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户县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哪个好吃?

陕西身边事儿


你爱吃岐山臊子面,他爱吃户县臊子面,重口难调,各有所好。

我觉得户县臊子面好吃些,在外地吃过岐山臊子面(没在岐山当地吃过),味道不好,可能是不正宗的缘故!

当地农村,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会上臊子面,没臊子面就没招待好乡党,有一生三碗臊子面的说法,满月、结婚、去世。

岐山臊子面,汤头是红色的,一碗红,面条偏细一些;

熬臊子,除了大料以外,快熟的时候要撒辣椒面,边搅边撒,使辣椒面和油充分融合,熬出来的臊子是红油的。

臊子面的臊子汤是红的,酸辣味;


户县臊子面,汤头飘了韭菜、蒜苗末,一碗翠绿,用的是韭叶宽的面条;

临县周至、蓝田的臊子面都是这种吃法。

一碗面,一碗臊子面汤头,吃的时候捞一筷子面再汤里摆一下吃,也叫摆汤面

熬臊子,除了大料以外、只放一些辣椒段,加些大王镇的醋去腻,臊子不红也不辣。

臊子汤,鲜香口味,最后出锅前才放蒜苗末和韭菜末(梢子菜、漂菜),如果早放,醋会使绿菜变黄,就不会满碗翠绿。

户县臊子面,可以自己给碗里加油泼辣子,关中人吃面爱吃辣椒,但吃臊子面,很多人不放辣子,就是因为辣味会盖住原本的鲜香味,反倒不美。

共同点是做臊子汤头时,都会加:木耳、黄花、豆腐,姜、葱、蒜苗、韭菜末等,但岐山臊子面还会加胡萝卜丁、鸡蛋皮切小片。

户县农家过事,熬一大锅臊子肉,用臊子肉加水做臊子面汤头

大锅煮面,捞到大盆里,摆上桌

捞面,浇臊子汤,面少汤多,开吃


平头哥西北


你好,作为西府人我来回答一个问题。

第一,臊子面要好吃,一定要味道鲜美,其中臊子是精髓,就拿我家来说我爸每年会花费近半天时间做臊子,这个臊子要做好有两点,一是要控制好火候,二是要在对的时间放入好的佐料,其中醋和辣子一定要选择上乘的,这一点很影响臊子的卖相。

西府人的臊子面又被称为酸汤面,也就是说臊子面的汤稍微酸一点,还有就是面上的飘花也很讲究,一般都是葱和蒜苗,当然还有摊的鸡蛋切成小三角等用来增加臊子面的卖相。

第二,面一定要筋道,比如我家里我爸都会给我们亲自压面,所以这个面也是保证吃的一个口感,最后就是我们这边的臊子面一定是碗小面少, 所以我们这里的臊子面很多朋友来了都能吃个十碗八碗的,就比如上次我一同事户县的,我不是吹牛,来我们家一定要吃我妈做的臊子面,吃完赞不绝口。


当然户县的臊子面我也吃过,我说两点我不太喜欢的,第一,就是面太多,这样导致臊子面的味道入口就淡了点,第二,就是汤竟然直接给你端上来了,这在冬天吃的话随着汤的温度下去,臊子油都快坨了。


低调着末路


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以面:薄、筋、光,汤:煎、稀、汪,味道:酸、辣、香为特色,吃口柔韧滑爽,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


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以酸辣著称。岐山面要求宽汤,即汤多面少,并突出酸辣味。所谓煎、汪即面条要热得烫嘴、油要多,才能体现此面的特色。岐山面是一种高碳水化合物、高饱和脂肪酸的地方特色面食。臊子面对关中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无论喜事丧事、逢年过节、老人过寿、还是小孩满月或是家里来了亲朋都离不开臊子面。关中地区办红白事、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等都一般招待两顿,所谓早饭和午飨,而早饭臊子面即为主食。


户县臊子面,必须是由两道程序才能完成,第一是做“臊子汤”(浇头);第二个便是做面条。做臊子汤需要准备大锅一口,放上水,大火烧开,这时候就要把事前做好的肉臊子放就去,稍等片刻,再陆续将黄 花,木耳,豆腐干等这些备好的食材放进去,而后,撒上盐,烹上醋,在随上些切得六七毫米见长的韭菜末儿,这臊子汤就算做好了。臊子汤做好后,尚不能熄火,必须得保证在面条煮好前存着一股热乎劲。臊子面的面,在早些时候是人手工做的,现在有了机器,效率虽是提高了,但口感却是相差甚远。手工制作很费时费力,和面前要往面粉里添加食盐和碱面,至于添加多少,那完全靠的是经验,面要和的软硬合适,然后在由巧手的主妇将其擀成薄如纸的面皮,继而在切成半厘米宽的面条,这是很考验主妇功夫的活儿,不过这样制作的面条吃起来特别劲道,柔韧,比起机器压的,真是好太多了。

