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初创时期是合伙人制度,郭德纲是如何“独霸”德云社的?

蔚地古堡


打个比方,当时有几个人组队踢球,参加比赛纯属个人爱好,比赛踢完了,人就散了。但踢球的都知道有这几个人了。后来其中一个人弄了个足球队,打算进圈里面正式踢,但踢球的人都看不起他,说你没证,进不了这个圈。后来有个人看中他了,觉得他挺有天分的,给他弄了个证。带他进圈了。可以踢了。再后来这个队踢出了点名堂,圈里的人就觉得看球的人都是奔他们去的,心里不舒服了。准备搞这个队,正好队里的几个前锋开始飘了,也算里应外合,差点把这个足球队弄跨,真垮了,也就不打算踢了,球队里的人来的来,走的走,慢慢的也挺过来了,后来新培训的,新招来的人都挺架势的,球队也走上正轨,被大多数的人熟知。走上正轨后很多人就开始碰瓷这个足球队,说白了,就是没事找事,沾点光,就像出这个题目的人,无非就是眼红,蹭点热度。


张大烟炮


题主你这是要篡改历史不成?真可谓用心险恶,居心叵测。请问何来郭德纲“独霸”德云社之说?本来就是郭德纲一家出资创办的。德云社前身是“北京相声大会”成立之初也只有三个人:郭德纲、张文顺、李菁,连个戏班子都称不上,最多算个个体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上顿没下顿,吃饱饭都成问题。李菁当时根不指望说相声赚钱,当时纯属爱好,身份(员工)跟着干有钱一起赚的角色。张文顺可以说与郭德纲是忘年之交,退休后加入郭德纲三人小组,不求名不图利,意在推动传统相声发展,大力扶持郭德纲愿他日一鸣惊人。李菁与张文顺甚至有时不计报酬(因连场地费都不够),赚了就多分一点,赔了郭德纲一人承担(场地费用),什么时候变成了合伙人机制了?


徐德亮人家当时在上大学,业余时间参演一下。王玥波人家一直有稳定工作(说评书),注意:王玥波并非是何云伟口中的退出,因为王玥波从来没加入过(一直是帮忙或串场)。从相声大会三人创立之初郭德纲就没赚到什么钱,后来队伍壮大了从1997年到2000年基本是亏损状态。郭德纲妻子就从娘家拿钱补贴,最后连唯一的夏利车也卖了,给郭德纲度过难关所用。张文顺老爷子更是倾囊相助,这让郭德纲深受感动(不是投资,只是帮助),郭德纲表示:无论如何不能收,您老用钱的地方比我多。郭德纲当时自己都很迷茫,哪有出资的合伙人啊?就算有郭德纲也不愿意牵连别人,都是自己承担。但德云社能有今日张文顺李菁确实功不可没,但绝不存在郭德纲“独霸”德云社这么一说法:

当年三人演出,张文顺先说单口相声一个小时,然后郭德纲再来一个小时的单口相声,再与李菁和说一个小时。观众也不多,除了场地费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郭德纲也不可能接受张老先生的钱(几乎就是打水漂),就算接受日后也必定还清。至今郭德纲也从不仇恨李菁的离开,而李菁也从不诋毁郭德纲,因为他知道郭德纲创业之初有多难。离开德云社后,李菁对媒体评价郭德纲总是两个词:勤奋、执着。张文顺先生对郭德纲来说是“贵人相助”,

09年临终前张文顺将老伴、闺女、外孙托付于郭德纲,郭德纲让老爷子放心:一切有我呢!至今张文顺女婿女儿等亲属都在德云社任职。可以这么说:张文顺老先生与郭德纲的关系情同父子,将一身本领授予郭德纲,同年2月16日与世长辞。期间张老爷子完全是大力扶持郭德纲,不存在合伙人与投资人的关系,郭德纲一直是核心人物。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郭德纲也是德云社的艺人,因董事长与投资人另有其人。

德云社董事长大股东王惠(郭德纲妻子),股东王俣钦(小舅子)总监。由于李菁张文顺不是投资人,所以也没有股份。只是最早一批与郭德纲一同创业者,没有投资关系,也就不存在谁“独霸”之说(谁出钱谁说了算),恐怕当年两位和郭德纲的创业者听到“独霸”也都很莫名其妙吧。因为如果按着题主所说,请问曹云金是如何“独霸”听云轩的?何云伟李菁是如何“独霸”星夜相声会馆的?苗阜又是如何“独霸”青曲社的呢?按着题主所说他们都是合伙机制,也称为:“独霸”你觉得合适吗?所以笔者认为:题主是居心叵测。不知大家是如何看的?


