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一個人如果太有才華了,就容易被人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期待。王家衛就是這樣的典型。作為香港最出色的導演之一,王家衛區區數十部電影就讓自己成為了世界級的電影大師,這讓我們對他的讚美從來都不會吝嗇。只不過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王家衛的電影一直太過於文藝和小眾。

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抽象”“獨立”“含蓄”“緩慢”等費解的名詞都成為了王家衛電影的主要標籤。不是說文藝類的電影不好,只不過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喜歡那些酣暢淋漓的黑幫大片。以王家衛的電影才華指導商業電影其實瞭如指掌,但是因為選擇了文藝電影,所以註定裡對商業電影是一種損失。

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在沒當導演之前,王家衛一直是編劇出身,在1987年王家衛一口氣為譚家明導演寫了三部黑幫電影劇本,史稱王家衛的“黑幫三部曲”。但遺憾的事譚家明最終只看上了最後一個故事,於是把它拍成了《最後勝利》,而王家衛自己更喜歡第一個故事,於是把它拍了《旺角卡門》。至於第二個故事是什麼,至今都是一個迷。

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最後勝利》和《旺角卡門》都是非常成功的黑幫電影,但客觀上來說,王家衛導演的《旺角卡門》要更加的經典,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如果“黑幫三部曲”一開始就由王家衛全部親自導演,那會是一種怎樣的電影景象?更多《旺角卡門》式的經典在江湖上飄來飄去,香港的黑幫電影,會不會更加的精彩和絢麗?

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王家衛其實是一個很在乎江湖的人,他願意花十年的時間拍《一代宗師》來詮釋自己心中的武林,以及當初他在《東邪西毒》裡所勾勒出的江湖碎片,都證明了王家衛是一個心中有故事的人。只不過那種文藝而又模糊的表達,現代的觀眾不太願意去深究,相對而言我們更喜歡《最後勝利》和《旺角卡門》裡的自白:《最後勝利》由曾志偉,徐克和李麗珍主演,是曾志偉演得最帥的一部電影,電影裡的江湖很小,講述的是大哥徐哥入獄後,曾志偉替他照顧兩個女人,卻意外的愛上了其中之一李麗珍的故事。當時的曾志偉還稚嫩傻傻的表演風格,但王家衛的江湖給了他勇敢去愛的勇氣,這也成為了曾志偉日後轉型的經典之作。《旺角卡門》就更加不用說了,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也是很多人心中王家衛最棒的一部電影,由劉德華,張學友和萬梓良三人構造的江湖,再加一個溫柔的張曼玉,四個人就可以演盡江湖裡的所有愛恨情仇。

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王家衛的電影裡其實很少有恨,更多的都是情和義,因為王家衛電影裡的江湖不是由“利”構成的,而是用“情”構成的,《旺角卡門》也好,《最後勝利》也好,包括後來的種種文藝電影也好,王家衛的闡述重點一直是“愛”與“情”,我們很少看到“仇”與“恨”之類的東西,就拿王家衛電影成就最高的《花樣年華》來說,明明講述的是兩個人都被出軌後的故事,但電影的重點完全不在出軌後是非的職責與道德的批判,王家衛而是花了所有的經歷去營造當事人內心微小的感情變化和寄託。所以王家衛其實很懂江湖的,所謂的江湖情,兒女情,王家衛其實比誰都懂。只不過他不願意用槍,不願意用刀去表達,他更喜歡用燈光,用音樂,用獨白,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

從《最後勝利》到《旺角卡門》,王家衛欠香港電影一座江湖

電影,一開始作為大眾消費品出現,要麼就是刀光劍影,要麼就是情意綿綿。但這兩種方式王家衛都不喜歡。在王家衛的眼裡,電影不是拿來消遣的,而是拿來供養的。所以在第一部電影《旺角卡門》迎合市場而拍攝之後,王家衛後面所有的電影都偏離的市場只為藝術而拍。選擇了藝術,註定就要背離市場,所以我們一直會忍不住的遐想:如果王家衛一直走《旺角卡門》式的電影路線,那會怎麼樣?或許會少了幾個戛納或者金像獎,但絕對會讓我們多了一大批可以回憶的記憶。某種程度上真的可以說,王家衛欠香港商業電影一座的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