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有三個善人,她們真的善良嗎?

潤楊閬苑


《紅樓夢》中,王夫人、襲人、李紈都被人稱過善良。第六回劉姥姥提到王夫人稱她“聽得說,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惜老的”,襲人被賈母認為“心地純良”,而李紈被下人們認為是“厚道多恩無懲罰的”事實果然如此嗎?

我們先看王夫人,劉姥姥沒打秋風前誇的王夫人也僅是聽說的,但到了賈府後呢?第一次王夫人並未接見,而是授意鳳姐隨便打發了,劉姥姥第二次進府後,因為與賈母投緣,成了賈母的座上賓,玩樂幾天後眾人都有送禮,王夫人倒也送了,可是她不過是希望劉姥姥“別再求親告友”,對於王夫人,劉姥姥這個窮親戚她不太想認的。



再說王夫人對奴婢的態度,金釧侍候王夫人多年,卻因與寶玉玩鬧被扇了幾巴掌要攆出去,金釧因此跳井而死。王夫人與金釧相處這麼久,她與寶玉應該不是第一次玩鬧,為何王夫人偏偏這次動怒了?大抵與清虛觀打礁之事有關,所以金釧成了王夫人的出氣筒了。

後面攆晴雯一事,面對一個四五日水米不沾牙的小姑娘,王夫人卻要她立馬搬出去,衣服釵履一律不得帶出,這不是要趕盡殺絕嗎?更有提到柳五兒時輕描淡寫道:“還好那個五兒死了”……多麼令人齒冷,對於王夫人,但凡要與寶玉接近的姑娘都該死,可她卻從來不考慮自己兒子有沒有一部分責任,這種母愛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王夫人,可是個吃齋唸佛的偽善人。



其次襲人,原是賈母房裡的大丫頭,後來賈母念其“心底純良,恪盡職任”,便將其與了寶玉。曹公行文真的很有意思,他寫過王夫人天真爛漫之人,喜怒出於胸意。可是王夫人在攆走晴雯後對賈母先斬後奏,說謊稱晴雯得了女兒癆。

曹公又說襲人“粗粗笨笨的,沒嘴的葫蘆”,可是寶玉被打後,襲人自告奮勇前見王夫人,與其推心置腹說了一堆“燈兒才知道”的話。

王夫人攆走芳官、晴雯等人時,將幾人平日裡做的、說的都翻了出來,並稱怡紅院有自己的“心耳神意”,可怡紅院的丫頭中,除了襲人,誰還與王夫人私下有見面的呢?誰又能得到過王夫人特意賞的菜品呢?誰又能獨享王夫人每月二兩銀子的照顧呢?



所以,襲人平日裡雖不言不語,恰恰是會咬人的狗不吠。與此人同事,多讓人膽寒。

至於李紈,形同槁木的寡婦,即便想做點不好的事也翻起浪來,對於她來說,只有姑娘們辦些詩社才能激起她沉寂的心。而李紈除了吝嗇些,並無傷人之舉,但李紈的吝嗇又是可以理解的,自己一對孤兒寡母,賈府又每況愈下,內囊都已上來了,怎能不做好後路呢?

而李紈對很多事的袖手旁觀,不過是獨善其身罷了,很多事情她根本沒有解決的能力,憑空插手說不準於事無補還傷到自己。所以,李紈並非冷漠,她更不會主動害人,便談不上偽善。


微影悼紅


在我看來,王夫人,襲人都算是真善良,因為他們都做過惜老憐貧,扶困救危的善事。她們不完美,但本身沒有害人的故意。李紈卻算不上。她沒有做過惡事,可也沒有做過善事。



看細節:劉姥姥初進榮國府打秋風,王夫人叮囑鳳姐“不可簡慢了他”,二進時贈她百兩銀子。姥姥二進榮國府時,曾誤睡在寶玉床上,弄得屋子“酒屁臭氣滿屋”,襲人發現後沒有聲張,而是做了緊急處理。並微笑著好聲安慰劉姥姥。看人品,不是看她如何對待地位低下的陌生人。從王夫人和襲人對待劉姥姥的態度,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們純粹的內心。