明辨是非123


创业艰辛,能存活下来的都是幸运儿,从创业企业角度讲,团队的磨合和聚散也正常。

首先声明:我对郭老师很尊重,也喜欢听他的相声,感谢这些能给我们带来欢乐的人。记得老梁有一次在老梁故事汇中评价郭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说为什么郭老师拍《祖宗十九代》等片子,会有那么多的娱乐圈明星低片酬,甚至零片酬来帮忙出演,老梁说道,那真是因为那么明星也都是听郭老师的相声长大的,或者郭老师的相声给他们带去了很多的欢乐和快乐,所以他们喜欢郭老师,愿意去帮忙,最后老梁说到,我们要尽量做一个有趣的人,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相处。

我是做股权和投资的,今天来回答这个问题了,是因为我们面对最多的就是创业企业和团队,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聊聊我们传统的组织形态(其实相声等曲艺团体历史悠久,在没有企业概念的时候其实也相当于是个有盈利目的的“企业组织”)。

德云社的历史各位相声爱好的朋友都很清楚,始于1995年,原名叫“北京相声大会”,最初由张文顺、郭德纲、 李菁于草创于1995年,1998年后又加入了李文山,邢文昭,高峰,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栾云平,孔云龙等人,那么开始的团队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发起创始人:郭德纲;

联合创始人:张文顺、李菁;

核心骨干:李文山,邢文昭,高峰,何云伟,曹云金,刘云天,栾云平,孔云龙;

我们知道在一个创始团队中,发起创始人最重要,他是这个团队的方向,

能力未必是最强,但是意志最为坚定,参考西游记中的唐僧,降妖除魔不如徒弟,但是一心往西天取经的信念比谁都强,三个徒弟都萌生过退出团队的思潮,能力最强的孙悟空就干过好几次。不管团队中出现什么样的矛盾,唐僧都能坚定用团队的目标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这是创始人的初心,郭德纲不仅是团队信念最强的人,也是业务水平最强的人,那个时候的团队可能是这样子的:

发起创始人:出钱又出力,自己上台演出赚钱养团队,又得负责公关(和各路大神周旋协调),还得负责后勤开支(据说当时是郭老师爱人王惠老师全力负责,对一个没钱、没名气的草创团队,这个工作不好做,那么多张嘴要吃饭,最困难的时候,王惠把嫁妆都卖了),最后还得负责教学生(这点,后面详细讲,因为这是和现代企业最大的区别)。

联合创始人:出力是必然,可能出点钱,赚的钱不够的情况下可能优先用来养活团队的骨干。

核心骨干:出钱谈不上,

都是来跟你混饭吃的,让人出钱早跑了,出力了,也谈不上出太多力,因为毕竟很多人业务能力不够,是奔着拜师来的,也就能干点打杂的活。

上面三种情况,可能是当时的现实情况,1995年成立,真正出名开始赚钱是10年以后的事情,在一个创业团队10年不赚钱,又没有什么雄厚的资金支持,过的生活创过业的都知道,没有融资,光靠自有资金,业务没有起色,两年就能把自己耗死。为了能给团队发工资,什么事情都愿意干,马云还摆过地摊。

在一个正常的创始团队中,是有

“资金股”和“人力股”两种分配方式,这是现在创业的团队必须提前考虑的,但是回到那个时间节点,当时的环境,远远没有这种意识,即便有也很难达成,都没钱,只能出力,边出力边养活团队,马云创业当老大,除了自身是发起人,能力强之外,他还出了50万的启动资金。

曲艺团队和公司最大的不同在于团队成员的能力的来源不同,这也导致他们的管理方式不同,在曲艺界,1、学习时间长,大多从小就开始学,而且是在一位老师手里学习;2、必须老师言传身教,老师就无法通过大规模招生来摊薄成本;3、圈子小,讲究出身,你师父是谁,大家都要排辈。这些都导致了老师教徒弟的成本十分的高昂,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时间和精力就是金钱啊,所以相声界有句话叫做“徒弟防师父三年,师父防徒弟三年”,徒弟要考察师父是否够资格,师父要观察学生是否有天赋和感恩的心,这些都增加了师傅的教学成本。

