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渡戰役岳飛逃離戰場後失去與南宋聯繫,他帶部隊去了哪裡?

秋天的紅葉882


我建議,下次“嶽黑”們在設計這種自問自答時,在提問中儘量不要暴露自己,要表現得客觀公正一些,然後在答案裡面使勁兒開黑,這樣就不會被一眼識破了,不用謝哈。

為了揭穿這些“嶽黑”的醜惡,我還是來認真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保證所用材料均為史書以及歷史學者的研究,絕不像“嶽黑”們那樣信口開河。

1.馬家渡之戰的實情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馬家渡距離建康(南京)很近,此處江水較窄,但水勢不急,是南北雙方渡江作戰的重要通道,宋金、宋蒙都曾在此發生過戰鬥。南宋初年的馬家渡之戰,是很重要的一場戰役。

趙構稱帝之後,金人十分不滿,發兵南侵,南宋建炎三年,金軍從馬家渡過江,直撲建康,因此,馬家渡之戰也算是建康之戰的一部分。

那麼,金人為何能通過馬家渡,是南宋沒有防守嗎?非也,是防守失敗。

我們來看看《宋史》中跟此戰有關的記載:

甲子,杜充遣都統制陳淬嶽飛等及金人戰於馬家渡,王𤫉以軍先遁,淬敗績,死之。


將中軍,戚方將前,王𤫉將後。淬曰:“彼眾雖多,然止有二十艘,一艘不越五十人,每至不過千人。吾伏兵葭蘆翳薈間,俟其旋濟旋獲,前後不相知,訖濟,當盡獲矣。”杜充不從,金兵遂犯板橋,諸軍皆潰,淬獨與戰,勢窮力盡,據胡床大駡,刃交於胸而色不動,與其從子仲敏俱死。


時命充守建康,金人與成合寇烏江,充閉門不出。飛泣諫請視師,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馬家渡渡江,充遣飛等迎戰,王𤫉先遁,諸將皆潰,獨飛力戰。會充已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飛軍秋毫無所犯。


充性酷而無謀,士心不附。渡碙沙,充遣陳淬、嶽飛等及金人戰於馬家渡。自辰至未,戰數合,勝負未決。𤫉擁兵弗救,

淬被擒,𤫉兵遁充率麾下數千人降。金人濟江,鼓行逼城。


仔細讀一下就知道,當時南宋防守馬家渡的總指揮是杜充,此人一開始還是擺出了抵抗的架勢,派遣陳淬、岳飛等人去抵抗,但是在戰鬥中,杜充剛愎自用,不聽陳淬的建議,而且在鏖戰之際王𤫉臨陣脫逃,導致形勢大變,南宋軍隊全面潰敗。此外,在關鍵時刻,杜充竟然投降了金人

那麼,潰敗中有人抵抗嗎?

《宋史·陳淬傳》說,大家都潰敗,只有陳淬抵抗,直至犧牲。《宋史·岳飛傳》說只有岳飛死戰。

“嶽黑”們在這裡,是絕對要選擇性採納史料的,他們只看《陳淬傳》而無視《岳飛傳》。在他們看來,同為《宋史》的一部分,《陳淬傳》可信,而《岳飛傳》就幾乎等於“穢史”,凡是不利於岳飛的一定要用,而讚揚岳飛的就是胡說。

這就奇怪了,“嶽黑”們覺得元代史官們編寫《宋史》時,是有意抬高岳飛,那這些人為何在《陳淬傳》中寫了不同的說法呢?真當人家傻呢?

“嶽黑”們把主帥的指揮失誤投降金人以及大將的臨陣脫逃,都歸給岳飛,甚至不惜“提拔”岳飛,讓他成為這次戰役的總帥,這是客觀嚴肅的態度嗎?公平嗎?

2.潰敗之後的去向

岳飛之孫岳珂所撰寫的《金佗粹編續編》記載:

駐於廣德之鍾村,是時糧食罄匱,先臣資糧於敵,且發家貲以助之,與士卒最下者同食。將士常有飢色,獨畏先臣紀律,不敢擾民,市井鬻販如常時。

廣德,就是廣德軍,在太湖邊上,根據岳珂的說法,岳飛當時撤到了廣德,儘管軍隊吃都吃不飽,但是在岳飛的管轄之下不敢擾民。

但是“嶽黑”們不服,覺得這是瞎說,他們堅持認為岳飛在“當土匪”打家劫舍。

他們的理論依據,其實來自於《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記載:

(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初,軍潰於建康蔣山也,統制劉經、扈成、嶽飛皆入茅山。經屯上觀,成屯中觀,飛屯下觀,皆縱兵擄掠為資。飛與經、成議,移軍入廣德軍鍾村,經與成皆許之。

這段記載,對“嶽黑”們來說可謂如獲至寶——你們看,古人都說岳飛掠奪吧?這就是一大土匪!

問題是,同為《三朝北盟會編》所載的《嶽侯傳》,你們怎麼又無視了呢?

