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洋樓|利華大樓 曾經的天津最高樓


遊洋樓|利華大樓 曾經的天津最高樓


利華大樓位於和平區解放北路114-116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於天津市特殊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築。

利華大樓由瑞士籍猶太人李亞溥出資、法國工程師穆勒設計的一幢辦公兼公寓式大樓,也是天津最早具有現代化功能和技術的高層建築之一。其建築立面和建築結構均代表了當時最先進的水平,是天津近代建築代表作之一。

上世紀三十年代,原英租界內的維多利亞路(今解放北路)可謂赫赫有名,甚至有人將其喻為“中國的華爾街”。解放北路甚至可以比肩上海灘,“這裡曾經掌控著天津市甚至是中國北方的經濟命脈……”

1938年年底,一棟高達43米、共計11層的巨大建築矗立在了原英租界的維多利亞路上。雖然當時維多利亞路已是大樓林立,但多是二三層的銀行大樓,超過七層的建築只有位於原法租界的勸業場、渤海大樓等,而且均為局部十層,其主體為十層的建築只有這座利華大樓。


遊洋樓|利華大樓 曾經的天津最高樓


這座大樓的主人,便是當時在天津顯赫一方的瑞士籍實業家李亞溥。

李亞溥生於1902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伍,但後來做了逃兵,機緣巧合下最終落腳天津。他先是託人辦了假身份證明入了瑞士籍——這後來被認為是他能夠在天津大展拳腳的重要一步——由於當時瑞士在天津並未設立領事館,因此李亞溥的身世也未深究。

李亞溥在天津賺第一桶金時任利威洋行的業務員,這是一個專門向權貴富裕階層兜售珠寶的差事。天津原租界的洋房中聚集了八方來客,其中有曾經稱霸一方的軍閥、官場失意以圖再舉的政客、腰纏萬貫仍夢想恢復大清的遺老遺少和財大氣粗、一擲千金的買辦以及握有經濟命脈的紳商富賈。李亞溥很輕易地就接觸到了這些上層社會人物,他深知這些人揮金如土又驕奢淫逸,是消費珠寶的主要對象,加之他善於投機鑽營,很快便結識了一批有影響的軍政、經濟界人物。不久,在招攬大量珠寶生意之外,李亞溥也成了這些上層人物的座上客,常常有機會出席各種社交活動。在與一些有勢力的軍閥交往中,李亞溥發現倒賣軍火是一個非常賺錢的買賣。時值軍閥混戰,他利用自己結交的關係做起了軍火生意。

第一筆生意十分順手,他為東北軍于學忠等人的軍隊購買軍火,還親自赴比利時等國接洽。此後,吳佩孚、張作霖、張宗昌等軍閥都曾從他手中購買過德國克虜伯等軍工廠生產的槍支彈藥。就這樣不到兩年,他從一個兩手空空的流浪漢搖身一變成了“身上有華衣,出入有包車,銀行有積蓄”的洋商了。

1928年,李亞溥為擺脫“外跑”形象離開了利威洋行,在別人資助下辦起利華洋行,專營瑞士鐘錶,兼營珠寶生意。英國匯豐銀行當時在中國是非常有實力的金融機構,信譽極佳。李亞溥看準這一點,將洋行搬進了匯豐大樓,並在廣告中故意混淆“匯豐”與“利華”的關係,宣稱利華洋行的營業地點在“匯豐銀行樓上”,讓人們認為利華是匯豐的一個分支機構。因此,利華洋行的業務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李亞溥的資本積累飛速增長。此後,李亞溥先後與人合夥創立了人壽保險公司和“利華放款公司”,並利用物價飛漲、貨幣貶值的機會大發橫財。


遊洋樓|利華大樓 曾經的天津最高樓


李亞溥在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又將目光瞄準了房地產業。1936年,李亞溥先投資20萬元買下了英商仁記洋行坐落在原英租界中街的4畝地皮,然後又以地契及將來建成的大樓做抵押借款60萬元,動工拆除舊建築並建新樓。新樓由著名法國建築工程師穆勒設計,共11層——這便是著名的利華大樓,當時天津的標誌性建築。大樓一經建成,立即轟動津城,男女老少坐著電車蜂擁而至前來參觀。李亞溥也因此名噪津門,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他曾不無得意地說:“利華大樓就是我最好的廣告!”

利華大樓是李亞溥人生中的一個亮點,但也是他走向低谷的開始。此後,他投資多項實業屢屢受挫。天津解放後,李亞溥因隱匿和盜賣日軍倉庫遺留物被人民政府判處有期徒刑兩年半,在1954年3月被驅逐出境。

遊洋樓|利華大樓 曾經的天津最高樓

曾經的天津最高樓,說起它的主人來也頗不光彩。


圖片來源|新浪博客@竹香榭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