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鲁迅,老舍,太宰治,马尔克斯谁更好?为什么?

独孤求败1815


我认为是鲁迅。不信你跟我去看。我首先要带你们去看的是鲁迅的百草园,进屋可以直接跑到屋后的园子里。一进入园子,果然就看见了那碧绿的菜畦,不知道谁还在这儿种着绿油油的菜。也见到了那光滑的石井栏,以及高大的皂荚树。还有那桑树,不过现在还见不到那紫红色的桑葚。至于那带刺的覆盆子也不见了踪影,也就更不要说那又酸又甜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球了。那园子里的曾经被小鲁迅因拔何首乌藤,找寻像人形的何首乌根而毁坏过的泥矮墙,还依然在那儿。咱们当然也不会翻开断砖来吧,又是白天,所以也没机会听到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自然也没有机会遇见蜈蚣,更不用提斑蝥了。咱们在这儿似乎朦朦胧胧地,还能见到当年的小鲁迅,正坐在园子里,听他的长妈妈讲那怕人的“美女蛇”故事呢。不过咱们当然也没有机会见到鲁迅所说的那个老和尚,更没有机会见到带着一盒鲁迅所说的那样的飞蜈蚣的任何和尚。不过你们自然不必担心,因为根本就没有陌生的美女会叫你们的名字。至于小鲁迅在这里的冬天里,是怎么拍雪人,怎么塑雪罗汉,又怎么用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来捕鸟,那就只能靠想象了,因为现在清明节还没有到呢,离下雪还早得很呢。

  接着,咱们又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就到了“三味书屋”。当然见到了那小鲁迅拜过的匾和鹿,塾师当然见不到了。至于那个刻在课桌上,提示小鲁迅不能再迟到的“早”字,刻痕很深,看来小鲁迅用力不小呢,这也足见小鲁迅的塾师的严厉。不过小鲁迅恐怕更多的是怕塾师的那条可怕的“戒尺”吧。然而小鲁迅毕竟还是孩子,在这个枯燥乏味的私塾里,只要塾师一不留神,冬天便会爬上后园的花坛去折腊梅花,夏天便会溜到后面园里,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当然对小鲁迅来说还可以悄悄地在塾师朗读他自己的文章,并且陶醉时,偷偷在下面用“荆川纸”描绣像。不过他觉得最有趣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因为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不容易被塾师发现。咱们好像又听到了,小鲁迅他们坐在这里,正大声地念着那些对孩子们来说奇离古怪,并且根本不懂的晦涩的文字呢。

  中午,咱们一定要尝尝咸亨酒店的回香豆,看看那个曲尺形的柜台。品味一番孔乙己的“温一碗酒!”的意境。领略一下用手指蘸着黄酒写“回”字的四种写法的感觉。现场体味一下鲁迅写这篇文章的良苦用心。当然,要排出四文铜钱是做不到了,因为现在用的是人民币。咱们在这里又似乎还有机会见到当年的,穿着破旧长衫的“孔乙己”正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下午咱们都可以去坐乌篷船,试着戴戴船工的乌毡帽,女生们则可以帮着拍许多照片以作留念。伴随着船夫摇橹的欸乃,大家磕着瓜子,喝着茶,品味着水乡的芬芳气息。随着小船荡开水波顺着纵横交错的河道悠悠前行,大家充分领略一番江南水乡的细雨朦胧的情趣,以及柔和的旖旎风光。接着还可以游览一下东湖,最好在雨中游湖,旁边最好还坐着自己心仪已久的姑娘,听着雨点不紧不慢地打在湖面上的滴滴答答声,实在别有一番滋味,真的会陶醉呢……

  

 


西西林林


谢敬!

景物描写还是比较钟情鲁迅!

鲁迅的《祥林嫂》!有关祥林嫂的故事梗概,想必是大家都很熟悉,我就没有必要赘述了,但其中有一段,人物情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曾记否,就在10多岁时候,当看到《祥林嫂》这部电影的时候!当时并不知道是鲁迅的杰作,那也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女性如此的悲剧,尤其是祥林嫂被迫与贺老六成亲,因为贺老六没钱治病,硬生生的挺死了,


但很快重点情景再现了,就是祥林嫂跟贺老六生的那个孩子,叫阿毛!是个刚会走的5、6岁的一个小男孩,让祥林嫂打扮的挺可爱!突然有一天,祥林嫂就满世界的喊,在荒山上就一直奔跑着寻找着叫阿毛,阿毛,随着那一声声撕心裂肺凄厉的哭喊,就出现了一堆小孩儿的衣服,

当她突然发现有一堆小孩儿的衣服,在地上风中凌乱的吹着!却不见了孩子,……?!是!是狼把孩子吃了,就剩下一堆被狼撕烂的小衣服,这个景物!让谁看了不是撕心的疼啊!



还有鲁迅先生的《呐喊》《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社会大街上到处横尸遍野的画面,景物相结合的感觉,无不震撼!还有《孔乙己》文人一个,怀才不遇,破烂不堪,窘态百出,以酒为乐,足见孔乙己舔桌子上的酒,这个景物不可悲吗??可笑吗!悲哀的笑!!😭!


(谢题主!谢阅)!

(仅此一例),敬请指正!


