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沒有可能像樂視或者金立一樣資金斷裂?

A小龍蝦


這種可能性在我目前看來可能性不大。除非有一天雷軍不擔任小米任何職位了,只要他還在小米任職,這種情況應該就不會出現。為什麼呢?


雷軍是互聯網老兵

雷軍可以說是第一代互聯網人,他在金山幹了17年之久,可以說是現在互聯網界的前輩中的前輩了。他在金山擔任總經理的時候,馬雲還在杭州當老師,馬化騰還在潤迅開發BP機,李彥宏估計還在外國留學吧。可以說,在資歷上來說,雷軍完全深知互聯網行業的規則和制度,換句話說,雷軍知道互聯網該怎麼玩,怎麼才能玩好。


才能卓著

雷軍可以說是個全才。他不僅僅懂互聯網,懂技術,還懂產品、經濟和資本的運作等知識。雷軍本身是技術出身,又在金山待了17年CEO懂管理,並且除了金山和小米之外,還是四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這個估計沒有人比他更懂得資本該如何去玩,該如何去運作了。他知道企業發展到什麼樣的一個階段需要去融資,他也清楚融資時候應該佔得股份比例是多少,怎麼樣引入資本既有錢又不至於喪失掉控制權。所以想讓小米資金鍊斷裂,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事,除非天災人禍。

業務模式不同

小米雖然賣的東西很便宜,但是不是說不賺錢。這點和樂視有本質的區別。樂視當年為了打造生態可以說是到處燒錢,什麼買手機送樂視會員啦,什麼優惠政策拉,幾乎全是要燒錢來賺吆喝的。但是小米賣東西雖然是以成本價賣,卻可以通過他龐大的用戶群裡,在手機裡面預裝軟件或者打廣告的模式來賺錢。並且小米雖然也在打造生態,卻不是什麼都事事親力親為,而是依靠投資的方式來打造生態。比如投了好多子公司,小米手環,箱包,紫米、青米等公司。依靠這些子公司研發產品來打造自己的生態。這樣使得風險大大降低了,資金鍊斷裂的危機也就降低了很多。


晨雨細曲


從2010年至今,國內好不容易出現了三、四家估值達數百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小米科技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幾家超級獨角獸,我即便不說,很多的人也該很自然地想到是TMD。這幾家超級獨角獸公司在國內剛成立那會兒,規模都很小,實力都很弱小。但之後,這幾家獨角獸均是在殘酷的市場中一路拼殺,並相繼在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了行業中的佼佼者,資本的寵兒。換句話說,這幾家超級獨角獸各自都已具有不俗的實力,亦都具備進一步發展成為科技(互聯網)巨頭的潛質。

第一,小米的創始人雷軍,不僅懂技術、產品,對於資本運作、財務管理和市場營銷也理解得很深。並且,雷軍曾經創立和投資的公司還不少,包括金山、獵豹、迅雷、YY、拉卡拉等。而小米的核心團隊,不僅講求更高的效率,還是有相當強的戰鬥力的。

第二,小米這些年在硬件、軟件兩大類行業中的佈局,當然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業界將之稱作“小米生態鏈”。硬件產品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盒子、路由器、平衡車、空氣淨化器、移動電源、插線板、耳機、音箱、血壓計、手環、保護套、後蓋等,軟件產品如應用商店、瀏覽器、遊戲、視頻、音樂、操作系統MIUI等。另外,小米還涉足到金融貸款、線上商城和線下實體店等業務。在很多的人看來,小米的產品線很豐富,業務範圍很廣。小米其實走的是一條業務(產品)多元化的道路,並以此謀求在行業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業績和體量。而其中,智能手機既是小米的主業,又是小米最主要的互聯網流量入口。

