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鄉愁,是最好的景、最美的花、最迷人的意象、最深沉的意境。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呂俊英/攝

池店柴塔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呵,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鄉愁》,讓無數海外遊子柔腸百結、纏綿於懷。是啊,再沒有什麼比鄉愁更容易喚醒遊子記憶的,再沒有什麼情懷比鄉愁更讓人魂牽夢繞!我踩著金黃的落葉,走在晉江老村柴塔窄窄的鄉道上,那一座座寫滿歲月風情的紅磚古厝,即便是殘缺的老牆、厝頂隨風搖曳的雜草,還有沿著牆根一路走走停停四處張望的土狗……這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撩人情懷。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在泉州,在晉江,並不缺乏古厝成群的村落,但在這個因一座北宋木塔而成名的古村裡,人口不過1300多人的小村裡,僑屬竟佔了總人口的90%!難怪在這些一樣一樣的紅磚古厝裡,更多了些異域風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我懷著探古的興致一路尋幽而來,那座建於北宋,而後接連於南宋和明朝時期兩次坍塌,乃至於到了現在這裡竟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柴塔”村莊,聞之不免令人遺憾。但是,消失了柴塔的柴塔村裡,還有成片的紅磚古厝,雖然大多數已經是殘垣斷壁,但行走於間觸動的,便是兒時記憶中的情懷,觸摸著那扇斜落的木門和斑駁的紅磚牆,不免輕嘆一聲,想起李清照那聲傷嘆:“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流逝的光陰裡,沒有撕心裂肺的悲號,一種淡淡的喟嘆,不也是一種深沉的人生嗎?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見到我們幾個人對這些古厝情有獨鍾,村主任蘇志強先生說,柴塔村保存得比較完好的還有一座村人都喚作“九十九間”的老洋樓。其實,如果和我們走訪過的那些古厝相比較,建於1932年的柴塔村九十九間並不算很老,但與其他建築不同的是,當年當地具有相當名望的旅外富商蔡尚仁老先生建造這座樓房所需的材料,都是不遠萬里從南洋乘風破浪運送過來的,這便讓這種洋樓從建造時就附上傳奇的色彩。對於房子的現主人蔡建輝先生來講,這幢洋樓不僅僅是一種體面,更是一種深厚的情感。這裡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株花草樹木,無不牽動著他柔軟的心觸。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確實,一棟老洋樓牽動的就是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在蔡尚仁老先生過世後,蔡建輝在印尼的叔叔們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想將洋樓賣,“主人去世、洋樓易主”,蔡建輝急了,再怎麼著也不能讓這座承載著他兒時記憶的房子變換主人。保住洋樓就是保住爺爺和家族的體面,蔡建輝為此決定以己之力買下這座“天價”的樓房。

現今,處處都在打造鄉愁主題!何為鄉愁?我想,就是一種情懷,正如蔡建輝先生極力保住的洋樓情懷,就是一種念想、一種不斷的情緣、一種血脈的傳承!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正是這一種鄉愁的情結讓許許多多的旅外僑胞念念不忘鄉土的根,這是一種與人與鄉愁息息相關的存在:它們是飛簷雕窗,是“出磚入石”,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舊時記憶!儘管柴塔村的這些古厝大多已經破破爛爛,但蘇志強主任想到的不是拆,而是千方百計地來保住它們,繼而利用它們。它們的一磚一瓦、一椽一木都留存著歷史的印記,都記錄著前輩們淳樸的民風民俗,對於一個老村來講,這就是它的文化屬性,保護它們遠比一時興起的拆建經濟效益更為珍貴。因而,某種程度上,古村落的保護不僅僅是大修大建,而應是以更專業的手段留住歷史、重現過去,讓它們成為一個地方的文化瑰寶,成為鄉愁的安放之地。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為了做足柴塔村的鄉愁文化,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柴塔村“髒亂差”的環境,走在一個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汙水橫流等地方,只有“愁”了,哪來的什麼詩意啊!但要在一個本地居民佔不到外來務工人員十分之一的村子裡,改變環境汙染問題確實並不容易。首先,村裡從硬件下手,在2010年和2013年先後買來兩輛灑水車,除了每天上下午在村裡主要道路上灑水除塵,又可以作為村裡的消防車救急使用,再將整個村莊進行網格化,配備了12名保潔員對12個片區進行責任管理,而聯防隊則對全村進行不間斷的巡查,發現問題馬上反映給村兩委進行解決。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而今,藉著創建美麗鄉村的契機,將全村道路進行硬化,畫上停車位;對背街小巷進行整治,更換了路燈,在原來的垃圾堆上建了休閒公園,使整個村子環境越來越好,成為晉江市美麗鄉村候選村。如果說,國家層面的財政支持和全省對古村落保護切實穩步的推進,是不可或缺的“硬支持”,那麼保護古村落的進程中,頻頻被提及的“鄉愁”二字,應該轉化為專業化、人文化、細緻化的“軟支持”。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為了保護這些散落在村莊各處的古厝,柴塔村請來專家學者,讓這些專業的力量滲透到古厝保護的每一個細節之中,請人一點一滴地搜尋、記錄,整理曾經發生在這座老村和古厝的故事傳說,讓這座老村莊更有歷史、更有溫度、更有回憶,讓每一個來此的遊客不只流連於千篇一律的老厝,更讓人醉心於這裡的人文內涵。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轉了大半個柴塔村,我確定自己已經喜歡上這塊淳樸的土地,在這個並沒有多少人工雕琢痕跡的地方,讓喧囂紅塵浮躁了的心可以找到片刻的安靜。我想,對於在現代的忙碌生活中,這份片刻的安寧就是一種奢侈品了!王國維曾經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如果我們相信這種詩意的鄉愁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們也許就真的可以過得詩意盎然,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裊裊升起,並與流連於屋頂簷角的晚霞融為一體的景色;它教會了我們對鄉間小路上朵朵雪白的野菊花要親切、要溫柔;它讓人們在池塘的蛙鳴中體會到遊子的思念之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有了風景,有了詩情,有了意象,這種美好就足夠了。說起千秋不厭的鄉愁,讓我們從尋找鄉愁開始,從一草一木,從那片鑲嵌著一塊“石敢當”的紅磚牆開始,沿著彎彎曲曲的通幽鄉徑,抵達我們的心靈深處,尋找真實的自己。

鄉愁,是最好的景、最美的花、最迷人的意象、最深沉的意境,這些令人沉醉的情懷,實際上從未遠離我們,它們生生不息地在歲月中深情地等待!

《柴塔,正在喚醒鄉愁的古村落》

攝影:劉翼 呂俊英

楊新榕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1967年生,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泉州少林寺俗家弟子,號“宗榕”。

現系中國文化義工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南天普門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等,散文作品多次在“莊逢時杯海內外文學獎”等各級徵文中獲獎,出版個人散文集《拾一枚紫葉的情懷》和《絲海聽濤》。

呂俊英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晉江深滬人,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晉江市攝影家協會會員,晉江市新聞攝影家協會會員,晉江市攝影家協會巾幗分會理事。

攝影感言:因為喜歡所以熱愛!我喜歡攝影,更喜歡用眼睛去尋找、用鏡頭去發現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那些感人的瞬間……

劉翼

池店柴塔,洋樓“九十九間”,一棟老洋樓牽動爺孫兩代人綿綿不斷的親情

晉江東石人,中學高級教師,晉江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晉江市攝影家協會理事。

長期從事鄉土影像的拍攝和教育教學工作,留住鄉愁是他永遠的攝影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