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后,让自己死得从容和安详?

独狼


我曾唱过《当你老了》,其实我觉得老了并不可怕,在我看来,最可怕的是老无所依——精神上没有了依靠。

——李健

很小的时候,我就想,我只要活到60岁就好了,那时候应该腿脚还利索,口齿还清晰,还不至于处处要倚赖他人。

或许这和我的性格有关,不想麻烦别人。看台湾综艺《康熙来了》的时候,小S经常提到一个场景,等你老了,帮你推轮椅,拍痰……想想这个场面,我就觉得自己不要这么艰难的存活了。

第一次听“精神养老”这个名词,是在老年悦读,当时觉得,真的太棒了。当肉体渐渐老去,萎缩,精神和灵魂或许正在新生,将重新变得纯白无瑕。

老一辈讲说“养儿防老”,生老病死,人生不可避免的四大阶段。诞生是喜悦的,疾病是痛苦的,而老、死至今仍是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为了延迟衰老,对抗死亡,人类可谓是一直在抗战的第一线。

但,我想,也许有一样东西,能超越衰老,超越死亡,那就是精神。就像在梦中,你的身体在床上,但意识里,你已经跨越了大山大海,飞过了宇宙星空。

“老”是一个宏大且未知的话题,老年不该只是物质丰足,生活无忧,偶尔和同龄朋友畅谈年轻的辉煌,应该是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炼后更加通透澄净的心态,阅尽了人世繁华后更加富裕充盈的精神。

我渴望,优雅宁静的老去,就像泰戈尔的诗,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也像海子的诗,来人世走一趟,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

最后,我还是想用李健的话作为结尾:我心中理想的老人 ,是很吸引人的,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时侯,变得更加开阔,能接纳一切人,对身份、地位没有偏见,对世界还很好奇,但有正义感,而且能够很勇敢。

我想如果能在晚年,有这样的心境与胸怀,应该能够减少一点对死亡的恐惧,增加一些从容和安详吧!


老年悦读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固然应该有所作为、不虚度此生,死也应该淡定从容,安详优雅。只不过,生有千种活法,死也有各种姿态,要想从容安详,还是得未雨绸缪。


那么,如何能在生命结束之时安定从容,有书君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不知是否能引起大家共鸣。



一、注重健康,活好当下


要想到老了的时候,能走得从容安详,就必须让自己的生活有一定质量。而健康是一个人生活质量保障的基础,一个身体健康、心态平和的老人,哪怕没有足够多的财富,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太难看。


要想老的时候,身体健康,年轻时,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锻炼健身、适度克制自己的欲望,知足常乐。


现实生活中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一般都是生活简单、饮食清淡、作息时间规律并且有一两种运动爱好的。



二、行善积德、老有所报


《楞严经》写到:


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往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回。


一切生死皆有因果,活的时候因多行善事,老了以后才可能获得回报,否则,太过刻薄,下场也会比较悲惨。


村子有位老太,年轻时水性杨花,为儿女不齿。并且为人刻薄,骂人如同唱歌,曲词有韵,还不带重复。


别人家的桃梅李果,小孩偷摘着吃了就算了。她非得端着砧板,拿着菜刀,弄头巷尾的一家一家诅咒过去,祖宗十八代都被数落一遍,各种倒霉死的节奏也铺排一番,村子里的人对她厌烦到极点,甚至,有一次因为她骂人太难听,引起村里小孩子的公愤,他们用饭甑的盖子罩住这妇人的头,噼里啪啦把她乱打了一气。


年轻时,她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有人为她撑腰,活的非常嚣张。可是,临到老了,可就惨了,儿女不管不顾,村里人又嫌弃她的嘴太臭,不爱搭理。结果去世好几天,直到屋子里有味道散出来,才被邻居发现。



三、心态平和、看淡生死。


“生老病死”如同“草木荣枯”是一种自然规律,人老了,也应该接受这个现实,安然度过自己的晚年,直到死亡的降临。


有书君的父亲84岁高龄因脑溢血去世,走时面色平静,神态安详,宛若熟睡一般。


父亲一生经历坎坷,晚年病痛缠身,可是,他从容面对,坦荡做人。所有的苦难,他都坦然接受。70岁时失明,他仍然努力学习生活自理,并不怨天尤人,也不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到他人头上。儿女杂事,他也不去操心,意见不同,他也不去计较。他常说的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有福之人不用忙”。


父亲老时,心态平和,超脱世外,看淡生死,所以走得格外安详。



四、临终关怀、亲情陪伴


很多老人,在临终之时,常常有预知的能力。此时,亲友子女最好陪伴左右,给予老人临终关怀,陪伴老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让老人无牵无挂,安安心心渡往极乐世界。如果是佛教信徒,还要给他(她)念“往生经”超度。这样的老人往往走得特别平静。


