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後,讓自己死得從容和安詳?

獨狼


我曾唱過《當你老了》,其實我覺得老了並不可怕,在我看來,最可怕的是老無所依——精神上沒有了依靠。

——李健

很小的時候,我就想,我只要活到60歲就好了,那時候應該腿腳還利索,口齒還清晰,還不至於處處要倚賴他人。

或許這和我的性格有關,不想麻煩別人。看臺灣綜藝《康熙來了》的時候,小S經常提到一個場景,等你老了,幫你推輪椅,拍痰……想想這個場面,我就覺得自己不要這麼艱難的存活了。

第一次聽“精神養老”這個名詞,是在老年悅讀,當時覺得,真的太棒了。當肉體漸漸老去,萎縮,精神和靈魂或許正在新生,將重新變得純白無瑕。

老一輩講說“養兒防老”,生老病死,人生不可避免的四大階段。誕生是喜悅的,疾病是痛苦的,而老、死至今仍是困擾人類的一大難題。為了延遲衰老,對抗死亡,人類可謂是一直在抗戰的第一線。

但,我想,也許有一樣東西,能超越衰老,超越死亡,那就是精神。就像在夢中,你的身體在床上,但意識裡,你已經跨越了大山大海,飛過了宇宙星空。

“老”是一個宏大且未知的話題,老年不該只是物質豐足,生活無憂,偶爾和同齡朋友暢談年輕的輝煌,應該是歷經了生活的種種磨鍊後更加通透澄淨的心態,閱盡了人世繁華後更加富裕充盈的精神。

我渴望,優雅寧靜的老去,就像泰戈爾的詩,生如春花之絢爛,逝如秋葉之靜美,也像海子的詩,來人世走一趟,要看看太陽和你的心上人。

最後,我還是想用李健的話作為結尾:我心中理想的老人 ,是很吸引人的,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時侯,變得更加開闊,能接納一切人,對身份、地位沒有偏見,對世界還很好奇,但有正義感,而且能夠很勇敢。

我想如果能在晚年,有這樣的心境與胸懷,應該能夠減少一點對死亡的恐懼,增加一些從容和安詳吧!


老年悅讀


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生固然應該有所作為、不虛度此生,死也應該淡定從容,安詳優雅。只不過,生有千種活法,死也有各種姿態,要想從容安詳,還是得未雨綢繆。


那麼,如何能在生命結束之時安定從容,有書君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不知是否能引起大家共鳴。



一、注重健康,活好當下


要想到老了的時候,能走得從容安詳,就必須讓自己的生活有一定質量。而健康是一個人生活質量保障的基礎,一個身體健康、心態平和的老人,哪怕沒有足夠多的財富,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一般都不會太難看。


要想老的時候,身體健康,年輕時,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鍛鍊健身、適度剋制自己的慾望,知足常樂。


現實生活中那些健康長壽的老人一般都是生活簡單、飲食清淡、作息時間規律並且有一兩種運動愛好的。



二、行善積德、老有所報


《楞嚴經》寫到:


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往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迴。


一切生死皆有因果,活的時候因多行善事,老了以後才可能獲得回報,否則,太過刻薄,下場也會比較悲慘。


村子有位老太,年輕時水性楊花,為兒女不齒。並且為人刻薄,罵人如同唱歌,曲詞有韻,還不帶重複。


別人家的桃梅李果,小孩偷摘著吃了就算了。她非得端著砧板,拿著菜刀,弄頭巷尾的一家一家詛咒過去,祖宗十八代都被數落一遍,各種倒黴死的節奏也鋪排一番,村子裡的人對她厭煩到極點,甚至,有一次因為她罵人太難聽,引起村裡小孩子的公憤,他們用飯甑的蓋子罩住這婦人的頭,噼裡啪啦把她亂打了一氣。


年輕時,她仗著自己有幾分姿色,有人為她撐腰,活的非常囂張。可是,臨到老了,可就慘了,兒女不管不顧,村裡人又嫌棄她的嘴太臭,不愛搭理。結果去世好幾天,直到屋子裡有味道散出來,才被鄰居發現。



三、心態平和、看淡生死。


“生老病死”如同“草木榮枯”是一種自然規律,人老了,也應該接受這個現實,安然度過自己的晚年,直到死亡的降臨。


有書君的父親84歲高齡因腦溢血去世,走時面色平靜,神態安詳,宛若熟睡一般。


父親一生經歷坎坷,晚年病痛纏身,可是,他從容面對,坦蕩做人。所有的苦難,他都坦然接受。70歲時失明,他仍然努力學習生活自理,並不怨天尤人,也不會把不良情緒發洩到他人頭上。兒女雜事,他也不去操心,意見不同,他也不去計較。他常說的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有福之人不用忙”。


父親老時,心態平和,超脫世外,看淡生死,所以走得格外安詳。



四、臨終關懷、親情陪伴


很多老人,在臨終之時,常常有預知的能力。此時,親友子女最好陪伴左右,給予老人臨終關懷,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讓老人無牽無掛,安安心心渡往極樂世界。如果是佛教信徒,還要給他(她)念“往生經”超度。這樣的老人往往走得特別平靜。


