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到底是怎样的人?

92年的大朋友


郭沫若(郭开贞)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封建大家庭的婚姻悲剧导致其与张琼华、佐藤富子、于立忱、于立群姐妹等女人先后有过夫妻之实或男女同居之欢。1939年郭与第三任妻子于立群结婚。张琼华为其守寡一生,佐藤富子为其生下四儿一女,于立忱为其羞愤自杀。

1928年1月15日,有一种名为《文化批判》的杂志,以极“左”的面目对鲁迅进行了围攻,郭沫若用尖刻的语言称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是一位不得意的法西斯蒂”。这种攻击,直到1929年底才告终止。

鲁迅被树为左翼文化界的精神领袖后,郭一改以往的评价,说“鲁迅始终是为解放人类而战斗一生的不屈的斗士、民族的精英”。

汪精卫得势时期,郭写文章支持他,抨击蒋介石;汪蒋合作,他逃亡日本。回国后转投靠蒋,求得谅解。周公一生待他不薄,后来他积极投身批"孔"。

1955年,郭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长陵(明成祖朱棣的墓),上头批准,定陵发掘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头号悲剧事件。

我向你高呼万岁——为斯大林寿辰所作

(郭沫若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 ……

但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你的生命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生命,全人类的生命。

你的七十岁已经救活了不知道好几万万的人民! ……

斯大林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

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心照不宣。



红豆诗社


郭沫若:“若国亡家破,文人与匹夫甚区别。”

郭沫若(1892-1978),曾留学日本学医,归来后,见国将不国,便弃医从文又见自由文人多弱小,便投戎从政,于北伐军总政治部任宣传部长。

其实郭沫若是一个严重被历史所曲解的人,其编著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篆》、《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至今仍然是研究甲骨文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所编撰的《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同样也都是伟大的著作。但是,书中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如“二王共政”的划分,还有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史究竟能不能简单划定为奴隶制时期和封建时期,这些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却不可否定郭沫若先生在这一方面的成就。

郭沫若最为人诟病的是他的新诗,其实他早期的诗还颇有可取之处,如《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这时郭的新诗,还注重平仄,比如上句平起头,下句便用仄起头,同时还注重字数,音韵,意境。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作者由日本归国,看到当时黑暗的社会,涌生出向往光明的希翼。后期的诗,更像是口号,可以明显看到,这时期的诗词,已经抛弃了对意境的追求,而是加诸了口号化,符号化色彩。

可是有一点被人忽视了,那就是此时郭的写作对象发生了转变,郭的受众发生了改变,新文化运动时期,郭等一批知识分子主要想唤醒的是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他们救亡图存,发扬爱国主义。后来证明这一条路行不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要发扬无产阶级力量。而郭一开始的资产阶级信仰也在此时发生了改变,转而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开始向着苏联求学,也因此有了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职位。此时,郭的文化写作对象与受众都发生了变化,由受过教育的知识青年变成了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了使这些人听懂,看明白,自然使越口语化越直白越口号化越好。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无限贬低。

郭的历史戏剧:《屈原》、《武则天》、《棠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寓救国于戏剧中,扩大了受众范围,同时又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


言有章


郭沫若是20世纪的文化大师,著名社会活动家。人们对他有争议的是他的情感经历和人品。

郭沫若的情感经历是丰富的,他一生中有三次正式婚姻。女主分别是村姑张琼华、日本女子佐藤富子(安娜)、演员于立群。

第一段,1912年与父母选定的村姑张琼华成亲,几天后他选择去日本求学,并不再回乡,村姑张琼华孤独地在郭家终老一生。

第二段,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邂逅美丽多情且果敢的女子佐藤富子,佐藤富子甚至为此断绝了与父母的关系,郭沫若为其取名“安娜”。安娜为其生育了四子一女。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终结了这次跨国婚姻,安娜最终在中国将五个子女养育成人。

第三段,1938年,在宣传抗战的活动中,郭沫若遇到早年女友的胞妹于立群,次年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于立群被称为“抗战夫人”,共为郭沫若生育了四男二女。两人从此栉风沐雨度过了近四十年光阴,在陪伴郭沫若的漫长岁月中,于立群潜心书法,工夫炉火纯青,最终成为一代大家。文-革中遭遇家庭变故,于立群受精神刺激,并在1978年郭老去世8个月后,追随而去。

郭沫若的情感经历,与那个动荡的时代和他的诗人气质密切相关。一是以他的个性,情感不可能囿于老家父母的安排,二是国家遭遇变故,不管从个人前途和当时的家庭安危来说,他都不可能待在日本。三是环境的变化最终改变了他的情感命运。


旧地远方


看了目前所有评论,我来总结评论一下。

1,有人说,不能评价郭,没资格评价。

答:不能评价的历史,都是操蛋史。不能评论的人,都是狗。

2,有人说,大文豪

答:没错,有点水平,但不是大,也不能说豪。如果那点水平也叫豪,朱自清,鲁迅,矛盾,老舍叫豪他爹,比较起来,who is you dady!

