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尚在世的太监,太监是如何称呼他的?

我的社会精彩绝伦


1928年,冯玉祥派人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整个皇室家族都陷入寂静,大清朝算是彻底晚了,就连住的地方都成了问题,国民政府每年答应的四百万两白银也泡汤了。其实溥仪作为亡国之君,是中国历史上下场比较好的了,比起明朝的崇祯皇帝不要好太多,自己没有被杀,就连自己的亲人也没有遭到杀害。

溥仪先是和亲人一起去了天津,就连太监宫女都一起跟着,在当时兵荒马乱的环境下,太监宫女大多人还是选择跟着溥仪,毕竟不用为吃喝而烦恼,因为当时溥仪在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珠宝,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就是这个瘦小的骆驼。

溥仪原本以为在天津可以过得很滋润,没想到的是日本人却找上门,虽说民国政府不把溥仪当回事,可是日本人为了寻找代理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溥仪,他们认为溥仪就是最好的人选,所以三番五次劝溥仪前往东北,因为溥仪的影响力还是可以的,这就好比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主要是日本人给溥仪画大饼,说只要去了东北,就会帮助他复国,溥仪还可以继续当皇帝,溥仪自然是受不了诱惑,最终去了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当上了伪满洲国的皇帝,日本人也利用溥仪控制东北,但是溥仪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他来到这里已经完全没有权利,成了一个傀儡皇帝,最主要的是就连自己一箱珠宝都被日本人搞走。

后来日本战败,溥仪怕被抓,立刻展开逃跑,结果被苏联人给抓住,几经辗转最后回到了中国,回到北京之后,溥仪可以说感慨万千,自己三岁就成了皇帝,但却至始至终都是傀儡般的皇帝任人摆布。

后来新中国成立,溥仪也被特赦,最后从事修改民国档案等一些史料工作,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溥仪当时还向看看以前照顾自己的太监,其实这个时候很多太监都已经去世了,但是溥仪还是想去探望一下,1959年,溥仪专门去看那些尚在的太监,刚见到他们时,他们看见溥仪,习惯性的说了声“万岁爷”,这久违的称呼让溥仪心绪万千,但是很快就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自己已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怎么还敢让人称作“万岁爷”,要知道这段时期是非常严格的,要不是周总理,溥仪都不知道要受多少罪,如果让其他人知道别人还叫自己“万岁爷”,岂不是给自己挖坑。

溥仪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叫自己同志,或者称呼名字,最主要的是告诉太监们,现如今大家都是平等关系,不用在低人一等,毕竟主仆情分已断,只能回忆,过好当下才是最主要的。

且不说溥仪不能被称作“万岁爷”,就连他自己去故宫,那都需要买门票,他连自己的祖宗灵牌也不能取回家供奉,可想而知,他哪里还敢明目张胆的让太监这样称呼自己。


羽评郡主


居然有人说溥仪挺悲催的,这是跪久了站不起来了吧!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最幸运的末代皇帝!没有之一!



溥仪3岁登基,6岁退位,稀里糊涂当三年皇帝,打太监捶宫女,谁敢说一个不字?谁敢翻一个白眼?打你一顿,你还得叩头,高喊万岁爷打的好!谢主隆恩!

溥仪18岁时之前,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既有一流名师陈宝祯,又有英国上校庄士敦,当时没有万贯家财,谁敢送孩子去读书?

溥仪18岁时被冯玉祥从紫禁城赶出去了,照我说,这就是活该!1917年就搞复辟,1924年才赶出去,这个始终悬在民国制度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被丢到一边了!

再说,溥仪都18岁了,也该学学怎么样穿衣服怎么样吃饭了吧?民国不养废人的!

1924年北京政变,中国才终于真正进入民国时代,因为从那时起,溥仪开始受到民国法律的管辖,之前紫禁城就是法外之地!

不过,民国对溥仪还是太宽容,正确的办法是永远软禁起来,管吃管喝不管打电话。从住在故宫就和小日本眉来眼去,到了天津更是成了日本人盘中菜,最终当了汉奸卖国贼。

溥仪去东北当汉奸,是主动去的,而且载沣劝他别去,他一意孤行!这一点,就特别让人瞧不起!

