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已经半身不遂了,为什么还被唐玄宗派到潼关对抗安禄山的叛军?

萧晓四姑娘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这首流传千古诗,说的就是唐玄宗时期名将哥舒翰,这诗充分说明了哥舒翰当年在西域的赫赫威名。哥舒翰是突骑施(突厥的一个分支)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他母亲是于阗王的公主。哥舒翰文武双全,很快获得了当时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赏识。当时吐蕃是唐王朝西部的最大威胁,屡次入侵。哥舒翰率军在苦拔海大胜吐蕃军队,从此在军中树立了威名。此后哥舒翰在对抗吐蕃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他自己也凭军功升到了右武卫将军,充当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哥舒翰在西北前线的威名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于是唐玄宗把哥舒翰召到华清宫面谈,谈话很投机,唐玄宗很高兴。所以当陇右节度使王忠嗣被李林甫诬陷叛了死刑后,唐玄宗让哥舒翰替代王忠嗣当陇右节度使,主持唐朝西北军务。哥舒翰为人仗义,在辞别唐玄宗的时候“力陈忠嗣之冤”,甚至提出用自己的官爵替王忠嗣赎罪。开始唐玄宗不为所动,起身就走,哥舒翰还不放弃,追着唐玄宗不停磕头,一边声泪俱下。唐玄宗终于被感动,免了王忠嗣的死罪。

哥舒翰

之后哥舒翰继续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建立军功。天宝七载(748年),哥舒翰在青海建造神威城,后又在青海龙驹岛建造应龙城,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天宝八载(749年)六月,哥舒翰又攻下了唐玄宗执意要打的吐蕃要塞石堡城。唐玄宗十分高兴,哥舒翰因军功拜特进。由于哥舒翰的存在,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对吐蕃绝对的优势。到了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不久,进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为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哥舒翰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哥舒翰每次入朝,总是骑着白骆驼,一天就能行走五百里。

哥舒翰凭借在西北战场建立军功,获得高官厚禄的时候,安禄山在东北前线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获得了唐玄宗的极大宠爱。但哥舒翰和安禄山互相看不起,矛盾不小。唐玄宗试图调解他俩的矛盾,让他们结拜为兄弟。为此唐玄宗特意让高力士为哥舒翰和安禄山办了一场宴会。在宴席上,安禄山为了讨近乎,对哥舒翰说:“我父是胡人,母是突厥人,你父是突厥人,母是胡人,我们族类相似,怎能不亲近呢?”哥舒翰读过不少史书,答得很有意思,说:“古人云,野狐向着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是不祥的兆征,因为它已忘本,兄长您要是亲近我,我哥舒翰怎能不尽心呢。”安禄山认为是在讥讽他是胡人,大怒,指着哥舒翰破口大骂,“你这突厥竟敢如此说话!”哥舒翰正要起身回骂,高力士向他连使眼色,哥舒翰才停止。双方之间的芥蒂反而更深了。

安禄山(剧照)

哥舒翰嗜酒如命,以致身虚。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安禄山就在这年的12月起兵叛乱), 在他入朝面圣的路上,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回京以后,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

这年的年底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因为安禄山蓄谋已久,加上他兼任唐朝东北三个节度使,手握唐朝最精锐的15万野战部队。所以叛军一路南下,摧枯拉朽,一下打到了东都洛阳,唐玄宗慌了神。正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封常清也是能打的名将,唐玄宗就问他平叛之策。封常清有点轻敌,拍着胸脯对唐玄宗说:“安禄山一路摧枯拉朽只是因为天下承平太久,只要我出马到洛阳,开府库,募骁勇,就能立马把安禄山脑袋给陛下献上”唐玄宗听了大喜,就派封常清即日乘驿到洛阳募兵。封常清没天真募到了六万人,但这六万人都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乌合之众,怎么能和安禄山的虎狼之师相比。所以两军一接触,唐军就一溃千里。封常清这时才看清了形势,决定和高仙芝先守潼关。

高仙芝也时当时的名将,唐玄宗派他东征平叛。但是高仙芝和监军边令诚不和。于是边令诚就在唐玄宗面前打高仙芝和和封常清的小报告。说:“封常清故意渲染敌情,高仙芝放弃陕地数百里,还盗减军士粮赐”。由于先前封常清在唐玄宗面前已经夸下海口,把形势说的太乐观,结果却是惨败的局面,唐玄宗对封常清已经极端不信任。另外唐玄宗认为在局面一泻千里、军队士气极度低迷的情况下,需要有人出来做替罪羊,需要杀一些高级将领来整肃下军纪。于是就很草率地下令在军中将高仙芝和和封常清斩首。

