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文学作品?

清酒对客濂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对于作家的喜爱因人而异。以下是我的感觉:

鲁迅:一直喜爱,并将一直喜爱着。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大家都知道。但他并没有在回国就开始写作,而是在当时的教育部认个职务,小公务员。他平时就抄写古书自娱,这样的日子竟然有七八年。也许就是这种沉淀与思考,他一出手就是一篇《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即使现在也是一个文学高峰。鲁迅的文章,是所有近现代作家的文字中,最有力量的,他深刻地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鲁迅在文章中的嬉笑怒骂,“爱之深责之切”或者“恨铁不成钢”。我总觉得,鲁迅的“骂”中,有对民族深切的爱。与现在很多为了哗众取宠和经济利益而也骂的各种网红是不一样的。爱,是这之间的区别。

郭沫若,他的甲骨文的成就应该高于文学吧。什么也不能脱离时代,他的诗在现在看来一般般,但他敢用白话文写新诗已经很不错了。白话运动后,绝大多数人认为什么问题都可以用白话文,只有诗歌不同,因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成就太高了。当时只有几个人用白话文写新诗,所以还是应该肯定的吧。

矛盾,他是为数不多的即热爱文学又懂政 治规则的人,他应该是比较早写中国城市生活的作家,代表作是《子夜》,

巴金,更喜欢的是他的反思,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老舍,《龙须沟》入选了中学教材,《茶馆》一个常演的话剧。

曹禺,他最好的作品就是他第一篇作品《雷雨》,据说是为了追女生写的。但不管怎样,没有曹禺,就没有人艺,中国戏剧就少了一块。

我觉得除了鲁迅,后几位的文学成就应该差不多,也都很有时代特征。所以,第一位我有全集;后几位每人只读一部代表作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鲁郭茅巴老曹,各有特色,文学地位是不容撼动的。这倒并不是说他们在文学技术上有多高明,而是因为他们代表了一种文学精神,那就是文学始终与广袤的现实,与广大的人民血肉相连。

纯文学是个伪命题。如果说80年代提出这个概念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话,那么今天还说这个概念,那纯粹是把文学往死胡同里带。为什么呢?因为纯文学讲审美,讲繁复的文学技艺,讲个体内心的深度,讲文学的自律性。当代文学确实这些方面都有进步,但我们得到什么了呢?我们不过是读了一些远离尘世,讲一己之悲欢,叙述个人的小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除了让我们普通人得到暂时的慰安,有超尘之念外,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毫无帮助。如果我们的文学一直这样下去,那文学只是一个小众的东西,不可能发挥文学应有的作用。


以前的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之所以给鲁郭茅巴老曹如此高的地位,让他们作为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因为在他们那里,文学和广阔的现实生活,文学和时代的进步,文学和民族的发展,文学和人民地位的不断提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鲁迅小说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巨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无地彷徨。郭沫若新诗反映了时代的动的精神,体现了祖国和个人的新生。茅盾小说反映了大革命时代人们的信念,动摇与挣扎。巴金小说反映了从大家庭出走的年轻人的命运。老舍小说反映了老北京人的遭际。曹禺戏剧反映了对秩序的反叛,对青春的赞美。这些作品,都让读者更清晰认识他们自身的处境,获得进取的方向和力量。

在鲁郭茅巴老曹那里,文学是严肃的,有无限可能,和现实血肉相联。这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一切以各种理由对他们的非议,不过是为我们今天的庸俗寻找借口。


王可期


这个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里面的排名,政治起到了主要作用。

如果抛开政治,单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郭沫若、曹禺、矛盾和剩下的三个人不应该相提并论。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当之无愧的旗手,而且鲁迅不属于任何派别。他能用仅仅几句话几乎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用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性格,他即是白话文学的先驱,也是白话文学的顶峰。

郭沫若的文学方面主要在在于他写的诗,像屈原,女神一类的新诗。他的诗歌内容略显空洞,为了抒情而强行抒情,当然这都可以理解,因为郭沫若的成就主要在史学方面。

矛盾的代表作是子夜。中国现代小说的最高奖就是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子夜想表现了民国时代资本家的黑暗,但是却写成了类似经济简史的科普读物。