人生於塵土,復歸塵土。最重要的是活好當下的日子,不虛度,不結仇,不虧欠,走時,心底坦蕩,從容安詳。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人能夠做到壽終正寢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為了不留下遺憾,死的從容和安祥,過世前應做好功課,該見的人提前見了,不要到臨死前才想起來要見。

以前我認識的一位老人就是這樣,他有一個兒子在外地工作,其他兒女看到老人日漸衰弱,問老人要不要打電報把兄弟叫回來,老人怕影響兒子工作,死活不讓,結果臨死前就是不閉眼,問他還有什麼遺願?,此時話也說不出來了,只好拿著筆在紙上寫著想見兒子,大家再去打電報,當時的火車又慢,老人硬是挺了三天,等到看了兒子後,老子才斷氣。

人都沒死過,不知道是怎麼挺住的?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決心?我想一定是非常痛苦和難受的,所以人不要到了快斷氣的時候才去想起見這見那。

該囑付的提前應囑付好,不要到臨死時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提前立好遺囑,最好公開立,把房產,股票,存摺分的清清楚楚,不要讓子女為此而去鬧予盾。

有興趣的寫好回憶錄,總結自己的一生,可以從祖輩寫到自己一生,如果不想寫,也要基本說清楚,讓子女去記錄。

如果欠人家的債,欠人家的情,能還的給還了,實在還不了的,立下字具,或把當事人都一一請來,在子女面前說清楚。人家欠你的,能要回來的就趕快要回來,實在是要不回來的,就把借條燒了,不要再留給子女了。

所有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要把存摺東藏西藏的了,就讓自己輕輕鬆鬆地奔赴另一個世界。





雪上長留馬行處


我個人早就想好了。

堅持鍛鍊,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自己照顧自己。還要有點小錢,自給自足。儘量不給兒孫添麻煩。

如果真的得了不治之症,堅決不讓兒孫去花無用的醫療費。本來就治不好,何必給兒孫增加經濟負擔。已是老年,活到這個年齡就知足,必須自己了斷自己。

如果意外死亡,就把有用的器官捐出,捐給需要它的人。

如果老去,就把屍體捐出,讓醫護工作人員去解剖,也算是給社會做點貢獻吧!

或許你認為,我精神不正常或腦子進水,但是,這就是我真實的想法。



JIAGUANGXI


我己是92歲的老人了, 人的總點都要到的,也都希望走得從容,但是不是自己能決定的,看到過許多朋友,不少人痛死鋨死拖死的,如果能有安樂死的法律,那就能決定自己從容的安詳的離開己經無法留戀的世界。所以希望我們國家能夠立法。這也是另一角度體會一種人道主義。


浩哥108706066


若想從容,無外乎是不要病痛纏身,要問心無愧才能百死無悔吧。記得以前在腫瘤科輪轉的時候曾經和一些得癌患晚期的病人聊天,有很多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卻也淡定從容。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到去世的時候都不可能沒有遺憾,任誰去與這個世界告別都不能了無牽掛,但是如果認認真真的去過當下,即便有憾,也可以無悔吧!

也許是在醫院這種環境中待得太久了。看慣了太多的生老病死與生離死別。親人的離去,朋友的離去,同學、同事的離去,把曾經那個嬌嫩的心已經磨得滿目瘡夷,雖然告別是一種疼卻也能麻木地去面對了。若我的人生只剩三天,我只想告訴我生命中的你和你們,感謝在這一生曾經與你們擦肩而過,短短的幾十年我認認真真的走過,俯仰天地,我心坦然,任誰都是百年後的一抔黃土~



眼科醫生史永利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蘭德的《我與誰都不爭》(楊絳譯)

怎樣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後,讓自己死得從容和安詳?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楊絳先生。2016年5月25日,105歲的楊絳先生從容而安詳地離開人世。楊絳先生之所以能走得如此從容安詳,那是因為,先生生前一直內心平和而安寧,始終不爭不慌,放下了一切的身外之物,最後才能內心平靜、毫無遺憾地與這個世界告別。

要做到老了以後能像楊絳先生那樣從容和安詳地離開這個世界,我認為,唯有在有生之年,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方能內心從容,毫無遺憾地離開。

1、與世無爭

心懷寬廣,與世無爭,接納這世間無法改變的一切。好不足喜,壞也不足憂,以一種平常心對待世間的好壞。世事無常是自然規律,勇於接納一切,然後,再去解決和改變。

人的生命,從生到死,是一段旅程。迎接生命裡的每一天,讓這段旅程更加美好。

讀過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後,我發現先生的晚年非常讓人欽佩。大師級別的楊絳走過戰爭、走過動盪、經歷過親人的生離死別,在人生過百後,她依舊能保持內心的平和,並且堅持寫作,把自己的人生融進文字裡,讓世人共享她生命悟道的精粹。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在年輕時認真經歷生命的歷練,方能在歲月中優雅地老去。”