王夫人,許多人認為她偽善,並常以金釧兒與晴雯為例,但仔細想想,她確實有點冤枉。金釧之死,是金釧有錯在先,被趕出後,心高氣傲的她又鑽了牛角才造成的。對她的死,王夫人也後悔,不但賞了金釧娘五十兩銀子,還將金釧的月例給了金釧的妹子。這種作法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可是難得一見的。



晴雯雖然死的有點虧,何嘗又不是自作自受。如果她不恃寵而嬌,如果她不任性跋扈,她不會被人算計,毀謗。如果她遵守府裡制度,有了病及時挪出院子,王夫人見不到人,說不定就可以躲過一場禍事。



關於襲人,她確實是忠心一片,她有心機,有城府,會算計,但她的本意都是想讓寶玉走向正途。並不曾惡意詆譭過任何人。


萍風竹雨123


李紈壓根就不是善人!賈家的一干寡婦中,唯有賈母沒有心理變態,是因為她雖然是青春守寡,但是她當家幾十年,龐大的家族企業和瑣碎的家庭內務分散了她的注意力。李紈則不同,她是上有太婆婆(賈母),中有準婆婆(王夫人),下有遺腹子(賈蘭),雖然賈家給她的待遇還算是優厚的,但是怎麼能彌補李紈的精神空虛的內心世界,除非像賈母一樣當家做主,她連《金鎖記》裡的曹七巧都不如,七巧好歹也是分了家單門獨戶的在家裡“作威作福”,而李紈則是要低眉順眼的在數百口人的賈府捱日子,曹七巧是目不識丁的微賤麻油店家女,變成潑婦怨婦不奇怪,李紈是出身高貴的名門千金女,環境不會也不允許她變成潑婦,但是李紈的內心深處早已飢渴難耐再加上無邊黑暗,所以她後來僥倖保住富貴生活後沒有對落難的賈家和巧姐伸出援手就不難理解了!




天山折梅得仙人之舊館


如果說三個善人是指王夫人、襲人、李紈,我是萬萬不能認同的。

王夫人善嗎? 看看她對劉姥姥及奴婢們的所作所為。

一、王夫人對劉姥姥嫌棄、不屑而遠之。第六回,劉姥姥聽說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於是奔她而去,可是王夫人卻以“不得閒”而令鳳姐接待,自己卻在與薛姨媽長篇大套說些家務人情。第二次雖然贈銀一百兩,卻是有條件的,即“以後再別求親靠友的”,實際上就是拒絕劉姥姥再來。

二、對奴婢們生殺予奪以逞一己快意。

第三十回,王夫人聽了寶玉與金釧的對話後,揚手給了金釧的嘴巴子,金釧“半邊臉火熱”——打到臉火熱,可知王夫人是下了狠勁的,痛打猶不解恨,還伴之粗俗地叫罵。況且此事不是寶玉挑起的嗎?為什麼只打罵金釧?

第七十七回,“晴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現如今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才架起來去了。王夫人吩咐,只許把她貼身衣服撂出去,餘者好衣服留下給好丫頭們穿。”“兩個女人才架起來”,晴雯已是奄奄一息了,王夫人還是強驅出去;此時中秋已過,天氣漸涼,王夫人令只將她貼身衣服撂出去;晴雯死後,便命立即燒化,好叫她屍骨不存。這“架起來”、“撂衣服”、“即刻焚化”,都是多麼喪失人性的行為!一邊說晴雯女兒癆,一邊又留下她的衣服給別人穿,王夫人她還有真話嗎?真的善人,對小貓小狗,一草一木都充滿憐憫之心,王夫人對晴雯的一連串行為有一絲一毫的善意嗎?同是這回,王夫人在責罵芳官時,有一句話更暴露了她的偽善,她脫口而出,“幸而那丫頭(五兒)短命死了。”五兒何罪?她的死竟成了王夫人慶幸之事!寶玉被打,王夫人哭得肝腸寸斷、廢食忘寢,五兒的死,其母也是哀痛欲絕的,可怎麼就成了王夫人可喜可賀之事呢!芳官等幾個女孩子要剪髮做尼姑,她一聽,便說:“胡說!……!每人打一頓給她們,看還鬧不鬧了!”十二三歲的花季女孩,王夫人絲毫沒有疼惜之意,出口便是一個“打”字,毒莫甚焉!



