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柳倪之争是倪光南赢了,联想走上技工贸的道路,现在会怎么样?

龙山真人ol


倪光南胜了,那么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要和中国国产操作系统竞争用户,英特尔的电脑、手机芯片要和国产芯片竞争……广大中国的用户就会使用国产系统,体验中国式的操作系统;中兴不会因为美国的裁决,导致自己的产品因为缺芯而几乎破产;华为会发展的比现在更强大;联想会是微软最大竞争对手,柳传志可能要和比尔盖茨争夺首富之位;在互联网基础领域,如操作系统,芯片,中国会是美国巨大的竞争对手。

柳倪之争,倪光南所代表的技术派退出市场,柳传志所代表的贸易派取胜。争论我且不说,我来谈谈倪光南先生。

倪光南在计算机行业里,是绝对的技术人才,领导级人物,见证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起源、发展到今天。

61年,无线电专业毕业,曾经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119机;

81~83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

84年,担任联想前公司总工,主持研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倪十分重视市场推广工作,亲自到柜台销售汉卡,组建“联想式汉字系统用户协会”和《理想世界》会刊,用来交流使用经验,从而将用户和企业紧密连接;设立电话热线,解决用户问题。通过周到的服务、有效的推广,汉卡成功在市场上热销,联想公司也随之成功诞生。

汉卡的热销离不开倪的市场工作,这也说明倪的市场能力。

联想汉卡在85~95十年间销售了18万套,为公司创造了上亿元的利润,同时也带动了包括微机在内的营销。倪这时提出“成功的IT硬件和软件产品都是成系列的,不是单一型号与版本的”,这一观点时时刻刻验证着微软系统与英特尔芯片等产商的发展。

80年代中期,国内大多数计算机都是进口的,所以倪决定打造中国品牌的电脑整机。于是,倪带领自己的团队,成功研制中国制造的联想主板和扩展卡。联想自主设计的主板在性能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帮助联想成功占领中国的电脑市场。

联想业务蒸蒸日上,但核心技术依然不在自己手中。恰巧,90年代是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趋势的初期,只要此时顺应这个趋势,及早布局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就能够完全摆脱微软等外来系统的侵占,完全捍卫国内互联网基础系统、国家信息安全。

于是,倪光南认为联想必须顺应趋势,必须坚持研发中国制造的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

。接着,在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

93年,倪组织软件中心、小型机部等部门联合开发了LXBS金融平台软件,借以整合公司分散的资源。

94年,联想的实力完全超过当时的华为;倪与复旦大学、长江计算机公司合资成立芯片设计中心,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这也就是华为现在已经做的事情,设计芯片电路,而倪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柳倪之争后,倪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全部被抛弃了:联想放弃了自研国产电脑、国产操作系统、电路芯片设计筹划工作。于是,微软Windows,英特尔等国外厂商开始全面占据中国市场。

之后倪逐渐淡出媒体视线,但依然活跃于业界,致力于推动国产软件发展、制定国家互联网相关政策。

倪光南先生,见证了中国大型机,汉字信息处理,微机,软件和“中国芯”的所有发展;倪业务拔尖,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关心产业技术发展和宏观政策的学者,鼓励软件产业,推广开源软件和开放标准;被联想除名之后,成为中国信息产业的良知,依然致力于发展中国芯,中国制造电脑,中国开源软件,坚决捍卫中国基础互联网的信息安全。


如果倪胜了,现在能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对抗的就是国产操作系统,同时,中国也有资格与微软在世界范围内竞争;早几年的芯片研发,可能会让中国拥有自己的中国芯,也不会因为美帝的一个小小裁决,就让华为在国际市场上举步维艰、中兴差点破产;中国的国家信息安全,可能也将会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总之,倪胜了,长远眼光的他,会让现在的中国互联网更好、更强大。


岁七夸父


别说三十年前,就是现在,科学家创业失败率是99.999%,企业要做成功,首先要是投机分子,就要成为管理专家,然后过渡到战略家。

然后要多元化,变成投资家。

有次聊工业互联网话题,倪光南的名字出现了,他在这一领域有极大发言权,他依旧是专业顶级的院士。

也就是说,如果那时候倪光南的技工贸胜出,就没今天的联想,也没有今天的倪院士,还没有企业家柳传志。

这点我深信不疑。

很多人对比华为的任正非,倪不是这样的人物,体制限制,军人意志也没有。最大化成功的倪光南版本是王选创立了方正,侯为贵创建的中兴通讯,都不能与华为类比。

联想没有成为华为,有领军人的因素,更有所选行业产业的问题。联想做计算机硬件,PC机时做到过世界第一,柳传志的角色转换,从投机者贸易商,到自主制造商,到管理专家,企业家,投资家,他每一个角色转型都是成功的。

