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2018年3月16日上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

2018年3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指出:“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該記者會內容當時受到國內外媒體的廣泛報道,全國網友又再一次聲討全國教師“課上不講課下講”的“失德”行為,可大家是否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是否屬實?全國到底有多少教師在幹這樣的事情?這到底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各級領導,甚至全國的家長,你們是否真的走進了課堂和一線,是否真的走進和了解了一個人民教師的內心世界?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嶽西縣“柺杖教師”半生執教一線

瞭解一個人和一個行業,首先我們要走進的他的內心世界。面對講臺下面幾十雙閃亮的眼睛,你知道每一位走上講臺的老師的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嗎?誠惶誠恐!生怕自己沒有把課備好,生怕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能夠積極應對課堂上學生的發問,對知識充滿敬畏,心中總有不安和愧疚。你還記得自己曾經的老師,是如何上課的嗎?從黑板中間的課題,到黑板左邊的一二三四,再到黑板右邊的教學演示和推算,你能想象老師那個時候的心理狀態嗎?你不會真的覺得那個時候老師在“盤算”著“這個問題不能講,我需要留到課後收費開小灶再講”吧,這是不符合人的內心和情感需要的,任何一個人在公眾場合下,都會“傾其所有”去論證自己的觀點,以達到“真正師者”的內心情感需要,更何況是一位真正在課堂上的老師!面對下面鮮活生命和渴望的眼睛,無法想象老師是如何“神通”到把重要的知識點留到“收費的課後班”上去。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雖然現在自上而下都在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應試競爭持續存在。除了家長和學生有壓力,老師更是壓力巨大,有分數有升學,無形中就有教學“質量”排名,我相信哪個老師都不會希望自己帶的學生成績每次都是墊底,那麼上課還會“有所保留”嗎?學生因為自己“惡意”不講重點而成績上不去,那是很容易在應試環境下量化的,瞞天過海根本不現實。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陳寶生部長明確強調要按照教學大綱足額授課,我想說了解中國應試教育的人士都應該清楚,我們的升學考試如果僅僅是按照教學大綱來“足額授課”,那完全是應付了事。現在的實際狀況是:老師們既要完成教學大綱上授課任務,還要額外補充知識點,才能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開拓解題思路,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完成教學大綱不能和全國一線教師實際在課堂上的付出畫上等號,何談教師惡意“課上不講課下講”?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上課不認真,課上不講課下講,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和影響,從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來說,也是不成立的。你想想,如果老師都是不顧全大局,只想著謀取私利,每次學生成績都是墊底,他如何能去參與職稱評審,走進教師的隊伍,我想沒有人不想評職稱吧?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的老師,更是這個偉大的育人工程的主體力量。眾所周知,我們每一個行業裡都有害蟲之馬,總有那麼幾個“課上不講課下講”的典型,但這個絕不是教師行業特有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我們的主管部門,我們的媒體,我們的大眾絕對不能營造一種“課上不講課下講”的普遍現象論調,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我們的教育需要後繼有人,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走上講臺,他們都是接受過良好教育和專業培養的接班人,他們正在以火一樣的熱情傳遞著知識的力量,我們有什麼理由給他們“潑髒水”?

你需要向自己的老師致歉嗎?“課上不講課下講”的論調要不得!

人與人之間都在強調信任的重要性,全社會更應該對教師隊伍予以信任、理解和尊重。或許我們還能想起曾經的老師,還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師生情,但如果我們僅僅以一些不良的個例行為,來渲染和放大,甚至製造全社會都在“人人喊打”的氛圍,等我們冷靜下來後,或許會感到一絲絲的不安。給我們的老師一點信任,讓我們的教育薪火相傳。(原創:頭條號/美蛙英語,轉載需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