看看她對劉姥姥、晴雯等人哪有一點同理之心、同情之意?善心何見?

襲人最大的特點是克盡職任,其他給人印象比較深刻就是三點:一、她的爭榮誇耀之心——就是努力當上花姨娘。二、經常背後詆譭黛玉,批評黛玉不事女紅、愛耍小性子。三、使些小伎倆,引寶玉對她動真情。用李嬤嬤的話來說就是“一心想裝狐媚子哄寶玉”。她的善良之行,尚待發現。


李紈,因青春失偶,“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這樣的人幾乎沒有熱乎氣,還想她去發善心、做善事?我特別贊成第四十五回鳳姐對她的褒貶,說她一年四五百銀子,還捨不得兩出點銀子陪探春、黛玉她們玩一玩。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派詩情畫意,可李紈的“AA”行為真是大煞風景,統共五六兩銀子,偏要姑娘們每人一兩送了來。起先結社作詩,探春是備了果酒;湘雲則主動自罰,由寶釵贊助請眾人吃蟹賞花;黛玉重結桃花社,也預備了幾色果點。可財政狀況最好的李紈卻偏要幾位姑娘自己拿出銀兩,我想,如此慳吝之人大概不會有善心,因為這類人更多地考慮自身利益,患得患失,總怕自已利益有損。據李紈判詞中“也須要陰騭積兒孫”,應是後來巧姐遭遇不幸時,李紈並未出手相救。以李紈前八十回的行事風格觀之,信矣!


玄真子桑



《紅樓夢》這部小說,作者將春秋筆法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作者要褒揚一個人,偏偏要先貶低他,明明是要批判他,卻要先稱頌一番。賈寶玉就是最突出的例子,寶玉是作者“出世”人生觀的代言人,但是讓我們看看作者寫他的那兩首極為貶低的《西江月》: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是草莽。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貪窮難耐淒涼;可憐辜負好時光,於國於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絝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作者在這部書裡點名說出“慈善人”“賢人”“賢德”之語的人,有三個人:王夫人、李紈、襲人。他們是真善良還是假慈悲呢?

先說榮國公府女主人王夫人


王夫人出身豪門,嫁入豪門,兒女雙全,二房夫人卻穩坐榮國公府女主人之位,女兒元春是高高在上的貴妃,她也算是皇上的丈母孃哩!妥妥的人生贏家,平日裡寡言少語,吃齋唸佛,惜老憐貧,是妥妥的慈善人設。王夫人雖為當家女主人,平時事務均交由王熙鳳打理,自己樂得清閒,全書裡,王夫人除了大小節慶,大小宴席上陪侍賈母外,她的確也還是做了幾件事,比如囑託黛玉遠離寶玉、掌摑金釧並攆了出去、指令抄檢大觀園、逼死晴雯、打發芳官四兒等一眾女孩子。還有兩件事,一是賈母過八十大壽,她這個兒媳婦拿不出錢為婆婆做壽禮,是王熙鳳當掉自己的嫁妝幫她度過難關,還有是鳳姐病了需要人參,家裡沒了存貨,王夫人又是一個沒法子,後來是薛寶釵幫她解決了。所以王夫其實就幹了兩件事,一是看不得漂亮的女孩子,因為這些女孩子都可能會是“調唆勾引”寶玉的“狐狸精”,一眾美麗生命葬送其手。 再有就是遇著事就只會著急,根本找不出解決辦法。儘管如此,我倒不認為王夫人本質有多壞,只是她愚蠢糊塗、狠心冷血、性情呆板罷了。善良二字王夫人著實擔不起。