倪光南也一样,他坚守自主研究一线,一直都是成功的。

硬要颠倒过来,所谓颠倒人生,颠沛流离,啥都没成。

我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倪光南没有联想共同创始人的名号,更没有相应股份。

真是残酷和悲凉。

或是时代所限,或是斗争太残酷。


财经作家邱恒明


如果当年柳倪之争是倪光南赢了,联想走上技工贸的道路,现在联想一定会成为比华为更伟大的企业!

当年联想虽然趁着国内电脑还没有普及就通过将国外电脑配件进行组装以后贸易的方法,在当时的确抢占了国内的电脑市场,从而干的风生水起。但是,当年的联想掌舵人柳传志,却醉心于一直依靠组装电脑来获得发展。发动当时联想管理层的目光短浅的众人否定了,倪光南的技工贸的正确道路。因而,才会变成现在这样一个只能靠收购来发展的,毫无前途的企业!

而如果按照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联想能够从那时候起积极发展自己的电脑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以后,再去收购IBM,那一定是如虎添翼,必然会发展成远超惠普等电脑巨头的企业。而在手机事业方面,也会和现在只能继续用别人的零件组装手机,再使用别人的操作系统。从而在手机事业上,联想也是一败涂地。

而这一切一切都和联想没有在当时采用先进的“技工贸”的战略,而是采用了落后的“贸工技“战略。


地震博士


关于倪光南的评价,早就有定论了,那就是什么都想得太理想了!


如果想要具体的例子,现在的清华同方和方正的状况了解一下就知道走技工路线是什么样了。

换句话说,二十年前,如果按照倪光南的路走的话,现在的联想充其量也就是跟方正和同方差不多的二流企业,仅此而已!

虽然现在大家都说柳传志不好,但不要忘了,正是柳传志将联想做到世界第一家用电脑企业,十年前的联想,可是真正的民族骄傲!

2005年联想收购IBM旗下的ThinkPad,这也是联想走上了国际化的一步。

联想最大的败笔是什么,是没能够及时转型,从贸易模式转换为技工贸易模式。

当然了,一个企业如果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能想到转型,那是非常难的。

所以,十年前的华为因为发展问题,开始自研,走上自强道路,其实应该算是正好遇到了好时代。而联想,因为贸易模式一直赚钱,也就没有足够动力去开拓新路,等到贸易模式不吃香了,自研门槛高到实在没能力追赶了而已!


Double豆科技


看过华为与联想的1994年文章。那年刚是任正非带领的华为进军通讯行业,就是研发了自主的程控交换机,起步很艰难。他们为了产品问题焦头烂额时候,联想在天时地利人和下已是国产pc行业老大,倪光南的学生也研发了程控交换机,隶属联想的一个小部门。成果比较顺风顺水,卖上几台就是盈利状态。不过因柳倪之斗,倪的退出,研发程控交换机的部门随之取消。我敢说不是倪的退出,华为今天的辉煌还是未知数。因为当年的华为,程控交换机是其唯一产业。而联想的只是一个小部门,加上联想的背景占领程控交换机市场比华为容易。如果联想发展必会大量侵占华为的市场。然而并没有如果。因为任正非只有一个,假如联想换了倪光南现在的联想是好是坏谁也不敢肯定。但是柳倪之争的柳的胜出是华为发展迅速一个历史条件。


45仰望星空53844108


提这种问题的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完全不懂pc市场的。

会怎么样,如果你不懂那么看看方正吧,方正电脑走的是技工贸路线,我曾经代理过方正电脑,不管是性能稳定,价格都不输联想,10年前方正推出了一款家用的t400,得了红点奖,蓝牙音箱,无线键鼠,体感手柄,非常漂亮,可又怎么样?

事实证明,理科男到哪都不会吃香的。

联想如果走这个路,早就死了。

都说联想没核心技术,你们tmd到是说说,联想要研发什么样的核心技术?电脑cpu?内存?硬盘?

