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牛戶無奈退出,難道養牛真的不賺錢嗎?

有專家預測,肉牛存欄量不斷下降,牛肉消費需求卻在不斷增長,預計牛肉價格7-8年之後才可能見頂。不過,牛肉價格如此上漲,整個產業鏈上卻沒有人賺到大錢。是什麼導致牛肉價格不斷上漲?這對肉牛養殖業預示著什麼信息?經過了解,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造成:

1.肉牛存欄量大幅下降

統計顯示,2008年至2012年,母牛存欄量從3300萬頭減至2300萬頭,四年間大幅減少1000萬頭。記者拿到的一份2015年8月份肉牛交易市場的統計顯示,當月肉牛總交易量36334頭,其中能繁母牛的交易量高達12781頭,直屠比例更是高達57.3%。

部分牛戶無奈退出,難道養牛真的不賺錢嗎?

部分牛戶無奈退出,難道養牛真的不賺錢嗎?

2.養牛成本不斷增加

成本的增加表現在養牛日常的方方面面,下面小編和大家細說一下,另外希望大家把咱們“養牛那些事兒”推薦給更多的養牛人

首先是飼料,現在為了追求生長速度和肉的品質,精飼料用量明顯增多,粗飼料中草的質量也顯著提高,很多地方要喂蒸熟的稻草或者是苜蓿,飼養成本因此增加,特別重要的是科學飼養帶來的成本增加,算下來,光是牛的餵養成本就佔到總成本的七成到八成。再就是人工成本也不斷增加,規模化養殖對資金的需求比較大,對技術的要求也比較高,所以,農戶補欄的積極性並不高,肉牛存欄量還會進一步下降。

3.肉牛生長週期長

與豬一窩可以產十幾頭豬仔不同,牛一胎只能產一頭小牛。而且牛的生長週期漫長,從懷孕到產仔需要十個月,小牛長成架子牛又需要十一個月,而由於成本上升的原因,農戶養母牛和小牛的效益也不高,相對於養豬或者外出打工,養牛的比較效益也不高,農戶積極性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