3,有人说,爱拍马屁。

答:我也爱拍马屁,但是没那么肉麻。那是因为湘潭佬爱听肉麻马屁。如果人高工资请我,我愿意听听拍,职业叫心灵安慰师。

4,有人说,没骨气。

答:操,当年也有骨气的,去天津张志新。当年被湘潭佬搞死了。所有有有骨气的,都搞死了。活下来就不错了,老板,你还要怎么样?你老婆孩子吃饭重要还是骨气重要?

总之,一个三流文人拍肉麻马屁高升的励志故事,值得大家学习。

这是我的观点。


明自已被住策


谢谢题主的提问。关于对郭沫若的评价,历来争议很大。有人称赞他是文化巨匠,也有人骂他是无耻小人。两种观点一直是针锋相对。当然,对郭沫若比较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也慢慢多了起来。

郭沫若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是那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想要客观的评价郭沫若,就必须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辩证而全面的看待这样一位饱受争议的人物。

先说句“题外话”。在各种思潮交织碰撞的当下,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格外弥足珍贵。最可怕也最让人鄙视的就是那些不经调查研究、不明真相一上来就一顿乱喷的喷子,还有那些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的人。好像不喷就显不出他的“博学”,不喷就显不出他的“高尚”。

本人想说的或者可以肯定的一个事实就是,“立场鲜明”一味骂郭沫若的人基本上不了解郭沫若的全部,相反对郭沫若评价比较中肯的人往往是真正了解郭沫若的人。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凡是人的属性郭沫若都具备。郭沫若毕竟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也都会有自私自利的时候,一生中多次自私自利也不必过多苛责。古今中外,有太多太多的伟人、名人、大家尚且如此,何况郭沫若充其量是一位名人或大家。所谓的“完人”肯定是不存在的。就像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都是少数,而最多的人是“不好不坏的人”。人性是非常复杂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用一两个简单的标签便可概括的。很多人讨厌郭沫若,都觉得他是“软骨头”、“小人”。我想说的是,郭沫若所处的时代都是特殊的时代,生于乱世的人,任何人都难以置身世外。他是文人毕竟不是革命家。事实上在历朝历代,有很多大家和文豪出于各种原因做出了很多现在看来为我们所不齿的事情。我们不能以当下的眼光去简单评判他所处时代所做的事。骂他“奴颜婢膝”“品行恶劣”,很多时候都是出于自保。自保也是人的根本属性之一。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为什么抗战期间尤其是日军烧杀抢掠气焰最嚣张的时候,很多地方出了那么多汉奸?郭沫若一生经历过很多特殊时期,说夸张点儿,那个时代的人都不太正常。还有很多人赞同鲁迅对郭沫若的著名评价“流氓加才子”,却不了解包括鲁迅在内,有为数众多的大家对郭沫若的评价很高,至少说是很中肯的。

第二,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罕有的大家。郭沫若才华横溢,在考古、金石、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和戏剧方面都堪称奇才,并颇有建树。仅举一例,抗战时期,他舍弃妻子,从日本回国,创作了许多代表中国历史话剧领域极高成就的作品,并一直活跃在抗战文艺宣传的第一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近现代史近一百年来,很难找出第二个能在多个领域和他相提并论的人。

当然,如此评价郭沫若并非为他的种种劣行做辩解,只是自认为属于比较客观的历史评价。如果非要给郭沫若这个人打分的话(满分100分),自己觉得至少在75分。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漫步世界遗产


郭沫若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五四运动以后,像郭沫若这样在许多的方面都取得成就的人是不多的,可以用奇才这个词来形容。郭沫若在学术的若干领域,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史上,在中国古史研究、古文字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巨大的。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郭沫若的批评,有的符合事实,有的是歪曲事实的。出现批评和新的看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从总体上说,它会推动学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有反批评的,但是,在对郭沫若的反思中,有些文章、有些学者采取了轻薄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注意以科学的态度来对他进行研究。

郭沫若(1892一1978),男,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顺哥说事


总有人拿郭老说事。

批评他是政治上的墙头草。但批评他的人可曾问问自已父母,在那个特殊年代怎样面对政治?

