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聖嘆為何砍《水滸》?

北京閱讀季、深圳讀書月兩大閱讀推廣品牌聯手推出的

“共讀一本書 點亮南北城——中國書業同光互助行動”名家線上讀書分享會,於2020年3月27日晚8時在線上正式啟幕。文史名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楊天石作了關於《金聖嘆為何砍?》的主講,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瞭解中華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以下為此次講座的文字版分享。


金聖嘆為何砍《水滸》?


中國書業同光互助行動分享嘉賓學者 楊天石


楊天石 簡介

楊天石先生1936年2月出生,江蘇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等。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我國臺灣“中央研究院”等處訪問學者。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中華民國史,著有文學、哲學、歷史學等各類著作60餘種。曾參與《中華民國史》《中國文學史》《中國通史》的寫作。個人代表作有《朱熹——孔子之後第一儒》《當代學人精品•楊天石卷》《南社史三種》等。曾多次獲得“十大好書獎”“年度最佳歷史著作獎”等多種獎勵。

金聖嘆為何砍《水滸》?


金聖嘆為何砍《水滸》?

楊天石/文


金聖嘆為何砍《水滸》?


導語:我和《水滸》的因緣


一、宋江故事的流傳與《水滸傳》的成書及其版本


《水滸傳》的故事原型是北宋末年的一次農民起義。


約在北宋宣和元年(一一一九)或稍前,宋江等三十六人率眾舉行起義,活動於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地區。


關於這次起義,宋代史書中有一些記載。從中可知,義軍勇敢善戰,所向無敵,宋王朝的幾萬軍隊都抵擋不住他們。關於它的結局,說法不一,比較多的說法是被張叔夜招安了,後來並且被利用去鎮壓東南地區的方臘起義。


南宋時期,宋江起義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當時話本中已有《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篇目。著名的人物畫家高如、李嵩曾經替宋江等三十六人畫了象。宋末元初的作家龔開又曾給這些畫寫了讚語,分別記錄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就在這同時或稍後,出現了《大宋宣和遺事》。其中已經有了楊志賣刀、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娘娘賜“天書”、三十六人梁山濼聚義,並提到張叔夜招誘,宋江收方臘有功、封節度使,可以說,已經具備了《水滸傳》故事的雛形。以後,戲曲舞臺上出現了大量的“水滸”戲。根據今天所能見到的材料,至少在三十種以上,其中李逵、宋江等人的形象已經相當生動。


就在這豐富的民間“說話”和戲曲創作的基礎上,元末明初,出現了長篇小說《水滸傳》。


從宋江起義到《水滸傳》成書,經過了二百多年。這段時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都非常尖銳。十二世紀初,北方的女真貴族滅掉了北宋,十三世紀末,蒙古貴族又滅掉了南宋,建立了元朝。由於蒙古貴族實行的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十四世紀五十年代,黃河、淮河、長江流域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水滸傳》正是在這一起義高潮以後出現的。它部分反映了宋、元時期農民革命的面貌,農民的思想、情緒和願望,從這意義上,可以說,是農民革命風暴的產物。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他的生平沒有確切的記載。只知道他曾定居於興化縣白駒鎮,這裡屬於張士誠起義的中心地區。傳說他參加過張士誠的起義,和張的部將卞元亨是好朋友。


《水滸傳》的版本比較複雜,有百回本、百十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七十回本等多種。從現有材料看,百回本可能比較接近原本,它包含了梁山泊聚義、受招安、徵遼、徵方臘等故事。明代萬曆年間,有人加進了“打田虎”“徵王慶”兩部分,成為百二十回本。明末清初,蘇州文人金聖嘆,刪去了宋江等受招安以後的情節,篡改了部分文字,偽造了盧俊義的“噩夢”,暗示梁山英雄最終要被一網打盡。這就是後來廣為通行的七十回本。金自稱得著《水滸》的古本, 認為招安以前是施耐庵所寫, 招安以後都是羅貫中所續。於是,把七十一回以後一刀砍去, 改原來第一回為楔子,這就成了 “斷尾巴蜻蜓”。


二、金聖嘆《水滸》出於他的“當世之憂”


魯迅說:“至於金聖嘆為什麼要刪 “招安' 以後的文章呢?這大概也就是受了當時社會環境底影響。" 這是一個極為深刻的見解,但是,當時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魯迅並沒有講。


