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農產品滯銷的通病?你怎麼看?

Ocean_Song


如何化解農產品滯銷的通病?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主要是地處閉塞,信息不靈通,銷售渠道少,種植前沒有對未來市場做好充分的評估,盲目的種植,供大於求等諸多原因造成的,要想化解農產品滯銷的通病,就要做好相應的種銷相結合的方法。

種銷相結合的方法也就是在種植之前,先要有充分的市場評估,做好市場的調研工作,要有銷售渠道的設立,不要盲目跟風種植,以免造成供大於求的結局,導致種植的產品積壓無法銷售帶來的損失。

對於市場的評估要有專業的農業常識,對農產品的市場信息要有充分掌握,瞭解各地農產品的市場動態。對於銷售渠道要有本地與外地農貿市場的聯繫,或相關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的溝通,有線上與線下銷售策略等。

對農產品質量的把關,要保證種植出優質的農產品種類,能創造出地方品牌更好,以品牌做帶動銷售的效應等。能做好以上的這些問題,基本上就可以化解目前農產品滯銷存在的問題。


農大知事


全國來說:各省有各省優勢與弱勢,拿俺在新疆團場來說吧。

大多數職工都在種植棉花,每年每畝淨收入也在一千元左右。好的可達每畝二千,不好的剛好夠一年一家的生活費用,等於白乾。這就叫做那句老話同行沒同利的說法。

俺這也有種大棚蔬菜的,只能兩夫妻自己幹兩三個大棚多了幹不了,幹多了得僱工人,不划算!新疆這地方工人工資高。一年一般情況下也能掙個5——6萬元吧,去了生活費也剩不了幾個了,但不能遇天災!

也有有遠見的,你種棉花與蔬菜,我種瓜類與紅薯。今年俺這種瓜的有於行情好每畝淨掙有四千元左右比一夠作物增收了一倍。紅薯也不愁銷路,客戶跑到地裡自己動手挖。價格也行!

所以說種地不能隨大眾,要有自己的眼光與頭腦。




小小鳥210822533


我國的農產品滯消主要是鮮活的蔬菜、水果、藥材以及畜牧業的牛奶、豬肉、肉禽和雞蛋這幾個大類。

通常情況下,這些產品的消費量是穩定的,由於受氣候條件、生產組織方式、信息傳播等影響,時常會造成這些鮮活農產品生產過剩,出現滯銷積壓的狀況,浪費驚人,農民損失慘重。



要解決農產品滯銷的根本途徑:

第一是按計劃生產。世界上越是發達的農業國家,越重視農業的計劃生產,按配額生產,按配額給予高額的補貼。超配額的農場拿不到補貼,生產成本高企,這會導致生產企業虧損。在法國、德國、荷蘭、日本、以色列和美國,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農產品都是根據年度的市場訂單來確定生產配額,然後給予高額的農業補貼,德國每個農民人均從歐盟獲得的定額補貼達15萬元人民幣,日本農民收入40%來自於政府的補貼。由於按定額計劃生產,穩定了市場的供給,防止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價賤傷農。我國的國情不同,我們目前主要的生產方式是以小農經濟為主體,必須通過土地的資源適當的集中,建立家庭農場為主體的農業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經營模式,逐步走向定額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實現主要農產品的計劃生產,保證供求的基本平衡,對城鄉居民都是雙贏的結果。



第二、發展設施農業。在大中城市圈周圍,鼓勵發展設施農業,能大大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降低自然氣候的變化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巨大風險,提高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第三、發展特色產業。在不適應機械化大規模作業的山區和丘陵地區,重點發展當地的特色產業產品,打造地理標誌產品和企業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減少農產品同質化生產帶來的滯銷。



第四、要大力發展深加工產業。延長農產品的增值鏈,提高鮮活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降低鮮活農產品過剩積壓的風險。

