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白月光,輔佐唐高宗開創“貞觀之治”的一代賢后


李世民的白月光,輔佐唐高宗開創“貞觀之治”的一代賢后

唐太宗李世民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在位期間的文治武功被後世廣為稱道,流量皇帝乾隆就是他的迷弟。

說到李世民的盛世之功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女人,她就是長孫皇后。作為李世民背後的女人,她見證並參與了李世民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後,她盡顯賢后本色,輔佐丈夫成為盛世明君。後人評價長孫皇后,多用“賢后之最”來褒揚讚美她。那麼,歷史上的長孫皇后倒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長孫皇后出生於隋文帝時期,父親長孫晟是隋朝的右驍衛將軍,母親高氏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家族也算是身份尊貴的皇室宗族。

長孫皇后是長孫晟的幼女,深得全家寵愛。長孫皇后的伯父對唐國公李淵和她的妻子竇氏非常欣賞,尤其是竇氏幼年勸說舅舅顧全大局善待突厥公主的故事讓其美譽在外,是位賢德而有才能的當家主母。長孫家認為,這樣的母親教育出來的子女一定會也非常優秀。長孫晟聽從哥哥的建議,與李家聯姻,將長孫氏許配給李淵二子李世民。

這個婚約定下來沒多久,長孫晟就病逝了。大家族妻妾成群本就很複雜,長孫氏兄妹和母親被同父異母的兄弟趕出了家門。好在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出手相助,收留了母子三人。高士廉也是個很顧念親情的人,對待長孫氏孤兒寡母三人非常好。

李世民的白月光,輔佐唐高宗開創“貞觀之治”的一代賢后

長孫氏的胞兄長孫無忌和李世民年紀差不多,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李世民時常到高士廉府上探望長孫無忌。高士廉覺得李世民是個不錯的小夥子,他知道長孫氏和李世民的婚約,於是在長孫氏守孝期滿後,就做主將長孫氏嫁給了李世民為妻。十三歲的長孫氏和十六歲的李世民從此開始了相愛相伴的一生。

隋末暴政,天下群雄份份揭竿而起,掀起了起義反穗的大潮。和歷朝歷代的農民起義一樣,這注定是一場PK戰,而最後終會產生一位冠軍。

公元618年,李淵贏得了這場PK戰最後的勝利,登基稱帝,國號為唐。李世民封為秦王,長孫氏升職為秦王妃。

李淵太原起兵本來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後,又改立立李建成為太子。這也間接導致了日後的“玄武門之變”。

唐初,李世民率部先後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聲望越來越高。

無論怎麼看,李世民的聲望和能力都更適合做儲君。相比二弟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就遜色多了,他知道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為自保必須先發制人。李建成聯合四弟李元吉,處處排擠李世民。

李淵又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他眼見兩個兒子的矛盾愈演愈烈卻無力制止,這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太子和秦王兩派之間的兵戎相見。

李世民常年征戰在外,留守在家的長孫氏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皇家歷來就是是非之地,李家更是一個複雜的大家庭。竇氏過世後,後宮無主,妃嬪爭寵之風日盛,後宮妃嬪和前朝多少有一些錯綜複雜的關係,這些關係又和親王李世民部下之間偶有矛盾發生。一些得寵的妃嬪因為各自利益和李建成結成了同盟,經常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

李淵本來對李世民的能力和才敢非常欣賞,但是經不住太子和寵妃的挑撥,漸漸對李世民生出了猜忌之心,因為開始疏遠李世民。

長孫氏深知丈夫是個做大事的人,眼見丈夫受此冤屈她萬分焦急。不過她並沒有去為丈夫辯解,而是低調的做好秦王妃和媳婦的本分,小心翼翼地伺候好公公,維護好和妃嬪和妯娌之間的關係,儘量不給丈夫添麻煩。長孫氏的做法讓李淵非常滿意,他對這個媳婦很是讚賞。