金聖嘆(一六O八一一一六六一),吳縣(今蘇州)人,出身破落地主家庭, 是一個尊崇儒家思想、敵視農民起義,一輩子未能擠進地主階級當權派行列的文人。入清後,一六六O年,因聽說順治皇帝“誇獎他是“古文高手”很欣賞他所批的書,“忽承皇帝來知己”,他感激涕零, 向北叩頭。第二年,他參與當地反貪官的活動,控告吳縣縣令,聯絡一百多個文人儒生跑去孔廟裡大哭。這是一次群體性事件,為清政府所不許。當時, 順治皇帝福臨剛剛死去, 江蘇巡撫官官相護,包庇吳縣的縣令,金聖嘆等被捕,在南京審判,控為 “糾黨肆橫”、“震驚先帝之靈”,所謂“糾黨”,就是聚集群眾;所謂“肆”,就是放肆,,未經政府同意,所謂“橫”,就是橫行霸道,提出政府當局所不能接受的意見。結果,以叛逆罪被殺。


明末, 由於嚴重的階級壓迫和剝削, 激起了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一六四一年,李自成的起義部隊攻克洛陽,震動明王朝。一六四四年初,李自成改西安為西京,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並迅速率師東征,於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 金批七十回本《水滸》出現於一六四一年,這正是李自成的起義部隊攻克洛陽,社會階級鬥爭十分激烈、明王朝行將覆亡的歷史時期。


金聖嘆對《水滸》,有不少批語和解釋,其中 有不少地方是針對明末政治現實而發的評論。例如第十五回,楊志對官僚梁中書說:“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 都是先走了的。” 金聖嘆在此批道:“借事說出千古官兵,可惱可笑。”這廝們“,指的是政府士兵;”強人“指的 是起義農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政府士兵一聽到起義農民到了,就嚇得不敢作戰,爭先恐後地逃了。金聖嘆的這一“批語”, 顯然流露了金聖嘆對明朝官兵不能強力鎮壓農民起義的不滿。


又如第五十一回,金聖嘆批道:“今也,縱不可限之虎狼, 張不可限之饞吻, 奪不可限之幾肉, 填不可限之溪壑,而欲民之不叛, 國之不亡,胡可得也!"金聖嘆這裡所說的“今也",顯然指的是明末的社會現實,意思是明朝的官吏,個個貪得無厭,對人民如虎如狼,張開大嘴,大啃大吃桌子上的肉塊,整個官場就像永遠填不滿的山溝。這種情況,人民不可能不起來造反,國家、朝廷不可能不滅亡。這一段話,表現出金聖嘆對反動統治階級仍然醉生夢死, 肆意掠奪、榨取勞動人民的強烈不滿,認為人民造反是統治者逼迫出來的,這樣的朝廷,這樣的國家非滅亡不可。


再如第六十九回,金聖嘆批道:“然而世無伯樂, 賢愚同死,其尤駁者, 乃遂走險, 至於勢潰事裂,國家實受其禍。”尤駁者“,指特別複雜的人;“走險”,指的是投入農民起義;“勢潰事裂”, 正是明王朝覆亡前夕的真實寫照。


可見《水滸》雖然成書於明初, 但金批《水滸》卻產生於明末的政治土壤, 是為明末地主階級的政治利益服務的。


在《<水滸>序(二)》中,金聖嘆寫道:“雖在稗官, 有當世之憂焉。” “稗“,原指稻田裡的一種有毒的小草。稗官,古代的小官,轉給皇帝講故事的小官,後泛指指小說野史一類的書。金聖嘆這句說的是,《水滸傳》雖然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但是它反映的是當代的大憂愁,大問題。金聖嘆在這裡表示,他所擔心的是洶湧澎湃的農民革命高潮,是明王朝的垮臺完蛋。砍《水滸》,正是從這一當代的大問題、大憂愁——“當世之憂”出發的。


1.金聖嘆砍《水滸》反映了明朝政府招安政策的破產


對於農民起義軍,反動統治階級歷來採取“剿"與“撫”的兩手策略。所謂“剿”,即堅決鎮壓, 實行殘酷的屠殺和迫害;所謂“撫”,即實行招安, 以官職、 爵祿等收買農民軍。這兩手, 都是為了撲滅革命烈火, 因此, 反動統治階級經常同時使用,或交替使用。但是, 由於階級鬥爭形勢的不同,反動統治階級在不同時期也會形成不同的策略重點,甚至形成 “剿”、 “撫” 兩派的策略分歧。