第五、要加快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為農民提供精準的信息服務。建立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為基礎的農業信息決策支持服務體系,提供精準的農業市場情報分析預測信息,降低農民的種養殖的盲目性。



總之,近十多年來,絕大部分發達國家都解決了農產品過剩、積壓滯銷的問題,隨著中國的農業農村的改革發展和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農產品直銷的問題也會逐步得到解決。


牛哥的天空


農產品滯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農民,飯後的話題也是農民很在意的一件事情,其實這個問題是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甚至可以說解決的。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種植農產品預防措施因為互聯網而有了行之有效的辦法,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2個辦法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1、種植農產品之前的準備工作,在種植農產品之前對市場進行初步的瞭解,網上一查種植大蒜的人今年又增長了不少,以現在的技術一旦種植產量問題一般不會太差。調查完種植群體接下來就是需求市場了,一查需求去年大量需求大蒜的群體今年增加了其他與大蒜相似的產品,這樣您在種植大蒜之前就要三四而後行了,忽然發現最近都傳XX菜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查閱了一下自己正好符合種植條件,那您就要考慮考慮是否今年要種植這個農產品了。

2、種植期間,學習種植技術保證種植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及時防治病蟲害。利用小視頻例如抖音,記錄種植農產品日常,並且將學習到的種植心得及時分享給網友,這樣在廣大網友的監督下你學習的技術的可行性受到了監督指導,網友也會給出好的建議。而這裡積攢的不僅僅是小視頻的粉絲更重要的是你所種植產品的質量被網友所信任,而在此期間很有可能拿到搶先的銷售訂單,如此一來等農作物成熟了我相信滯銷的可能性在最大程度上被降低了。


小超筆記


農產品屬於季節性的產品。想要化解農產品滯銷得從源頭做起。

1:必須抓好種植過程中農產品的質量。好的農產品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2:口碑效益。在我們瀘州這邊。有一個村種的黃金梨。主要的銷售途徑就是微信朋友圈兒。最簡單的銷售方法居然給全村人帶來了豐收的喜悅。

3:網絡。高速發展中的國家。網絡銷售是必不可少的銷售環節。湖南18洞鄉的獼猴桃。創造26天了118萬棵的銷售成績。

高質量的農產品加上良好的口碑。再配與現代化的網絡銷售模式。我相信農產品滯銷這個問題會很快得以解決。




農村小龍


本人所在公司種植1200畝地址,我負責水果銷售,蔬菜果批發生意也有見聞,可以做一些經驗看法:

1.農產品滯銷,本質上是跟風種植和盲目擴種,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些承包土地的大戶,看到去年蒜頭行情好,今年就馬上承包幾千上萬畝來種植,而且這樣的大戶很多。拿水果來說,廣西的沃柑,從2012年引進廣西后,便以每年超10萬畝的速度擴種,到2018年預計廣西沃柑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00萬畝。這還只是沃柑一個品種,同樣瘋狂的還有沙糖桔等。

對於這種非理性的投資,個人認為不值得同情與可憐,都是有錢人的遊戲。但苦了那些最早種植的小農戶,他們本是本分種植,才豐收一兩年,市場就被這些資本家搞爛,而水果種植不同糧食,很多水果需要種植1-3年才開始有收成,原本能持續投產8-15年,市場被搞爛,砍樹捨不得,不砍,投入產出不成正比也是虧錢。

2.另一方面,還有一種情況,某些地方政府,好心辦壞死,盲目引進新品種引導農民種植,更有甚者為政績,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大興擴種單一品種。可惜對長遠市場瞭解判斷不足,導致出現管種不管賣,農產品滯銷便難以避免。

