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大量的美洲農作物引入,清朝還能夠維持兩百年的統治嗎?

無筆史官


絕對不能。

我們這裡說的美洲農作物引進,最主要討論的就是明朝時期引進的玉米、甘薯和馬鈴薯這三樣。這三樣物種在明朝時期引進,卻是在清朝才被推廣種植。由於這三種農作物產量高,種植區域廣,可以說乾隆時期中國直接翻一倍的人口大爆炸,最大的功勞不是皇帝的英明,而是這三種作物養活人。


那麼問題就這麼來了,實際上,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入關,他們要實現整個國家的完整統治遠比漢人打下江山難度大上太多太多。然而不僅僅是頻繁造反的百姓,到乾隆時期,中國進入氣候多變,天災不斷的日子。隨之而來的更是邊關動亂,準噶爾部,大小金川,清緬戰爭……然而奇蹟的是,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乾隆不僅搞了個“十世武功”,更是硬生生人口從一億漲到三億都沒出大問題,這在農業社會中幾乎就是一個奇蹟。


因為根據封建社會定律,人口越多,田地越少,吃不飽的人多,當然鬧的人就更多。現在的問題就是多出來的兩億人口突然可以吃飽了,結果一來不僅不鬧騰,還能幫助國家打仗。而這裡面,最大最大的功勞,絕對不是乾隆,而是玉米、甘薯和馬鈴薯這三樣農作物的推廣種植。

所以問題也很簡單,如果沒有迎接美洲農作物,清朝或許可以很長久,但絕對堅持不了三百年。


三觀粉碎機


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不能否認這種可能性的存在。

美洲的高產耐旱農作物,對於中國發展的主要影響在於,使得人口數量大幅度上升。中國的人口在解放以前是沒有全國性的普查數據的,現在所謂的歷史人口數據,都是學者根據歷史資料推斷出來的,和實際數據應該有一定的出入。不過大部分學者都認為,明代晚期的時候,很有可能就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改朝換代的時候,中國人口再次迅速衰減。不過到了康熙初年,人口應該已經恢復到了1億。到了清代乾隆時期,人口大概在兩億。而到了清代晚期人口數量在4億左右。而在明代以前,中國人口數量是否突破過1億大關是有爭論的,大部分學者傾向於沒有,也有少部分學者認為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短暫的突破1億的歷史。從這個人口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清代的人口增長,無論是增長量,還是增長率都遠超前代。最主要的原因,除了政治上相對安定之外,高產的外來農作物功不可沒。 英國學者馬爾薩斯提出的人口陷阱,實際上指出了農業時代人口增長和衰退交替進行的根本原因。由於農業技術的限制,所以在限定土地上的產出供養的人口數量是有限的,因此當人口超過供養極限之後,勢必就會形成饑荒和由此引發的政治動亂或者戰爭,造成人口的非自然衰減。而這個衰減過程,往往又使得實際人口低於供養人口。從而在之後一個階段表現為人口持續增長。

現在回過頭來看,如果沒有美洲的這些高產農作物,那麼清代的發展歷程,實際上就和之前的歷朝歷代的人口發展歷程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之前的王朝延續的時間其實也沒有顯著低於清代。大一統王朝當中,清代的國祚確實比較長,但是依然比唐代和明代短一些。這些王朝也能夠實現長時間的延續,自然也就表明統治時間的長短,不完全依賴於農業技術的進步。不過這樣來看那麼清代的人口增長量和增長率就不會有歷史上那麼可觀。


zyb38537240


食譜簡單點,勞作艱難點,也沒哪個朝代是因為沒有吃到美洲農作物而滅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