第三,根據小米近期為上市而提供的一份融資推介材料,小米目前的估值在650-700億美金之間,2015年虧損9.8億元人民幣,2016年盈利9.1億元人民幣,2017年預計淨利潤可達75.8億元人民幣,並預測2019年淨利潤將達188.31億元人民幣;2016年,小米的營收中有79%來自於硬件,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同期,小米在業務上的利潤率,硬件業務利僅為2.8%,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利潤率超過40%。小米預計,2017年硬件業務收入在當年營收中佔比會降至68.3%,到2019年,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在年營收中佔比將超過硬件業務。

小米在行業中獲得成功,主要的原因在於,小米曾經抓住了智能手機換代傳統手機的大機遇,成功搶佔了龐大的中、低端用戶和市場,且在面對蘋果、華為、三星、OPPO、vivo等友商的激烈競爭下另闢蹊徑,通過構建小米生態鏈的模式成功實現了小米的多產品線,自建小米之家以掌控線上線下全渠道。有行業人士對小米目前的商業邏輯,給出的評價是這樣的:小米以自有的小米品牌手機作為互聯網流量入口,在自家的手機裡預裝米家APP,可以控制泛小米系生態圈中的所有產品,比如機器人吸塵器、智能音箱、智能電飯煲等。從表象上看,小米是在仿效蘋果生態圈,並試圖進一步升級為物聯網平臺型企業。然而,小米比起蘋果,有著致命的弱點,小米是以“輕資產運營、低成本策略”積極佈局硬件行業,這放在家庭物聯網中,也只能算是低端場景,高端核心的空調、冰箱、廚衛等產品本身需要大量的核心技術與工業製造能力,小米尚沒有能力涉足其中。所以在短期內。小米夢想打造的物聯網平臺只能是有物而乏聯。務實、高效、模仿、輕資產、現金流、極致產品和渠道變革等是小米的代名詞。小米在行業中能獲得成功,並非來自高端製造、核心技術等生產力,而是基於市場精準定位、組織變革、渠道創新等生產關係之上。

小米模式好不好?這在行業中見仁見智。若用更簡單的文字來描述小米的商業發展模式,應該就是,所有的生意都要試著去做一下,說不定就能從中發現新的機遇,做出大的創新。某種程度上講,正是因為小米有自己的生態鏈,才有能力和魄力長期向市場推出高性價比的硬件產品,從而搶佔更多的用戶和流量入口。比如,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起初的市佔率其實很小,在之後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不斷提升,並能逆襲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三星,成為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大供應商,

小米既不同於樂視,又不同於金立。現在的小米,已經具備在市場上長期生存下去的能力(盈利狀態)。今後小米主要面臨的瓶頸,恐怕就是自主技術創新,尤其核心的技術。否則的話,將來就很可能陷入到大而不強的怪圈而無法自拔。即小米雖然每年的收入可能很高,但大部分的利潤卻是給了上游的供應商。


我為科技狂


跟你說幾個數據,小米當初12.66億入股美的集團,現在估計值40億,18億入股愛奇藝,愛奇藝納斯達克上市之後,小米持有的股份也值50億了,小米是華米科技第二大股東,將近20%,目前值8億,而小米當初投資不到1億,小米還是迅雷第一大股東,可以說,小米對外投資,基本上都是大幅盈利,而樂視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是虧錢。


夢裡水鄉177995308


首先,樂視和小米模式並不同。

樂視打造的生態僅僅是完全不賺錢,反而是虧錢的生意,就是要用虧欠來炒熱度,接著騙投資人投資,最後上市,套現,然後。。。

而小米並不是虧錢的,而是利潤比較小而已,但是小米一開始注重用戶體驗,MIUI這麼多年過去了,小米也加了一些廣告在裡面,這些同樣也可以賺錢,還有關鍵在於小米的生態鏈可是真正的賺錢,小米的野心就是這個生態,那你用的到的生活都會想到小米,比如小米牙膏,牙刷,掃地機器人等等。

雖然手機上不怎麼賺錢,但是高性能給足你,廣告部分來持平。

其次生態鏈企業都是非常賺錢的,衣服,這些快消品可是非常賺錢的。

所以資金斷裂是不會的,除非小米忘了初心,被市場淘汰,到時候再起步就涼了。


消失風雨間


最後給大家說個段子。

在小米的投資者推介會上,雷軍在被問到關於估值問題時回應:“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山寨代工廠貼牌公司。”