这么多年了,电脑用的CPU还是按摩店和英特尔,你见过几个其他品牌?赛瑞斯和威盛绝大多数甚至都没人听过吧。

先不说联想有么有能力,上个世纪苹果出一个台式机还被国防部禁运的时候,你想从intel拿到x86的授权开始研发个人电脑的cpu?任何一个懂电脑的都会把你当傻子看的,就算是今天AMD和中国的合作也是曲线救国,跟国内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总有人看华为自己设计了arm处理器得出CPU没那么难的结论。要知道两者技术难度不是一个水平的,同时代任何一个主流电脑处理器都可以吊打手机旗舰处理器十几倍的性能。

技术难度高,就算是你有技术,你也拿不到授权,给了你授权intel喝西北风?


WSF6


很多短视与浅薄的人一直宣扬说,做为一个商人来:柳传志当时是对的!我告诉你,这些为柳传忘缓颊的话全是胡扯淡!从理论上来说,当年无论走哪个方向:技工贸也好,贸工技也好,成功与失败的概率是一样的!这些年,或者回溯到几年前,选择了贸工技的联想发展并不好!甚至相对而言是越混越差了!江湖地位越来越低!市场上坚定走“技术路线”的成功的公司数不胜数,这些公司为了研发是呕心呖血,公司经常在生死边缘徘徊,最后还是成功了!市场上坚定走“贸易”的很多企业,当年风光无限,现在消失无影无踪,这种企业可是多得去了!联想现在碰到危机了,也在宣誓旦旦要投入研发,投入核心技术!当年意气风发的联想不屑不理核心技术,现在苦苦挣扎中的联想却转性了!岂不是极大的讽刺!短视就是短视,没有担当就是没有担当!谁告诉你那些坚持研发,坚持核心技术的公司的老板不是商人,谁说当年的倪光南就不是商人!差别在:一个是有远见有担当有信念有意志力的商人,一个是短视无担当无信念无意志力的商人!


勤奋的738团队


看看华为的发展经历,联想被柳传志带到阴沟里去了。

华为现在有5G核心技术,有手机CPU,华为现在年销售额6000多亿元。


任正非创业初期是代理通讯设备,在卖设备的过程中,看到整个市场被跨国公司所把持。当时国内使用的几乎所有的通讯设备都依赖进口,43岁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突然表现出了他的商业天才,决定自己做研发。第一个模拟交换机设备研发成功了,但是研发出来就被国外数字交换机淘汰了。华为又背水一战研发数字交换机,任正非那时说研发失败就跳楼。结果研发成功了,华为在自主研发的路上一直走到现在。

联想在组装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差距是年净利润差距几十倍,年营业额差两三倍,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差距是天壤之别!

小米手机还有澎湃芯片,联想只有组装及代工


阿弥陀佛聊天


就事论事。倪光南当年发明的是“联想式汉字系统”(又叫联想汉卡),这也是“联想”的由来,该发明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一等奖。可见,在当年还是最前沿的技术。

联想电脑能够大卖,主要是靠联想汉卡。所以,如果按照这样的技术路线和倪光南的思想,联想可能不会成为硬件销售公司而是办公系统、管理软件、网路技术方面领先的公司。

事实上,对于坚持走技术路线的本土企业,中国政府和用户还是非常支持的,比如华为、用友、方正、大唐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除非企业自己不上进或是半途而废。

补充一点,柳传志提出“贸工技”的那个时代,联想电脑并不是联想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其代理销售的美国品牌AST电脑以及HP的外设等。所以经常有人说柳传志的贸工技就是买办,的确没有冤枉他。

个人认为,柳倪之争的“贸工技”还是“技工贸”,并不是简单的发展思路之争,而在于用人观念——就是把什么样的人才排在第一位,是技术人才还是销售高手?如果是技术第一位,倪光南当然就排第一,因为没有倪光南就没有联想汉字系统(就像王选之于方正)。

结果当然是柳传志胜了,倪光南出局。直到今天,联想所有高层人员没有研发和技术出身的,基本上都是销售、行政或财务出身,这样一种人才构成,怎么能有自己的技术呢?


高手s


我是科技数码随时答,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当年倪光南赢了的话,走上技工贸的道路现在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要明白什么技工贸?