唐玄宗自毁长城杀了高仙芝和和封常清,手边还有谁能担大任呢。这时只有哥舒翰了。无论从能力,还是从威望上说,哥舒翰都有资格承担统军平叛的重任。关键还有一点, 哥舒翰和安禄山不和,这点唐玄宗记得很牢。所以派哥舒翰出兵唐玄宗是放心的。所以即便哥舒翰因为中风一直在家修养,唐玄宗还是任命哥舒翰帅大军赴潼关抵御安禄山。哥舒翰到了潼关后制订了稳守的战略方针,战局也往好的方面发展。但唐玄宗出于各种考虑,加上杨国忠不的馊主意,非要哥舒翰出潼关于叛军决战。哥舒翰明知出兵就会全军覆没,但是被逼无奈,大哭一场后带兵出征,结果果然全军覆没。安禄山叛军越过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玄宗仓皇出逃,才有了马嵬兵变。


闲看历史


唐玄宗天宝年间,各军镇的门户之见非常严重。从资历和威望上来说,哥舒翰差不多是潼关前线统帅的唯一合适人选。因此哥舒翰身患重病,还是被唐玄宗任命为潼关前线的统帅。当然事后看,这是个十分错误的决定。

唐玄宗天宝年间,天下有战斗力的军队集中在十大节度使手中,节度使制度开始出现不少严重的体制问题。严重的门户之见,排斥不是本镇出身的军官,成为一种相当常见的现象。外来空降兵想在军镇内站稳脚跟,相当困难。

名将王忠嗣,最初做河西节度使时因为不是本镇出身,也曾经出现过严重的不适应,即使王忠嗣当时已经是天下知名的名将,但战功不是在本镇取得,一开始也不被认为是自己人。天宝年间,军镇也已经开始了出现了一些安史之乱后骄兵的苗头,威望稍差的节度使,不被部下认同会出现变乱。郭子仪曾经的上司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在粮草分配时出现问题,本人差点被士兵变乱殴打,幸亏被郭子仪以身护住,节度使判官被痛打一顿。

安禄山能够长期掌握过大的军权,一定程度也与安禄山是从平卢军基层一路升上去的。平卢军原本是从范阳军分出来的,安禄山在范阳军自然也被认为是自己人。安禄山自然有资本长期坐稳范阳节度使兼任平卢节度使的位置。

(安禄山)

哥舒翰的从军起点是在陇右军,陇右军和河西军作战方向相同,节度使也经常兼任,一般也被视为一体。天宝后期,哥舒翰同时兼任陇右军和河西军节度使,下属兵力比安禄山还稍多点。哥舒翰也被当时人视为和安禄山地位相当的人物,唐玄宗给予哥舒翰和安禄山的待遇,如安禄山被封东平郡王,哥舒翰被封西平郡王。

安禄山起兵造反前不久,哥舒翰身患重病,在长安养病。

安史之乱爆发时,边军仓促之下难以回援,高仙芝封常清带的一般新招募兵力和早就失去战斗力的长安部队,自然毫无悬念的惨败。战线在潼关一带逐步稳固时,河西军和陇右军逐渐到达关中,抵达潼关前线。潼关的守军主力变成了河西军和陇右军。

即使封常清高仙芝没有被杀,两人和河西军陇右军都没有啥渊源,按当时风气,也不适合做潼关前线统帅。与河西军陇右军关系密切,资历和威望都合适的潼关统帅人选,当时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哥舒翰,另一个是安思顺。安思顺是安禄山的便宜兄弟(安禄山她妈带着安禄山这个拖油瓶嫁给安思顺他爹),大唐朝廷当然不可能去选择安思顺。安禄山叛乱后,安思顺就从朔方节度使调任,失去兵权。

哥舒翰虽然身患重病,但排除掉安思顺,是唯一适合担任潼关前线主帅的人,唐玄宗出于稳定不冒险的考虑,强行任命哥舒翰为潼关前线统帅。

(哥舒翰)

事后看,这个任命十分错误。如果任命一位资历和威望不合适,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的统帅,也总比任命完全没有条件承担军事统帅职责的哥舒翰好。哥舒翰身患重病,基本无法理事,造成下属军队内部矛盾重重,最终导致了出关惨败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