根據今天的收盤價粗略計算一下,雷軍心目中的小米估值超過4000萬億美元。而現在,小米市值不足500億美元。


心曠神愉930


小米並不會資金斷裂,雷軍做事很穩,不要覺得小米老是缺貨就是資金緊張,小米的模式就是零庫存,你看看魅族現在還在跳水價清庫存,小米6下架了反而還漲價了,小米這樣的模式雖然缺貨但是很穩,況且雷軍+小米+順為+金星投資也投資了不少公司,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這些公司的股份換錢,況且以雷軍的名聲跟人脈,即便是資金出現問題,也有資本願意給雷軍錢,小米的模式只要不學樂視遭大炮遭飛機,就不會出現資金問題,況且現在還上市了,今天股價漲到了最高20.85,可以說買小米股票的基本上都賺了,勢頭好才有人長期持有,這樣小米的資金就會大。



花雨落4


小米上市盛世之下的危機,小米15年後開始衰落,銷量開始減少,持續至17年,小米開始組織反撲,大量快速的線下佈局,大量的廣告兵馬未動輿論已經到位,宣稱銷量已經反彈。

小米很難支撐小米的反彈,迅速做大規模,我們也知道互聯網等我屬性,只是一時熱鬧,也就熱鬧兩三年,如果現在不上市的話,再過兩年小米僅有的市值也沒有了。



縣域經濟網


可能性不大,雷軍是互聯網老兵,和賈不是一個級別的。

第一,雷軍做的真的是比賈保守的多了,可以看到,小米的業務線要比賈少的多。


第二,小米的擴張在細分市場進行,樂視的擴張都在一個新的產業上,而且是非常大的市場裡邊

只能說賈太快了,腳踏實地的功力不夠,擴張的太大了,可以看到樂視的每個領域市場都大的出奇,燒錢燒的太厲害了

第三,對於互聯網的理解雷軍要好於賈,賈執著於用低價搶佔市場,可是如果低價能搶佔市場那蘋果,奔馳,寶馬都死多少次了?

每個領域都得細細耕耘,形成特殊的品牌價值

蘋果買5000的時候能賺2500,賣6000的時候能賺3000,賣8000的時候能賺4000,就是這樣,還有人用腎來換,就是因為特殊的品牌價值。

至於金立嘛,簡單來說就是沒人買金立了,不做多的評說,沒有代表性。


科客世界


我認為不大可能,主要原因是:

1、商業模式和企業現狀不同

小米定位: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現金流良好!

小米在2010年創辦,創辦小米的目的其實很簡單,主要是想看怎麼用互聯網的思維和互聯網的方法論幫助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也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更是一家新零售公司。

小米要做“鐵人三項”,即硬件+新零售+互聯網。做世界最酷的產品、品質最好的產品、設計最漂亮的產品,前提是要花很多錢,需要找最牛的設計師、最優秀的工程師、最頂級的元器件以及最好的加工廠,成本很高。同時,小米要做世界頂級品質的產品,還要只賣一半的價錢。

中國商業核心問題:商業效率低下

商業效率低下的時候,為了把產品價錢做便宜就一定得砍成本,把成本砍到底的時候就成了山寨。小米開一個網站自己賣自己做的手機,廣告費全部省掉,幾乎是零渠道預算,然後成本定價,生產材料多少錢就定多少錢,一把幹到底。因為高效率,迅速幹掉了中國所有的山寨機,而且反過來逼著國產手機廠商進步。

