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龍山、寶珠寺,臨朐《水滸》七將聚義的地方

二龍山、寶珠寺,臨朐《水滸》七將聚義的地方

《水滸》,一個鐫刻在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中的神奇符號,不僅表達了一種英雄氣節,更是當今一種文化旅遊的向心力和旅遊文化的精彩表達。

一提到《水滸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會是梁山、東平湖、景陽岡、獅子樓,但有一座山和一座寺安靜地佇立在《水滸傳》的字裡行間,安靜地與《水滸》保持著千絲萬縷的淵源。它們,就是二龍山與寶珠寺。

《水滸傳》中的二龍山、寶珠寺因魯智深、武松等英雄好漢的佔據而名聲大振,尤其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熱播之後,梁山、東平湖、景陽岡、獅子樓、鄆城等以“水滸”為主題的旅遊線成為熱點。受利益的驅使,許多地方出現了“搶名人”、“搶地名”的現象,甚至憑空杜撰、肆意編造、以假充真時有發生。那麼,二龍山寶珠寺究竟在哪裡呢?

二龍山、寶珠寺,臨朐《水滸》七將聚義的地方

2018年1月28日濰坊晚報刊發文章《臨朐二龍山上豪傑聚義》稱:據考證,二龍山位於臨朐,《臨朐縣誌》有記載,相傳山上有座寶珠寺。

《水滸傳》第十七回這樣描述:二龍山寶珠寺住持鄧龍,綽號"金眼虎",不守清規戒律,率眾僧徒養髮還俗,收攏地痞賊子,聚眾四、五百人佔據二龍山打家劫舍,並於山下設三關,周圍密密攢著苦竹槍;關上擺著擂木炮石,硬弩強弓。三處關閘之外,盡布木柵為城。除此關閘則無路可上。由於此地憑險,易守難攻,青州官府無可奈何。讀到此,你是不是已對二龍山產生了絲絲好奇?

行走在臨朐縣城東北的彌河東岸,你會清晰地發現,二龍山山體中間有一白色岩層環山而上,彷彿一條石龍曲折蜿蜒直達山頂。

而由此北去,餘脈綿延,山體表面覆蓋了一層石灰岩,形似龍蛇,綿亙四、五里。北端有岩層斜插彌河之中,一條巨龍低頭飲水的畫面便躍然眼前。當地人將南峰之龍稱為“蟠龍”,北山之龍稱為“雌龍”,二龍山因此得名。

二龍山、寶珠寺,臨朐《水滸》七將聚義的地方

《水滸傳》有詩曰:“古剎清幽隱翠微,鄧龍雄據恣非為。天生神力花和尚,斬草除根更可悲”。據傳,在蟠龍山陰的兩株古松下,便是鄧龍墳,而這兩株古松是其故舊部下嘍羅所栽。

針對林沖之徒曹正計破二龍山,《水滸傳》又有詩云:“逃災避難受辛艱,曹正相逢且破顏。偶遇智深同戮力,三人計奪一支山”,“二龍山勢聳雲煙,松檜森森翠接天。乳虎鄧龍真嘯聚,惡神楊志更雕鐫。人逢忠義情偏洽,事到顛危志益堅。背僧同青面獸,寶珠奪得更周全”。

臨朐當地朋友稱,根據《水滸傳》所述,魯智深經張青、孫二孃介紹來投奔鄧龍入夥時,因鄧龍等人欺生妒嫉,不肯容留。魯智深欲和鄧龍廝並。鄧龍抵打不過,遂命人拴住三關。恰於此時,青面獸楊志因失陷生辰綱落魄青州,邂逅曹正,經其指點,遂去二龍山入夥;巧遇魯智深。三人協商,智取二龍山。次日中午,楊志、曹正及五七個莊家漢佯裝縛住魯智深,押至二龍山砦前獻與鄧龍。鄧龍不知有詐,見仇人被縛,遂命開關納之。就這樣,魯智深、楊志、曹正賺開山砦三關,殺死鄧龍,奪下了二龍山寶珠寺。從此二龍山不僅成了他們的避難所,而且成了他們剪徑取財,賴以生存的根據地。後來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孃都來投奔,遂使二龍山成為《水滸》七將聚義的英雄山。

二龍山、寶珠寺,臨朐《水滸》七將聚義的地方

另外,古時典籍中對二龍山也有十分詳細與生動的記載。明嘉靖《臨朐縣誌》說道:“山形蜿蜒如龍,故名,或曰漢時有龍見此山,因名”。清康熙《臨朐縣誌》亦載:“城東北十里為龍山,山椒有黑石婉蜓盤迴,酷似龍形,長亙三四里,中有溝,斷為二。舊傳元至正十七年有龍見此,因名。下有深潭,鄉人禱雨者多應。”

相傳,歷史上的一龍山頗有靈氣。每當夜幕降臨,一顆火球便飄蕩在蟠龍山和飲水龍嶺之間,照得山體輪廓和整個彌河極其清晰分明。當地人將它形象地稱為“二龍戲珠”,並在此立寺,名日“寶珠”。可見,二龍山與寶珠寺並不只是形態生動、狀貌有神的靜物,更是臨朐人重要的精神與情感的依託。

參考資料:《臨朐旅遊》、張銘璇《〈水滸傳〉的二龍山》、《濰坊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