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度富有,为何还是避免不了农民起义?

夢醒時分-月兒moon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问题拆分一下:1.宋朝为什么会高度富有,宋代经济有哪些特殊亮点?2.宋代都那么富有了,那是国家富,还是官僚阶层富,地主阶层富,还是农民阶级富有?3.宋代的国策是什么?宋代都这么富有了,为什么那么重的税赋?国家财政的税钱去哪里了?4.历史上农民起义的根源是什么?如果是安居乐业,谁会起义造反呢?那是什么造成他们起义的呢?

对于拆分的问题一一对应回答:

1.生产工具的革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宋朝农业,手工业,造船,瓷器、航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造就城市的商品经济快速繁荣,最为体现出事宋朝出现,近代才大规模使用的纸币“交子”。景德镇陶瓷,你知道的。体现出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税收的增多。

2.但封建社会的制度是地主阶级统治,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国家税收多了,钱财都是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上,掌握在国家财政。然而农民阶级是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的,他们只能是向地主阶级租种,收获粮食后,只能分配到少部分,就是“国富民穷”的状况。

3.宋代的基本国策是“重文轻武”,那就导致了文人地位高,文官掌控整个国家的中枢,而武将地位更低,升迁的机会更少,造成对待大辽,西夏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一直都是战败状态,只能是赔款纳税,国家的税收还不够缴纳赔款,每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费用从哪里来,不可能直接从地主阶级索取,最容易就是从农民阶级加重税赋。

4.历史上的农民阶级起义造反,就四个字“活不下去”。究其根源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是天然的敌对状态,而农民面对沉重的税赋,战争不断地征兵,服兵役。活不下去了,怎么办,起义造反,只是为了一口饭吃,如果天下的农民都能安居乐业,谁有心思去起义呢?

看官,你知道“水浒传”吗?那就真切感受到了。谢谢,个人见解,请关注。


历史伴读小二



分贝民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的朝代,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宋朝的经济很繁荣,也就是高产出、高消费,但高产出是每个人辛勤劳动的结果,高消费是不是每个人都享受到了呢,应该是没有,原因如下:

1、宋朝实行高薪养廉制度,文官集团的待遇高,而他们实际上没什么产出(他们产出的文学作品对经济的繁荣作用很小),可却享受了高消费。

2、宋朝实行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常年保存一支庞大的禁军队伍,以维持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支禁军队伍养尊处优,需要享受其他人产出的劳动成果。

3、对外方面,为了对付西夏,长期保存一支庞大的西北边军,为了对付辽国或者金国,每年都要缴纳数量不菲的岁币,这些都是劳动人民产出的劳动成果。

从上可以看出,宋朝一边在维持着高产出,一边却有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高消费,在平常时期,除开这些高消费后,人民仍然可以维持生活的话,社会还是稳定的,因为中国的老百姓是最老实的,可一旦有变故,打破了这种平衡,势必引发农民起义,然后,统治阶级被迫调整分配结构,新的分配结构生效后,农民起义也就被镇压了,这就是为什么宋朝农民起义频率高、而规模都不大的原因。


洞庭一苇1188


一句话,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

我们先来说下导致农民起义的重要--土地兼并。这也是历代王朝比较头疼的事。

在古代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代,土地是农民,士族,皇室最关注的的财产,中国的封建历史就是一部土地史。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下土地兼并的具体过程。

王朝刚刚初建,经过战争的损耗,人口较少,土地较多。这时候的农民基本上都有一些比较富足的土地,而这时候的开国功臣也能获得一些不用交税可以世袭的土地。这个时候的王朝都是比较和平的,统治者一般休养生息。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新生的农民没有土地,只能去租赁一些乡绅地主的土地,只不过出了支付地主每年相应的租金外,还有承受因为土地本身要向朝廷上交的赋税。这种情况对于农民的压迫是很大的,古代的生产力本来就地下,也没有现在杂交水稻的品种,地里的收成本来就那么多,还要承受两份租税。如果遇到丰收年还还尚能温饱,但是一旦遇到灾荒之年,根本缴不起朝廷的税赋,租赁地主的农民只能想地主欠下高利贷,以图着明年有个好收成。但如果还是灾年,就如同我们在影视作品《白毛女》里看到的那样,地主到农民家逼债,拿农民的儿女抵债。在朝廷和地主的双重税赋和压迫下,基本上知道遇到灾年,在加上个别人的鼓动,这下农民不得不拿起手中的锄头走上造反的道路。

我们知道明白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可以理解历代的农民起义了。虽然宋朝的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国家整体比较富庶,但是宋朝的几项制度也使得农民的压迫很重

宋朝的国土面积是几个大一统王朝中最小的,这也就注定了粮食总产量不可能太高,这种情况到了南宋更加明显。面对本来就不太大的蛋糕,朝廷的赋税不能少,而那些士族地主也不能吃亏,所以最后吃亏的还是宋朝的农民。

宋朝一直对士大夫以礼相待,对官员实行高薪养廉政策,意思就是给你发高点工资,你不要贪污了。所以在北宋时期,真正上的奸臣小人很少。而且当时的如司马光,欧阳修不仅是高官,还是文坛领主。这些人能过的如此滋润也是从农民身上压榨的。

众所周知,宋朝一直是军事较弱的国家,对外战争输多赢少。从初期就要向西夏辽国每年进贡大量岁,这些钱从哪来的,当然是压榨剥削农民了。

所以由于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以及宋朝的特殊国情,宋朝的农民起义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用张养浩的《潼关怀古》表达下对历代农民悲惨状况的同情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上乃是我个人的臆测,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喜欢的历史进一步讨论。


瑞瑞说历史


富有就不存在剥削了?