第二個說說李紈


李紈是《紅樓夢》人物裡明哲保身的代表,因她青春喪偶,又撫育幼子,用賈母的話說她是“寡婦失業”的,她是賈府工資待遇最高的人,月例銀子和賈母、王夫人一樣都是二十兩,另有園子地讓她取利,年終分紅又是上上等份。王熙鳳羨慕地說李紈收入比她多四五倍,賈母提儀大家夥兒湊份子為王熙鳳過生日時,賈母還要代她出幾兩份子錢。她害怕老來貧,一心攢錢,心裡可能總有不安全感,李紈對錢財看得很重,大觀園起詩社需要置辦茶點,她帶上姑娘們找鳳姐贊助經費,惹得鳳姐給她算了一大通的帳,笑她小氣。大觀園詩社曾臨時加過一社,而且是李紈提儀的,誰提儀誰做東這也是常情,況且李紈的月錢比姑娘們高十倍,可這位大奶奶卻讓姑娘們一人送過來一兩銀子湊錢起社,確實吝嗇得令人發笑。邢夫人中秋節的花費讓賈璉解決二百兩銀子,此時的賈府己陷入經濟危機,做為兒媳婦兒的王熙鳳只得當了自已的金項圈墊上,賈母壽辰王夫人沒錢置辦壽禮,又是鳳姐當了自己的嫁妝幫王夫人度過難關,我們都知道作者直寫鳳姐的貪財,舉家皆知鳳姐精明算計,放高利貸、為三千銀子不顧人命、大鬧寧府還順便敲尤氏五百兩銀子的竹槓,但在維持榮府運轉急需用錢時,鳳姐卻可以典當自已的嫁妝,卻看不見厚道人設的大奶奶為家裡有任何排憂解難的舉動。

李紈歷來被詬病最多的還是賈府敗落之後,巧姐被狠舅奸兄賣掉,李紈有能力卻袖手房觀,不施救,作者給她的判詞是:

……枉與他人作笑談。……雖說是,人生莫受老貪,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批判她愛財自私到不為兒孫積德的地步,嘲笑她到頭來不過是成為人們的笑料罷了,只此一事,作者為她蓋棺定論:“活成了一個笑話”和“不積陰騭”。李紈實在談不上善良。

最後作者說的“至賢至善”的人就是寶玉的首席大丫鬟襲人了


襲人有一箇中心目標,就是成為寶玉的姨娘,從而實現她爭榮誇耀之心。所以,在李嬤嬤退居二線後,做為寶玉奴才班子班長的襲人,她的忠誠,她的周倒,她凡事息事寧人,甚至有時被人排暄受點小委屈的舉動就顯得格外賢良,顧大局,但當出現了有力的竟爭者晴雯,尤其是寶玉親近晴雯,有可能“滅過自己的次序時”,襲人人性中的惡便顯露出來,她一方面拉攏麝月秋紋,一方面當著王夫人的耳報神,晴雯被逐,襲人無論如何都洗刷不掉她幫兇的嫌疑,這一切寶玉的奶媽李嬤嬤看的透徹,罵襲人:裝狐媚子哄寶玉,在這房裡作耗,那個不是被襲人拉下馬的,我都知道那些事……

襲人有她值得肯定的方面,襲人也屬於有心機的人,她因為支持“金玉良緣”,排除異已,為許多讀者討厭,從這個角度講,襲人可不能算是善良的人。


屏山語紅樓


說起《紅樓夢》裡有三個善人,大家一定會脫口而出是:王夫人、李紈和襲人。因為王夫人勤於禮佛,佛珠常不離手;李紈是“大菩薩奶奶”,只安守本分過日子;襲人更是像寶玉所說,“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的人”。可是她們是真的善良嗎?且聽有書君慢慢分解:


