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為什麼沒有統一三國?

迷你世界吃X去


水鏡先生的話,重在褒揚諸葛亮和龐統的才能冠絕天下,兩人也確實都是王佐之才。但是水鏡先生作為智者,也同樣深知天意難違!他說的是得一人“可”安天下,而非“定能安”天下!然而這兩人在劉備手裡,卻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劉備沒有曹操那麼狠,身邊的人才不能很好的利用,總是利用仁德來約束臥龍和鳳雛,如何一統天下。



劉備是皇室宗親,以恢復漢室為名,與天下梟雄爭天下,而在三國前期,劉備勢力太弱,沒有爭取天下的時機和能力,劉備只能靠仁義來取天下,就因為劉備太過於仁義,所以無法統一天下。

諸葛亮叫劉備取荊州,荊州是主動送給劉備的,劉備太裝仁義,非要把荊州讓給曹操,然後又發回來,才會導致劉備向東吳接荊州,才會讓關羽喪命,如果一開始聽諸葛亮的荊州就是正大光明的是劉備的,後面就不會有那麼多事情。



在軍事方面諸葛亮過於謹慎,打仗都是穩打穩走,鳳雛習慣冒險,所以在攻取益州時,劉備帶上鳳雛,卻不能很好的利用,鳳雛給劉備上,中,下三天計策,劉備在關鍵時刻,卻放棄了上策,而選擇中策,劉備為了仁義,讓鳳雛喪命。

劉備在稱帝后,更是恢復了以前的德行,開始高傲起來了,關羽失去了荊州,劉備不為了大局著想,非要帶兵攻打東吳,更奇葩的是不帶諸葛亮,也不帶一個軍師,自以為沒有謀士,就不能打勝仗,結果紮營犯這種低級錯誤,被陸遜打得一敗塗地。劉備在關鍵時刻,總是選擇錯誤決定,在厲害的人輔佐他都會失敗。


旺旺餅真好吃


如題,臥龍鳳雛的確是三國中數一數二的謀士,那麼劉備得到了這兩個人才,但是他仍然沒能“興王室”,一統天下。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小編以為,三國演義第三十五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後遇見水鏡先生,提到了所謂“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也就是說這個說法是水鏡先生提出來的

那麼水鏡先生何許人也?

司馬徽,字德操。潁川(今河南禹縣)人,號“水鏡先生”。北方戰亂,他寓居襄陽。與襄陽大名士龐德公、黃承彥以及流寓到襄陽的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亮等均有交往,關係甚密。


可以看出來,司馬徽確有識人之明,不然也不會得水鏡之名。然而司馬徽在“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後面,卻還有一句,這一句也解釋了為什麼劉備始終不能成功。那就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換句話說,人,不能硬抗天。

當時孫權江東地位穩固,國險民附,所謂守有餘,攻不足;曹氏佔據中原,國力軍事實力強大,天下十二州已經有了9州,勢必一通天下;西蜀暫時無明主;而劉備四海漂泊,除了一個“劉皇叔”的名義,無論是軍隊還是地盤都沒有。劉備的實力不僅根本不能與曹操和孫權抗衡,就連劉璋張魯都不行,這種零基礎的情況下想要統一天下,就像我們現在白手起家創建一個公司,而且還能幹掉蘋果公司,哪有那麼容易。不僅需要人謀,還需要天時。諸葛亮有能力不假,但天時不利,所以最後也沒助劉備一統天下。



以劉備的力量,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極限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卻依然沒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吧。


電視劇裡看歷史


雖然劉備同時有諸葛亮和龐統的輔佐,劉備最終沒能統一天下,除了劉備缺乏傑出政治家的魄力外,後繼無人是其關鍵軟肋。

當年劉備得到臥龍鳳雛,諸葛亮提出了隆中對的謀劃,龐統幫助劉備進川,導致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但劉備缺乏傑出政治家的素質,為了名譽不忍奪取劉表劉璋的基業,進入西川的優柔寡斷導致龐統英年早逝,自斷左膀右臂。為關羽報仇將個人情緒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傾全國之兵伐吳,導致慘敗。