巴金的小说是很好的,虽然用现在眼光来说有些旧,但是在那个刚刚解放人性的时代,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无疑是很好的。巴金的文字能够打动人,他的一些回忆录,读起来让人心酸。

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本来没有高低之分,但是中国现代文学早期能够驾驭长篇小说的人非老舍先生莫属。

曹禺凭借雷雨一鸣惊人,之后再无佳作。一部戏剧花光了所有才华,也真是可惜。

其实除了这几个人,还有很有文学上有建树的人,比如周作人。无论周作人做人怎么样,他的散文真的是无人出其右,这自然和他的生活态度也有关系,一辈子养尊处优,没有忧愁。

也不能少了沈从文。几乎所有的现代小说都吸收了外国的营养,但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小说,他塑造的人物是中国特有的形象,那是真善美的结合体,留恋于山水之间的精灵。

也不能少了钱钟书。钱钟书主业并不是作家,围城也是游戏之作,他自己对围城也是很不满意,他原本计划写一本叫做百合心的小说,但是并没有完成,连手稿也弄丢了。

也不能少了张爱玲。一个才女,用世间男女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时代的动荡。


诗书君


新诗,徐志摩第一(郭沫若早期几首小诗也清新可爱);杂文,鲁迅第一(早年饱受人情冷暖,对人性挖掘较深故常发惊世骇俗之语,大多深刻,发人深省,但有些也有失偏颇。);散文,郁达夫、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是高手中的高手;小说,老舍与沈从文,可谓当时之双璧



险峰论剑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说的是文章应该反应社会现实,要突出文章的社会价值,所以在我看来,要评价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既要看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也要看其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还要看其作品对当时社会的积极意义,也就是文学的社会作用,所谓文以载道,学以致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综合来看,鲁迅在这些人当中无疑是成就最高的,理当列入世界大文豪的行列,可以和俄国的托尔斯泰,法国的巴尔扎克等世界大文豪一较高低。鲁迅的文章言辞犀利,针砭时弊,富有深度和广度,深深影响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的历史进程,并对现当代的中国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这点在中国现当代文坛,无人能及。有人可能会说鲁迅文章以短篇小说、散文和杂文居多,缺乏长篇小说,价值不大,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价值,按以前标准,古代散文文学价值最大,一度把诗词曲,特别是小说当作不入流的上不了台面的文学形式予以看待,李白,杜甫,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等,都把诗词曲或者小说创作,当作业余爱好来对待。



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老舍,朱自清文学成就差距不大,都称得上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作家,可评定为我国超一流作家。




在这里重点说说曹禺,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他的作品不仅意义深刻,所

创造的几乎每一个角色,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关键是其作品还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1934年,随着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的问世,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荣誉称号,仅凭这一点,他就可以进入近现代中国文坛一流作家行列。




郭沫若可能因为人品问题,遭人诟病,但这不影响他作品的文学价值,当然,他和鲁迅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被人为抬高的政治因素。


很多人可能对朱自清入选超一流作家感到惊讶,其实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我个人非常喜欢朱自清先生清新淡雅的散文。其次,主要是基于他对中国散文现代化的杰出贡献而定的,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更是散文的国度,历代名家都非常重视散文的创作,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与诗歌,戏剧和小说等相比,散文的成就公认是最大的,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他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他以“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对散文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作品具有极高艺术成就,为白话散文提供了典范,为繁荣现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沈从文,张爱玲,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汪曾祺等作家,可以列为国内一流作家。沈从文是著名文化史专家,但就文学而言,他的小说太过平淡,地方色彩过于浓郁,有的作品还很

晦涩难懂(比如,如果你不了解他与女作家高韵秀的一段婚外情历史,你也许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沈从文的《看虹录》如此晦涩难懂),与鲁迅等人相比,作品思想似乎也不够深刻,虽然写作很多,但除了边城,他能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品并不多。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他可以进入世界一流作家行列吧。


就说这么多,欢迎关注易中天历史问答,一起探讨那些有趣的事儿。


可汗说事


放眼古今 鲁迅的文学水平明显立在高峰上 无疑!在我看来 司马迁 李白 苏东坡 兰陵笑笑生 曹雪芹 鲁迅 张爱玲等都屹立于高峰上 一览众山小


秋野树丫



上述排序是旧版的《现代文学史》的顺序。

以我自已阅读的体会,不管从那个角度讲,鲁迅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尽管他无长篇,但《阿Q正传》、《孔乙己》等几个中短篇小说,是绝对算得上巨著的。当然不朽的还有犀利的“杂文” 。几乎写尽了国人千年的精神风骨。说其伟大毫不夸张!