人生于尘土,复归尘土。最重要的是活好当下的日子,不虚度,不结仇,不亏欠,走时,心底坦荡,从容安详。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人能够做到寿终正寝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为了不留下遗憾,死的从容和安祥,过世前应做好功课,该见的人提前见了,不要到临死前才想起来要见。

以前我认识的一位老人就是这样,他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其他儿女看到老人日渐衰弱,问老人要不要打电报把兄弟叫回来,老人怕影响儿子工作,死活不让,结果临死前就是不闭眼,问他还有什么遗愿?,此时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好拿着笔在纸上写着想见儿子,大家再去打电报,当时的火车又慢,老人硬是挺了三天,等到看了儿子后,老子才断气。

人都没死过,不知道是怎么挺住的?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我想一定是非常痛苦和难受的,所以人不要到了快断气的时候才去想起见这见那。

该嘱付的提前应嘱付好,不要到临死时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提前立好遗嘱,最好公开立,把房产,股票,存折分的清清楚楚,不要让子女为此而去闹予盾。

有兴趣的写好回忆录,总结自己的一生,可以从祖辈写到自己一生,如果不想写,也要基本说清楚,让子女去记录。

如果欠人家的债,欠人家的情,能还的给还了,实在还不了的,立下字具,或把当事人都一一请来,在子女面前说清楚。人家欠你的,能要回来的就赶快要回来,实在是要不回来的,就把借条烧了,不要再留给子女了。

所有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把存折东藏西藏的了,就让自己轻轻松松地奔赴另一个世界。





雪上长留马行处


我个人早就想好了。

坚持锻炼,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自己照顾自己。还要有点小钱,自给自足。尽量不给儿孙添麻烦。

如果真的得了不治之症,坚决不让儿孙去花无用的医疗费。本来就治不好,何必给儿孙增加经济负担。已是老年,活到这个年龄就知足,必须自己了断自己。

如果意外死亡,就把有用的器官捐出,捐给需要它的人。

如果老去,就把尸体捐出,让医护工作人员去解剖,也算是给社会做点贡献吧!

或许你认为,我精神不正常或脑子进水,但是,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



JIAGUANGXI


我己是92岁的老人了, 人的总点都要到的,也都希望走得从容,但是不是自己能决定的,看到过许多朋友,不少人痛死锇死拖死的,如果能有安乐死的法律,那就能决定自己从容的安详的离开己经无法留恋的世界。所以希望我们国家能够立法。这也是另一角度体会一种人道主义。


浩哥108706066


若想从容,无外乎是不要病痛缠身,要问心无愧才能百死无悔吧。记得以前在肿瘤科轮转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得癌患晚期的病人聊天,有很多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却也淡定从容。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到去世的时候都不可能没有遗憾,任谁去与这个世界告别都不能了无牵挂,但是如果认认真真的去过当下,即便有憾,也可以无悔吧!

也许是在医院这种环境中待得太久了。看惯了太多的生老病死与生离死别。亲人的离去,朋友的离去,同学、同事的离去,把曾经那个娇嫩的心已经磨得满目疮夷,虽然告别是一种疼却也能麻木地去面对了。若我的人生只剩三天,我只想告诉我生命中的你和你们,感谢在这一生曾经与你们擦肩而过,短短的几十年我认认真真的走过,俯仰天地,我心坦然,任谁都是百年后的一抔黄土~



眼科医生史永利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兰德的《我与谁都不争》(杨绛译)

怎样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后,让自己死得从容和安详?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2016年5月25日,105岁的杨绛先生从容而安详地离开人世。杨绛先生之所以能走得如此从容安详,那是因为,先生生前一直内心平和而安宁,始终不争不慌,放下了一切的身外之物,最后才能内心平静、毫无遗憾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要做到老了以后能像杨绛先生那样从容和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我认为,唯有在有生之年,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方能内心从容,毫无遗憾地离开。

1、与世无争

心怀宽广,与世无争,接纳这世间无法改变的一切。好不足喜,坏也不足忧,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世间的好坏。世事无常是自然规律,勇于接纳一切,然后,再去解决和改变。

人的生命,从生到死,是一段旅程。迎接生命里的每一天,让这段旅程更加美好。

读过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后,我发现先生的晚年非常让人钦佩。大师级别的杨绛走过战争、走过动荡、经历过亲人的生离死别,在人生过百后,她依旧能保持内心的平和,并且坚持写作,把自己的人生融进文字里,让世人共享她生命悟道的精粹。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在年轻时认真经历生命的历练,方能在岁月中优雅地老去。”