劉備缺乏人才儲備,後繼無人。劉備真正出名的謀士也許就是諸葛亮,龐統和法正了。龐統法正早逝,全靠諸葛亮一人支撐,事必親躬,終於累死在前線。諸葛亮最起碼培養了姜維和蔣琬費禕等人,但劉備沒有培養心腹謀臣。劉備前期只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名虎將。到了蜀國正式建立之後人手就開始不夠了。尤其是在中期關羽身死之後,張飛因為傷心喝酒打罵手下被屬下殺死,馬超也因過度勞累早就死了,此時蜀國就只剩下一個年邁的黃忠。到了三國後期,蜀國的大將更是缺乏,除了一個魏延和姜維就幾乎沒有可用的大將,這樣的蜀國滅亡也只是遲早的事。再看競爭對手曹魏,曹操時代的荀彧荀攸兄弟,鬼才郭嘉,謀士程昱,冢虎司馬懿。曹丕時代的陳群,鍾繇。曹睿時代的郭淮,後期的司馬昭兄弟,鄧艾,鍾會,衛瓘等人都是優秀人才。曹魏之所以統一天下,後繼有人是關鍵。


希榮文創


這個只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並不是真實的歷史!歷史上並沒有這種得一人便可以安天下的說法,歷史上諸葛亮跟龐統都被歸納於政治家,而諸葛亮跟龐統的功能又重疊,按著現代的說法,龐統跟諸葛亮都是政委,負責劉備方面的軍需與糧草籌備,以及對新佔領土地的消化,安置受難百姓,組織新取得土地的開發與經濟恢復。但是這種行政方案只要一個策劃人便足夠了,一個諸葛亮跟多一個龐統並不會有效費疊加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在政策制定上面有分歧,未必會更好。

我們看看諸葛亮在當時做的事,劉備臨死前交代給諸葛亮,這是一個爛賬的蜀漢帝國,整個國家沒有半點庫存的軍糧,庫府裡沒有半點銀錢,兵器庫裡沒有任何的兵器。這時候諸葛亮就做出了一個戰略決策,向孫權求和。由於蜀漢太弱可能導致曹魏吞併蜀漢,所以孫權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並放還了夷陵之戰俘虜的兩萬人及其全套武器裝備。向剛打敗自己的對手求援,這種決策需要魄力,這事要多一個龐統未必會更好。

其次,諸葛亮在當時首先發行了國債。有點類似現代眾籌融資,出讓股權向蜀漢的地主富戶募股集資成立開發公司,再拿這些錢去僱傭蜀漢的農民開墾土地擴大生產,這樣國家的物資豐富了;貧民老百姓賺到了錢;富戶也從投資中分到紅利,關鍵是成為國企開發公司的股東可以得到國家的特權保護。這種事在當時是一種巨大的創新,多著一個龐統來做未必會更好。


優己


這是古代人的個人廣告

漢代做官實行舉孝廉,靠的就是名聲名氣。

所以有人臥冰有人人讓梨。年紀輕輕就已經聲名遠播了。

這不是說臥龍鳳雛就沒有真實才能。比如紅牛,累了困了喝紅牛,難道喝了紅牛就是興奮劑,讓一個嗜睡的人醒來?

龐統的早逝確實極大的削弱了劉備的實力。諸葛亮和龐統都善謀,但是諸葛亮更傾向於某國也就是政治,隆中對是他為劉備量身定做的。而且做一個隆中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諸葛亮在諸多諸侯中選中劉備,併為其量身定做一套專屬的發展戰略,實力和能力都是首屈一指。所以無論是治國還是治軍,諸葛亮都綽綽有餘,但是孔明只能做一個“副手”,無法勝任主帥。也就是一把手,這是性格決定的。六出祁山,無功而返,這就是最好的例證。行軍打仗更多的是臨機發揮,這方面是諸葛亮的短板。

而這方面的短板,正是龐統的優勢。也是法正的的特長。龐統和法正逝後,這方面是劉備集團所整體短板,無論是關羽還是劉備或者張飛,都不具備項羽那種破釜沉舟的智慧,也不具備韓信那種暗度陳倉的謀略。像極了宋襄公那種兵對兵,將對將,陣對陣的按部就班的打發。所謂兵者詭道也,打仗就是集中優勢打敵弱出。所以毛主席說戰略上要蔑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對手。

