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军队的坂田联队,到底有多少兵力?为何战斗力很强?

丨楠泽


坂田联队是电视剧《亮剑》里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根据剧中交代,这个坂田联队隶属日军第四旅团,而第四旅团又隶属于筱冢义男的第一军。按照这种说法,那坂田联队的战斗力应该很强。因为第一军下辖3个师团:第六师团(熊本师团,与第二师团并称日军最能打的师团,师团长是臭名昭著的谷寿夫中将),第十四师团,第二十师团,而这三个师团都是日军的甲种师团,因此坂田联队无论隶属哪个师团,都属于日军中的甲种联队。作为甲种联队,第一,兵员足额。整个联队人数近4000人,从兵员数量来说,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旅的人数。第二,综合火力强。整个联队除辖三个步兵大队,还辖1个步兵炮中队(有6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 一个反坦克中队(有6门37毫米反坦克炮),每个步兵大队有1个机枪中队,8-12艇九二式重机枪,还有1个炮兵排,2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大队下辖3-4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3个小队,每个小队装备2挺歪把子机枪和2个掷弹筒。整个联队装备12门70毫米九二步兵炮,6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挺九二式重机枪,72挺歪把子机枪,72个掷弹筒。其综合火力与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一个正规师差不多。

第三,士兵不但训练有素,单兵作战能力强,而且服从性强,充满武士道精神。其在忻口会战中打垮中央军七十二师,云岭反扫荡重创386旅独立团(团长孔捷受伤,政委李文英牺牲),在路野和楚云飞领导的晋绥军358团交手,只1小时就击和击伤合计近300人,要不是358团及时撤离很有可能就被坂田联队全歼。作为日军甲种联队,以其强悍的战斗力,取得以上战绩是很有可能的。诚然,编导这样安排坂田联队的出身及其战绩,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衬托李云龙敢于亮剑的精神,能征善战的本领。

不过,遗憾的是可能编导对抗战时日军旅团一级作战部队的军史没有深入的研究,所以还是出现了与史实不符的错误。侵华日军第4旅团的确是真实存在过的日军部队,但是当时出现在山西的却是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而非“第4旅团”

日军第4旅团,原属第二师团管辖,该师团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时下辖第3和第4旅团。

不久日军又以第4旅团为基干新编了第8师团,于是第4旅团的番号又被带入第八师团。1939年末,第八师团旅团建制撤销,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也就是说,到1939年底,“第4旅团”的番号已不复存在。

“独立混成第4旅团”则组建于1938年2月,这时日军全面侵华已进入第二个年头,是日军为了担负警备任务及对付华北八路军专门组建的部队,主要任务是负责正太路的警备任务,隶属驻山西的日军第一军,在抗战初期是八路军和晋绥军的主要敌人之一,该旅团首任旅团长河村熏少将,下辖独立步兵第11到第15共五个大队(注意,独立混成旅团没有下辖联队编制),以及旅团炮兵队、工兵队和通讯队共5600余人,属于日军二流部队,战斗力中等,不过由于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所以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付山西国民党军队和八路军仍然可以占据主动。

所以,《亮剑》里反映的山西抗战绝对不会冒出一个日军第四旅团,只有独立混成第四旅团。而如上所述,独混旅团是没有下辖联队编制的,所以也不可能冒出一个坂田联队。好在历史连续剧不等于历史教科书,只要不出现大的思想性错误,也不必求全责备吧。


淮上秋阳


联队是日军单一兵种中最大的作战单位,其联队主要有步兵联队、骑兵联队、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等。联队的最高指挥官为联队长,军衔一般为大佐。电视剧《亮剑》中的坂田联队属于步兵联队,一般日军的步兵联队的编制人数为3800人。

日军的一个步兵联队下辖一个50多人的指挥部;1个运输队(约120人);1个弹药小队(80人);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中队;1个通信中队以及卫生人员。

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总兵力接近4000人,其人数远远高于中国军队的步兵团。《亮剑》中358团的参谋长方立功说“坂田这个老鬼子可不好惹,上次358团和它交手仅半个小时就伤亡500余人,要不是358团撤得快,估计就得全部搭进去”。方立功说出了日军步兵联队真实的战斗力,根据陈诚中日军队1:5的比例,坂田联队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能轻易地打败杂牌军的几个师(杂牌军的师一般只有3000—5000余人)。


历史军魂


倭军二战时期正常编制是旅团下辖联队。

步兵联队编制3747人,马526,枪2590,炮14,掷弹筒76,非机动车256。

从人员来说,联队与国军的旅基本相当,但综合火力与国军常规师相同。

所以,砖家说倭军步兵联队相当于国军的团是可笑的。国军普通步兵团只约1300人,整编后的满编甲种团也才20连2700人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