历史的看郭沫若先生,除了新诗的成就之外,其历史剧《屈原》、《虎符》、《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等都是开一代先河的杰作。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尽管茅盾先生的《子夜》在技巧和可读性方面还嫌不足,但必定是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他的中短篇小说《早春二月》、《春蚕》等却是杰作。不能不说的还有茅盾先生在的文学评论方面《夜读偶记》等,也有不菲成就。如《夜读偶记》

老舍先生的长篇 小说和剧本的成就最高。其《骆驼祥子》、《茶舘》、《龙须沟》等可谓现代文学中的扛鼎之作。

巴金老是我读的最多的。《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中间还有“雷”)爱情三部曲。曾经激励一代年青人挣脱家庭锁链,走上革命道路。《寒夜》是一部写得很好的中篇小说。但如果说贡献,巴老晚年的巜随想录》则是一代知识分子的良心!

曹禺(万家宝)的主要成就是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奠定了现代文学剧本的基础至今无出其右者。

仅凭记忆,不妥之处请指正。


李彬文


鲁郭茅,巴老曹,个个都是文学大家,在个人看来,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是最高的,正是因为有了鲁迅,中国现代文学才成了现代文学,才有了后来的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鲁迅先生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经典有力之作。


郭沫若,最最著名的是他的《女神》,开创了宇宙的大我和抒情的小我。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20世纪文学以悲凉为核心,包裹着两种美感色彩一种是着眼于民族的新生的辉煌远景的理想化的激昂,如《女神》;一种是着眼于民族灵魂再造的艰难任务,看透了造化的把戏的嘲讽,如《呐喊》《彷徨》,其他的四位可以归入到其中。

茅盾,社会剖析派代表人物,著有《蚀》《农村三部曲》《子夜》,他的长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走向成熟。



巴金,早年信仰无政府主义,他的《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及《随想录》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品中的爱与同情使他的作品独具感染力。


老舍,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在他的笔下创造了一个市民世界,作品中有着他对社会的批判,对国民性弱点的批判,如《骆驼祥子》。

曹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家,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他的《雷雨》《日出》两部剧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在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晓晓5031


鲁迅最白话小说、杂文、散文诗的开山祖,虽然纯文学创作量不算大,但质量极高,出手不凡,一下子把白话文写作的水平推到几乎不可超越的巅峰,现代作家排第一当之无愧。

老舍创作丰富,水准极高,名作众多,现代作家中唯有沈从文可以比肩。他和鲁迅倒底谁在文学史上地位更高,留待历史来定夺,目前还是屈居第二。

郭沫若天赋极高,诗人气质,其诗激情澎湃,雷霆万钧,在新诗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只是被时代和自己所误,未能完全发挥天才,排第三。

曹禺是中国戏剧大师,《雷雨》为其不朽之作,当排第四。

巴金早期三部曲文笔生涩,写作技巧亦尚未成熟,实因社会功能而名声大噪,后期《寒夜》始窥得真谛,晚年的反思堪称楷模,排第五。

茅盾名大于实,个人认为其代表作《子夜》基本是一部失败的作品,用阶级分析法机械地反映社会,是对西方批判现实主义的拙劣模仿。他的一些中短篇还可以一读,但远不如沈从文张爱玲。随着时间流逝,文学的政治功能淡化,茅盾的地位会有明显下降,排第六


霄哥翡翠


文学很难互相比,比是一种科学思维,未必适合人文领域。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很难拿出一个客观标准来对比。

上大学时,经常会有同学认为(包括我自己),某某人是二流文人,或者说谁比谁写的好,老师会很严肃地说:“你说的是外行话。”换言之,文学研究不能用来讨论谁好谁坏、谁排第一谁排第二的,这就像历史系不能说“假如历史如何”,中文系也不能说“谁是最好作家”。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又是另一回事,著名英国历史学者弗格森就常用“假如历史会如何”来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会有“假如历史会如何”的想法。