不妨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皇帝下台后什么情况。

法国路易十六,亲手开启法国大革命,三级会议就是他召开的,法国的民主化,他是先驱!结果怎么样!摁在断头台,咔嚓,脑袋没有了!年仅38岁!

英国查理一世,英国革命后被克伦威尔公开处死。查理一世的两个孩子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都当了卖国贼投入法国怀抱,查理二世回来又当了几十年国王。詹姆斯二世则是加入法国天主教,最终被废掉杀掉。

德国威廉二世,在十一月革命后和平退位,在二战中间死掉。不杀威廉,是德国的失误,因为后期希特勒的崛起,背后就有威廉的支持。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二月革命后退位,十月革命中被处死。和尼古拉一起被处死的,还有4个如花似玉的公主。

溥仪,你是不是该偷着乐?还贼心不死去当汉奸?

溥仪特赦后,如何处理与前太监的关系。

溥仪这么作死,居然最好还能善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新中国是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的新社会。

溥仪特赦后,曾专门去看望过以前伺候过他,也挨过他打的太监们。我猜想是,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改造十分成功,最终迷途知返,决定做一个新社会的好公民,工农群众的好同志。



见到溥仪后,太监们忍不住跪下高护万岁,溥仪面对这种情况还能怎么样?赶快起来,在跪就和你们翻脸!

这几个太监是不跪,不行礼了,如果街上遇到以前的旗人,直接摆出奴才架势请安,怎么办?溥仪没有办法,只好少出门,少找麻烦。

如果遇上了避无可避怎么办?默默走开是合理的选择。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胡同串子故意拿请安给溥仪老爷子逗闷子。老北京人不是喜欢逢人就叫“爷”吗?听着是尊重还是讽刺,您自己个儿琢磨去!


历史知事


奴才孝敬主子用太监自个儿的话讲,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在传统封建社会统治下,这些太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尊卑做奴才的生活,所以尽管溥仪已经退位,在他们心中依然还是将溥仪视为自己的主子,这种没落的腐朽思想是挥之不去的。



所以在溥仪被特赦出狱后,对之前赶跑了紫禁城里面的太监一事特别内疚,他来到那些个尚在的老太监们身边时,想看看他们现在的生活情况,令溥仪没想到的是,这些老太监依然还是将溥仪高高在上的敬着,依然还是曾经宫里的老一套做法,看见溥仪口中喊着“万岁”然后依然行大礼,除了环境不一样,其它的规矩一点也没变。这让溥仪情何以堪?


自己已经不在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末代皇帝了,如今已经变成了普通的公民,所以不在有尊卑之分,因此溥仪也知道自己现在是个什么货色,所以他感觉到受宠若惊,于是不准这些满清太监遗老们在这样称呼他,现在不比从前,这是新中国不是封建王朝老一套啦!

可是这些老太监们思想顽固不化,就知道认主子,不知道改进思想。哪知道这些大道理,所以对溥仪还是毕恭毕敬。狗改不了吃屎,这就是做太监的宿命,没办法,天生就是一副奴才相。


可是后来这些个老太监虽然对溥仪还是习惯的称呼他为“主子”,但是从上面这张照片上不难看出,他们的互动情况还是远远超越了主仆关系,感觉特别亲密,有此我们不难看出,溥仪确实该变了他们的思想。


任驰赢天下


那个网友的回复纯粹是屁话,对那个时代完全不懂,那些过时的太监喊溥仪为“万岁爷”真能把溥仪吓死,在那个时代只有毛主席才能称“万岁”,你个小小的溥仪还配称“万岁”,还什么“万岁同志”那纯粹是找死,只要溥仪敢答应,或者叫太监喊他“万岁同志”,马上就会给他扣上一顶大帽子,抓回去重新改造。


