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大部分陵墓為什麼是一字排開建在咸陽塬上?

陳語馨爸爸


這個問題應該是問的西漢帝陵為什麼一字排開建在咸陽原上。西漢共十一座帝陵,九座帝陵均分佈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由西至東一字斜線排開,分別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帝長陵、景帝陽陵。其原因我認為應該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受墓葬傳統的影響。《禮記》卷一《檀弓下》記載:

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通達也,之幽之故也。北方,國北也

從安陽小屯商代王陵可以看出,其王陵區位於洹河以北,宮殿去位於洹河以南。咸陽原位於西漢長安城以北,符合墓葬傳統。

二、帝陵一般選在國都附近。咸陽原距離西漢長安城僅一水之隔,便於後人的祭祀,一般帝陵的選擇距離是古代一天往返的路程。同時咸陽原為秦代國都所在,方便墓葬修建所用的各種建築材料的獲取,就地取材。

三、受古代堪輿術的影響。咸陽原地勢高亢,黃土深厚,居高臨下,俯瞰長安城。同時背靠九嵕山,面渭河水,背山面水是極佳的風水寶地,同時又在前朝古都之上,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對前朝的王氣的鎮壓。

四、受古代昭穆制度的影響。這是一種墓葬排列方式,始祖居中,一世祖居左,二世祖居右……西漢早期帝陵是按照昭穆制度排列的,例如兩個藩王入京做皇帝的兩個人漢文帝和漢宣帝,漢文帝霸陵葬在了長安城東南,因為他哥劉盈佔了他的位置,同時漢宣帝杜陵也葬於長安城東南,因為他上一輩沒有當皇帝的葬於咸陽原。


考古流帆



“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唐·李白《憶秦娥·簫聲咽》)。咸陽塬西起武功漆水河畔,東至涇渭交匯處,包括武功、興平、咸陽、涇陽、乾縣、禮泉等地區。漢朝大部分陵墓為什麼一字排開在咸陽塬上?首先是因為漢代帝陵埋葬有嚴格的昭穆制度,其次是因為和咸陽塬的地勢走向相關。

“長安高闕此安劉,祔葬累累盡列侯”(唐·唐彥謙《長陵》)。“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廟的排列次序。據《周禮·春官· 小余伯》載:“辨廟祧之昭穆。”鄭玄注曰:“自始祖之後,父為昭,子為穆。”也就是說,始祖在宗廟中居中,以下子孫分別排列左右兩列, 左為昭,右為穆。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終異列,祖孫則始終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樣以此為準分為左右次序。

“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咸陽塬上塵”(金·趙秉文《咸陽》)。公元前200年,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選定咸陽塬作為皇家陵園。漢高祖陵與當年漢長安城中心的安門大街恰好處於同一南北軸線。此後200多年間,西漢王朝的11位皇帝中,除文帝霸陵在西安東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南郊的少陵原上,其他9位皇帝的陵墓全部建在咸陽塬上。他們的排列位置自東向西依次為:陽陵、長陵、安陵、義陵、渭陵、康陵、延陵、平陵和茂陵。


滄海人間


這是劉邦為後世子孫精心挑選的皇家陵墓區。項羽火燒秦咸陽宮後,劉邦打敗項羽建立了漢朝,定都也選在了咸陽,只不過沒了宮殿。於是劉邦就效仿秦咸陽宮,在咸陽宮殘骸的南面,建造了未央宮和長樂宮。

於是,咸陽宮遺址的北邊,就被選為其後世子孫死後的陵墓,被稱為皇家陵墓區。唐伯虎的“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說是就是咸陽五陵塬。後人就用西漢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來代表了西漢埋葬在這裡的九位皇帝的陵墓。以下是本人親自探訪的五陵之圖:


歷史與人像


題主所說的漢朝陵墓,應是指西漢帝陵,我們來看一下。


西漢共十一座帝陵,除文帝霸陵和宣帝杜陵以外,其餘九座帝陵均分佈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由西至東一字斜線排開,綿延百餘公里,依次為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義陵、惠帝安陵、高帝長陵、景帝陽陵。


西漢帝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遵循古時“葬者宜在國都之北”思想影響。


古人的觀點,認為葬者宜在國都之北,史書早有記載。


《禮記》卷一《檀弓下》:

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通達也,之幽之故也。北方,國北也。

《易》記載:

孔子卒,所以受魯君之璜玉葬魯城北。

這種觀念,是受自然現象變化、天體運行規律和堪輿思想的影響而形成的,在史書上也有詳細的記載。


《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上》:

