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謀權篡位的人很多,為什麼晉朝司馬氏被很多人鄙視?

cwy22


因為相比真小人,大家更討厭偽君子,而晉朝實際開創者司馬懿就是中國2000多年王朝歷史中最偽君子的一個。


認真說,司馬懿篡權的方式之下作,給後來史學家、後來的英雄豪傑的觀感惡劣程度,絕不亞於現代的馬蓉和翟欣欣。

我看大家都拿司馬懿比王莽,司馬懿怎麼配和王莽比?

王莽不但真的殺了自己犯法的兒子,而且王莽篡位時真的得到了廣大士大夫階層和滿朝文武的支持;但是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後的表現直接氣死了好幾位和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退一萬步說,老王家和老劉家還是姻親呢,王莽篡漢從這個角度講就是自家親戚之間的事兒。

至於拿曹操、劉裕、趙匡胤來比就更遠了,曹操、劉裕那真的是“力挽狂瀾”,如果沒有曹操和劉裕,那麼,東漢和東晉可能提前十好幾年就滅亡了;而趙匡胤所在的年達,本來就是倫理顛倒,社會規範崩潰的時代,後周郭威自己都是篡奪自己老上級劉知遠的天下。

司馬懿是怎麼發跡的呢?

司馬懿的發跡真的是曹氏父子兩代提攜的結果,尤其是曹丕,完全可以說對司馬懿有“知遇之恩”。

可以說,沒有曹家的提攜,司馬懿是絕對不可能在曹魏政治舞臺上發光發熱的,這一點有點像諸葛亮之於劉備。

而且司馬懿和諸葛亮更相似的一點是他們都是顧命大臣,曹丕死的時候遺命的三個輔政大臣,就是曹真、陳群和司馬懿。

而且在高平陵之變前,曹魏上下也確實是把司馬懿看做是曹魏的“諸葛亮”。

即使曹爽不滿司馬懿這些曹魏老臣把持朝政,那也是載灃對待張之洞的模式,僅僅是盼著司馬懿趕緊病死,連賜鶴頂紅都不敢,還封司馬懿為大司馬,太尉。給其蕭何待遇,入殿不趨,參拜不名,劍履上殿。

也正因為曹爽在架空司馬懿過程中守住了政治底線,所以他才會在高平陵事件中那麼“天真”,因為人都是“以己度人”的。

然而司馬懿是怎麼做的呢?

他先是裝病,接著乘曹爽帶著皇帝外出掃墓的機會,發動了政變(高平陵之變),因為曹爽還帶著皇帝,所以司馬懿不斷派曹魏老臣出城去勸曹爽帶著皇帝回城。

我給大家數數,司馬懿都派了哪些重臣去:

陳泰(陳群的兒子)、蔣濟(太尉,他的前任就是司馬懿),還有一個是尹大目,他不是重臣,但是是天子近臣,和曹爽關係很好。

這三個人去見曹爽,說司馬懿指著洛水發誓,說只要你下野,肯定不會怎麼處理你balabala

司馬懿,那是曹魏的諸葛亮,深受曹家大恩,又有前顧命大臣陳群,潁川門閥代表陳泰以及司馬懿老同事蔣濟作保,再加上曹爽自己對司馬懿真的還挺不錯,“初,爽以宣王年德並高,

恆父事之,不敢專行。”所以就相信了,帶著皇帝回城了。

畢竟曹魏諸葛亮嘛,誰也不會認為這樣的人能出爾反爾,能篡位,別說曹爽,司馬懿的老同事老朋友們都沒想到七十歲的司馬懿其實是奧斯卡影帝。

結果司馬懿轉頭就不要臉了,什麼發誓賭咒都不認了,誅了曹爽三族,老弱病死統統不放過(“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

老同事蔣濟,老朋友陳泰都被氣死了。

要知道三國紛亂,皇權衰微,世家大族對信義看得比平時更重,結果司馬懿就來個反其道而行之,把信義當狗p,出爾反爾,坑自己親戚朋友和喝水一樣。

司馬懿這件事做的有多惡劣?