溥仪听到这些太监喊他“万岁爷”,溥仪肯定是非常的震惊和讶异,必然要连忙制止他们不要这样称呼,使不得、使不得,现在是新社会了,你们喊我同志就行了。

以后他也像正常人一样上班、吃饭、睡觉,当然也还是会遇到一些迂腐的旧人称他为万岁,他多半是装作没看见或者没听到,他是经过改造的人,他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别人。


至于溥仪以前也说过很多,也不想多说。溥仪只是一个废帝,一生都在做他的皇帝梦,刚做皇帝时年幼无知,人们还可以原谅,可是后来他成年了,懂事了,依旧还想着他的皇帝铁饭碗,跑去当汉奸,出卖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当丧心病狂的日本人的走狗,就凭这一点他够遗臭万年。


说他是皇帝,只能说他是“伪满洲国”的皇帝,他不能算是中国的皇帝,清朝的最后三年,他还没断奶,这也算中国的皇帝,他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没有吧,举全国之力养活他们一家子,他就是个寄生虫,国家能善待他真是他天大的福分,哪朝那代的废帝有这样的待遇,他也知足了。


没办法清朝我只佩服康熙、雍正,其次是乾隆,后面的几个只能忽略,他们的朝代就如同他们的子嗣一样,绝了。


遗产君


溥仪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幸运的皇帝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最为传奇的皇帝,因为溥仪的一生啥都干过来了,当过皇帝,还当过傀儡皇帝,并且后来还成为了战俘,回国之后又开始了他的改造生涯,再到后来溥仪被释放,溥仪又开始了他普通人的生活,并且再次娶了一个媳妇,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完了一生。

历史上有如此经历的帝王,只有溥仪一个人。那么很多人好奇溥仪后来当上普通人之后,大家都是怎么称呼他的呢?溥仪当上普通人之后,他最怕的可就是别人称他为皇帝,因为时代已经不同了,他也非常清楚,复辟清朝是绝对不可能的,溥仪作为一个平民,他是很怕别人再把他和那些封建势力划在一起的。

溥仪曾经有一次去看望一些尚在世的太监们,这些太监看到溥仪的瞬间,全部下跪并且高呼万岁爷,这可是把溥仪吓着了,他赶紧让这些人起来,并且告诉他们,现在哪有皇帝,自己早就不是皇帝了,他现在和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万万不可下跪,更不能这样称呼,从这也可以看出溥仪的思想彻底变了。

有趣的是,溥仪出狱之后这样的事情经历的还不少,比如他刚出狱没有户口,他去上户口的时候很多问题都让他非常尴尬,第一个便是人家问他学历,溥仪压根没有学历,因为他没上过学,可他从小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谁能说溥仪没文化呢?第二个就是溥仪的住址,这个问题也很尴尬的,总不能说住紫禁城吧。

最令溥仪尴尬的是,当时许多老人认出了溥仪,很多老人下意识的就是下跪,这可是令溥仪又害怕又尴尬,万一被别人误会自己又有什么想法,那可就说不清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1959年12月4日,末代皇帝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并作为代表讲话:“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为人民服务,一直到我脉搏停止。我现在心里头非常激动,要说的话很多,现在很激动,现在也讲不出来,以后用实际行动来对待党和毛主席。”随后,坐着火车投靠北京的妹妹。在妹妹家居住期间,他办好了身份证,也找到了工作。周末闲暇中,他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买门票回故宫转转的郁闷事儿,另外一件事就是打听并特地看了看在京昔日的太监。

溥仪与太监的恩怨!紫禁城“大裁员”!

虽然溥仪青少年时没少打骂甚至虐待太监,但他对太监们还是非常讨厌。原因有三:第一、太监和宫女过早对他的性启蒙,少年纵欲落下了隐疾,使他不仅没有生育能力就连性能力也丧失了。第二、他派遣太监们采购宫廷用品时,太监们虚报支出、中饱私囊,还屡屡忽悠他。第三、部分太监或监守自盗宫廷宝贝到故宫附近古玩城贩卖,当溥仪想要盘点古玩珍品宝贝时,这些太监们竟然把藏宝库建福宫给烧了,所有的宝贝被彻底焚毁,死无对证。