而一家企业的员工,首先经过学校的教育,而学校又分为很多个阶段,即便是在同一个年级,上课的老师也是同时教育很多班,所以那才叫桃李满天下,每个学生都只是老师千万个学生中的一个,都只是彼此人生中的一个过客;老师教育学生的成本很低。毕业后进入到公司,做为一名员工,是在工作中逐步成长的,一遍解决问题一边成长,虽然可以有老员工带,或者公司有培训,但是主要还是依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老员工有义务会手把手把业务都教给你,老板更没有这个时间,况且人的流动性又高,所以公司能给与员工的也少,相比曲艺界,他们可以更理性的看待双发的劳资关系。员工为公司出售劳力,公司支付报酬,一买一卖,双方的边界非常清晰。

但是在曲艺界很难做到如此清晰,因为师父教给了徒弟吃饭的本事,花费的心血是难以估量的,很难货币化,当然在古代,老人也聪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出师后,要免费为师父服务三年,算是还了之前的拜师费,只有,是走是留,全凭自由。留下来,再重新谈合约,来约定双方的利益分配,走,那就简单了,相忘于江湖,道一声保重,但是礼仪不能废。

所以根源在于传统曲艺的授徒成本太高,所以有了比公司对员工更强的约束,要解除这种约束,那就得把之前的成本还上。

其实曲艺界传统的合约方式来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是多年的经验摸索出来的,在那个环境下比较合理,在现代公司制度下,仍然难以改变授徒成本高的现实,所以完全套用企业制度去分配也不合适,可能适得其反。

现在做的最有名的两个团队,一个是赵本山老师的本山传媒,一个郭德纲老师的德云社,名气最大,运作时间最成熟,也都经历过一些内部的矛盾,现在稳定下来还能蒸蒸日上,肯定是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合约分配和管理模式,这应该是值得同行借鉴和学习的,甚至对企业管理的研究都有帮助。具体情况不清楚,有知道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去留言讨论,仅仅为了研究交流。


壹号股权


为什么德云社的元老基本走完:可见郭德纲的手段高明:本应是股分制现在确成郭家独有:水有多深:可想而知


鸡尾酒113016421


郭德纲: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影视演员,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父亲是一名民警,母亲是一位教师。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他,时常被扔到离家很近的小剧场。时间一长,童年郭德纲对于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9年,七岁的郭德纲跟天津评书艺人高相凯学习评书。1981年,正式学习相声表演。1984年,跟艺人王田雨学西河大鼓。后来,拜师常宝霆、常宝丰学习相声《杨家将》、《张广泰》、《隋唐》等相声段子。1989年,跟杨志刚学习《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传统相声段子,所有这些经历,都为郭德纲日后的发展奠是了坚实基础。1995年郭德纲来到北京,1998年创建德云社。

勿需多言,从上面的两幅图片,就能看出当时郭德纲创业的困境。从初到北京直至2004年郭德纲爆红,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郭德纲自己体会最深。这期间,郭德刚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成立北京相声大会,组织业内好友一起在茶馆、小剧场的演出。当时成名的相声演员,都是通过电视来获得名望的。但电视是一个垄断渠道,通常是有关系的人,才能通过上电视来扩大名声的,而郭德纲当时还不具备这样的人脉。

对于一个相声演员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说幸运,因为这是打开知名度的捷径。说不幸,因为电视都是录播的,演员很难及时得到观众的反馈,很难知道怎样才能触碰到观众的笑点。而从电视起家的相声演员,慢慢都会脱离群众,陷入一种自娱自乐的自嗨状态,这是非常致命的。而街头、茶馆起家的郭德纲,恰恰相反。因为缺乏成名的渠道,只好在坊间细细打磨,在与面对面的观众互动中,逐渐练出了一身能把人逗乐的真本领。


早期的北京相声大会,因为郭德纲的相声相声功夫还有所欠缺,而且没有一个合适的搭档,所以郭德纲还没有被认可。李菁的性格有点慢,接不住郭德纲的包袱。张文顺老爷子捧哏的时候,总是喜欢抢包袱,本来应该郭德纲抖出来的包袱,结果老爷子给抢了,所以效果很一般。直到遇到于谦,郭德纲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因为郭德纲的相声,特别强调随机应变,很多的笑料都是临场发挥,于谦接的特别好。三分逗七分,捧哏于谦做的相当到位。