3.至於怎麼避免農產品滯銷,我個人認為農民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跟風,切忌一個貪字。如果實在看好一個品種,也不要把種植面積做得那麼大,普通農民種植一個品種50畝以內還是相對安全的,而且面積不大,管理起來也更能管出好品質。只要你的品質好,即使碰到滯銷爛市,你品質好的產品肯定也比品質差的更容易銷售出去。畢竟再滯銷市場還是要銷售的,只是產量太多賣不完而已。既然市場始終要銷售,那同樣的價格,你品質好的產品肯定更受經銷商歡迎,不至於爛在地頭。





懂果帝


近兩年,各地總是發生農產品滯銷的事件。目前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還是供大於求造成的。

第一、農民種植作物具有盲目性和跟風性,看別人種植什麼,自己就種植什麼。完全沒有考慮適不適合自己。造成供大於求後就開始打價格戰,最後錢沒有掙到有可能還會賠錢。

第二、就是一些打著扶貧或者回收項目的騙局,騙農民種植他的種苗回收,但是其本質目的就是賣種苗掙錢,農民秋收的時候沒有人來收,造成大量的損失。

第三、要化解農產品滯銷的情況,一定要科學種植,先考察市場後,才能選擇種植項目。盲目和跟風都是不可取的。

第四、政府要起到引導的作用,鼓勵和扶持建立完善的產銷通道,形成規模化種植,銷售一體化,才能是農民增產增收,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第五、目前的電商平臺都有一定的扶貧項目,為了就是減少產品滯銷的情況,做的最好的例如“巧婦九妹”通過小視頻解決了當地農產品滯銷的情況。所以建立自己的電商銷售渠道也是解決產品滯銷的一個途徑。


農資界的小學生


就像大家說的,農產品不容易保存,週轉期短,好多東西不易保存,加之品質參差不齊,很難統一到一條道上。

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1.從品質入手,只有高品質才能賣出高價格,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的.

2.不要跟風種植,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出品質,儘量不種植風險較大的,像中藥材種植.

3.品牌效應很重要,要做到讓客商慕名前來,高興而走,不欺商戶.

4.結合互聯網大數據,大平臺,依託國家政策支持.

各地有各地的特色,把握好機會,做好前期的宣傳工作,儘量降低成本,我感覺就是這樣.


黃曉紅果果


在互聯網時代,農產品滯銷的問題,理論上是可以很好化解的——

第一,用好“大數據”。針對某個品類品種,做好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包括種植、儲運、加工、貿易和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大數據,很多事兒就“數而有據”了。

第二,利用“眾籌”、“預售”、“共享”等手段,以銷定產,最大程度發展“訂單農業”。

第三,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路子。停留在初級農產品的水平上,永遠缺乏競爭力,就是要通過深加工,提升農產品的溢價能力,這也是農業富民強縣的必然之路。



莫問劍出鞘


農產品滯銷的原因很多,土地分田到戶信息不暢,農民跟風種植,熱錢炒作,政府政績工程,自然災害,價格波動造成農民惜售,國內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協會組織等進行平抑,深加工能力不足等等。

1,做好前期調研,信息分析,不要盲目跟風,種植適合本地的具有一定優勢的品種。

2,適度規模,過少客商不來,過多,市場消化不了,造成滯銷。

3,把控好品質好,實行優勝劣汰,象這些年蘋果滯銷,好蘋果不愁銷路,差果子價低更沒有銷路。

4,做好深加工和儲藏基礎設施建設,延長貨架期,防止短時間集中上市造成滯銷。

5,做好市場行情把握,價格波動時不可高價惜售,在信息非常便捷的時代,高價惜售無疑是把客商趕走。

6,加大宣傳力度,走出去,請進來,建立緊密合作關係。

7,加大市場開發力度,主銷市場建立銷售和宣傳推廣窗口。

8,做好品種細分,梯次上市,形成區域化的產品特設,象蘋果,早熟到早熟品種全覆蓋。

9,政府做好引導和招商工作,在主產區招商引進大型加工企業,實行訂單種植。

10,行業組織和協會發揮應有職能,做好信息收集和發佈,引導農戶科學,規範,理性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