溥仪一怒之下驱逐了一千多名太监,在其父载沣的要求下,才只留下百名太监此后太妃们。被赶出宫的太监,有的直接跳河了,有的自谋生路,有的因为盗卖珍宝而荣归故里。福垊相信,有一部分太监是被冤枉和受连累的,尤其是跳河的太监。被赶走的无辜太监,他们一定会对溥仪充满仇恨,而溥仪更憎恶这些太监,但他抓不住具体人,也只能大部分被赶走了。后来,冯玉祥驱逐溥仪时,这些太监们不少人还幸灾乐祸地说:“活该!”福垊认为溥仪这么做,一来避免再丢失东西,二来节约人员开支,毕竟民国时期的溥仪日子也不好啊。

溥仪见得是哪位太监?是什么场景?

溥仪见得这名太监,是溥仪最欣赏的太监,自然而然当初也不驱逐之列。他就是我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1902年11月29日—1996年12月17日),就是做了宫刑,大清就灭亡的那位,就是曾经为了避免晚上值班瞌睡脚底放苍耳的那位。溥仪去东北建伪满时,孙耀庭也跟着去了长春(当时称为新京),后来孙耀庭因为生病,就回到静海老家。然而,为了生计又不得不成为北漂一族了。他和部分太监住进了兴隆寺,兴隆寺里不兴隆。为了生活,孙耀庭捡破烂、煤渣。解放后,在寺庙里40多名的太监才有了着落,日子过得好了起来。

当溥仪到了兴隆寺找到孙耀庭时,孙耀庭和一帮太监老泪纵横,纷纷跪倒在地,大呼:“皇上!皇上!皇上啊!”溥仪也哭了,惊慌地说:“起来,起来,全都起来。现在是新中国,我不是皇上,我是普通公民,你们也是。”溥仪小声但又坚定地说:“你们这样是害我!”孙耀庭和太监们慌忙起来,边擦眼泪边问:“那我们怎么称呼您啊?”溥仪说:“叫我溥仪同志就好。或者叫我老溥。”孙耀庭他们一时也想不到更合适的称呼,但又感觉直呼名讳又冒犯溥仪,就直接说:“好的好的。”

至于网友说的不交万岁爷而叫万岁同志只能是搞笑,除非是溥仪想二进宫了。


福垊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讲故事!

溥仪出狱后,心中特别想做二件事。想了却自己心中之愿:其一,想去看望一下,仍在世的太监!其二,希望自己回家(故宫)看一下。确实,他实现了自己愿望。但心中的一丝丝酸楚,可始终在记忆中涌现。

尤其,当他看到这些病弱太监们,他能说些什么呢?只能默默地相视,而太监们激动地喊出:万岁爷!他反而劝慰道:新社会!新同志!新风俗!新气象!一切焕然一新!

是的,他知道感恩!今天能活着,是谁给他第二次生命!确实,他想到自己差一点被国际公审,将判死在俄罗斯。他已经领悟到生命的价值。

其次他曾梦游自己的家,多么希望有生之年回家看一看。他想回到故宫去看一下,重温童年好时光。确实,他去了!当走到故宫门前,想自由地跨入自己家门。突然,门卫拦住他:同志,请买票进去!溥仪感到惊恐,这是我的家!反而门卫吓一跳,怎么来一个神经不正常之人。准备把他轰出大门之外。

还算好有陪同溥仪的同志,却帮他付了门票,最终让他走进自己家门。他暗自感叹:往事如烟……此后,直到他死,他再也没有踏进自己的家∽故宫!