一、王夫人——趨利避害的偽善良



王夫人在《紅樓夢》中大都是以一個善人的形象出現,她看起來寡言少語,求神拜佛,是個沉悶而又一心向佛的人,但她對於疑似引誘賈寶玉做出“傷風敗俗”之事的女孩子,寧可錯殺,絕不放過。這樣的殘忍兇暴表現,和平時判若兩人。


伺候她多年的丫頭金釧兒,言語略有輕浮,和賈寶玉說了一句玩笑話,觸怒王夫人,被她一個巴掌“打得半邊臉火熱”,罵金釧兒是“下作的小娼婦,我好好的爺們兒都叫你們給教壞了。”


面對金釧兒的跪地哭求,王夫人一改平時的寬仁慈厚,沒有絲毫惻隱之心,展現出一副鐵石心腸,完全不顧多年情面,到底叫婆子把金釧領出去了。


金釧兒回家哭死哭活,沒幾日便投井自盡了。得知金釧兒死訊,王夫人又後悔了,卻是向前來安慰的薛寶釵這樣解釋“把她的一件東西弄壞了,一時生氣,打了她兩下子,本來還想叫她進來。”


大觀園裡出現了繡春囊,邢夫人來使王夫人難堪,她拿到繡春囊,便逼問王熙鳳,認為是鳳姐與賈璉不自重,將這樣東西放在女兒家住的大觀園裡,使得王熙鳳驚惶萬分,沿著炕沿跪下細細辯解自己絕不是犯下這等大錯的人,才知道錯怪了鳳姐。


她怒斥晴雯“你天天作這輕狂樣兒給誰看?你乾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著你,自然明兒揭你的皮!”隨後,王夫人授意抄檢大觀園,把晴雯、芳官等人一併攆出院外。


可憐的晴雯還在病中,米水未進的她被幾個婆子從床上拖下來,送到了哥嫂家的破窗草蓆之上,當天晚上就悲慘離世。事後王夫人向賈母回話時卻說晴雯又懶又淘氣,得了女兒癆,才把她送出大觀園的。


由此可見,王夫人是一個偽善沉鬱的人。面對地位低下的婢女,哪怕是自己的內侄女王熙鳳,她亦不將她們放在眼裡,無視她們的人身安全,一心只想維護自己的利益,事後有悔意卻又百般推脫,可以說王夫人是一個狠心、虛偽至極的人,就算她念多少遍佛經,也難以將被玷汙的心靈淨化。


二、李紈——心如死灰的真善良



《紅樓夢》第四回,介紹寡居後的李紈“因此這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


在大家眼裡李紈是與世無爭、心如死灰的一個木納之人,其實李紈有才情,精明能幹不亞於王熙鳳,而且心胸寬廣,樂於助人,是一個真正的善良之人。


李紈反對鳳姐與鴛鴦合議捉弄劉姥姥以取悅賈母,她說“你們一點好事也不做,又不是小孩子,還這麼淘氣。”寥寥數語,充分說明李紈純樸善良,富有同情心。她認為不應該拿一個窮苦的農村老太太來尋開心。


趙姨娘在鐵檻寺中邪時,賈政連看都沒看她一眼就走了,“王夫人本嫌她,也撒手兒”,“寶釵本是仁厚之人”,卻只託周姨娘照應,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子賈環也想一走了之,只有李紈主動提出“我也在這裡吧”,要和周姨娘共同照顧趙姨娘。


趙姨娘心胸狹隘,愛搬弄是非,連親生女兒也詛咒,為了自己的利益,她不惜重金要謀害王熙鳳和賈寶玉,是一個人人都嫌棄的角色。李紈也討厭趙姨娘,可是看著她受苦,她也於心不忍。可見她是一個心胸寬廣,心地善良的人。


在眾人都在為寶玉和寶釵的婚禮而忙碌的時候,是她陪在黛玉的身旁,幫助紫鵑準備黛玉的後事。在黛玉的最後的時刻,是她伸出了溫暖的手,讓黛玉與紫鵑感受到了一點人間的真情。怪不得興兒說:“我們家這位寡婦奶奶諢名叫做‘大菩薩’,第一個善德人。”


