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過冬蔬菜價格坐過山車 紛紛創下近5年新低

在11月這個普通的月份裡,大宗商品市場發生了諸多不平常的事。一是,北方蔬菜價格逆勢大跌,白菜、豆角、胡蘿蔔等主要品種跌幅達80%。二是,工業品原料價格也大幅下跌,鋼材價格1個月下跌600元,國際原油價格暴跌21%。

北方过冬蔬菜价格坐过山车 纷纷创下近5年新低

顯然,無論是生活必需品價格還是工業原料價格都在大幅下挫,這與2014年的情況非常類似。那麼,出現這種狀況的背後原因是什麼?當年的通縮風險會不會捲土重來?這都是本專題關注的問題。

每年入冬後,隨著氣溫逐漸降低,蔬菜價格通常會一路上漲。但是,今年11月份,北方蔬菜價格卻一反常態,普遍大幅下跌,跌到了近5年來同期的最低點。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北京地區如此,在鄭州、武漢、蘇州、長沙等地普遍出現類似情況。

蔬菜賣出了“地板價”

北方都有冬儲大白菜的習慣,眼下則是白菜上市的高峰期。相比往年,今年白菜格外便宜,“今年白菜才3毛錢一斤,我要了兩大包才花了40塊錢。”來市場買白菜的張阿姨對證券時報記者說,幾十年來一到冬天她就會買一些白菜,晾幾天用紙包起來,這樣能放一個冬天,吃著方便。

隨後,在走訪北京地區的蔬菜市場、蔬菜門店中,記者發現,當前市面上多數蔬菜的價格維持在每公斤1元至5元。“國慶節日期間豆角都6塊多1斤了,現在才2塊多。大白菜之前2塊1斤,現在才幾毛錢。尤其是香菜,最高時賣到40塊錢一斤,如今才1塊錢。”蔬菜商戶高女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市民比較常吃的蔬菜紛紛降價,黃瓜2元/公斤、西紅柿4元/公斤、油菜2元/公斤、鮮蘑菇3元/公斤……還有胡蘿蔔、豆角等也都降了。

記者在便民菜市場碰到了前來買菜的朱先生和他老伴。朱先生告訴記者,“今年的菜真便宜,剛才買了一大兜西紅柿、土豆和茄子,一共才花了25元。上個月初我買了一根香菜就花了1塊錢,今天買了一大把才花1塊。”

記者隨後來到北京市第二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大洋路農產品批發市場上,當時是早晨10點,通常也是蔬菜批發的高峰時段,但是當天來批發蔬菜的人仍然不多。

“菜價已經跌到了5年來最低價位,與2014年同期不相上下。”北京最大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負責人表示。數據顯示,11月23日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是1.7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的2.05元/公斤下降13.17%。

不少菜農陷入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調查中發現,10月中下旬,幾乎是絕大多數蔬菜品種價格的最高點。進入11月份之後,跌幅都呈現出了明顯加大的勢頭。

除了上述提到香菜的例子之外,還有類似的蔬菜品種——白菜、菜花。10月15日,菜花的平均價是2.2元/斤,這期間的價格是近5年同期的最高點,價格比去年都翻了一倍。白菜價格也在同期10月上旬上漲到了近5年同期的最高點。

然而,到了11月份之後,價格快速下跌。11月15日菜花價格下降到1.4元/公斤,到了11月23日菜花的市場批發平均價是1.1元/公斤,比10月15日的價格下降了75%。同樣情況也在白菜上發生,10月15日前後,白菜的批發價格都在2元/公斤以上,到現在批發價格都在0.5元/公斤左右,跌幅達80%。

“從地裡直接收的白菜(毛菜),交易價是每斤5分到8分。現在基本只收淨菜,每斤價格也不到1毛。”一位白菜批發商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今年不少種大白菜的菜農都虧損了,其他蔬菜品種情況也差不多。目前,北京上市的大白菜主要來自河北唐山至保定一帶,這些地方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地區,其他稍遠地區的大白菜由於運費略高,若運到北京銷售會削弱競爭力,而難以進京。

除了上述品種,包括生菜、圓椒、豆角等更多蔬菜品種價格也都出現大幅下跌。根據新發地市場蔬菜的加權平均價來看,上週平均價為1.78元/公斤,比10月中旬價格已經下跌了近28%,處於近5年同期中最低的價位,與2014年同期不相上下,稍低一些。

對於蔬菜價格如此大面積普遍下跌的原因,批發商普遍認為,今年蔬菜大豐收、上市量大,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造成蔬菜價格下跌。“蔬菜供應整體上正在走向寬鬆。”新發地市場有關負責人預計,一直到春節前,多數蔬菜的價格可能會處於同期低點。這也意味著,菜農的收益將面臨下滑的局面。

但是,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北京如此,在鄭州、武漢、蘇州、長沙等地都普遍存在類似情況。即便曾被炒作火爆的大蒜市場上,在今年大蒜種植面積減少30%的情況下,山東金鄉的大蒜價格依然同比驟降38%,遠遠低於去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