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房價“大跳水”,炒房客虧賠上百萬

燕郊,一個距離北京最近的河北小鎮,一個像北京又不是北京的地方。這裡的炒房客見證了2017年3月環京樓市最後的瘋狂,一夜入冬後,著名的“售樓一條街”陷入長達一年多的蕭條,開發商和中介還在掙扎著找尋機會。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燕郊二手房的平均掛牌價格從2017年4月的28611元/平米降至低點,2018年10月15日,平均掛牌價格僅為20002元/平米,相比去年4月降幅達到了30%。

部分樓盤價格“腰斬”。以燕郊天洋城為例,同樣是一室一廳西北朝向的房子,2017年3月鏈家成交價曾達到3.1萬/平米,今年9月成交價只有1.5萬/平米,跌幅達到50%。

燕郊房價“大跳水”,炒房客虧賠上百萬


冷清的售樓一條街

其實,想了解燕郊樓市的冷熱,不用看數據,去著名的“售樓一條街”走一遭就知道了。

有人說燕郊像個大葫蘆,通往北京市中心的出口只有一個,售樓一條街就在葫蘆口,是北京進入燕郊的第一站。過了連接通州與燕郊的通燕高速,一下潮白河大橋,就能見到一扇彩虹門,這是售樓一條街的標誌。以彩虹門為起點,沿街一直往東大約一公里,彙集了燕郊絕大多數的售樓處和房地產中介。


燕郊房價“大跳水”,炒房客虧賠上百萬



2018年10月,天氣轉涼,60多歲的李成富站在街邊一個售樓處前,把黑色外套的拉鍊一直拉到衣領,縮了縮脖子。他緊盯著來往的路人,不時從斜跨的舊包裡掏出幾張推銷樓盤的傳單,試圖塞到路人手裡。

只要把看房客拉進售樓處裡,李成富就算完成了一個指標,但如今生意難做。“前兩年,滿大街都是客戶,一天拉二三十個客,一個月掙四五千不成問題。現在半個月能拉到一個人就不錯了,一個月勉強掙1000多。”他說。

街邊是清一色的本土開發商和中介機構,偶爾能看到孔雀城、鏈家等。正在營業的幾家售樓處門口,幾名一身黑衣的銷售們站著閒聊,店裡店外不見一個看房客。


燕郊房價“大跳水”,炒房客虧賠上百萬


與2017年3月相比,燕郊天洋城房價已經“腰斬”

現在,每到月度還貸款的那一天,45歲的孫梅就會覺得胸悶。

孫梅是東北小縣城的普通職員,每月掙三四千塊的工資,揹負著一萬多的房貸。關鍵是,去年3月花300多萬買的房子今年10月跌到了200萬,那種感覺就像在心窩上剜了塊肉。

現在,孫梅的房子每平米已經跌破了2萬,相比買入時跌了40%多。此前,當房子從每平米3.5萬跌到2.5萬的時候,原本密切關注燕郊房價的孫梅就已刪掉了所有的看房APP,退掉了一些購房微信群。

孫梅的房子買在燕郊——距離北京市中心只有30公里、與通州隔河相望的河北小鎮。2015年通州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消息和2016年北京樓市的大幅升溫,帶動了燕郊房價急速上漲。

2017年3月初,無數投資客湧入早已熾熱的燕郊樓市,孫梅就是其中之一。她專程從黑龍江坐飛機趕赴北京,再直奔燕郊。中介勸她“先買房再吃飯,時間就是金錢”,果不其然,在她吃午飯的時候,之前看上的一套房子又漲了5萬。


燕郊房價“大跳水”,炒房客虧賠上百萬


孫梅回憶,她看房的那天,燕郊小有名氣的首爾甜城小區人流不斷,甚至有看房者主動漲價搶房。擠在四五撥看同一套房的人群中,孫梅匆匆以3.5萬/平米的價格簽下一套90多平米的房子。

那時她完全沒有意識到,“限購”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已經懸在頭頂,她搭上了政策出臺之前購房的末班車,幾乎買在房價的最高點上,見證了這波環京樓市最後的瘋狂。

2017年3月17日,北京認房又認貸的“317新政”出臺;3月22日,廊坊市主城區、北三縣、固安及永清限購,外地戶籍限購一套且提高首付比例;4月5日,三河市限購實施細則出臺,進一步提高二手房交易成本;6月3日,廊坊市限購升級,外地戶籍需有3年社保或納稅證明,本地戶籍限購2套。

隸屬於“北三縣”之一三河市的燕郊自然也受到影響,限購政策一出,很多手持大把現金的投資客們一夜間失去了購房資格。購房需求的減少和對調控加碼的預期讓燕郊樓市的成交量迅速萎縮,房價也進入下行通道。

燕郊房價“大跳水”,炒房客虧賠上百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