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擬獅,是怎麼滅絕的?

盜德高點


美洲擬獅曾經是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即使放到現在,整個美洲包括美洲豹都不及美洲擬獅的一半大。像美洲豹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在如今的美洲已經是食物鏈最頂級的動物了,即便是在大多數大型貓科動物都成為瀕危動物的前提下,美洲豹也僅是低危動物。

那麼,比美洲豹都要強悍的美洲擬獅是如何滅絕的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史前巨獸-美洲擬獅

美洲擬獅的化石是在1852年由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的洛杉磯發現的。起初,化石出土後,由於化石與現在的豹的形態非常的相似,因此起初這個化石被命名為“兇殘的豹”。但是隨著對化石的研究發現,該生物化石與現存的非洲獅是近親,所以有改名為美洲擬獅。至此,美洲擬獅的生物學分類正式確定,它屬於貓科豹亞科豹屬美洲擬獅種,與獅虎豹一樣有著自己獨立的種。

從美洲擬獅的化石看,它生存在距今約3.4萬年-1.1萬年前的更新世時期,它有著平均4米左右的身長,1.2米左右的身高以及350公斤左右的體重,這個數據放在迄今為止所有的貓科動物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美洲擬獅又被稱為: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

從美洲擬獅化石出土的地質層中的動物來看,它的主要獵物與現在的貓科動物基本一致,都是以大型的有蹄類動物為主,比如鹿、美洲野牛、猛獁象等等。

有著如此龐大體型的美洲擬獅是如何滅絕的?

從生活的年代以及化石的情況來看,美洲擬獅的滅絕有著三個主要原因。

01 生物滅絕事件

據專家推測,美洲擬獅的滅絕與環境的變化可能有關係,因為美洲擬獅與同時期的大部分動物都經歷了全新世大滅絕事件,這次生物滅絕事件在歷史上第六次,因此又被稱為第六次滅絕事件。

這次滅絕事件是從1萬年前左右開始的,而美洲擬獅也是這個時期滅絕的。至於是什麼導致了第六次滅絕時間,到現在為止科學界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

02 人為原因

人為原因是美洲擬獅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唯一有直接證據的原因。什麼證據呢?古生物學家在舊石器時代的美洲從早期人類的垃圾中發現了許多美洲擬獅的骨頭,因此,古生物學家稱:人類的獵殺是導致美洲擬獅滅絕的重要原因。

早期的人類為什麼要獵殺美洲擬獅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為了生存。美洲擬獅是大型的食肉動物,它們的存在同時也威脅著早期的人類,而且原始人類主要以動物為食,這與美洲擬獅存在競爭關係。人類向來如此,只要能夠威脅到自己的動物必定沒有什麼好下場,比如死在了“打虎熱”下的裡海虎和華南虎(野外滅絕)就是很好的例子。

總結

其實只要是稍微留意一下,你就可以發現,從人類出現後,生物滅絕的速度加快了。人類的數量不斷的增加,需要更多的棲息地,而這些棲息地本來是屬於野生動物,而且人類為了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瘋狂的捕殺野生動物,導致了物種的大量滅絕。

有的科學家稱:從人類出現以後,生物已經滅絕了超過80%。



獵奇動物社


美洲擬獅,屬於一種滅絕的貓科動物,根據骨骼判定有可能和洞獅成為最大型的貓科動物,但是這種強悍的掠食者卻在更新世~現代的途中遭受到了滅亡(34萬—1萬年前)。

美洲擬獅(殘暴獅)

屬於明顯的貓科動物,其發現的化石骨骼基本大於現代所有貓科動物的骨骼,肩膀高度平均水平達到了1.2米,比現代最大貓科動物東北虎都高了20釐米。其骨骼更為粗壯,體長1.6~2.5米(不包含尾巴),這麼算來,體重應該會平均超過260千克,很有可能超過400千克(基本大於現在獅子或者老虎25%左右)

分佈於北美洲,最先出現於更新世阿拉斯加南部,散佈至亞伯達省於馬里蘭州。化石主要出土於美國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



(綠色為現代獅子分佈範圍,紅色為洞獅分佈範圍,藍色則為美洲擬獅分佈範圍)

其中在拉布雷亞瀝青坑中相比較斯劍齒虎或者恐狼要少許多,可以見的,它們比劍齒虎更有智慧避開陷阱,或不是獵食坑中食物。相比較大小的話,美洲擬獅也比劍齒虎大了不少


主要食物會以鹿,史式馬,駱駝,加州貘,美洲野牛,猛獁象。雖然擬獅被認為是獅子和一個亞種,但是也認為本身就是一個種類,比較頭骨卻更加接近老虎。,而基因顯示於現代獅子有更接近的基因關係。

