计策,刘备在关键时刻,却放弃了上策,而选择中策,刘备为了仁义,让凤雏丧命。

刘备在称帝后,更是恢复了以前的德行,开始高傲起来了,关羽失去了荆州,刘备不为了大局着想,非要带兵攻打东吴,更奇葩的是不带诸葛亮,也不带一个军师,自以为没有谋士,就不能打胜仗,结果扎营犯这种低级错误,被陆逊打得一败涂地。刘备在关键时刻,总是选择错误决定,在厉害的人辅佐他都会失败。


旺旺饼真好吃


如题,卧龙凤雏的确是三国中数一数二的谋士,那么刘备得到了这两个人才,但是他仍然没能“兴王室”,一统天下。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编以为,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后遇见水镜先生,提到了所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也就是说这个说法是水镜先生提出来的

那么水镜先生何许人也?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号“水镜先生”。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可以看出来,司马徽确有识人之明,不然也不会得水镜之名。然而司马徽在“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后面,却还有一句,这一句也解释了为什么刘备始终不能成功。那就是“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换句话说,人,不能硬抗天。

当时孙权江东地位稳固,国险民附,所谓守有余,攻不足;曹氏占据中原,国力军事实力强大,天下十二州已经有了9州,势必一通天下;西蜀暂时无明主;而刘备四海漂泊,除了一个“刘皇叔”的名义,无论是军队还是地盘都没有。刘备的实力不仅根本不能与曹操和孙权抗衡,就连刘璋张鲁都不行,这种零基础的情况下想要统一天下,就像我们现在白手起家创建一个公司,而且还能干掉苹果公司,哪有那么容易。不仅需要人谋,还需要天时。诸葛亮有能力不假,但天时不利,所以最后也没助刘备一统天下。



以刘备的力量,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极限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刘备得到了卧龙凤雏,却依然没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吧。


电视剧里看历史


虽然刘备同时有诸葛亮和庞统的辅佐,刘备最终没能统一天下,除了刘备缺乏杰出政治家的魄力外,后继无人是其关键软肋。

当年刘备得到卧龙凤雏,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的谋划,庞统帮助刘备进川,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但刘备缺乏杰出政治家的素质,为了名誉不忍夺取刘表刘璋的基业,进入西川的优柔寡断导致庞统英年早逝,自断左膀右臂。为关羽报仇将个人情绪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倾全国之兵伐吴,导致惨败。

刘备缺乏人才储备,后继无人。刘备真正出名的谋士也许就是诸葛亮,庞统和法正了。庞统法正早逝,全靠诸葛亮一人支撑,事必亲躬,终于累死在前线。诸葛亮最起码培养了姜维和蒋琬费祎等人,但刘备没有培养心腹谋臣。刘备前期只有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五名虎将。到了蜀国正式建立之后人手就开始不够了。尤其是在中期关羽身死之后,张飞因为伤心喝酒打骂手下被属下杀死,马超也因过度劳累早就死了,此时蜀国就只剩下一个年迈的黄忠。到了三国后期,蜀国的大将更是缺乏,除了一个魏延和姜维就几乎没有可用的大将,这样的蜀国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再看竞争对手曹魏,曹操时代的荀彧荀攸兄弟,鬼才郭嘉,谋士程昱,冢虎司马懿。曹丕时代的陈群,钟繇。曹睿时代的郭淮,后期的司马昭兄弟,邓艾,钟会,卫瓘等人都是优秀人才。曹魏之所以统一天下,后继有人是关键。


希荣文创


这个只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历史上并没有这种得一人便可以安天下的说法,历史上诸葛亮跟庞统都被归纳于政治家,而诸葛亮跟庞统的功能又重叠,按着现代的说法,庞统跟诸葛亮都是政委,负责刘备方面的军需与粮草筹备,以及对新占领土地的消化,安置受难百姓,组织新取得土地的开发与经济恢复。但是这种行政方案只要一个策划人便足够了,一个诸葛亮跟多一个庞统并不会有效费叠加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在政策制定上面有分歧,未必会更好。

我们看看诸葛亮在当时做的事,刘备临死前交代给诸葛亮,这是一个烂账的蜀汉帝国,整个国家没有半点库存的军粮,库府里没有半点银钱,兵器库里没有任何的兵器。这时候诸葛亮就做出了一个战略决策,向孙权求和。由于蜀汉太弱可能导致曹魏吞并蜀汉,所以孙权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并放还了夷陵之战俘虏的两万人及其全套武器装备。向刚打败自己的对手求援,这种决策需要魄力,这事要多一个庞统未必会更好。

其次,诸葛亮在当时首先发行了国债。有点类似现代众筹融资,出让股权向蜀汉的地主富户募股集资成立开发公司,再拿这些钱去雇佣蜀汉的农民开垦土地扩大生产,这样国家的物资丰富了;贫民老百姓赚到了钱;富户也从投资中分到红利,关键是成为国企开发公司的股东可以得到国家的特权保护。这种事在当时是一种巨大的创新,多着一个庞统来做未必会更好。


优己


这是古代人的个人广告

汉代做官实行举孝廉,靠的就是名声名气。

所以有人卧冰有人人让梨。年纪轻轻就已经声名远播了。

这不是说卧龙凤雏就没有真实才能。比如红牛,累了困了喝红牛,难道喝了红牛就是兴奋剂,让一个嗜睡的人醒来?