《嶽侯傳》記載:

惟侯(岳飛)一軍秋毫無犯,屯於宜興縣。官吏民戶皆懼,並棄家業走宜興縣,投侯居止。蓋緣侯軍整肅,不令騷擾民庶;有犯者,並依軍法。

這段記載,又被“嶽黑”們選擇性無視。

3.是否劫掠

實際上,當時大部隊潰敗,一路丟盔棄甲,缺乏糧草是肯定的,部分士兵外出劫掠也是可信的。我們來看看宋史研究大家鄧廣銘先生在其著作《岳飛傳》中是如何描寫這段的:

岳飛、劉經等人的隊伍,在從蔣山轉移到東陽鎮後不久,又從鎮上轉移到附近的茅山(在今江蘇句容、金壇兩縣境內)紮寨。剛從戰場上潰敗下來,儘管還能夠重新集結在一起,但紀律是極難維持的。而且,如果不從事於擄掠劫奪,人馬的生活也確實難以維持。然而這也確實是不能持久的做法。於是,在茅山駐屯沒有多少日子,岳飛和劉經商定,兩人又把部隊遷移到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縣)的鐘村去。


鄧廣銘先生並沒有單獨採信《金佗粹編續編》或者是《三朝北盟會編》中哪一方的說法,而是綜合二者,做出最合理的解釋。

不虛美、不隱惡,才是史家應有的態度,鄧廣銘先生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學者與“嶽黑”,君子小人,一目瞭然。

再後來,有人建議岳飛將軍隊帶到宜興縣太湖邊上的張渚鎮屯駐,那裡三面瀕臨太湖,只有一條陸路與外面相通,且是一條極狹窄的道路。只須派一名小將官把守住路口,士兵便無法出外作過,就可以防止軍人外出劫掠,岳飛採納了這個辦法。


最後一點多餘的話:我們把一個歷史人物請下神壇,並不意味著要徹底否定。面對史料,保持一顆中正平和的心,才能讓別人信服。為了黑而黑,只能體現出自己內心之黑。


考古軍中馬前卒


1129年,杜充命令陳淬帶領岳飛等十七人,防守馬家渡,金兵剛剛過河兩千,岳飛就逃跑了,主將陳淬戰死,岳飛跑宜興當了土匪,過上土皇帝的生活,高宗在海上逃難,岳飛在宜興逍遙快活,也就是在宜興,岳飛拉起了岳家軍的班底兩三千土匪,等韓世忠的黃天蕩結束,金兵撤回國,岳飛“第一次北伐”“收復”建康,隨後投靠張俊。等張俊提拔他當上神武軍副都統,羽翼豐滿後投靠高宗,從此和張俊翻臉。


曉風2016


曉風又出來浪了!禽穢的遺老遺少們認為宋史不詳細,但其實已說的很明白了。“…時命充守建康,金人與成合寇烏江,充閉門不出。飛泣諫請視師,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馬家渡渡江,充遣飛等迎戰,王燮先遁,諸將皆潰,獨飛力戰。…”

當時的岳飛只是普通軍官,士兵也還不算岳家軍,只是宣撫使杜充的兵,也就三千多人。馬家渡之戰岳飛只是右翼後應,出擊時,前面的各路軍已敗退。岳飛還截住了扈成、劉經的二千敗兵守定江寧,自己組織反擊。以傅慶、王貴率二千左右步兵正面進攻,自己和徐慶率約一千八騎兵迂迴側擊。金軍雖不多,卻也是五千多大於己部,更有合扎猛安的一千多精騎,兀朮也在其內。慘烈交鋒後最終是烏豬敗回江北。飛部也很慘重,“步騎皆損一半”。

烏豬再渡,雖未明兵力,但萬夫長就有八個。宋軍後援雖也到了,也就陳淬的一萬五千兵趕到江寧鎮,後面是御前前軍統制王燮率一萬三千人馬(壞就壞在這個王燮),上午金軍幾次正面衝擊都被宋軍強射擊退。下午烏豬和萬夫長完顏當海、完顏迪虎,領了精騎,繞至宋軍左翼陣後來,該死的王燮見敵兇猛,竟領兵逃竄去了,而飛部王貴卻也射殺了萬夫長完顏迪虎,這就夠瞧了。由於王燮部的潰散,導致中陣陳淬腹背受敵陣亡,宋軍這才落敗。這時的岳飛騎兵部集一塊也就二千五百左右,開戰之初,就已經突破了金軍岸兵,下午直取核心立大纛處來俘兀朮。可惜這時烏豬是隨萬夫長完顏當海、迪虎的精騎,繞至宋軍左翼陣後去打王燮了,宋中軍陳淬陣亡兵敗,岳飛又不是主將,當然只得退卻,與王貴等合兵一支,只剩了不足五千,騎兵不足一千四百,孤軍苦鬥,且戰且退。

所以說馬家渡之戰並不是岳飛指揮的,他當時只是一員戰將,好比蜀漢街亭之失,趙雲的撤退,不但無過反該有功。至於其他的,毛主席還有長征的迂迴,整肅軍紀更不值一提,連這都做不到,當什麼主帥


海天一色6298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秦檜夫婦一對狗男女。如今有小便和小噴。可見岳飛受冤枉之不易受迫害之深。


132fi


美國人和平演變的一部分,先摧毀國人的自信心。


牛仔很忙221681684



天之吉星


秦檜後人還是金兀朮後人?

能不能要一點face?把岳飛批臭,秦檜也站不起來。


qzuser


但為趙構顧,不惜冤武穆。但為崇禎顧,不惜黑袁督。這類奇葩與秦檜本質同類。


1CN


坐看千帆萬卷雲。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若風172949129


他帶部隊買彩票去了,刮刮樂那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