李紈孤兒寡母,日子過得精明。但在該出手相助時,她一點也不含糊。趙姨娘的弟弟死了,她張口就賞四十兩,按照規矩,只該賞二十兩的,這規矩探春都知道,李紈未必一定沒有聽說過。


由於可見,李紈就如賈府底下人說的一般“是大菩薩,面子裡子俱得實惠。”


三、襲人——忠於職守的痴善良



襲人對人和氣,處事穩重,工作認真,得到了大觀園裡上下一致的誇獎,得了一個賢人的稱號。


劉姥姥遊大觀園,誤入怡紅院,在賈寶玉的床上睡了一大覺,搞得整個房間酒屁臭氣熏天,如果是晴雯來,只怕當時就火了。


但襲人的處理非常得當,她先把被糟蹋而不成樣子的房間打理乾淨,用薰香燻好。然後特別囑咐劉姥姥只說自己在山石上睡了一覺,輕輕巧巧就把事情掩飾過去。可見襲人的善良是發自內心的。


然而,當史湘雲撿了賈寶玉的金麒麟來還,和襲人等玩笑聊天時,襲人卻趁機說林黛玉壞話,背地裡詆譭別人,況且林黛玉還是正經主子,而她只是賈寶玉的陪房丫鬟,這與她之前的溫柔賢惠形象大不相同。


後來史湘雲規勸賈寶玉要在仕途經濟上用功,惹惱了賈寶玉摔門而出。襲人又趁機把黛玉和寶釵比較,說黛玉氣量狹小。


文中第三十三回,賈寶玉因惹事被賈政痛打了一頓,他身邊的人都是對他悉心照料,希望他早點好起來,可只有襲人比別人多想了一層。當天晚上,她主動去回王夫人問話,而且主動提醒王夫人說“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兩頓。


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麼事來呢。”她又勸王夫人想辦法把賈寶玉從大觀園中搬出來,說是賈寶玉和姐妹們都長大了,老是在一起,怕出什麼差錯。


王夫人聽了她的話,覺得說到自己心坎裡去了,把她當成心腹,內心對襲人感激不盡“難為你成全我孃兒兩個聲名體面,真真我竟不知道你這樣好。”“我就把他交給你了,好歹留心,保全了他,就是保全了我。我自然不辜負你。”


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來,襲人是一個恪盡職守的人,她忠心耿耿,主人叫她做什麼就做什麼。“服侍賈母時,心中眼中只有一個賈母;今跟了寶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個寶玉”。


王夫人把賈寶玉託付給她,她就完全把自己當成了王夫人的眼線,時時處處從王夫人的角度來盯著賈寶玉,同時她也以寶玉的“妾”的身份自居,操心著寶玉的婚姻大事,希望寶玉娶的是寶釵,因而在背後詆譭黛玉。


可見襲人的一片忠心,她的善良帶著痴帶著傻帶著她對寶玉的全部的愛。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顆向善的心,只是有些人在歲月的長河中,或是被磨去了稜角,或是被蒙上灰塵,或是被迷失了心智。


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廟堂之高來兼濟天下,也可以獨處江湖之遠獨善其身,擁有善良就擁有了生命的方向,願天下人都不忘初心,永葆善良!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王夫人吃齋唸佛,常見她手持佛珠,叫人抄寫經文。說她惡,其實也不是惡。

王夫人作為正房,自己的丈夫要和別的女人分享,她看到狐媚子般的女人便心生厭惡,也屬正常。

她看到金釧和自己的兒子寶玉言行曖昧輕薄,盛怒之下打了金釧一巴掌趕出了賈府,金釧跳井自殺。眾人都說王夫人狠,其實換做是自己的兒子和自己的丫鬟調情,也是會恨鐵不成鋼的吧?


