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在一堂課外英語班上,有一個小女孩行為有些格格不入,老師在前面上課,她一刻都不能安靜的坐在凳子上,毫無顧忌的滿地打滾。於是,老師與孩子的媽媽溝通:“你的孩子可能感統失調,建議你去檢查一下。”而之前,這位媽媽一直以為自己的孩子是患了“多動症”。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感統,全稱為感覺統合,是視覺、聽覺、嗅味覺、觸覺、前聽覺、平衡感、本體感這些感覺信息輸入組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的反應。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於是,社會上衍生出各種針對於此的訓練機構,打出來的口號都是:“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這是感統失調”,“10個孩子9個感統失調”,“孩子人際關係不好?粘人?你需考慮感統失調”……很多家長一度非常焦慮,於是感統訓練開展得如火如荼,甚至有人撰文說“不給孩子做感統訓練的媽媽不是好媽媽”,“給孩子做感統訓練會影響孩子一生”……

對於80、90後來說,這一代人的小時候很少聽到誰得了城市病,因為他們的童年沒有手機,電視也很少。童年的樂趣就是跟著小夥伴們,成群結隊的彈珠子、踢毽子、跳皮筋、丟沙包……總是閒不下來,從小就在鍛鍊感覺統合的敏銳度。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現在的孩子,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隨著生活條件的好轉,很多家庭都會比較寵孩子。尤其在大城市這種現象格外嚴重,學齡前的孩子就開始跟著父母玩手機,或者交由爺爺奶奶看管,走到哪裡都害怕孩子摔了、丟了,極少能接觸到大自然,隨著這樣事態的延續,孩子產生感統失調的比例大幅度的增加!


所以,如今城市裡的孩子,感統失調比例越來越大。孩子感統失調的原因也基本可以歸類為以下幾點:

過度呵護會導致“感統失調”

孩子剛玩了一會兒水,家長立馬阻止,就怕玩水弄溼了衣服;寶寶自己吃飯弄得桌子上和身上都是飯粒,家長趕緊搶過碗勺餵給他吃;寶寶想在地上撿個樹枝家長見了趕緊阻止,怕弄髒了寶寶的衣服。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殊不知,家長們的好心呵護,會增加寶寶“感統失調”的幾率。因為家長的干涉,大大降低了孩子們用感官感知世界的機會。嬰幼兒時期,由於生活和活動空間小,他們沒有了爬、滾、跳、翻的機會。冬暖夏涼的室內溫度,讓他們失去了感受酷暑嚴寒的機會。




父母強勢造成孩子“感統失調”

現在各種班五花八門,孩子學習壓力不斷增大,嘴裡說著為了孩子好,給孩子報各種的輔導班,其實孩子早已經被壓的喘不過來氣,父母的強行專制,造成孩子沒有主見,自信心不足,更會導致孩子情緒控制差,內心脆弱焦慮。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生活中缺乏玩伴,環境單一,也會造成孩子感覺動作發展不佳。




嬌縱溺愛造成“感統失調”

孩子所有的一都是由父母安排,父母的嬌縱溺愛,導致孩子不願去做事情,有些孩子甚至在家裡對父母囂張跋扈,這樣的孩子往往造成脾氣急躁,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沒有規則意識,叛逆,家庭環境的影響給孩子造成了無限的傷害,我們口中所謂的為了孩子,都是在阻礙孩子們的發展,導致孩子無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所以,孩子會出現感統失調都是家長們自己導致的,我們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關注孩子的情緒,多讓孩子接觸外界事物,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孩子擁有獨立能力!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自家孩子是感統失調呢?感統失調孩子的表現其實很明顯,主要表現在:好動調皮、注意力不集中、任性發脾氣;不自信、膽小易緊張;語言發育遲緩,表達困難;無法流利閱讀;聽而不聞;平衡能力差,易摔倒等多種表現,而這些感統失調的常見行為表現似乎會讓父母們很焦慮,很著急,因為感覺這些所有的表現孩子們都存在。

引起感統失調的原因分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兩種,先天因素已無可避免時,後天所導致兒童感統失調的原因家長應該引起重視。據相關資料顯示:對寶寶搖抱少;嬰幼兒期運動不足;對孩子太放縱或干涉過度;未爬行或爬行不足、缺少集體活動;父母忙碌,左腦刺激不足;保護過度,限制過多,包辦代替;溺愛、嬌縱;潔癖者的養育;祖父母是傳統式教育;長期依賴嬰兒床、學步車;缺乏知識、延誤矯治等都有可能造成後天感統失調。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對於感統失調的孩子,家長也不用過於擔憂。可以通過“遊戲”治療方法,結合孩子的生長環境,孩子在學齡前得到比較好的感統教育,進行適當的感統訓練,對孩子的健康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這裡,也要糾正父母的一個錯誤認知。感統失調是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的,必須給予必要的糾正。0-3歲是感覺統合的形成期,3-6歲是最佳矯正期,6-13歲是彌補期(也許此階段花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但是矯正效果仍然不一定好),13歲感覺統合基本定型,難以矯正。