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

可以解釋為:神明,日也。日出東北,舍謂陽穀;日沒於西,故曰墓。


由此看來,西漢陵墓之所以安排在國都的西北方位,很有可能是源於自然界日月升落的啟示。


二、受堪輿之風盛行的影響。


漢代時,利用占卜選取葬地的堪輿之風廣為盛行,這點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所體現。


《呂氏春秋》之孟冬紀記載:

淺葬則狐狸擔之,深則及於水泉,故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溼。

西漢帝陵所在的咸陽塬,地勢高敞、視野開闊,北部為蒼莽厚重的黃土高原,將陵寢建在此處,既有居高臨下、環抱國都之勢,又能保證水泉難到、螻蟻難侵、野獸難達於陵寢深處,符合陰陽五行之理,是絕好的風水寶地,西漢有九座帝陵位於此,是漢代風水理論的集中體現。


三、出於保護管理和祭祀朝拜的目的。


漢代統治者,歷來以儒家以孝為重的倫理綱常為核心,西漢帝陵的位置確立,便是對孝重視的具體實踐。


咸陽塬上的九座西漢帝陵,位於都城長安附近,最遠的也沒超過百里,便於繼任的統治者盡其孝道,為日後保護、管理帝陵,定期或不定期的供奉、朝拜及祭祀祖宗,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答畢,供參考。謝謝!



板驢的雜貨鋪


目送歲月,目送歷史!

既然是一字排開在咸陽塬,那麼題主所問的漢朝陵墓應該是西漢帝陵。

西漢帝陵一共有11座,其中9座與都城長安隔渭河南北相望,建在了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只有漢文帝劉恆的霸陵和漢宣帝劉詢的杜陵不再此陵區內,原因下面分析。西漢皇陵分佈示意圖如下:

1.茂陵(漢武帝劉徹)2.平陵(漢昭帝劉弗陵)3.延陵(漢成帝劉驁)4.康陵(漢平帝劉衎)5.渭陵(漢元帝劉奭)6.義陵(漢哀帝劉欣)7.安陵(漢惠帝劉盈)8.長陵(漢高祖劉邦)9.陽陵(漢景帝劉啟)10.霸陵(漢文帝劉恆)11.杜陵(漢宣帝劉詢)

西漢皇陵以渭河為界分成了南北兩大陵墓區,分別位於渭河北岸的咸陽原和渭河以南的白鹿原、杜東原。

其中北部陵區共有九座,一字排開在咸陽原上,西自興平縣南位鄉,東至高陵縣馬家灣鄉,綿延50餘公里,大體可以分為三個區域。最東一區以高祖長陵為中心,西為惠帝安陵,東為景帝陽陵。最西的一區武帝茂陵在西,昭帝平陵在東。中部的一區,以元帝渭陵為中心,西為成帝延陵,東為哀帝義陵,西北為平帝康陵。

西漢帝陵的排列,體現了古代左昭右穆制度。所謂昭穆制度源自於西周,是帝王陵佈局的重要制度,按父子輩分排列,如果父為昭,子就為穆,孫復為昭。這一點對後世帝陵的排列產生了很大影響。



漢文帝沒有把陵墓建在北區而是另闢了南區,在白鹿原上修建了霸陵和其母薄太后的南陵。究其原因,大概有二:其一,西漢帝陵通常築有高大的覆鬥形夯土墳丘,工程浩大、勞民傷財,漢文帝提倡節儉,所以“因山為陵,不復起墳”;其二,根據昭穆制,文帝和惠帝均為高祖之子,都屬於

穆位,惠帝死後葬於長陵之旁,文帝只能另闢陵區。



杜東原上的宣帝杜陵,也因為兩個原因沒能建在北區。其一,宣帝長於民間,在成為皇帝前,曾遍遊三輔之地,尤其喜歡光顧杜、鄠兩縣之間的下杜城,對當地頗有感情。而且他的父母葬於長安城東南,所以宣帝選擇築陵於杜東塬。其二,宣帝為昭帝堂孫,均為昭位,劉詢繼昭帝之位後,就不能在咸陽原上預建陵墓,只好在長安城東南的杜東原上營建杜陵。


目送歲月


這個問題嗎?有點深奧,首先了就是咸陽塬離長安成不是很遠,其次了皇陵對風水要求非常嚴格,咸陽塬符合漢人的風水學。最後了咸陽塬高於長安城,走居高臨下得感覺,也許皇上死了也心裡牽掛著他的國家。為什麼回大部分,這就是中國人的認祖歸宗,中國古代帝陵都基本上很集中。包括農村,到現在為止都是一個姓氏埋在一起。個人關點,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