20世纪以前大英帝国如日中天,全球第一经济体,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爱尔兰还不是天天闹着要独立,苏格兰也曾经跟国王陛下干过仗。



而在北宋身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富有的大宋有冗官冗兵冗费三大问题。而一直以来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来手工业商业。远远超过世界水平发达的商业,在那个文明还不算是很开化,律法还属于人治的时代里,剥削是无处不在的。

资本是头怪兽,当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头怪兽是会吃人的。而资本的累积从来都是血腥的,那时候的商业氛围没有公平竞争这一套,也没有讲什么劳工制度,更加没有工会这样的维权组织。使用工人就是把他们当奴隶当牲口用的。



在城市,商业兼并无处不在,劳动剥削从未停止。小手工业者们被大贵族庇护下的商行吞食乃是稀松平常之事。东京汴梁的繁华之下,又存在着多少肮脏龌龊呢。

而在乡间,官员大户勾结,垄断生产资料,逼迫有产者失去土地产业,无产者或投奔城市成为低贱的手工业者,又或直接沦为乞丐流民。

正如18世纪的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一样,让帝国富有的人民生活在贫困此岸上,而小资产阶级们附庸在大贵族身下战战兢兢。很多时候,不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生存。



大宋也是一样,它商业发达,国家收入高,但是本质上还是一群狼在不停地吃羊,羊要么跑,要么只有等着被吃。说到底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所导致的。

何况,并不是所有地方的经济发展都是一个水平,有富裕的城市底层也能混口饭吃,而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应付各种税收的同时还要面临地方势力的盘剥,活着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换谁选,也只有造反这条路。


缘説


宋朝给人的印象是富有但军事弱小,但是宋朝差不多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最密集的朝代,为什么呢?

宋朝有钱是文人集团富有,和平民关系不大,相反因为常年对外进贡大量财富,所以宋朝的苛捐杂税是非常重的,老百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反而很差,生活不好过,起义就很正常了。



宝石猎人又夏


封建王朝的历史规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宋朝的富有和繁荣,是有阶级性的,宋朝长期的岁币政策,财政入不敷出,从而加紧了对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横生,土地兼并严重,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如,北宋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均平”思想

南宋的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等贵贱,均平富”口号



史识考研


宋朝以皇帝为首的地主把财富高度集中于赵家天子手中,国家财政虽然充裕,平均GDP名列世界前茅,但广大下层平头百姓的收入被平均了,下层百姓照样活的艰苦,拿鲁迅先生的话说:是作奴隶坐稳了的时代,整个赵官家重文轻武,官僚机构臃肿不堪,冗员众多;由于防范武将专权独大,形成藩政割据局面,导致边防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在对外征战中连连败北,向辽和西夏缴纳的岁币和绢皮,都来自百姓,有些地区,如浙江和四川,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活不下去,最后官逼民反,先后爆发了王小波和李顺在四川成都的起义,方腊在浙江清溪的起义。


天山怪客3


首先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很富有,当时整个宋朝很有钱,但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上,大部分老百姓还是生活贫困,各种苛捐杂税不计其数,各级官员压榨百姓,地主阶级奴隶下层人民。很多人在迫不得已就被逼上梁山,然逐渐扩大,变成起义。其实宋朝很多起义无非也就是一群落山为王的农民。



文学与风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宋朝虽然以富有著称,然而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并不能避免农民起义。

首先,是封建王朝的自身结构性危机导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王朝更替,其实本质上是一个土地兼并再分配的循环过程。前朝的土地兼并使得广大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变成流民,随着土地不断被特权阶级兼并,流民只会越来越多,当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会爆发起义。新朝建立后虽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耕者有其田,然而新的特权阶级会开始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周而复始直到近代土地国有化才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即社会基本矛盾使然。

其次,两宋虽富,然而外患严重,加之岁币纳贡,且特权阶级还要时不时薅民众羊毛,苛捐杂税之多,宋明为先。从《水浒传》我们可以看出,从上到下,贪墨横行,官逼民反,实际上并不是个别的问题。两宋刑法宽纵,除了杀岳飞这样莫须有的罪人杀的快,一般死囚也以流放居多,吏治清明基本上和两宋无缘。由于文官地位显著,事实上宋朝已经形成了像明朝那样的文官集团,司马光范仲淹王安石这些人轮番上阵,也没能真正变革弊政,可见阻力之大。

最后,虽然农民起义宛如封建王朝的顽疾,总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两宋的农民起义,从宋江方腊到杨幺,终究没能形成大规模的像太平天国这样严重撼动统治根基的大型起义,而且相当一部分义军善于“曲线救国”,像宋江那样等着招安,所以基本都是可控的中小型起义,这样的状况在封建王朝队列里已经比较优秀了,可以说是瑕不掩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