可以在家玩的感統訓練

(0-6歲小朋友)

01、酸甜苦辣

用筷子沾點醋或檸檬汁、糖、苦瓜汁、辣椒、鹽等,給寶寶吃並告訴寶寶這些味道的名稱,如:辣的。味覺的訓練越小的寶寶效果會越好,1歲內的孩子雖然不會表達,但是長期的輸入,孩子的味覺會很靈敏。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2、小飛機

家長平躺在床/地板上,兩手掐住寶寶的腋窩下,讓寶寶慢慢“起飛”,向前飛,向後飛。飛到左邊再飛到右邊,讓寶寶體驗舒適的飛翔感覺。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3、打悠悠

家長坐在椅子上,並齊雙腿雙腳,將寶寶放在你的腳面上近腳踝處,面朝你。家長抓著他的手,緩慢的將你的腿舉起、放下。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4、拔蘿蔔

孩子躺在床上當蘿蔔,家長拎起寶寶雙腳腳踝往斜上方邊拔邊有節奏地唱“拔蘿蔔,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嘿呦嘿呦,拔蘿蔔!”隨著節奏反覆彎曲和伸直孩子膝蓋。最後“拔出來囉!”然後拉直孩子的腿。搓搓小腳丫,“蘿蔔洗乾淨啦,媽媽要來吃蘿蔔嘍。”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5、毛巾船

找一條長毛巾/毛毯/床單,讓孩子趴臥/仰臥在毛巾上,爸爸媽媽抓緊床單4個角,將其前後左右上下晃動。嘴裡念"毛巾船搖啊搖,毛巾船晃啊晃,毛巾船搖搖晃晃越過大海浪,左邊搖,右邊晃,前面衝,後面拽,上去越過大海浪,下來碰碰小礁石。"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6、投球

把家裡的廢報紙揉成球(最好當著孩子面或是讓孩子一起幫忙哦),放個臉盆或是紙簍在不遠處,示範孩子“投球”,這個遊戲可以玩到很大,等孩子大一些適當調整球的大小和筐子的遠近。報紙球還可以滾啊、踢啊、丟啊,撿啊,爸媽們可自行開腦洞。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7、叮噹貓

找一個漂亮的口袋,裡面放3-5樣玩具或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問他摸到了什麼,請他在拿出來,看看對不對。大一點的孩子家長提供指令要拿什麼東西,讓孩子按指令找出來。在大的話,可以嘗試否定指令,如:“請你把不能喝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藍色的東西拿出來”等等加大難度。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8、走直線和曲線

在地上劃一條直線,讓孩子伸平胳膊狀保持身體平衡,踩著直線行走。熟練後,可改成曲線或頭頂東西,增加遊戲難度和趣味性。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09、百變紙箱

準備物一個比較結實的紙板箱,逗引寶寶爬進紙箱裡,“這是寶寶的家”,讓他坐一坐,扶著站一站;當寶寶把玩具裝進大紙盒裡時,你可教寶寶推動大紙盒,“嘀嘀嘀,大卡車開來了,送貨來啦!”大紙箱去掉蓋和底(這裡需要超大號的紙箱哦) ,像山洞一樣,0-3歲的寶寶可以鑽隧道,2-6歲的孩子可以和家長同方向並列跪趴在紙箱裡面,兩人臉對著紙箱內壁同時向前爬行,就像大車輪在轉動一樣。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10、坐籃球

2歲以上孩子可以把籃球當座椅,例如坐在上面保持平衡聽故事,4-6歲孩子可以延伸到坐在籃球上欣賞音樂、頭頂書保持平衡。避免摔倒,雙腿與雙腳要求併攏。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11、聽指令做動作

1-3歲的寶寶可以做一步或二步指令,兩步指令如:舉手彎腰,3-6歲的孩子可以聽指令做相反動作,如一部指令:摸左耳朵,孩子動作要摸右耳朵,如二步指令:用右手捂住左眼,孩子的動作是用左手捂住右眼。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12、袋鼠跳

家裡不用的大口袋,孩子在袋子裡站直,雙手抓住袋口的兩邊,做原地起跳和向前袋鼠跳。家長可以備一個更大的口袋,跟孩子一起親子袋鼠跳。

運育︱警惕!有些被診斷“多動症”的孩子,其實是“感統失調”


關注金牌寶貝訓練營,育兒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