二、认真整理濒临失传的相声曲目。草根起家的艺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俗。俗对于市场来说很有效,仅仅是俗,又是不耐看的。新鲜感过后,很容易就被市场抛弃。郭德纲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在这个低谷阶段,他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来整理挖掘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相声经典,充分吸取他们的精华。2004年,郭德纲举办了一个失传曲目专场,收到坊间好评,积累了相当多钢丝,做到了雅俗共赏,大师的气质也就显现出来。

三、拜师侯耀文。郭德纲毕竟是草根出身,在排外现象严重的北京艺术圈,一红就容易得罪人。意识到危机潜伏的郭德纲,适时拜师侯耀文并加入了铁路文工团,创造了良好的演出外部环境。



德云社的商业帝国有四大板块:第一,剧场演出,这是德云社的核心业务,在北京就有德云书馆、天桥茶馆、三里屯剧场、广德楼戏院、湖广会馆等五个场所。此外在南京、西安、黑龙江、墨尔本等都有分社,可谓开支散叶,走出了国门。


第二,线上影视。郭德纲成名以后,很快就将事业发展到了综艺节目和影视,2011年,光是综艺节目就做了《德云喜乐会》、《你好,达尔文》、《非常了得》、《老郭说水浒》、《优酷牛人盛典》、《有话好好说》等,正可谓天道酬勤。



第三,线下零售。郭德纲在三里屯开了郭家菜馆、德云华服,在澳大利亚还弄了个薰衣草庄园,据说还代理了澳大利亚的薰衣草小熊,代理了一个碧波水面膜,真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四,广告代言和投资基金,这一块是不稳定收入。郭德纲曾说和孟非、黄健翔合伙投了一个文化创投基金。郭德纲成名在相声,根也在相声。


照片中的女人,其实并不是郭德纲的前妻胡中惠,而是演员乌兰。这张所谓的结婚照,实际是在乌兰和郭德纲拍摄电影《十分档案》的剧照。郭德纲的第一任妻子叫胡中惠,两人相识半年就走进了婚姻殿堂。1996年儿子出生后,婚姻出现了问题。郭德纲选择了分手,而妻子也漂洋过海,很少再回来。


郭德纲能有今天的成就,和现任妻子王惠有很大的功劳。德云社大大小小的事情,其实都是王慧在打理。王惠原是天津某剧场唱平剧大鼓的演员,师承李树圣等人,后得到过骆玉笙的指教。20岁的时候,在天津就很红了,后来遇到了郭德纲。在郭德纲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陪他到北京闯荡,帮助丈夫成就了一番事业。后来为郭德纲生了一个儿子,在郭德纲的眼中,王惠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舆情杂坛


合伙人制度也分出钱和出力的好吧。当时没钱租剧场,郭德纲掏钱,没钱买盒饭,郭德纲掏钱,甚至郭德纲媳妇把车卖了给他钱让他坚持。其他人呢?旱涝保收,拿演出工资。这是雇佣关系。就算不拿工资,算什么?帮忙还是入股?就算入股也是劳动力入股,能值多少钱?赔钱是人家郭德纲赔,现在赚钱了你有脸说有你的份?


Snake165307834


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会有盛极而衰的时候,苏州评弹在江浙沪盛极百年,出了许多名家,现在呢?国粹京剧,那可了不得了,现在也举步维艰,赵本山也曾给全国人民带来过欢乐,带来过笑,现在呢?卖拐,忽悠人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却堂而皇之地登上春晚,年轻的孩子们认为原来做人可以这样投机取巧,轰动当年春晚的不差钱,也是忽悠人,德云社我不说了,让时间去说话吧。


鲁子牛12345


最初三个创始人,后来一个成了老板,二人成了打工的,无论如何辩解都改不了这个事实。


560122


谁告诉合伙人的,共同创办不代表合伙啊,老板始终是郭夫人,谦哥都没有股份,不信去天眼查看看。为了让德云社撑下去,老郭东奔西跑挣钱维持生意,这也是事实吧。

共同创办的张文顺,李菁,老郭三人。

张文顺先生去世了,李菁离开后采访时也表态了,意思就是德云社变了味了,没有最初的那份真情了,上上下下都围着郭德纲一个人捧,自己存在感没有了,也看不惯这样,所以也离开了。所以就剩老郭自己了


Mr孙孙孙先生


没有郭德纲,哪还有德云社,没有德云社,还有多少人听相声?忘了前几年小品快把相声挤兑的找不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