為何如此強大生物會慘遭滅絕

目前有兩種說法,氣候原因和人類原因。本次擬獅滅絕並不是單一的,同代生物同樣遭到慘烈滅絕。這次滅絕事件屬於全新世滅絕事件,屬於生物集體滅亡事件(也可以稱之為第六次滅絕事件),本次滅絕持續時間很長。在第四紀滅絕事件(也叫做冰河時期滅絕事件)後擬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本次滅絕涉及超過40千克的哺乳生物,北美消失33屬哺乳,澳洲15屬,歐洲15屬,而較為炎熱的撒哈拉以及南非就2屬遭到滅絕,南北美洲的遷移物種也都消失。原因則為氣候的轉變和人類的開始廣泛登場世界大舞臺。

首先為氣候的突然大轉變,許多動物未來得及適應均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直至滅絕。而人類的說法屬於一種假說。確實人類當代已經開始得到了全球性的大範圍發展,各路人類均發展出了遠高於同時代動物的智力。擁有智慧和人類可以對其他動物發動高效率的捕殺,但是能捕殺至物種滅絕,應該不可能有這麼恐怖的獵殺效率(但是現代人類輕輕鬆鬆就可以完成)


各地人類雖然會捕殺食草動物,但是已經和同時代的動物結下了不小的大仇,食肉掠食者會捕殺人類,人類擁有智力,充滿仇恨值,明白這種生物的危險性,會想其辦法消除威脅,所以有時候會針對性的捕殺食肉動物(其擬獅,劍齒虎,短面熊這類生物於人類衝突越發激烈),加上屬於獨居獵食,一但被捕殺,會很難恢復生態位數量。所以如果屬於人類針對性獵殺部分原因,擬獅的滅絕性會很高


所以應該是氣候的改變,食物的降低,人類的獵殺。多種不利因素迫使美洲擬獅

關注Animal趣談,帶你瞭解更多動物知識


花落樹相陪



更新世時期,一種體重達到500公斤的大貓——擬獅曾經遍佈從阿拉斯加到墨西哥的北美大陸。

這個物種目前的分類是它是獅子的一個亞種。線粒體基因分析從已滅絕的歐亞洞獅、美洲擬獅和現代獅子對比中,強烈地表明這些動物都是一個遺傳多樣性物種的一部分,就像許多其他食肉動物物種一樣,在更新世末期失去了這種遺傳多樣性。歐亞洞獅和美洲擬獅是近親,並且已經確定歐亞洞獅與現代物種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最近形態學研究將美國擬獅的頭骨與其他豹屬貓科動物進行比較發現,美國獅子的下頜骨形態更像美洲虎而不是獅子。這項研究表明,美國擬獅實際上是獨立的物種,與美洲虎關係密切。

然而,遺傳證據表明美國擬獅是一種形似獅子的動物。也許它獨特的獅子種類,或者它只是獅類曾經相當多樣化物種的一個亞種。



從外貌上看這種動物是獅子,不是美洲虎或美洲虎的親戚。擁有美洲虎下頜骨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在北美更新世的環境中,那裡的巨型動物比今天阿根廷草原還要多。美洲虎有非常強壯的下顎,美洲擬獅也進化出這種下顎來對付這類獵物。(美洲虎在南美以前也生活在北美)。美洲擬獅進化出相似的適應能力來捕食相似的獵物是有道理的。



應該警惕形態學研究,形態學研究永遠無法告訴你哈巴狗和灰狼屬於同一物種。然而,遺傳證據非常清楚地表明瞭這種關係。



美洲擬獅能像現代獅子一樣生活在熱帶草原和草原上。某些地區的美洲擬獅生活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它們可能在那些地區用洞穴來躲避寒冷的天氣。它們可能像現代東北虎一樣,用草或樹葉鋪在洞穴中取暖。



考古發現,美國擬獅的遺骸沒有拉布雷亞瀝青坑其他食肉動物如劍齒虎或恐狼多,這表明它們可能比較聰明以避開瀝青坑陷阱。美洲擬獅可能捕食鹿、馬、羊駝、貘、美洲野牛、猛獁象和其他大型有蹄類動物。美洲擬獅捕食野牛的證據特別充分,因為在美國阿拉斯加發現了一具綽號“藍寶貝”的野牛木乃伊屍體,身上有獅子清晰的咬痕和爪痕。根據屍體基本完好的性質,它可能在獅子吃掉它之前就已經凍結了。在第四紀滅絕事件中,美洲擬獅和大多數更新世巨型動物一起滅絕了。最近的化石來自加拿大埃德蒙頓,可以追溯到11000年前。在舊石器時代印第安人的垃圾堆中發現了美洲擬獅骨頭,表明人類的出現可能導致了美洲擬獅的滅絕。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首先,更新世末期的所謂氣候突變不是變得惡劣,而是變得優越更加適於生存。寒冷乾旱的氣候被溫暖溼潤的氣候所取代,之前單純的草原植被轉變成森林、苔原等多種植被共存,意味著食草動物擁有了更豐富更穩定的食物來源,同時為各色食肉動物提供了更多的獵物資源,對於各級動物而言,哪有吃得多了吃得好了反而滅絕的道理?