晴雯被逐出賈府一事同理,不過,最可恨的是王夫人覺得晴雯長得像黛玉這一說法。王夫人在讒言和女人嫉妒的本能下無法做出正確判斷,這也是階級之分的根源。主子不待見你,要你怎樣便怎樣。

李紈是大家口中的菩薩大奶奶,安守本份度日。

襲人,為了自己順利上位,排除異己,晴雯、芳官、四兒……用李嬤嬤的話說哪個不是她拉下馬的?這是大惡。

作為丫鬟,說主子壞話。賢在哪裡?也只是有目的的寶釵覺得她有些見識。


寶釵道:“寶兄弟那去了?”襲人含笑道:“寶兄弟那裡還有在家的工夫!”寶釵聽說,心中明白。又聽襲人嘆道:“姊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禮節,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麼勸,都是耳旁風。”寶釵聽了,心中暗忖道:“倒別看錯了這個丫頭,聽他說話,倒有些識見。”寶釵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閒言中套問他年紀家鄉等語。


清心一棧


我覺得讀者都是帶著上帝視角的,實際上,別說題主列舉的“王夫人、襲人、李紈”,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拿著放大鏡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每個人都只能先愛自己。



王夫人、李紈和襲人是紅樓中以善良著稱的人,但是她們各有各的汙點,比如王夫人的“逆鱗”是寶玉,只要想到有可能對寶玉不好,她馬上就會變了一副面孔。比如,她在睡午覺時聽到寶玉疑似和金釧調情就毫不猶豫把她攆出去,比如晴雯病的三四天水米不曾粘牙,她說攆就攆,對外只說晴雯生了“女兒癆”,輕輕鬆鬆可以當她不存在,至於她們出去了是死是活,就不在王夫人操心的範圍內了。

襲人為了固寵,把自己當王夫人的“耳神心意”,寶玉房中閒聊的話若有不得體的,她也會小本本記下來告訴王夫人,所以,寶玉後期喜歡的那些丫頭,比如晴雯、芳官等,都是這樣走的。

李紈的汙點在於她的判詞,在前八十回和續書裡,沒有寫到李紈具體的汙點,但是她的判詞中卻點明瞭她在賈府出事後明哲保身、作壁上觀的行為,哪怕是劉姥姥、哪怕是寶玉房中的小紅,在賈府落難時都曾真心相救,但是她沒有。

在我們之前的問答中就曾提到過,人們只能對最親近的人和完全陌生的人釋放自己的善意,這是人之常情。而且,這三個人,她們的“汙點”都是在不得已的時候做出的,比如王夫人,中年生育寶玉,且是唯一的兒子,如果寶玉行差踏錯,她又該怎麼辦呢?比如襲人,如果她不主動上位,她就只能年滿離開賈府,從富貴鄉一夜回到剛脫離溫飽的家。比如李紈,賈府已經垮了,她一個“寡婦失業”,如果不趕快劃清界限,她的兒子賈蘭如何仕途平順?

她們只是普通人。


光明大先生


善惡本就是一念之間,難有純粹的善人。一念是善一念成魔,人性不是固定不變的。"善人"只是外界口中或趨炎附勢或管中窺豹的只見一斑。

王夫人齋僧學道,憐貧恤老,"為富能仁"倒也不易。但終歸是私慾為先的未得道人。無論是否曹翁極力推崇她的人母良善,但世道滄桑,惡人容易定義,善人難以揣摩,大多都是善惡中間的人。不如說王夫人是有城府有淫威又善於藏拙的情敏之人來得直白。



李紈是個作者費墨不多,槁木死灰、情寡意淡,步步為營又拘於自我方寸的封建女子形象,首先也體現在與妙玉的格格不和。瞅去溫恭無稜角但生活處處亦沒有寶釵身上筆墨明顯的情細憫人。

襲人想必是最為大家詬病的了,襲人戕害晴雯或暗中作梗等嫌疑的細絲末節,成了加重她外熱內冷、心機沉鬱的佐證。同時她貌似又是有禮有節、善恤人意的良人,只是這好好壞壞怕是曹翁也說不清楚。黛玉和寶釵又是善人麼,仁者見仁,"非黑即白"並不是絕對的,判定它有不同的角度。