在户县乃至整个关中平原,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宴请宾客,热腾腾的臊子面必是不可或缺的。吃大席之前,一碗臊子面足能令人垂涎三尺。吃臊子面讲究一个排场,大伙热热闹闹的才算有趣,吃饭前,先摆出几张揩的干干净净的桌子,上面放着两个小碟,一个小翘嘴壶,碟儿里放着食盐和油泼辣子,壶里放的则是香醋。俗语说:众口难调,在高明的厨师也做不出适合所有人的菜肴,放上这三样东西,则完全可以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误会,何乐而不为呢。臊子面刚一出锅,急需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盆里,盆里预备着冰水,这样做有两个优点,一是防止面条粘连,二是能保持面条爽滑的口感,一切妥当,盛面的盆便要放在桌子上,这时,年轻的后生们也会尾随其后,捧着一个红漆木方盘,里面有八个白瓷碗,分别坐着些许臊子汤,宾客各持一碗,互相礼让着盛面,有说有笑,热闹非凡。一碗合格的臊子面,乍一看过去,便能勾人馋虫,胡萝卜的红,韭菜的绿,木耳的黑,豆干的白,黄花菜的黄,五彩缤纷,夺人眼球,银丝般的面条轻柔的卧于碗中,不显山,不露水,大口咀嚼时,却是惊喜万分,面条的爽滑,豆干的弹牙,以及黄花菜的嚼劲,每样都与众不同,而融合了食材精华的汤底,则更能调动起味蕾,不由的令人食欲大开。


户县人喜欢吃面,更是对臊子面情有独钟,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做臊子面,寓意很吉祥,长长久久嘛,第一碗面出锅,必定是要献给祖宗的,祭祖得用最好的吃食,这是规矩,臊子面既然上了祖先的供桌,由此可见它在户县人眼中的地位,必是不同凡响的。祭了祖,全家人就能吃了,盛上一碗面,得出去,家里呆不住,外边三五成群的,或蹲或坐,一边大口嚼面,一边手舞足蹈的侃大山,不亦乐乎,直至尽兴,才满意的放下碗筷,腆着肚子,喜气洋洋的开始新一天的生活。


陕西身边事儿


说到臊子面真的是我国北方面食中比较有名的一个,像臊子面的话有岐山臊子面、南阳臊子面、户县臊子面,而其中还是要数岐山的臊子面味道更好吃一些,而且名气也是比较的大,虽然说岐山臊子面味道非常的好,还是没能够入选我国的十大名面。

臊子面的话为什么这么好吃是因为它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比较考究的,像从制作面条的面粉开始,把面团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揉,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吃起来才更加的劲道有嚼劲,一般臊子面的面条煮熟后都是需要过一下凉水才好吃,过完凉水就可以浇汤了。



臊子面的汤才是臊子面的精华所在,而其中的味道也都大多来自汤中,像臊子面的汤就有很多的配菜调味,像蒜苗、鸡蛋、木耳、红萝卜、豆腐等做成的汤,做成以后再往里面放上醋和辣椒油,这样一碗油而不腻的臊子面就出锅了。


商丘身边事儿


作为一个老陕说个实话,岐山臊子面和户县臊子面都是我的最爱,不同口味不同感觉,臊子汤因人而异,岐山臊子面以前是大刀铡面,口感非常好,酸辣香,薄筋光,油煎汪是特色,九十年代初曾经在岐山拍摄过,一口气吃过三十碗,户县的臊子面其实和摆汤面属于兄弟俩,臊子汤一样,吃法不一样,户县的臊子面汤味厚纯,以黄花木耳豆角蛋皮豆腐为主要配菜,喜辣喜酸均可,但是原味臊子汤最佳,户县臊子面基本都是手擀面,口感非常好,总之不论是岐山臊子面还是户县臊子面都是我的最爱[爱慕][爱慕][捂脸][捂脸]


长安毕加索


根据个人口味吧,我还是喜欢吃岐山臊子面,我觉得渭南鑫鼎源老潼关肉夹馍的岐山臊子面,感觉挺正宗的,味道非常不错哦,大家吃过吗?


馨贝玥宝


我看过中国名面大比拼,陕西岐山臊子面一举夺冠的报道。现在网上也可以搜到。

十大名面提到的有河南烩面,忮山臊子面,武汉热干面,广东云吞面等,岐山臊子面以50387票髙票夺冠。

我爱吃面,吃过河南烩面,岐山臊子面,武汉热干面,重庆小面,户县软面。陕西的其他面食很多,也不错,总体来说,有岐山臊子面就不吃别的了。吃臊子面,不是随便个店就能吃到正宗的,必需岐人岐味且不能在夫妻式店面吃,去岐山夲地吃那当然正宗的不得了。

岐山臊子面是名副其实的。此次排被命名为中华名小吃,实至名归。


史西怀


户县臊子面和岐山臊子面不差上下,按个人口味我喜欢户县臊子面。其中臊子是由肉丁、黄花菜丁、豆腐丁、木耳定、胡罗卜丁、韭菜段基本构成,缺一不可,不然就调不出臊子面的基本味道。肉是将肥肉和瘦肉分开了加工,先将切成丁的肥肉炒出油后倒入醋熬制,基本熟时在放入瘦肉丁一起熬制,肉臊子熬好后倒入水(开水),同时将切好豆腐、木耳、黄花菜、胡萝卜倒入肉臊子汤中熬制一会调味,最后放韭菜,这户县臊子面的臊子就成了。将煮出的人工擀面盛到大碗后再浇上这臊子,哦!我都流口水了!好吃啊!面筋道也很重要哦


lidojngtian


当然是岐山臊子面了。在户县呆了二年,喜欢饮食街上的带肥肉的肉夹馍,入口即化,也喜欢的肉夹馍对面的豆腐脑,和那个大王史家醋绝配,酸香软滑,几乎是每天都固定下的早餐。而每日的晚餐就是在各个面摊上流连了,摆汤面、蒜醮面、菠菜面,油泼面到现在都是回味无穷,唯独对当地的臊子面无感。


秋夜追风


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因为我是户县人,但我大学舍友两个都是岐山的,所以岐山臊子面我也吃过很多次了。我的答案是户县臊子面,当然不是因为岐山臊子面不好吃,而是岐山臊子面醋太多了,我不喜欢吃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