西晉一朝只敢拼命提倡“孝”,不敢宣揚“忠”。

東晉明帝聽了王導給他講自己曾祖父司馬懿這些“露臉”的事情後掩面哭泣,並且總結到:“如果真如您說的,晉朝的江山安能長久?”

從秦一直到明,只有晉朝的皇帝因為自己祖宗“豐功偉績”羞愧的掩面哭泣。

因此,為什麼那麼多人鄙視晉朝,鄙視司馬家?實在是因為晉朝老祖宗司馬懿做事做的太絕、太功利了,不但突破了政治底線,也突破了做人的底線。


蘭臺


歷史上篡權的人的確不少,司馬氏並非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性質上看也不算最惡劣的一個,那麼為什麼偏偏司馬氏的名聲如此不好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開創了一箇中國曆史上最爛的朝代晉朝,是最爛沒有之一,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是最爛的朝代,所以這個謀權篡位的司馬氏,最終落得個被人唾棄的下場。

我們常說唐宗宋祖,嚴格意義上講他們兩個也都算是篡位得權,唐太宗的玄武門之變宋太祖的黃袍加身,都可以說是在權力的掙多少有不光彩的地方,但人們之所以對這兩個人有如此高的評價,就是因為他們開創的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時代,對人們也都做了許多好事,而司馬氏家的晉朝得位之後,第二代就開始衰落,最後落得個國破家亡,全面倒退的時代。

篡位不可怕,可怕的是篡位之後胡作非為,歷史會銘記每一個偉人和每一個小人,讓他們無處遁形。


昭烈名臣


晉朝司馬家族被評價低主要是因為這個朝代根本沒強過!晉朝是通過篡位來的沒有錯,但是司馬炎在篡位的時候威望不夠,這使得他的國家得來得名不正言不順,他不得不出賣大量的國家利益用來收買自己的大臣,這在歷史上也沒誰了!以從羊祜任職荊州時跟司馬炎的書信對話來看,司馬炎為了能夠稱帝幾乎把整個晉國給賣了,羊祜在襄陽的倉庫裡連半粒米糧都找不到。

其次,晉武帝作為晉朝的開拓者在自己晚年的時候就很荒謬。比如,歷史上總是在說的皇帝會有三宮六院的妃子說的就是他了,是他第一個發明的也是僅有的幾個真正落實到底的皇帝,據歷史數據顯示,司馬炎有妃子5000多名,多到花名冊排不下去,只能用牽羊趕羊車來選妃侍寢。這也使得司馬炎早早便不行了。

最後,這個晉朝不僅淫而且亂。由於晉武帝分封了大量的氏族親王,使得親王之間互相不統屬,朝廷內部混亂,並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優己


【晉朝與今天有一點相同——娘炮橫行】


晉朝司馬氏被人不恥。原因之一,是司馬氏竊取政權的手段被人不恥。最重要的是,晉朝沒有成為一個開明、繁榮、富庶、強大的王朝。

晉朝八王之亂後,日漸衰弱。導致五胡亂華。

北方漢人被胡人屠戮殆盡,十室九空。衣冠南渡。

漢人女子成為兩腳羊。胡人行軍時供姦淫行樂。飢餓時供宰殺烹煮充飢。

作為一個華夏政權,沒有抵禦外辱。導致華夏文明遭遇前所未有的屈辱。晉朝被後人鄙視,錯在司馬氏。

司馬氏若不篡曹魏,曹魏很可能建立一個強大的王朝,歷史沒有漢唐雄風,也鐵定比晉朝強大。起碼能使華夏文明免受五胡亂華之恥。

當然,五胡中最邪惡的羯族,先是基本被滅族。殘餘成為鮮卑化歇族人。最後被徹底滅族。斷子絕孫。


楊朱學派


這兩年熱播的兩部《大軍師司馬懿》,算是把司馬懿洗白白了一會,咱們也知道,現在給歷史人物翻案的電視劇是很多的。也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一下歷史人物。

