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德國製造”商品的需求減少,是中國製造徹底崛起了嗎?你怎麼看?

金十數據


15日,德國公佈了2018年的GDP數據,增速錄得5年來新低,2018年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外貿成為拖累因素。儘管從2018年1月到11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仍然同比增長了近10 %,但中國對“德國製造”商品的需求正在減少。隨著出口商的黃金時代逐漸消逝,德國正努力確保其在中國市場的利益,但中國正從德國的客戶變成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德國DIHK工商會的Volker Treier表示,德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前景越來越模糊,他還表示,在11月份,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僅增長了1.4 %。中國正從在轉變身份,從德國的客戶變成其強力的競爭對手。

不僅僅是在貿易上,在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上,中國也已經超過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比如汽車市場,德國是傳統的燃油汽車的生產強國,並在中國擁有很大的市場,但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德國企業的競爭力明顯下降。中國的一些電動汽車製造商已經主導了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為了增強競爭力,大眾汽車計劃在未來幾年投資數十億美元在電動汽車上,大眾汽車的首席執行官赫伯特·狄斯表示,大眾汽車的未來將由中國市場決定。

不僅僅是在中國市場,在德國本土,中國企業也擁有較強的競爭力。之前,德國出臺了新的政策,制定了更嚴格的規則來篩選甚至阻止非歐洲人收購德國公司的股份,這個舉措主要是防止中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進行大規模收購。

中國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從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客戶發展成競爭者,除了跟企業自身的奮鬥,也跟國內的市場環境有關,這幾十年,我國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當中,經濟發展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而歐洲等國家卻還有很多其他麻煩,比如脫歐,意大利預算案糾紛以及法國黃背心運動等等。 由於一些制度原因,很多西方國家都沒法像中國這樣做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發展規劃,這也是外國企業被中國企業超越的一個根本原因。


金十數據



這是德國製作的關於中國製造的節目,我把節目人觀點放出來,看看德國人怎麼說的:

主持人:我們想向您介紹一些人,他們的故事令人著迷,令人興奮,這些人有在德國的中國人,也有在中國的德國人,成千上萬的人因為工作或者私人原因,居住在其他國家,他們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

“德國製造”,19世紀末英國人率先使用這個標籤,用來警告人們不要購買質量低劣的德國貨,而如今的“德國製造”在全世界卻是質量保證的標誌,而“中國製造”也是這樣,如今完全令人改觀,在科隆舉辦的“亞太採購交易會”上,中國的企業展示了過去幾年他們取得的長足進步,“中國製造”也正在成為高質量的標誌

我想我對這個有發言權,26年來我一直參加亞太採購交易會,交易會上的產品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也包括了中國供應商的產品,

中國人在很多行業和生產領域有價格優勢,中國在世界上爭取訂單的競爭中,幾乎處於不敗之地,讓我興奮的是,從前中國貨只是價廉產品的代名詞,而現在它們的質量越來越好,中國人也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如果我們能保持產品的創新,那麼工業品領域,我們還能在未來若干年裡保持優勢,但是在日用消費品領域,中國人已經領先了,德國產品將越來越難於與其競爭,只能藉助於創新,我們來展會這裡看看,看看他們有什麼產品,是否我們能加以改進,然後搶在中國人之前推出市場。


這個片子還有很長,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在網上搜索一下。

這是德媒的一篇文章

.德媒非常擔心在汽車行業,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被中國彎道超車,部分德國人甚至跑到中國創業,文章提到現在中國拜騰汽車的創始人,就是前寶馬公司總經理創立的,在南京有工廠。


中國製造並沒有“徹底崛起”,在紀錄片裡面,德國人說的很誠懇,在工業品領域,德國依然領先,生物科技,醫療儀器方面依然領先,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國製造確實已經給德國工業屆帶來威脅,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年頭,就跟這位德國人說的一樣


德國依然有雄厚的實力,但是不能躺在床上吃老本。


李建秋的世界


接觸最多是德國汽車,與德國相比差距巨大。更高端機械製造沒機會接觸,但這方面德國有很強的實力。單看二戰德國製造的能力和水平,當時我們根本沒法和人家比。雖然咱這幾年追趕很快,有些領域也達到世界領先。要說全面崛起為時尚早,畢竟我們起點低,發展時間短。


冬0319



做實事說實話的普通人


德國主要是出售高端機械,這幾年中國的加工行業都不怎麼樣,倒閉的太多了,到處都是處理二手機械的,對新機器肯定需求不大。


冷月240835203


別吹了轎車發動機會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