转运中的幸福


这几位大作家之所以能深受大众喜爱,作品口口相传,必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景物描写上,也是各有千秋的。

我们来一一列举:

鲁迅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葚……

简简单单几个形容词和名词搭配,就把百草园内生机勃勃的景象描述出来了,碧绿紫红是颜色词,光滑高大是人体器官的触觉和视觉效果,丰富的感觉词汇使读者脑海中,马上能浮现出文章所描述的景物。

鲁迅这段景物描写充分表达了对百草园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叹。


老舍

《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的景物描写,是细致的代言。

上学的时候,讲到老舍的文章,老师总是让我们用笔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细细赏析。

老舍善用拟人的手法,“山穿花衣”、“害羞的薄雪”,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太宰治

《雪夜的故事》

我叹口气,重新打起伞,仰望阴沉的夜空。雪狂乱地舞着,天空中像是有数百万只萤火虫在飞舞,真美!道路两旁的树木披上了厚厚的雪,树枝不堪重负,低垂着腰,不时像叹息般颤动着身子。

太宰治也是一个细腻的人,但他的细腻与老舍不同,具有一种特殊的灵性。

雪是千千万万人的雪,但萤火虫是太宰治一个人的萤火虫。他笔下的景物,也是充满灵性的,仿佛,在彼时彼刻,只能存在那样的美景。


马尔克斯

《礼拜二午睡时刻》

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橘红色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一望无际、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这里空气湿润,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不时从车窗里吹进一股令人窒息得煤烟气。和铁路平行的狭窄的小道上,有几辆牛车拉着一串串碧绿的香蕉。铁路的另一边是光秃秃的空地,那里有装着电风扇的办公室、红砖盖的兵营和一些住宅,住宅的阳台掩映在沾满尘土的棕榈树和玫瑰丛之间,阳台上摆着乳白色的椅子和小桌子。这时候正是上午十一点,天气还不太热。

人们常用魔幻现实主义来形容马尔克斯,他适合写风景,细致,生动的笔触概括出富有节奏的轮廓。他善于利用强烈的视觉反差,来预示情感的走向。


他们四位,在景物描写上,都有各自的特色和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一朵诗


比如哈代的《还乡》,作家是这么写的:

十一月里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时近傍晚,被称之为埃格敦荒原的大片没有界篱隔断的空旷昏暗,逐渐变得昏暗。抬头望去,白茫茫一片浮云,遮住了青天,像是一座帐篷,把整个荒原当作了它的毡席。

天空蒙上灰白的帐幕,地面长满了黑色植物。地平线上,天地相交,黑白分明。在这样的强烈反差之下,荒原显露出好像已经进入夜的景象……荒原表面的昏暗凄迷,给夜晚增加了半个小时;它以同样的方式能使黎明推迟到来,使正午变得悲凉;风暴还未形成,它就预示其阴沉的面孔;深更半夜,没有月光,它使夜色更加浓黑,让人因此颤抖害怕。

还比如夏洛特布朗特的《简爱》:

这一时刻的魅力,在于天色渐暗,落日低垂,阳光惨淡。夏天,这里野攻瑰盛开;秋天,坚果与黑草莓累累,就是现在,也还留着珊瑚色珍宝般的蔷薇果和山楂果。但冬日最大的愉悦,却在于极度的幽静和光秃秃的树木所透出的安宁。微风吹来,在这里听不见声息,因为没有一枝冬青,没有一棵常绿树,可以发出婆娑之声。片叶无存的山楂和榛灌木、像小径中间磨损了的白石那样寂静无声。小路两旁。远近只有田野,却不见吃草的牛群。偶尔拨弄着树篱的黄褐色小鸟,看上去像是忘记掉落的零星枯叶。

这条小径沿着山坡一路往上直至海镇。步到半路,我在通向田野的台阶上坐了下来。我用斗篷把自己紧紧裹住,把手捂在皮手筒里,所以尽管天寒地冻,却并不觉得很冷。


草轩客


景物描写啊,写得比较好的有:

佚名: 《刺勒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①《望庐山瀑布》、

②《送孟浩然之广陵》。

杜甫。①《绝句》、②《望岳》。

白居易。《忆江南》。

王之涣。《登黄雀楼》。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苏轼。《题西林壁》。

毛泽东。《沁园春·雪》。

朱自清。《荷塘夜色》。

其他没什么印象。


梦190234205


我觉得老舍的景物描写好。据统计显示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的景物描写有42处之多,虽然老舍先生都是口语化表述,但是那些话都是在他千锤百炼之后得出来的精华,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无穷。

来一段欣赏一下。

云还没有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去,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斜杠青年爱读书


都写不错,都是高手。我还是投喜欢老舍写的骆驼祥子中的一节,写的暴风雨中,祥子在拉人力车,遇到了暴风雨,老舍可真是大家,写暴风雨来临前、暴风雨中,读起来让人有身临其境般地真实感,那对景物特征的把握,对景物的描绘,简直是入木三分,维妙稚肖。


生如夏花彤翔


鲁迅的景,以文字最美



韩文一白


鲁迅,老舍都是描写景物的行家。不相伯仲,各有所长。


寇米根


这四位大文豪,都不是我辈所能品头品足的,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