郭老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写新诗,他的《女神》《星空》是何等汪洋恣溢,清丽壮美?试问,当时有谁能在诗坛与之争锋?

郭老在大革命中与周恩来同在黄埔军校工作,在抗战时同在国民政府政治部任职。周公敬称他为郭老?试问,在年龄相当交往人中,又有谁可以当得起一个老字?

郭老亡命日本潜l心研究甲骨文,研究中国历史。一部《甲骨文辩》收录考证诠释近千个远古文字,为后世历史学家提供第一手资料。试问,又有谁在甲骨文研究上能有资格与他比肩?

郭老在戏剧创作中古为今用,《虎符》《屈原》结构宏伟,诗情浩风。对光明追求对黑暗鞭挞,鼓舞抗战斗志争取民主个性。在戏剧文学创作上,又有谁能具备那天风海涛情怀?

郭老无党无i派,在现代历史上能独树一枝,在文坛领一时风骚。忠诚毛泽东拥护共产党,将党的意志统领自已一生。试问又有几人可以这么谦卑真诚?

郭老是有资格在八宝山永垂不朽,却甘心情愿在虎头山与农民为伍。试问又有几人放得下那份荣华?

现代史上,几人有资格与毛泽东和诗?

郭沫若不是完人但是了不起的人!


老汪看世界


1、要说郭沫若在才气上,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当中绝对排的上名,历史、考古、诗人、作家等领域都可以说实至名归。他的甲骨文研究,可以说在这一领域有着不可匹敌的传世之作,浪漫主义新诗也颇有成就。尽管世人对他颇有微词,他还是顺利当选了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2、1912年郭沫若和第一人妻子张琼华结婚,5天后郭沫若离家出走,没有离异,使得张常年独守空房。1916年郭沫若在日本和佐藤富子同居,为此佐藤富子和父母断绝关系,郭沫若为她取名“安娜”,并生下5名子女,中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不辞而别,1949年安娜来中国郭沫若誓死避而不见。

3、郭沫若留恋风月场所,追求于立忱致使女方怀孕,始乱终弃,于含恨自杀。1938年郭沫若又跟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同居,并在1939年补办婚礼,育有6个子女,1979年于立群自缢于北京故居。

4、在考古方便郭沫若近乎疯狂,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中国各个帝王的陵墓都挖开看看,1956年他造成的定陵(明万历帝陵墓)挖掘惨案是中国考古史上头号悲剧,由于技术不足和郭德坚持,定陵打开后,大量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坏,顷刻间灰飞烟灭,让人心痛。

5、1965年,郭沫若没有吸取教训,再次申请开挖长陵被拒。他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早就向往已久,向国家建议开挖乾陵,郭沫若说的天花乱坠,被国家一句话回绝。


小小罗罗蛛


去年在( )的书店买书,随书送了我几张书签,有一张上写着“我只见过屈膝的读书人,没见过屈膝的书柜。” 郭沫若是四川人,和带鱼是老乡。官方的评价中,他被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这当中固然有官方对郭投诚的加分,但单论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等学科中的贡献也是独成大家的。民间对其的评价却呈现两极化,沙叶新就曾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主要原因我想主要是其在49年后的唯( )马首是鞍,有失知识分子的风骨,这里就简单举一些例子。 一是谄媚苏联。1949年11月,郭沫若在《观察》发表了《我向你高呼万岁(为( )寿辰所作)》,文章赤裸裸的写到,( )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二是“两面人”。郭丧失了基本的( )人格,如墙头草般摇摆不定却屡屡打了自己的脸。( )如火如荼之时,郭写了不少歌颂赞歌,例如“感谢D呵感谢D,D是不落的红太阳。东风永把西风压。”但随着政策方向的转变,郭却开始批判( ):“运动中处处放卫星、发喜报、搞献礼,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浮夸虚假的歪风邪气泛滥成灾。” 三是只唯上不唯真。郭曾将( )的错别字也美化为神来之笔,他说,“( )并无心成为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 )更无心成为书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 纵然脱离时代背景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过于苛刻,但放在同样纬度下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依然有傲骨铮铮,最不济也有做个逍遥派,鼓鼓掌发发言即可。像郭这样主动投机、谄媚于上级,真是吃相难看,愧对于自己的才情。


码上风


我们都知道郭沫若是一个才情横溢的大文学家,甲骨文的造诣在那个年代也是第一流的人物,但是当我们了解历史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郭沫若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他的才华连他的对手都没办法否认,但是对于他的人品在当时却无一人苟同,接下来我们从郭沫若的感情史来分析一下他的人格。