2、張弛有度

不要讓自己在忙忙碌碌中迷失自己,更不要讓自己在過度的懶散中丟失了自己。既要熱愛生活,回報生活,也要享受生活。

我們要有自己的時間,不要讓自己的時間由他人支配。為孩子付出是應該的,但不能把這當成生活的全部。

我們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給自己安排一個可以單獨享受的安靜的世界,讓自己有機會梳理自己的思想,讓自己能夠常常靜思、冥想。

3、熱愛生命

你是你自己的主宰。在你人生的後半段,如果你仍有未盡的理想,請相信自己你可以實現它,你是完整自己人生的主角。

你要繼續認真地生活、努力地實現夢想,你不僅會生活,也會犒賞自己、愛自己,你要對得起你自己,也不用因為對自己太好而對他人感到愧疚。

你要堅持運動。要過有品質體面的生活,不僅僅提高生活水平,還要讓自己更有生命力。所以,不管你現在身體如何,都要努力維持自己的健康,讓自己活得更有質量。

世界那麼大,你要去看看。“靈魂和身體,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無論現在的你是否有錢,都要設法到外面走走,去哪裡都行,即便是鄰近的縣市。心累了,就出去走走,散去懸浮在心上的舊念塵埃;走累了,就回來歇歇,在家放鬆一下疲憊的身軀。

適度地關心這個世界,關心這個世界裡你能夠給予關心的他人。每一個奉獻愛心的人,內心將充盈而安寧。

做好每一個當下的自己,老去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認真生活的你。在有限的生命裡,不負自己、不負光陰,做最好的自己,成為自己最喜歡的樣子。我相信,到了與世長辭之際,你一定可以從容和安詳地離開。


月如ls


其實,人生最重要的不在於如何死,而在於如何生。人生之路有兩條,一條路:善良正直勤奮誠信之路,而另一條路:罪惡欺詐渾噩之路。

活人應心底純潔無瑕、行為精誠無妄、說話真實無假、做人不藏心機、做事不耍奸滑、做到,有很強的自侓、自控、自制能力,才能少受外界干擾,保持健康身心,平靜心態。

常能堅持學習,並做到學而不執,人生無憂,無憂是大明白、大洞透、大徹大悟、了無牽掛、自在快樂。放下對人對事的主觀偏見,而使身心處於自然的和諧狀態。人一但能清楚這些,就知道,在“大道”面前,人的一切都顯得如此淺薄。

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轉眼就是百年,若想讓自己臨死時從容安祥心安理得,那麼就把自己應盡的責任都盡到,不留任何遺憾、虧欠。在人的短暫一生中,力求自我完善、明白人生、完美人生。應高度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在有生之年,不斷進取,為社會、家庭多做貢獻,才能稱得上理智之人。

文天祥有句話說得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純潔,越有意義,正視人生、樂觀人生、奮進人生,輝煌人生。


奇堯最棒


就是從現在開始控制好自己別什麼,別過勞過累過煩過愁過憂,保持愉樂的健康心態。

六十歲了混到今天完整無損,也是不容易了,沒有體質上病變,有時脾氣不好忍耐度差,看見想管閒事不平事。

今年比往年最大的進步不焦慮了,也放鬆自己任性自己幾十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辭勞苦,傻呼呼的往前衝鋒陷陣。

帶著看不見硝煙戰場疲憊退了休,可對自己要求一點都不會放鬆,要求更高了,更加有了緊迫感強了起來。

我父母是艱辛勞動,我們是艱辛度日,我們挑起四代人生一起並肩前進。

我可不敢死也不願死,上有仨位八十幾老人,給他們養老送終,陪老頭子到達終點,陪孫子成家立業生重孫子。

前一個甲子年太辛苦無法擺脫,後六十年我的人生我做主。

一切都不重要了保證活著,我倆口每年都在增長著退休金,看病能報百分之九十二,從沒想過怎樣死,不想死也不怕死,坦然從容去輪迴生命,下輩子當一條我家狗看門守家。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你看大部分老年人死得還是比較從容的,所以你不用擔心,當你到了那個年齡的時候你自然會想通這個問題的。五十知天命,就是說我大部分的人到了五十歲左右就會開始考慮死的問題,想好自己的最後歸宿。如果你還年輕,你可以問問年老的長者,多聽聽他們說的話,雖然聽到的是一句簡單的道理,但是你要理解真諦,並在腦子裡有那個思想,還有在生活裡和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中體現出來是很難的。最後,時間會給你答案並解決所有問題。很多事情不要去爭搶,特別是你的父母和老婆孩子,也不要對別人太苛責,特別是父母和老婆孩子,當你的父母帶著你的愛離開,他們會走得安詳。當你有一天你老了,你帶著妻子和孩子滿滿的愛離開,你也會心滿意足的,雖然有不捨,但是不會有遺憾和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