所以沒有得到臥龍之前,劉備如喪家之犬,四處尋找寄回。有了臥龍就有了立足之地,有了穩定後方。龐統沒有加入劉備集團,劉備遇敵要麼戰要麼逃。對黃巾這群農民還可以,但是對上正規軍無論是袁術還是呂布,或者曹操劉備就只有敗走的份了。但是鳳雛加入劉備集團以後,縱然兵力依然不足,但是仍然能聯下荊襄四郡,面對川蜀強敵也給出了上中下入蜀三冊。有了鳳雛,劉備可以下四川。有了法正,黃忠可斬夏侯淵。龐統和法正死後,劉備也就開始在軍事上油下坡路。拿下漢中,進位漢中王是劉備戎馬一生的高光時刻。

管理學上有個木桶理論,就是說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不在於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在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有多短。如果把劉邦創業集團看成一個完整的成功創業標配的話,我們來對比一下劉邦和劉備的傳世團隊。

如果劉備勉強可以和其先祖高皇帝相媲,

那麼諸葛亮可以和蕭何畫等號,甚至可以說時加強版的蕭何。諸葛亮治軍之明史冊有載,蕭何沒有。

如果龐統和法正可以類比張良,陳平得話,文武第一,武無第二。相隔四百年,鳳雛無法戰子房,縱使是面對面,龐統和賈詡到底誰更老謀深算,這個無法定論,總不能兩人打一架吧,誰輸了誰少謀,所以文武第一。

但是關羽,張飛不是韓信,頂多也就是一個樊噲,曹參。

一個大廈需要四個稱重柱,你少了兩根,那麼怎麼能夠把大廈建起來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這算是對劉備集團最中肯的總結了吧。





五湖散人李清楓



1歷史上劉備也是沒有可能統一全國的,但是蜀漢本是有機會的。劉備之所以無法統一全國,根本原因在於,那個他的對手們都很牛,曹操、孫權都是大軍閥,尤其是曹操,在其統治地根基深厚

2劉備入蜀時,夷陵戰敗前,蜀國的實力很強大,雖然劉備無法在有生之年統一全國,但是憑當時的實力傳到後世,蜀國還是有機會統一全國的。但是荊州被襲之後,劉備犯了戰略性錯誤。當時應該全力北伐,聯吳抗魏,而劉備卻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去伐吳,並在夷陵戰敗,蜀國主力損失殆盡,從此蜀國就再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夷陵戰敗之後的蜀國就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資本,只能在蜀地勉強苦苦支撐。所以諸葛亮六出而無功,再加上益州當地地主也不安分,姜維九伐而無成,最終被滅了。 如果當時劉備沒有伐吳,而是北上關中,取得關中之後就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了,當年漢高祖劉邦就是這麼取得天下的。

再看看綜合國力

1土地:蜀國和吳國加起來才和魏國差不多

2經濟:這經濟重心還沒南移,北方比南方經濟發達。

3人才:地多錢多才留的住人才,曹操身邊謀士如雲,像郭嘉,荀彧,(雖說死的早,但決不比臥龍鳳雛差)司馬懿,程晃等,武將也非常多。再看看孫權劉備沒幾個能拿出手的。

看看赤壁之戰,因北方人不喜水,曹操幾十萬大軍覆滅,雖說不能南下了,但老本還在,孫劉聯軍也不敢北上。換作劉備,孫權早就崩了,他們根本輸不起。這更能說明曹操的實力雄厚。劉備想要匡扶漢室,是地獄級難度。



蟬歷史


《三國志》裡沒有“鳳雛”的記載,也沒有司馬徽說的“得一人可安天下”這段話,陳壽在該傳中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可以看出,徐庶對諸葛亮的評價僅僅是“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安天下”之說是習鑿齒在東晉時期為彰顯襄陽人而為的。


奔流到海不停留


既然是文學表達,我也可以戲說,諸葛亮的作用是三分天下,龐統名“統”,他的作用是統一天下,然而,劉備用人不當,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他冷凍諸葛亮,啟用龐統出征西蜀,然而龐統殞命落鳳坡,後來諸葛亮三分天下了,沒有龐統統一天下了。


金麥小郎


因為劉備得兩個軍師後,鳳雛提前死了,所以沒有得天下


烽火照狼煙69


荊州士人自我推銷的廣告,摻水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