這裡"善良"背後還有善於"明哲保身"或"以退為進"的行思,善良是為人處世的自我保護色,是否是表面景象,曹翁別睡你來說……


洛洛文化


潤楊發現《紅樓夢》裡一個有趣的問題,作者偏愛誰,誰有缺點;作者厭惡誰,誰便沒有缺點,放到他們身上的文字,沒有一句是貶義的(第五回金陵十二釵的判詞和紅樓夢曲不算)。

王夫人、李紈和襲人,作者都給他們加上了善人的頭銜。

王夫人,吃齋唸佛,是第一個大善人。

1、善人應該真誠,可是王夫人偽善。

她有極強的權力慾。她利用了親侄女王熙鳳,鞏固了自己榮國府當家人的地位。她表面放權給鳳姐,其實鳳姐對她言聽計從,鳳姐只是她的提線木偶,當鳳姐沒有聽她的,暗地裡支持寶黛姻緣,觸怒了她的逆鱗,她藉口鳳姐有病,收回鳳姐的管家權利,讓李紈、探春和寶釵聯合管家。給寶釵日後管家鋪路。

2、善人應該無私,王夫人極為自私。

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很疼愛寶玉的,可是,她疼寶玉是有目的的,她下半輩子要靠寶玉,所以她疼兒子。兒子的下半生,也要對她有利。寶釵是她的外甥女,如果寶玉娶寶釵會和她一心一意,因此她不顧寶玉愛的是誰,強行把寶釵嫁給寶玉。

3、善人應該心軟,王夫人心硬如鐵。

王夫人攆金釧時,金釧跪在地上,哭求道:"我再不敢了。 太太要打罵,只管發落,別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人不見人呢!"

金釧跟了王夫人十幾年,是王夫人倚重的大丫頭。儘管金釧磕頭如搗蒜,依然沒有打動王夫人。

雖金釧兒苦求,亦不肯收留,到底喚了金釧兒之母白老媳婦來領了下去。那金釧兒含羞忍辱的出去,不在話下。

這這裡,作者還給王夫人貼金,

王夫人固然是個寬仁慈厚的人,從來不曾打過丫頭們一下, 今忽見金釧兒行此無恥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氣忿不過,打了一下,罵了幾句。

李紈的渾名叫做大菩薩,第一個善德人。

表面看,李紈是個厚道多恩無罰的人。她不管事,只是清淨守節。領著姑娘們,看書寫字,學針線,學道理。除此問事不知,說事不管。

實際上李紈也有權利的慾望,大觀園成立詩社,她擠掉詩社的發起人探春,自認社長。

賈府敗落後,她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救別人也就算了,她對巧姐見死不救,可見她的冷漠。真不是菩薩,善人所為。曹公忍不住說李紈不積陰鷙。

襲人是出了名的賢人,溫柔和平。

晴雯被王夫人攆出大觀園,寶玉讓襲人把晴雯【的東西,作瞞上不瞞下,悄悄的打發人送出去與了他;再或有咱們常日積攢下的錢,拿幾吊出去,給他養病】,襲人說已經打點完了,她還有幾吊錢也要給晴雯。當寶玉謝她時,襲人笑道:“我原是久已出了名的賢人,連這一點子好名兒還不會買來不成!”

那麼襲人真的賢惠,有菩薩心腸嗎?

書裡雖然沒有名寫,怡紅院的告密者是誰,但是從襲人勸王夫人,讓寶玉搬出大觀園時,可以推測,從此以後襲人和王夫人的聯繫密切起來,那個告發晴雯、芳官和四兒的間諜就是襲人或者她的追隨者——秋紋。

襲人導致了晴雯、芳官和四兒被趕出大觀園。晴雯後來不幸死亡。襲人的判詞是“枉自溫柔和順”。

如此看來,王夫人、李紈和襲人都不是良善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