但是作為司馬懿來講,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並不高,甚至對他的評價還要低於曹操。後招的皇帝石勒就曾經說過,他評價歷代帝王,說如果我本人,遇到漢高祖劉邦,那我一定要北面而事之,我要被他驅馳,就像韓信一樣;我要是遇到光武帝劉秀,我要和他競爭一番。我大丈夫行事要光明磊落,如日月一樣,我可不能像曹孟德和司馬懿倆老兒,欺負人家孤兒寡母,狐媚以取天下。什麼意思?就是他認為,

曹操和司馬懿一樣,憑著狐媚取得了天下,憑著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取得了天下。不光明磊落。

可是我們知道,相對而言曹操的知名度和評價比司馬懿還要高一點點。為什麼?其實比較簡單。曹孟德不管怎麼樣,天下是他打下來的,漢獻帝是他接過來的。曹操就說過,如果我先死了,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搶著當皇帝呢。換句話講,漢室江山是曹操搶過來的。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強盜。

而司馬懿呢,整個曹魏天下可不是他打下來的,他真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弄過來的。所以大家總結,他算是偷過來的。他就是一個小偷。

從這個角度講,曹操算是一個真小人,小人起碼他真誠,還有他的可愛之處。而司馬懿更像一個偽君子,所說是君子,但是這個作偽的惺惺作態還是讓人厭惡。

司馬懿顧命大臣,欺人孤兒寡母,狐媚以取天下。石勒所不齒,晉明所掩面。可謂是得位不正,你要是得位不正,能夠靠上位後的成績來彌補,那也算得上是明君,就像李世民一樣,開創貞觀之治。但是司馬家的晉朝可謂是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之一,鬧得天下百姓活不下去。

司馬炎羊車出行的醜事;何曾貴為宰相,一餐飯就靡費萬錢,他的兒子比他還過分;石崇和王愷鬥富看過世說新語的都懂;王濟用人奶乳豬等等。就是這樣的領導階層,

以門戶自保,完全不計國家利益,一開國就有亡國之象。其他的九品正中制什麼的,直接斷絕了寒士晉升之路,戶調法也維持不久就不行了。更拉低下限的是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這些也都是司馬家留下的禍。

所以說歷史上謀權篡位的人很多,晉朝司馬氏被很多人鄙視。


歷史鹹談


晉朝司馬氏何止是被很多人鄙視——就說司馬昭父子代魏這件事,那是連他們自己的後人都沒眼看!宋趙與旹寫的《賓退錄》裡記載了這樣五個故事: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曾經問他的丞相王導:“晉朝的天下是怎麼來的?”於是王導就將從司馬懿到司馬炎如何取代曹魏之事說了出來。司馬睿——這個司馬家的後人是什麼反應呢?他是“以面覆床(床)”,羞愧地說了一句:“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如果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我大晉朝的國祚怎麼可能長遠?”)

你看看,司馬代魏之事,連司馬家的後人自己都覺得羞愧,更不要說別人的。然而王朝更迭之事這麼多,為什麼唯獨司馬代魏之事不光彩呢?答案出來司馬家族對待前朝皇帝實在太過殘忍。司馬昭為了鞏固自家勢力,先廢了曹芳,後殺了曹髦,然後再由其子受禪,如此殘暴的做法,在以受禪為前提的朝代更替中,可謂前無古人:

王莽代漢,經歷了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幾大步驟,其中對前朝皇帝沒有過分迫殺。曹丕代漢,三辭不就,登基後封漢獻帝為山陽公,漢獻帝不僅自己善終,他的山陽國壽命比曹魏還長。相比之下,司馬家為了篡奪曹魏的江山,真算得上壞事做絕。這樣的王朝,如果能有強大的功業,或許還好說;結果西晉又偏偏短命;短命也就罷了,還被外族人攻下了中原……萬千的鍋,也只能讓司馬家背了。


隱語


晉朝司馬氏篡位被鄙視,主要原因一是功績不顯,二是建國後迅速淪亡。

歷史上謀權篡位的人很多,但有名的其實沒那麼多。基本上幾個大王朝的篡位,也就是王莽篡西漢、曹丕篡東漢、司馬炎篡魏,再加上劉裕篡東晉,楊堅篡北周,趙匡胤篡北周。至於其他宋齊梁陳的迭代,五代的興衰,都沒多少人關心。