金聖嘆屬於主“剿”派。他一再表示,農民起義軍為“王道所必誅” 。他說:“有王者作, 比而誅之,則千人亦快,萬人亦快也。”在他看來,善於置理國家的人一定要強力鎮壓農民起義軍,只有“剿”,只有“大正其罪”,才能“昭往戒,防未然,正人心,輔王化”(警告以往,防止未來,端正人們的思想,安定天下),從而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所以,他堅決反對招安。第一,他認為農民起義軍受招安根本不可信。他說:“狼子野心, 正自信你不得!”又說:“夫招安, 則強盜之變計也。”就是說,接受招安,乃是農民起義軍的一種策略,不能相信。第二, 他認為實行招安有損封建王朝的尊嚴, 破壞地主階級的法律, 在《宋史目》中,他批評主張招安宋江的宋朝官僚侯蒙“一語有八失”,即侯蒙主張招安的話中,有八個地方不妥當,什麼“溫語求息,失朝廷之尊",“輕與議赦, 壞國家之法”等等。金聖嘆認為, 強盜不辦罪就不能治天下。在《梁山泊英雄驚惡夢》這一回中, 他借嵇叔夜之口罵道:“萬死狂賊, 你等造下彌天大罪, 朝廷屢次前來收捕, 你等公然拒殺無數官軍, 今日卻來搖尾乞憐,希圖逃脫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們時,後日再以何法去治天下!"對於這一段話,金聖嘆又直接出面讚美,他在批語中說是 “不朽之論“。第三,也是最主要的,金聖嘆認為,對農民起義軍實行招安,就起不到警戒作用,不能防止農民革命的再起。在他看來, 招安的結果, 農民起義軍 既有自我解脫、升官發財的榮耀,又有免於死亡的快樂。“進有自贖之榮,退有免死之樂”;“有罪者可赦, 無罪者生心”,造反的便會愈來愈多。他說:“彼一百八人而得幸免於宋朝者,惡知不將有百千萬人思得複試於後世者乎?”既然《水滸》的108人可以僥倖在宋朝得到赦免,後世就會有上百萬、上千萬人出來走同樣的錄。天下怎麼得了! 可以清楚地看出, 為了維護地主階級的長治久安, 為了永遠消弭農民革命風暴的興起, 金聖嘆是怎樣地焦思苦慮、惶惶然而又惴惴然!


在《水滸》中,宋王朝在後期對梁山泊起義軍採取的是招安政策,這正是金聖嘆所反對的。於是,他砍去了受招安等內容,另外編一個盧俊義的“惡夢”,預示凡參加農民起義軍的都要一一明正典刑:“將宋江、盧俊義等一百零八個好漢在於堂下草裡一齊處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金聖嘆還在這句話的後面批為 “真正吉祥文字”, 以幸災樂禍的口吻發洩他對農民起義軍的仇恨。金聖嘆妄想用這種辦法以儆效尤, “防後人未然之心”,在這一點上, 他啟發了清朝文人俞萬春,他所寫的《蕩寇志》一書,不過是金聖嘆設計的“惡夢”的具體化而已。


魯迅說:“單是截去《水滸》的後小半, 夢想有一個“嵇叔夜'來殺盡宋江們,也就昏庸得可以。”金聖嘆根本不懂得農民起義軍前赴後繼、彼伏此起,既剿不完,也殺不盡的規律。這就是他的“昏庸”所在。


任何人的思想總是他所處時代的產物, 總要受當時社會環境的制約,金聖嘆砍《水滸》反映了明朝政府招安政策的破產。


例如:一六三O年,陝西三邊總督楊鶴, 曾發給農民起義軍以 “免死牒”(免死證書),妄圖招安當時正遍佈關中的王嘉胤等起義軍。王嘉胤等拒絕受“撫”,進一步壯大革命力量。一六三一年,起義軍發展為三十六營,擁有二十餘萬之眾的浩大隊伍。在這種情況下,明朝政府以“主撫" 失策的罪名逮捕楊鶴下獄。


又如:一六三四年,農民起義軍高迎祥部誤入車箱峽絕地, 向總督河南、陝西等五省軍務的兵部侍郎陳奇瑜要求“招安”。當農民軍走出棧道時,一齊殺死了明朝政府的“安撫官”,繼續堅持戰鬥。於是, 明朝政府逮捕陳奇瑜, 充軍邊地。


再如:一六三八年,總理南京、河南等地軍務的熊文燦向農民起義軍“贈送” 魚肉,張貼招安文榜, 一次又一次地派使者去農民起義軍中“招撫”,但最後,還是失敗了。熊文燦因此被明王朝逮捕,並於一六四O年被殺。


“大敗公事,為世僇(音陸, 侮辱的意思)笑。"這是金聖嘆對宋朝的主“撫” 派侯蒙的評語, 也是對明末主撫派的嘲笑。


有壓迫就有反抗, 有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壓迫, 就必然有農民對地主階級的反抗鬥爭。金批七十回本《水滸》出現的時候, 正是明朝政府1640年砍下熊文燦腦袋之後的四個月。當時,明朝政府的策略重點已由“撫”轉為“剿”,再次組織對農民起義軍的大圍攻。金聖嘆砍《水滸》正適應了明王朝這一策略重點的轉變。但是, 用屠刀“剿”也好,用官職、爵祿“撫”也好,都無法遏阻農民起義的洪流。和任何時代反動統治者一樣, 明朝政府鎮壓與招安的兩手政策的失敗乃是必然的。


