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信息被高檔酒店洩露?《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在路上!

個人信息被高檔酒店洩露?《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在路上!

保護個人信息離不開強力監管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靜

近日,有關個人隱私洩露的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先是有人因曝光高檔酒店衛生亂象,其個人信息數度被酒店方洩露,後是某知名房地產中介員工被指冒用客戶信息辦理北京居住證。保護個人隱私信息早已成為人們的重要訴求,為何個人信息仍如此輕易被洩露、被濫用?

說到底,保護個人信息不能止於說說而已,在白紙黑字的“規定”之外,需要行之有效的強有力機制。

相關事件中,暴露出一些人對個人隱私信息保護滿不在乎的心態,這在某些傳統行業相當普遍。有些一線員工缺乏必要的培訓,缺乏對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敏感和警覺,個別企業也缺乏對員工洩露用戶個人信息的嚴厲處罰制度,助長了一些人洩露和濫用用戶信息“沒什麼了不起”的心態。

個人信息被高檔酒店洩露?《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在路上!

除了這兩個因素,一些企業還缺乏對用戶信息保護的“門檻”。對於互聯網巨頭們來說,通常對用戶信息都有一套保護機制,首先僅有極少數員工能夠接觸到用戶信息,其次對於什麼人在何時何地調用過用戶信息也都有明確的記錄,同時多半有專職負責人和部門負責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但是,在一些傳統企業,無論是出於成本因素考慮,還是僅僅因為重視不夠,這樣一套技術上的信息保護制度多半沒有建立起來,這也在客觀上讓員工有機會“染指”用戶信息。

普通用戶對信息洩露深惡痛絕,不僅僅是因為信息洩露導致心理不適,更在於圍繞用戶隱私信息,社會上已形成了一條讓人防不勝防的網絡詐騙黑灰產業鏈,用戶信息一旦洩露,很可能會面臨巨大損失。比如,此前被廣泛報道的“機票退票詐騙”和“網購退貨詐騙”,就是因為用戶的購買信息被洩露。在網絡詐騙中,當詐騙分子能夠準確地說出用戶訂票的航班或者購買的商品,用戶可能受騙上當的幾率顯然要高於“您已抽中大獎”或者“我是你領導”這種“廣撒網”式的詐騙方式。

個人信息被高檔酒店洩露?《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在路上!

無論是傳統企業對用戶信息保護意識薄弱,還是用戶信息洩露造成的巨大危害,都呼喚監管方面提供更切實有力的保護。目前,《民法總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等近40部法律、30餘部法規和200部規章制度,都涉及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條款,但總體來看,相關法律法規仍相對分散,雖然規定了企業對保護個人信息所負的法律義務,但並未具體規定企業應有的信息保護安全制度,也缺乏具體考核標準。可見,保護個人信息依然需要有更為清晰、嚴謹和有邏輯性的規定。今年9月份,《個人信息保護法》被寫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的第一類項目,擬在本屆人大任期內提請審議,如果《個人信息保護法》能順利出臺,將對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提供系統性指引。

即使如此,監管部門依然需要在現階段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敦促企業不斷投入成本、履行相關義務,同時也要從源頭加大對用戶數據洩露的打擊力度和懲罰力度。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要真正行動起來。畢竟,保護個人信息不能只停留在“說說而已”,它直接關乎普通用戶能否持續觸網“嚐鮮”的興趣與信心,這正是各行各業能夠藉由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來實現轉型升級的基礎所在。

個人信息被高檔酒店洩露?《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在路上!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靜

(本欄目話題由今日頭條提供大數據分析支持)【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在今日頭條平臺優先發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