大奇兄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溥仪应该算是比较幸运的。

想一想明朝的崇祯皇帝,自缢于梅山的歪脖子树上;再想想南宋的亡国之君赵昺,年仅9岁的他被陆秀夫背着跳进了海里。

而溥仪,虽然三岁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被人抱上了皇帝的宝座,然后又在六岁的时候莫名其妙的当了亡国之君。但是亡国之后的溥仪却依旧在紫禁城过了十几年逍遥自在的生活,民国政府还得好吃好喝的供着。

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后,溥仪跑到了天津 虽然日子不如紫禁城舒服,但是也是住着豪华别墅(静园),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一般亡国之君所能享受的。


在天津待了几年,溥仪心中燃起了复国的梦想,于是跑到东北当了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日本失败后,溥仪在苏联住了几年豪华监狱,然后被引渡回国,在旅顺战俘营接受近10年改造,然后被特赦,成为了一名新中国的公民,然后还被安排了工作,这待遇在亡国之君中也是第一无二的。

特赦后的溥仪,抽时间去看看那些曾经宫里的老太监。没想到这些老太监见到溥仪一个个激动的不行,热泪盈眶,倒地就拜,嘴里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下子溥仪有点慌了,毕竟这是新中国,自己刚刚特赦,再也不是什么万岁爷。这些太监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要是被人发现了别人还以为溥仪要搞封建思想。

所以呢,溥仪只能赶紧把这些太监扶起来,告诉他们自己早就不是皇帝了,如今接受改造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新中国公民。

不过,溥仪嘴里这么说着,但是心里难免唏嘘不已,不由自主的回想着自己在紫禁城当皇帝的日子。


胡史乱翔


溥仪无疑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情又最传奇的末代皇帝之一。他3岁被人推上皇位,7岁下台,十几岁被冯玉祥赶出故宫,一切非他能自主决定,历史的沉重苦果却最大化地加诸于他的身上:但他又是幸运的,历史上没有那个末代皇帝能活下来,并且在改朝换代后受到不错的待遇。

(溥仪)

溥仪的一生中,经历过太多的人离他而去,但有一个群体一直从未离开过他,他就像是这个群体的头领,即使几十年过去,依然不改往昔传统。这个群体就是紫禁城里百年不衰的太监宦官们。

(晚年溥仪)

1959年,时隔多年再次回到北京的溥仪,内心十分想念从前伺候过他的那些老奴们。以前在皇宫中的太监,大部分人晋升机会很少,于是在宫中当差的时候,就会为自己将来谋个去处,很多人就是每月往庙里捐个钱,等到退休的时候住到庙里。溥仪就是去了这些地方找到的他们。突然见到许久不见溥仪,他们内心十分激动,从前的习惯成自然,全都跪在地上高呼“万岁爷”。这可把溥仪吓了一跳,十分尴尬,毕竟现在是新时代,溥仪赶紧上去扶起他们来,并纠正他们。

(晚年溥仪)

之后,经常在街上有前清的遗老或者太监们认出去溥仪来,他们总是习惯性地向他跪拜行礼,刚开始溥仪还赶忙阻止并且纠正他们,后来再遇上这种事儿,溥仪就假装对方认错人不再搭理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很多人都觉得溥仪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加上他还有伪满洲国皇帝、苏联高级战俘一样一个不光彩的履历,更会被很多人理所当然的看不起,作为一个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可以说用戏剧性的一生来总结,再合适不过。(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就溥仪本身来说,虽然自1912年2月12日在一堆很“2”的日子里清帝溥仪下诏退位,自此封建连同帝制一起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但溥仪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如果不出意外,理所应当的有其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没有遭受沙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那样的悲剧,也算是中国人念旧情的人情社会救了他。

其实除了众所周知的满清政府给予的满清皇室的人400万元生活费,在满清遗老遗少以及许多的太监眼里,爱新觉罗·溥仪其实是这一部分人的精神寄托,是他们心里永远的皇帝。


同时,在溥仪刚一退位的很长一段时间,满清遗老遗少仍然照旧按时按点的到紫禁城磕个头,问声好,不失臣子礼数,一些不愿出宫的太监也照样在皇帝身边伺候。

这事在当时成立,就是在后来溥仪被前苏联引渡回国内,仍然适应,那些太监望见他们的精神寄托和支柱,也是瞬间感到了旧人生活在新社会的光辉。

当然,见了溥仪,还是主子与奴才的历史一样,该叩头的叩头,该行大礼的行大礼,很多人其实当奴才习惯了,看见溥仪,那双腿也根本不听使唤,老自己弯,就说一代枭雄东北王张作霖,见了溥仪都还忍不住三拜九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