庞统的早逝确实极大的削弱了刘备的实力。诸葛亮和庞统都善谋,但是诸葛亮更倾向于某国也就是政治,隆中对是他为刘备量身定做的。而且做一个隆中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诸葛亮在诸多诸侯中选中刘备,并为其量身定做一套专属的发展战略,实力和能力都是首屈一指。所以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诸葛亮都绰绰有余,但是孔明只能做一个“副手”,无法胜任主帅。也就是一把手,这是性格决定的。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这就是最好的例证。行军打仗更多的是临机发挥,这方面是诸葛亮的短板。

而这方面的短板,正是庞统的优势。也是法正的的特长。庞统和法正逝后,这方面是刘备集团所整体短板,无论是关羽还是刘备或者张飞,都不具备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智慧,也不具备韩信那种暗度陈仓的谋略。像极了宋襄公那种兵对兵,将对将,阵对阵的按部就班的打发。所谓兵者诡道也,打仗就是集中优势打敌弱出。所以毛主席说战略上要蔑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对手。

所以没有得到卧龙之前,刘备如丧家之犬,四处寻找寄回。有了卧龙就有了立足之地,有了稳定后方。庞统没有加入刘备集团,刘备遇敌要么战要么逃。对黄巾这群农民还可以,但是对上正规军无论是袁术还是吕布,或者曹操刘备就只有败走的份了。但是凤雏加入刘备集团以后,纵然兵力依然不足,但是仍然能联下荆襄四郡,面对川蜀强敌也给出了上中下入蜀三册。有了凤雏,刘备可以下四川。有了法正,黄忠可斩夏侯渊。庞统和法正死后,刘备也就开始在军事上油下坡路。拿下汉中,进位汉中王是刘备戎马一生的高光时刻。

管理学上有个木桶理论,就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短。如果把刘邦创业集团看成一个完整的成功创业标配的话,我们来对比一下刘邦和刘备的传世团队。

如果刘备勉强可以和其先祖高皇帝相媲,

那么诸葛亮可以和萧何画等号,甚至可以说时加强版的萧何。诸葛亮治军之明史册有载,萧何没有。

如果庞统和法正可以类比张良,陈平得话,文武第一,武无第二。相隔四百年,凤雏无法战子房,纵使是面对面,庞统和贾诩到底谁更老谋深算,这个无法定论,总不能两人打一架吧,谁输了谁少谋,所以文武第一。

但是关羽,张飞不是韩信,顶多也就是一个樊哙,曹参。

一个大厦需要四个称重柱,你少了两根,那么怎么能够把大厦建起来呢?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这算是对刘备集团最中肯的总结了吧。





五湖散人李清枫



1历史上刘备也是没有可能统一全国的,但是蜀汉本是有机会的。刘备之所以无法统一全国,根本原因在于,那个他的对手们都很牛,曹操、孙权都是大军阀,尤其是曹操,在其统治地根基深厚

2刘备入蜀时,夷陵战败前,蜀国的实力很强大,虽然刘备无法在有生之年统一全国,但是凭当时的实力传到后世,蜀国还是有机会统一全国的。但是荆州被袭之后,刘备犯了战略性错误。当时应该全力北伐,联吴抗魏,而刘备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去伐吴,并在夷陵战败,蜀国主力损失殆尽,从此蜀国就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夷陵战败之后的蜀国就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资本,只能在蜀地勉强苦苦支撑。所以诸葛亮六出而无功,再加上益州当地地主也不安分,姜维九伐而无成,最终被灭了。 如果当时刘备没有伐吴,而是北上关中,取得关中之后就有统一天下的机会了,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这么取得天下的。

再看看综合国力

1土地:蜀国和吴国加起来才和魏国差不多

2经济:这经济重心还没南移,北方比南方经济发达。

3人才:地多钱多才留的住人才,曹操身边谋士如云,像郭嘉,荀彧,(虽说死的早,但决不比卧龙凤雏差)司马懿,程晃等,武将也非常多。再看看孙权刘备没几个能拿出手的。

看看赤壁之战,因北方人不喜水,曹操几十万大军覆灭,虽说不能南下了,但老本还在,孙刘联军也不敢北上。换作刘备,孙权早就崩了,他们根本输不起。这更能说明曹操的实力雄厚。刘备想要匡扶汉室,是地狱级难度。



蝉历史


《三国志》里没有“凤雏”的记载,也没有司马徽说的“得一人可安天下”这段话,陈寿在该传中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可以看出,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仅仅是“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安天下”之说是习凿齿在东晋时期为彰显襄阳人而为的。


奔流到海不停留


既然是文学表达,我也可以戏说,诸葛亮的作用是三分天下,庞统名“统”,他的作用是统一天下,然而,刘备用人不当,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他冷冻诸葛亮,启用庞统出征西蜀,然而庞统殒命落凤坡,后来诸葛亮三分天下了,没有庞统统一天下了。


金麦小郎


因为刘备得两个军师后,凤雏提前死了,所以没有得天下


烽火照狼烟69


荆州士人自我推销的广告,掺水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