而司馬三代篡曹魏最遭到鄙視,則是在幾個方面都犯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忌諱。

首先是功績不顯。曹丕篡東漢,可那江山其實是他爹曹操一刀一槍打出來的。劉裕氣吞萬里如虎,雖然篡東晉心狠手辣,但也曾多次打敗北方。而且從底層拼搏到建國,頗為勵志。楊堅不但是北周的頂樑柱,而且在篡位後迅速統一天下,開創隋唐盛世。趙匡胤不但自己一條軍棍打下四百州,而且開創的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言論自由、民生繁榮的朝代。

而司馬家族則不然。實際上,司馬懿父子三人,水平都是相當不錯的。在軍功和政績方面也有不少成績。尤其司馬懿,西抗諸葛亮,東滅公孫淵。但整體來說,他們對曹魏的功勞並沒有那麼大。如果說曹操是自己把漢王朝的廢墟重新修成廟,然後換兒子來當廟祝,司馬懿父子則是直接把曹操修好的廟換個牌子,把原來的廟祝殺了。更過分的是,他們最初的權勢,都是曹丕給的。這一點,自然令他們遭到比較多的詬病。

而更重要的是司馬家族篡位後建立的西晉,迅速腐朽、衰亡,淪為五胡亂華的血腥舞臺。如果司馬炎篡魏立晉後,建立一個實力強大、人民安居樂業的朝代,那麼大家也許就算了。結果西晉統一後只過了十年太平日子,司馬炎一死不久就發生了八王之亂,跟著就是五胡亂華。整個北中國全面淪亡。相比三國時期,儘管國家分裂,但三個獨立王朝都能分別碾壓周邊的少數民族。這麼一來,司馬的政權簡直就是民族罪人了。

當然,王莽、劉裕同樣也是篡位後沒多久國家就亂了,但王莽只引發了短時間的混亂,後來建立的東漢還是比較強盛的,再說王莽篡位發生在西漢王朝已經江河日下的時節,幾代皇帝兩個嫡系繼承人都找不出來,外戚亂政,可以說王莽不篡位這個王朝也快要垮臺。而王莽的一些過於超前的改革,被今人視為“穿越者”,倒顯出幾分可愛可笑來。劉裕呢,好歹他篡權之前的東晉也是被北方壓制,他篡權後劉宋對北方也是互有攻守,沒那麼大反差。相比之下,司馬氏荒唐得有點過頭了。


巴山夜雨涮鍋


晉朝司馬氏被人鄙視,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所有大一統朝代中最沒出息的一個;第二便是司馬氏奪權時的背叛與奸詐。

第一,所有大一統國家中最沒出息的一個

歷數歷朝歷代所有實現大一統的國家,即便如秦、隋短命,但是也為中華民族做出過不朽的貢獻。

西晉論短命程度與秦、隋一般,如果不是有個東晉續命,估計能與上面兩個並肩。縱觀西晉歷史,勉強有個太康之治號稱治世,但實際上不過是大戰之後,進入安寧時代的一個自然恢復而已,司馬炎做了一些正確的政策引導。

但是西晉在曹魏的基業上統一全國,司馬炎就進入到享樂階段,君臣賽富、羊車幸望、公開賣官等等,都展現了司馬炎這個開國君主的荒淫無度的一面。

前明後暗,算對司馬炎一個比較公正的評價。

司馬炎死後,西晉立馬進入爭權奪利的局面,先是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摧毀了西晉的實力,然後便是胡人崛起出現了五胡亂華的局面。

五胡亂華這一段漢人的血淚史的出現可以說完全是西晉自己釀成。國君被俘被貶作僕人。而到了東晉王權衰落到靠世家大族支持的地步。

第二,司馬氏奪權時表現出的背叛與奸詐

託孤大臣架空皇帝,無論在何時都是不齒行為。

司馬懿在曹丕、曹睿兩代深受重用,兩次成為託孤大臣,結果最終卻是架空了皇帝。曹魏之前,有漢一代廢立皇帝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霍光廢劉賀迎劉詢,一個是王莽篡位。