在郭沫若早年的时候,父母曾给他娶过一名张姓的女子,只不过郭沫若没见过这名女子,是典型的包办婚姻。

得到消息之后,郭沫若兴冲冲的从省城赶回家里,当他掀开盖头的时候,他失望了,因为父母给他娶的这个女子,长相极为普通,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他叹了一口气,把妻子晾在了一边,在房间内的桌子上睡了一整晚。

五天后他谁都没有说,就离家出走了,留下了妻子一人,在往后的多年里,张姓女子默默无闻、辛勤地照顾着郭沫若的父母亲,不曾改嫁,她一直希望着郭沫若能回心转意,但是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她只见到了郭沫若一面,郭沫若当时很感谢她照顾了自己的父母亲,然后转身又消失无踪,张姓女子这一等,就是一辈子,她至死再没见过郭沫若。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到了一名日本女子,日本女子爱上了郭沫若,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家人断绝关系,最终嫁给了郭沫若,他们在一起大概有十年,在前几年的时候,郭沫若一直在读书,是日本女子打着零工又整理着家务、带孩子才把郭沫若供完了整个大学。



十年时间里,日本女子为郭沫若生下了五个孩子,在日本女子的认知中,这就是她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光了,但是她不知道的是,郭沫若在和自己结婚的时候还和他的一个女同学好上了,这位女同学和郭沫若一样是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因为有着共同的语言,她和郭沫若谈起了甜蜜的恋爱,并在此过程中怀孕了。

但是郭沫若当时有着家庭,相比于这个女同学,他更爱他的日本妻子,于是他打算让女同学把孩子打掉,女同学不同意,经过了一番争吵,女同学带着她肚子里的孩子上吊自缢了,然后郭沫若又和他的妻子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生活在了一起。

1937年,战争爆发,郭沫若觉得时机到了,于是他回到了国内,在走之前他告诉妻子和孩子们,他会回来找她们的,但是日本女子等啊等,等了好多年,都没等到郭沫若回来,她靠着自己一人打零工照顾五个孩子们,有时甚至以为郭沫若已经在战乱中死去了。

在1949年开国了,日本女子从报纸上看到了郭沫若的身影,她拿出了自己毕生的积蓄,买了自己和五个孩子的六张船票,来到中国只为见郭沫若一面,但是让她万万想不到的是,郭沫若拒绝见她们,郭沫若在中国又重新建立了家庭,和中国的妻子生下了六名孩子。

日本女子所有积蓄都花光,带着五个孩子,孤苦伶仃地流落在中国,没有东西吃,差点饿死了,最后是在国家的帮助下这才在中国找到了一份工作,并辛苦的把着她的五个孩子们养活大了。

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他自杀的女同学的妹妹,但是他的妻子并不知道他和自己姐姐的事情,在遇到郭沫若的时候,被他丰富的学识以及横溢的才华吸引住了。

深深的爱上了郭沫若,为他生下了六个孩子,在此过程中,郭沫若没有安分下来,他在灯红酒绿的风流场中深陷不拔,最终感染上了花柳病,又把花柳病传染到了妻子的身上。


多年后,在郭沫若死后不到一年,妻子从郭沫若的朋友那里得知了他和自己姐姐的事情,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开始崩塌了,她没想到让她深爱着多年的男人竟然是令姐姐自杀的罪魁祸首,最后她选择了自缢来终结自己的生命,所有的荒唐和羞愧在她的脸上浮现,她最后离开了人间。

上面就是郭沫若复杂的感情史,复杂程度令观者震惊,除此之外,还有他复杂的诗歌史,他曾经骂过蒋介石,为此声名鹊起,也曾经为了弥补自己,而夸赞过蒋介石,为此受人鄙夷,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查看一下郭沫若给斯大林的祝寿词,极尽恭维之能事,令观者寒颤。


郭沫若在文学、诗歌、考古方面的成就,应当可以说得上是大师级别的,但是他人格方面的反复无常令很多人都看不透,他感情方面的风流肆意像小孩子一样随心,他用着他的绝伦文笔行走在战乱年间,他的反复成为了他自保的手段,他感情上的随性使得他不会在乎任何人的感受,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为中心,把感情当作了玩物,这样的人或许只有胡适先生的那句话可以说得清楚,“郭沫若这个人我是一向不佩服的”,虽然他的文学成就连他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但是他的品格绝对是令人不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