2、张弛有度

不要让自己在忙忙碌碌中迷失自己,更不要让自己在过度的懒散中丢失了自己。既要热爱生活,回报生活,也要享受生活。

我们要有自己的时间,不要让自己的时间由他人支配。为孩子付出是应该的,但不能把这当成生活的全部。

我们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给自己安排一个可以单独享受的安静的世界,让自己有机会梳理自己的思想,让自己能够常常静思、冥想。

3、热爱生命

你是你自己的主宰。在你人生的后半段,如果你仍有未尽的理想,请相信自己你可以实现它,你是完整自己人生的主角。

你要继续认真地生活、努力地实现梦想,你不仅会生活,也会犒赏自己、爱自己,你要对得起你自己,也不用因为对自己太好而对他人感到愧疚。

你要坚持运动。要过有品质体面的生活,不仅仅提高生活水平,还要让自己更有生命力。所以,不管你现在身体如何,都要努力维持自己的健康,让自己活得更有质量。

世界那么大,你要去看看。“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无论现在的你是否有钱,都要设法到外面走走,去哪里都行,即便是邻近的县市。心累了,就出去走走,散去悬浮在心上的旧念尘埃;走累了,就回来歇歇,在家放松一下疲惫的身躯。

适度地关心这个世界,关心这个世界里你能够给予关心的他人。每一个奉献爱心的人,内心将充盈而安宁。

做好每一个当下的自己,老去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认真生活的你。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负自己、不负光阴,做最好的自己,成为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我相信,到了与世长辞之际,你一定可以从容和安详地离开。


月如ls


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在于如何死,而在于如何生。人生之路有两条,一条路:善良正直勤奋诚信之路,而另一条路:罪恶欺诈浑噩之路。

活人应心底纯洁无瑕、行为精诚无妄、说话真实无假、做人不藏心机、做事不耍奸滑、做到,有很强的自侓、自控、自制能力,才能少受外界干扰,保持健康身心,平静心态。

常能坚持学习,并做到学而不执,人生无忧,无忧是大明白、大洞透、大彻大悟、了无牵挂、自在快乐。放下对人对事的主观偏见,而使身心处于自然的和谐状态。人一但能清楚这些,就知道,在“大道”面前,人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浅薄。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转眼就是百年,若想让自己临死时从容安祥心安理得,那么就把自己应尽的责任都尽到,不留任何遗憾、亏欠。在人的短暂一生中,力求自我完善、明白人生、完美人生。应高度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在有生之年,不断进取,为社会、家庭多做贡献,才能称得上理智之人。

文天祥有句话说得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越有意义,正视人生、乐观人生、奋进人生,辉煌人生。


奇尧最棒


就是从现在开始控制好自己别什么,别过劳过累过烦过愁过忧,保持愉乐的健康心态。

六十岁了混到今天完整无损,也是不容易了,没有体质上病变,有时脾气不好忍耐度差,看见想管闲事不平事。

今年比往年最大的进步不焦虑了,也放松自己任性自己几十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辞劳苦,傻呼呼的往前冲锋陷阵。

带着看不见硝烟战场疲惫退了休,可对自己要求一点都不会放松,要求更高了,更加有了紧迫感强了起来。

我父母是艰辛劳动,我们是艰辛度日,我们挑起四代人生一起并肩前进。

我可不敢死也不愿死,上有仨位八十几老人,给他们养老送终,陪老头子到达终点,陪孙子成家立业生重孙子。

前一个甲子年太辛苦无法摆脱,后六十年我的人生我做主。

一切都不重要了保证活着,我俩口每年都在增长着退休金,看病能报百分之九十二,从没想过怎样死,不想死也不怕死,坦然从容去轮回生命,下辈子当一条我家狗看门守家。


太阳出来暖洋洋张爱琴


你看大部分老年人死得还是比较从容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当你到了那个年龄的时候你自然会想通这个问题的。五十知天命,就是说我大部分的人到了五十岁左右就会开始考虑死的问题,想好自己的最后归宿。如果你还年轻,你可以问问年老的长者,多听听他们说的话,虽然听到的是一句简单的道理,但是你要理解真谛,并在脑子里有那个思想,还有在生活里和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中体现出来是很难的。最后,时间会给你答案并解决所有问题。很多事情不要去争抢,特别是你的父母和老婆孩子,也不要对别人太苛责,特别是父母和老婆孩子,当你的父母带着你的爱离开,他们会走得安详。当你有一天你老了,你带着妻子和孩子满满的爱离开,你也会心满意足的,虽然有不舍,但是不会有遗憾和恐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