曹魏篡位,但是畢竟天下已經大亂,曹操憑藉自己的能力起家,而司馬氏篡位卻是誅殺、監視曹魏宗室,架空皇帝,君王無錯被廢。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第一背信,第二陷他人於不義

高平陵事變,司馬懿派遣許允和尚書陳泰去勸說曹爽,告訴他應該儘早歸降認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訴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職而已,並指著洛水發了誓。

對於這一點,從後來尹大目想提替曹爽報仇,許允參與謀誅司馬師,曹髦遇弒,陳泰憂憤而死,可知司馬懿不僅騙了曹爽連帶這些去勸說的人都騙了。

對洛水發誓不殺曹爽卻夷其三祖,是司馬懿不守信用;矇騙尹大目、陳泰等人靠他們騙取曹爽信任是陷別人不義。

高平陵之後大清洗,“同日斬戮,名士減半”,為惡一日天下聞。司馬懿一世英名從此之後全都沒了,也才有了後面司馬睿聽了王導講的從司馬懿到司馬炎的奪權弒君過程後,自己都感覺丟臉。

所以西晉出現了劉伶、阮籍之類的人物,西晉有了虛偽禮教之說。


司馬懿在奪權過程中表現出的奸詐與虛偽為世人不齒,如果後代好生建設出一個強盛國家,也許還能洗白一些,偏偏西晉即短命還引發了兩場超級大災難。


妖鬼雜談錄


剛看了很多回答,感覺都沒說到點子上。是,不錯,司馬懿掌權的手段不大氣,遠比不上王莽幾十年的養望,更比不上曹操“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霸氣。但其實後世也不乏比他還無恥的篡權者。究其原因我覺得還是司馬家得罪了文人,坑苦了百姓,深深刺痛了民族自尊心,最最最重要的是沒籠絡住羅貫中。


正始後,“名士少有全者”,文人從建安時期的慷慨昂揚變成了憂生避世,最具代表的竹林七賢基本都是採取非暴力不抵抗的態度作隱士,偶爾流露出的激切嘰諷之語足以讓司馬家和投靠司馬家的文人遺臭萬年。阮步兵、嵇中散的千古文名可不是蓋的。


司馬氏雖然結束了三國分裂,可短短20多年,一幫不孝子孫就將國家敗壞得一塌糊塗,老百姓再次跟著遭殃。更可恨的是引狼入室,叔侄兄弟相殘竟使得中原陸沉,大好河山首次盡染腥臊。民族象徵的皇帝屈辱求生“青衣侑酒”“洗爵張蓋”,更是後世抹不去的恥辱。三國傾扎,曹操還能徵烏桓,蜀漢尤知平西南,司馬家老無恥,中無識,少無骨,怎麼會不被人鄙視?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司馬家沒有籠絡到一代奇人羅貫中,讓司馬家的老祖宗成為襯托多智近妖忠節匡漢諸葛孔明的反派角色。三國演義的前半部分是大家一起討曹賊,後半部份就是諸葛戲仲達。曹操在個奸臣,司馬懿更不堪,直接變為小丑了。


海中沙41


咱們中國人是既講道義,也很實際的民族。

也就是說,“道義”、“實際”你只要佔一樣,就不會被鄙視的太厲害。

“道義”上,比如說孫權吧,雖然正統不管怎麼說也是曹劉兩家的事輪不到他老孫家,但他們老孫家畢竟統治江東這麼多年,人家曹魏和蜀漢兩個割據政權都稱帝了,孫權也稱帝,似乎也算個理,所以沒人鄙視孫權吧。

而“實際”上,典型的是李世民,他是“殺兄奪位”,典型的得國不正,但是他皇帝乾的不錯,成為一代明君,大家對他也認同。

但是這司馬氏是兩樣一樣都不佔,得國怎麼得的?背叛“託孤信任”,恩將仇報,欺負曹家孤兒寡母,這還不受人鄙夷?

而乾的也不怎麼樣,37年來除了司馬炎好一點之外,司馬家把中國整的一塌糊塗,“八王之亂”,“五胡亂華”......37年整出這麼多事情,而且西晉還不像秦和隋,留了點遺產,西晉可以說是毫無作為。

被鄙視,那是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