小米商業模型:互聯網服務 降維攻擊

花了這麼多錢做產品,花這麼多錢控制提高效率,銷售產品,那一個新的問題出來了:這樣做完以後公司是不掙錢的,甚至搞不好會虧錢。

那該怎麼做?只要你真心做的好,大家願意付小費。一個公司不掙錢是不可持續的,所以為了付小費小米做了一大堆的互聯網服務。

對傳統工業競爭的時候,使用了降維攻擊,是碾壓式的效果,這就是商業模式的偉大。

樂視也是打造生態圈,但不夠穩健,自身盈利能力很差,融資不順!樂視自身的大躍進使得它就像一個沒有根基的浮萍,在兇險萬分的商海中劇烈搖擺。在沒有穩紮穩打的情況下急於追求規模的擴張,非常危險,現在樂視的情形已經印證了。賈躍亭ALL IN 汽車,直接導致資金鍊斷裂!

擴張需要燒錢。樂視網上市後的六年間,賈躍亭通過上市公司獲得的融資超過455億元。這些錢仍遠遠不夠。於是,高槓杆的股權質押、出售理財產品、向影子銀行借款、發行可轉債等都成為樂視迫切補充流動性的手段。樂視發展過程中似乎並沒有獲得過主流投資機構的認可,慷慨解囊提供融資幫助的,更多是各路“土豪”和“中國好同學”。

樂視的擴張逐漸形成風格,那就是通過向投資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和藍圖,拉高板塊估值,然後質押股權,拿到融資再繼續擴張,循環往復。

燒錢模式是把雙刃劍。產品跟的上,就是好的商業模式,比如特斯拉、亞馬遜;跟不上,就是一個龐氏騙局。

樂視的各個板塊嚴重依賴樂視網這一現金流,而多數業務線並沒有盈利,這導致資金鍊始終高度緊繃,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推倒整個多米諾骨牌。

而金立也犯了不少錯誤。與供應商的互相傷害,金立無法償還貨款,因此供應商申請凍結其財產,並停止供貨,導致金立無法依靠出售資產和手機獲得回籠資金,金立也就無法在短期內還款。

市場需求判斷失誤

金立在2017上半年推出的S10本來銷量不錯,但為了實施全面屏戰略,金立並沒有在千元機上下功夫,導致這塊產品線表現不佳,錯過了利用千元機走量而扭轉局面的良機。

產品線佈局失誤

2017年,金立手機一口氣推出了8款全面屏手機,並主攻線下。這樣的打法使得產品線混亂,各款手機定位不清,戰線太長、步子太雜,又分散了營銷效果。

投資戰略佈局失誤

金立在嚴峻的時期還在同時興建金立大廈、在重慶大投入建設生產基地,這些大動作都極大地消耗了金立的現金流,再加上銷售情況不佳,最後導致了資金鍊危機。

營銷投放策略失誤

金立近些年在營銷上毫不手軟,僅在贊助綜藝節目、電視劇上的投資就至少有30億元。而金立的廣告投放和產品線十分類似,都是廣撒網,但這種不計成本的玩法卻根本不適合現在的手機市場。

2、創始人風格不一樣

小米雷軍成功創辦過多家企業,也是知名投資人,眼光長遠,作風穩健。而樂視賈躍亭則很激進,在主業沒有成功之時,就盲目擴張,資金跟不上,就容易出現資金危機。金立則是在戰略和戰術上屢屢失誤,導致資金鍊出現嚴重問題!

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可以作為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我是楊華,擅長商業模式規劃、品牌策劃與市場運營,關注大數據、新零售、區塊鏈領域,聚焦實體店營銷和自媒體運營,專寫接地氣、有營養的科技、商業、創業故事,如果您和我一樣志同道合,請您關注、點贊、轉發,一起攜手玩轉頭條!


創業瞭望臺


不會,小米就一項目投入大筆資金的沒有。單從近些年來小米規模做大了但仍舊新機供貨不足就可以看出。畢竟小米的掌舵人雷軍是天使投資人對項目風險的評估預判能力比賈強多了。仔細去分析一下我們不難發現雷軍是一個很牛逼的公司上市操作人。縱觀雷軍的經歷小米上市了估計也差不多功成身退了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動作,即使有也絕對不會對小米造成多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