第二,更新世末期的氣候變化次數非常多,歷時非常長,並且過程是拉鋸反覆式的。各種史前植被化石的痕跡表明,所謂氣候的突變根本不存在,而是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時期,保守估計不低於6000年。期間往往是熱了一段時期再變冷,冷熱反覆替換變化著,使得氣候由單一變得豐富有規律起來,從而最終形成全球多地的一年四季。如果說當時的動物喜冷不喜熱的話,那麼氣候多次地返冷並最終向相對溫暖過渡,幾千年的時間裡動物完全可以適應過來。更何況並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時候都變得“熱”了,很多地帶依舊有寒冷冬季的存在,在南北極圈所處及周邊範圍以及青藏高原等地帶依舊保持著全年低溫的狀態,如果在變動的地方沒法生存,在北極圈、青藏高原這類幾乎沒變的環境裡生存肯定沒問題。


第三,很多大型巨型動物被證明即使在更新世以後依舊生存著。土生土長的俄羅斯世代流傳著其祖先幾千年前獵食冰川犛牛的經歷,而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在費蘭格爾島一直生存到約3700年前,並且還是被人為滅絕的,同時代的東北野牛、王氏野牛、原牛也都被證明依舊有大量活體的存在;至於高加索野牛、美洲野牛更是貫穿了整個人類古代文明史。而這些統統都是同時代猛獸的獵物。


綜上所述,說擬獅滅絕是因為氣候突變純屬子虛烏有,因為即使是氣候突變,也不是100%的突變,在北極圈以及形形色色高寒地區其實是沒變的,這些地區雖不佔地球面積的大部分,但是維持一定規模的生物種群和生態系統還是完全可能的,擬獅如果在其它地方沒法生存,在這些地方生存繁衍下來是沒問題的,只要其真如今天某些人宣傳的那麼強大無比的話。


果殼腦洞


美洲擬獅(Panthera atrox)這個名字,大家聽上去一定覺得很陌生,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殘暴獅。是有的時候美洲擬獅也稱為美洲獅,這個美洲獅可不是今天生活在北美洲的美洲獅哦。

圖注:擬獅與人類的體型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擬獅的基本結構與獅子和老虎相似,圖片來自網絡


美洲擬獅可是有史以來在美洲出現過的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其體長超過2米,肩高1.2米,體重在230至520公斤之間。美洲擬獅的外形看上去與獅子很像,因為兩者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體型上美洲擬獅要比獅子大25%至50%。

圖注:獅子(左)與擬獅(右)的頭骨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美洲擬獅非常強壯,它們善於獵殺大型獵物,比如今天依然生活在北美洲的野牛、駝鹿,還有已經滅絕馬、駱駝和猛獁象等。美洲擬獅的生活方式與獅子不同,它們平時獨自生活,就像今天的老虎一樣。

圖注:擬獅有能力單獨殺死強壯的北美野牛,圖片來自網絡


美洲擬獅是除了短命熊之外,更新世美洲最頂級的掠食者,其體型超過了著名的刃齒虎、鋸齒虎、恐狼等大型食肉動物。從生存年代上看,美洲擬獅出現於距今34萬年前,至距今1.1萬年前最終消失。

圖注:美洲滅絕和現存的貓科動物,擬獅最大,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擬獅生存的環境,背景有猛獁象、馬和長角野牛,它們都滅絕了,圖片來自網絡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美洲擬獅的滅絕呢?這要與晚更新世北美洲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事件聯繫起來。距今大約1萬年前,美洲出現了大型哺乳動物的大規模滅絕,滅絕的動物之中就包括了著名猛獁象、短面熊、刃齒虎、恐狼、大地懶、雕齒獸等等,當然還有美洲擬獅!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大型動物的滅絕與人類的獵殺有著直接的關係,同時來自於亞洲的人類可能攜帶有新型病毒,而這些病毒對於美洲動物的打擊很大,大批動物染病死亡。

可以想象,在更新世晚期的北美洲,美洲擬獅不僅面對著人類的競爭和獵殺,它的獵物也大量減少。對於這樣一種位於食物鏈最頂端的大型食肉動物,其本來就很稀少的數量在面對環境的變化及食物的減少時,很容易出現整個種群數量的下降,以至於無法繼續延續,因此導致了最終的滅絕。


無論是人類的獵殺和競爭,還是食物的減少,又或是受到疾病的侵襲,美洲擬獅的滅絕肯定是與人類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



古生物探索


擬獅在全新世開始時,由於冰川期結束和食物匱乏而滅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