2.金聖嘆砍《水滸》的功與過,既有其不真實的一面,又有其刪除敗筆、贅筆,保持原書精華的一面。


1975年8月,晚年毛澤東患眼疾開刀後未愈,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蘆荻為其讀古典文學名著。8月14日晨2時,蘆荻向毛澤東請教關於如何評價《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的問題。蘆問:《水滸傳》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這句話是不是主席說的?毛回答是自己在武漢講的。蘆問:既然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那麼,《水滸傳》還有什麼好的呢?毛澤東回答說: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屏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鬥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鬥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不願意投降。”毛澤東肯定魯迅“評《水滸》評得好,引用魯迅的話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毛澤東又說:“金聖嘆把《水滸》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聖嘆,專寫了一篇批評金聖嘆的文章《談金聖嘆》。《水滸》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面。”此後,毛澤東對《水滸傳》的評論被姚文元利用。江青和“四人幫”大批《水滸》顯然是別有用心的。


在金批本《水滸》中,對宋江宣揚的許多投降主義言論,金聖嘆都力辯其不可信,同時也力辯所謂羅貫中續書的愚蠢可笑。例如, 金批本《水滸》五十七回,宋江對呼延灼說:“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 蓋為官吏汙濫, 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裡隨時避難, 只待朝廷赦罪招安。”金聖嘆批道;“處處以此數語說人入夥, 正是宋江權詐鐵案。?"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水滸》中,宋江把自己要投降的意思每說一遍,金聖嘆就批一次, 真是針鋒相對, 不厭其煩。


中國農民是富有革命傳統的。在對地主階級的鬥爭中,農民起義軍及其領袖們大都威武不屈, 堅持革命。朱明王朝的末代統治者妄圖利用招安來收買叛徒、 瓦解革命, 結果都破產了。於是, 又主張血腥鎮壓。金聖嘆為了適應明朝政府由主“撫”到主“剿”的策略重點的轉變, 竟然連《水滸》中所描寫的宋江的投降活動也睜著眼睛不承認, 這真是如魯迅所說“昏庸得可以”。


金批七十回本《水滸》所砍掉的恰恰正是宋江們由投降願望變為投降行動的部分。這就影響了讀者認識投降派和投降主義路線, 掩蓋了《水滸》宣揚投降主義的本質。


《水滸》寫了宋江投降活動的全過程。七十一回之後,宋江從卑躬屈膝地接受招安到窮兇極惡地鎮壓方臘。這一切, 是七十回前宋江性格的合乎邏輯的發展。金聖嘆把這一切都砍掉了, 宋江投降派的真實面目就被掩蓋了。按照金聖嘆設想的結局,宋江、盧俊義等應該被“嵇叔夜”這樣一個劊子手“一齊處斬”。宋江這個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的投降派居然沒有投降, 這是不真實的。(楊天石《金聖嘆砍《水滸》與明末農民起義》,《光明日報》一九七五年十月四日)


“文革”的形勢複雜、多變。毛澤東1975年為什麼突然講了上述一段話,何所指,有何意涵,中央未有結論,今天我們很難猜測、分析。但是,我們作為學者,只能從學術上討論,提出一些看法。應該指出,金聖嘆砍《水滸》,有其不真實的一面,但是,他保持了原書的精華部分,刪除了敗筆、贅筆。他所強加的結尾是生硬的,敵不過原書強大的藝術力量。從這個意義上,金聖嘆砍《水滸》又有其功績的一面。所以該本曾長期流傳。


三、金聖嘆在文學批評史上的貢獻


金聖嘆砍《水滸》反映了他敵視和反對農民起義的立場,但是,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還是有重大貢獻的。


1.提高了小說、戲曲等通俗文學的地位。金聖嘆有“六才子書”的說法:《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西廂記》。他將《水滸》這種一向被人看不起的小說提高到和《離騷》《史記》、杜甫詩同樣的高度,這是前所未有的。


金聖嘆稱讚《水滸》“令人”看不厭“。讚美崔鶯鶯、張生的行為,稱《西廂記》為“天地妙文”。


2.提出了“以人物性格為中心“的小說研究的美學原則。文學是人學,小說以寫人為中心。金聖嘆讚美《水滸》,“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


3.開創了白話文學研究的先河。“看書不讀金聖嘆,翻遍《水滸》也枉然。”對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和其後的白話文學研究起了先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