就是选择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的技术,同时不断积累知识产权,这个过程确实有点慢,因为自主研究开发的话,其实是一个过程,首先前期是没有收益,而且后期就算是生产出来之后,和现在其他的科技品牌相比有什么优势,有人会买账吗?

柳倪之争的具体经过

1984年,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等11人在北京创立联想。联想成立之初,柳传志等人对于联想的出路在哪里,都曾一筹莫展。其间,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绞尽脑汁,苦想联想的出路,最终三人都想到了同一个人,那就是倪光南(倪光南和张祖祥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相互结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身为计算所研究员的倪光南,已经是位一流的计算机专家,在zhongkeyuan和电子界的呼声甚高。多少的名牌企业以高薪诚聘倪光南,均被倪光南一一谢绝。但偏偏让很多的人想不到的是,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专程亲往倪光南的住处,并诚请倪光南出山,倪光南则一口允诺自己担任联想的总工程师。

同时,倪光南提出的条件亦不同凡响,那就是倪光南本人在联想“不做官,不接待记者,不赴宴会”。之后的好几年里,联想通过开发并向市场销售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在市场中站住了脚,进而在市场中发展了起来。

大概到了联想的第10个年头,柳传志与倪光南之间渐生不和。倪光南想的是,联想应该对标国际上的英特尔,全力开发芯片等核心的技术。

而柳传志曾当场给倪光南泼过冷水,就说道:“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

在那时,柳传志更在意联想在短期的效益,坚定地以为联想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的实力,再考虑到国内的工业基础、技术储备和资本实力等方面的不足,包括联想在内,在中国的本土企业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全球的电脑市场(注意这里的“短期”)。

而后,柳传志与倪光南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倪光南开始向zhongkeyuan控告柳传志,控告的内容一度从柳传志的作风问题发展至严重的经济问题,两个人之间交恶更是摆上了台面。

根据网络媒体曝光的资料:1995年6月,联想的200名管理层聚集到一间会议室里,柳传志和倪光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

zhongkeyuan计算所的所长、联想的董事长曾茂朝当场宣布了一个决定,免去倪光南在联想的总工职务。后来有人就分析,从中科院及联想的高层一边倒地力挺柳传志这一点便可看出,联想的股东们其实从心底里是不愿意烧钱搞什么核心的技术研发,更确切地说是不愿意去冒这么大的险。

1999年9月,联想正式解聘倪光南。

总结

综上所述其实就可以看出来,联想的行为,虽然说企业利益是第一位,但是在大局决策中还是有失偏颇的,而且就像5G投票事件,你身为一个中国企业投票给美国的做法是不对,这就相当于别人要来抢你的市场,可是你觉得抢的好,而且还人家入股投钱,这是叛徒呀!利益为重,但是良心不能没有呀!毕竟是中国人,如果没有中国何来的你,哪里来的企业,哪里来的中科院为你撑腰呢?

我相信如果联想当年坚持走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选择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的技术,同时不断积累知识产权,那么联想的体量不仅有可能会比今天大得多,而且还有可能是家既大又强的企业,并且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该不会逊色于今天的华为。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也不应该例外。可以举软件产业为例。人们都承认,中国人很适合做软件,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但我国的软件产业起步晚,当前跨国公司已经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软件的某些领域已经形成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只依靠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够的。中国的国情是"大政府、小企业",企业很弱而政府很强,只有政府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支持,才能使本国软件产业发展起来。这手段包括政策层面、研发、市场、知识产权层多个方面。


当初联想的发展比现在华为要早太多,如果当初坚持走自我创新的道路的话,不仅仅是国人的骄傲,我想联想应该会比现在赚的会更多,毕竟现在华为的发展已经是很不错的,通信业务,手机业务,华为去年的年营收已经到了6000亿。


不过目前来说的话,我们已经不指望联想可以干什么啦!就像很多网友讲的,之前很多人国家的人把洋垃圾弄到中国来,现在联想把自己制造的垃圾送到全国各地也是非常不错的,反正我们也不会购买,那你就送给其他国家的人吧!


不过替倪光南老前辈感到惋惜


回答完毕

点赞很容易,评论显真情!以上就是我的建议和观点,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是更好的答案可以留言,我们互相交流和学习,也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到正在看问题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