鲁迅全集读过数遍。郭沫若全集也读过文学部分。茅盾的书读过《子夜》和几个中篇(《林家铺子》《春蚕》等,感觉比《子夜》写的好得多),还有他的文论(茅盾晚年基本是文论家,但他的文论写的很坏,充满了官气)。巴金的书,读过《家》《春》《秋》和《寒夜》,晚年有一些随笔性的文章,影响很大,但感觉一般。老舍的小说、戏剧基本都读过。曹禺的话剧基本都读过。

从这个阅读覆盖面来说,显然是不太够的,不能做全面评价,只能谈谈个人的感受。

1、这个名单忽略了沈从文、张爱玲等。

但从艺术角度看,沈从文、张爱玲比这6个人强(除了老舍之外)。此外张天翼、穆旦、郁达夫等人也很好。总之,这个名单偏政治化,有以政治标准替代文学标准之嫌。

2、文学史的地位与文学水平不是一个概念。

文学史的地位在于其开创性,这样懂外文的比较有优势,直接拿别人的东西来用就可以。

比如鲁迅,他被认为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实际上不是,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发表在1917年1月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杂志上,影响可能不如《狂人日记》),此外,鲁迅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方向,他使白话小说提升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境界,这个历史功绩是无可替代的。

但严格来说,鲁迅小说过度看重思想性,把故事、人物、描写当做传达思想的工具,这就用哲学价值掩盖了小说价值,小说本来是嘲讽者,站到为民请命、指点江山的高度,就有些无聊。有了这种误解,在具体技术层面,鲁迅小说就很有硬伤,真实感不够,对人性解析的深度不够(除了政治人之外,其他面相都被忽略了)。

鲁迅有一些小说写的是不错的,但有不少是失败的。他成功的小说,也要依赖复杂的解读才能被欣赏,而不能让人一看就喜欢。我们唱一首歌,首先要喜欢它的旋律、节奏等,其次才考虑其中的深意,如果旋律之类不好,思想很深刻,我们依然难说它是一首好歌。这是鲁迅小说的缺陷。

许多人在翻阅鲁迅小说之前,已经在课堂上学过鲁迅小说了,再回来看,当然会觉得那是经典文本,但只要课堂上不讲的,便很少有人提起。

鲁迅那个时代,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古代也有白话小说,比如《水浒传》等)刚刚上路,所以不必苛责鲁迅,但作为当代的读者,奉鲁迅小说为圭臬,恐怕会限制审美水平提高。

再比如茅盾,他写出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长篇白话小说,但《子夜》模仿痕迹重,艺术上有很多硬伤,但在造境、时间处理等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白话小说,还是有它的历史贡献的,只是今天读来,有些乏味,会觉得鲁迅的批评非常有道理(“沈雁冰一身官气”)。

“鲁郭茅巴老曹”更偏重文学史地位,与具体的阅读体验不完全一致。

3、抄袭是中国作家的一大问题

这6个人中,都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很大影响,不自觉(姑且宽容地这么说吧)地会将一些东西流露于自己的创作中。

曹禺模仿易卜生,只是当时中国话剧在情节深入能力上都有硬伤,曹禺又很有舞台经验,所以他的作品名噪一时,但他模仿来的东西始终难与本土经验结合起来,所以他的作品越写越糟,但在中国话剧史上,依然是无可替代的。

巴金早期的小说很中学生气,《寒夜》比较好,如果照那么写下去,可能会成功,可惜很快就1949年了,《寒夜》有法国小说的气质。

鲁迅、茅盾就不用说了,郭沫若几乎不会写小说,写出来的东西很吓人。

4、个人最喜欢老舍

老舍是用小说本身来打动读者的作家,他的写作最契合小说本身的需要,可惜他真正的代表作《正红旗下》才刚刚开篇,如果完成,它将是20世纪人类史上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标志着中国小说彻底将西方小说传统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中,形成完全不同的审美范式,它的地位恐怕是可以与《红楼梦》相提并论的,实在是太可惜了。

其他几人写的是哲学、经济学,小说只是工具,他们很难为小说自己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老舍的文本能做到这一点。韩寒说老舍文笔差,那实在是无知到极点。

至于林语堂、梁实秋的评论,没必要太当真,林语堂的小说写的不好,梁实秋是散文家,此外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