李世民的白月光,輔佐唐高宗開創“貞觀之治”的一代賢后

太子步步緊逼,甚至不惜下毒謀害李世民,李氏兄弟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世民要求親自領兵征討突厥。李建成誣陷李世民想趁機造反。於是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實際他們密謀控制秦王兵馬,擒殺李世民。李世民在太子府的眼線將李建成的計劃悄悄地通知了李世民。這也成為“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率兵在玄武門設伏,長孫氏一反之前低調隱忍的作風,堅定地站在了丈夫身邊。她親自慰問勉勵將士,讓將士們非常感動,於是更加奮發無畏的追隨親王。長孫氏兄妹的做法也激勵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秦王的完勝而告終。李世民登基為帝,史稱唐太宗,冊封長孫氏為皇后,從此明君賢后,交相輝映。

李世民登基後,為褒獎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功勞,多次提出提拔長孫無忌為宰相,但都被長孫皇后拒絕了。她引經據典,向李世民講述歷史上那些外戚做大,恃寵而驕,最後禍及家族的例子。長孫氏要求李世民只給哥哥一個沒有實權的閒職就好,甚至直接下令哥哥辭掉李世民的提拔的職位。長孫無忌深知妹妹的用意,向李世民請辭了職務。李世民無奈,只得同意,長孫無忌雖然沒有實權,但是滿朝文武都知道,如果遇到什麼棘手的事情,還是可以請國舅出馬解決。

歷史上後宮的很多女人都對權利充滿了慾望,臨朝聽政的事情層出不窮,但長孫皇后從來沒有這種慾望。她從不干預朝政。但不干涉朝政,並不代表不關心國家大事。長孫皇后是個德才兼備的女子,她尤其懂得怎樣去彌補太宗的一些不足,用自己的一腔柔情輔佐丈夫的朝政大事。

只要是人,都喜歡挺好聽的話。唐太宗也不例外。魏徵的直諫在歷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他交經常在朝堂上把太宗弄得灰頭土臉。

明君也有脾氣,下朝以後,唐太宗憤憤地和長孫皇后說早晚要殺掉魏徵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后瞭解到事情的原委後,並沒有直接勸說太宗,而是回到內室換上正式的朝服,然後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太宗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后則笑著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之後更加重用魏徵。

出於對女兒的疼愛,長樂公主出嫁的時候,太宗想多給嫁妝。規格就稍微高了點,超過了太宗的妹妹長公主。魏徵直言勸諫,認為太宗不應該這樣做。太宗心裡明白自己做得有點不對,但是感情上還是不太能接受。

下朝回到後宮,太宗把這件事和長孫皇后說了,他原本以為長孫皇后會不高興,沒想到長孫皇后聽後對魏徵大為讚賞。長孫皇后對太宗說:“魏徵能在你做事不妥的時候及時出言制止,確實是個賢能之才“”。事後,長孫皇后親自送了禮物到魏徵府上,以褒獎魏徵勸諫之功。

不僅是魏徵,長孫皇后對一些隨李世民打江山的老臣都優待有加。房玄齡曾因錯並罷免官職,長孫皇后知道後勸說太宗說:“房玄齡是老臣,做事穩重妥帖,如果不是大錯,還是重新啟用他吧”。於是房玄齡重新得到重用。

長孫皇后深明大義,非常開明,而且很大度,在後宮從不專寵,對後宮諸人都非常寬厚,後宮的安定和諧也讓太宗能在前朝安心國事,”貞觀之治”長孫皇后功不可沒。

如果非要說長孫皇后一生可有做過有悖於賢后這個稱號的事情,那可能就是她為謀反的異母兄弟求情了。貞觀初年,長孫皇后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參與謀反,謀反是十惡不赦的頭等大罪,按律當誅。但長孫皇后卻不顧律法,要求太宗網開一面,太宗最終沒有治長孫安業的罪。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太宗對長孫皇后確實寵愛至極,長孫皇后也有恃寵犯錯的時候。

也許是上天嫉妒長孫皇后太美好了,一代賢后最終也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她病倒了。生病期間,她還是不忘提醒太宗以國事為重。太宗請了最好的醫生,並大赦天下,重修佛寺為她祈福,但長孫皇后最終還是撒手人寰。公元636年,長孫皇后在立政殿崩逝,終年36歲。

長孫皇后去世後,太宗還是重用了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太宗臨終之前,將太子李治交給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重臣,希望他們能繼續輔佐李家。不過可惜,李治和老爹比實在差遠了,他寵愛武氏,將李家江山送給了武氏,長孫無忌最終也被武后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