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的繼任者張四維為什麼要逼張居正的兒子自殺?

sunshineforTexas


看到這個題目我的心情是很沉痛的,因為我通讀了《明史》,那些皇帝的事情記得不多,但對明朝時期湧現出的名臣于謙、王守仁、戚繼光、徐階、海瑞、孫庭堅、袁崇煥等卻印象深刻,對他們表現出的忠貞、擔當、功績、氣節由衷的敬佩,但我覺得這些名臣中能稱得上偉人稱呼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張居正。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挽救了明帝國於風雨飄搖中。他雖然有過私心,有過貪婪和汙點,當你明白歷史上的改革家基本沒有一個好的下場,當你以一個正常人角度來看,能夠不顧一切、頂著壓力改革的張居正是多麼偉大。

明代官場是厚黑學官場文化的典範,張居正是隱忍了幾十年,扳到了高供才得以上位的。張四維是張居正一手提拔得以進入內閣的,成為大學士的。但是為什麼在張居正死後,卻想張居正的兒子下死手呢?

一、現在有句很通俗的話叫做“屁溝決定腦袋”,意思是這個人的處在哪個利益集團中,決定了他就會為哪個利益集團說話。我們來看張四維所處的利益集團:

A,張四維的母親是王崇古的姐姐,也就是說張四維是王崇古的外甥。王崇古是宣大都督,位高權重。

B,王崇古的女兒嫁給了楊傅的兒子。楊傅是兵部尚書,後改禮部尚書,朝廷大員。也就是說張四維的表妹是楊傅的兒媳婦。

C,張四維的兩個兒子娶了楊傅的兩個孫女。

怎麼樣,張四維和王崇古、楊傅的關係複雜吧。而王崇古、楊傅他們都不是張居正的人,對張居正也不滿。

再來看張四維和張居正的前一任內閣首輔高供的關係吧。萬曆三年(1575),張居正推薦張四維進入內閣,成為了大學士。但是實際上5年前,張四維得到高供的推薦,如果不是因為一處鬧劇,就差點進入內閣成為大學士。因此對於5年後張居正的進入內閣的推薦,他實在難以心存感激。

再來看王崇古和楊傅與高供的關係:王崇古的職位是高供推薦的,和高供關係密切。張居正準備解決高供的時候,楊傅曾登門為高供求情。

看到這裡,我們心裡都會明白張四維是前首輔高供一個利益集團的,並且是前首輔高供的親信,要不然高供也不會推薦張四維入閣,以取代不聽話的殷士儋。

二、張居正成為內閣首輔後,為推行新政越來越專斷獨行,他先後舉薦呂調陽、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進入內閣。這些人在張居正看來就是都有一個優點:聽話。張居正的專斷獨行肯定會引起張四維的不滿,但張四維忍而不發。

三、中國官場有個惡習,就是把別人踩在腳下,自己才能站的更高,打擊否定別人,才能凸顯自己的功勞。

萬曆十一年,萬曆皇帝剝奪了張居正太師等一切職務,撤銷了“文忠”諡號,並抄了張居正的家。但在抄家的時候,有人開始玩陰的了,地方官提前查封了張家的大門,同時禁止人員出入,等到抄家的官員到達的時候,張家已經餓死了十幾人,另外一些也餓得奄奄一息了。過分的是,為了逼迫張家交出更多的財產,抄家官員將張家的人嚴刑逼供。張居正的大兒子張敬修受不了嚴刑逼供自殺身亡,臨死前他在自己的遺書中發出了血淚的控訴:“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張鳳盤,今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 張鳳盤,就是張四維,所謂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這是一句罵人的話,還順道拉上了萬曆。這是張敬修臨死前的憤怒的呼聲,因為他最終知道了這一切的幕後黑手就是張四維。

好在張四維兩個月前父親死亡,他需要回家守制了,接替他成為內閣首輔的申時行比較正派。申時行在聽說此事後大怒,連夜上書萬曆皇帝要求嚴查。萬曆皇帝也感覺過頭了,就下令不再追究張家的事情了,並安置了張家的人。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逼死張居正兒子的張四維在守制兩年即將回朝復職的時候生病死了,因此有人說他幹了不厚道的事,被張居正索了命。

有人說,官場險惡,因為有不少的人站在高位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人前公正無私,人後卻貪婪陰狠。請大家以史為鏡,引以為鑑吧。


呵呵哈哈


1582年即萬曆十年,萬曆朝首輔張居正去世,張思維接替張居正擔任了首輔大學士。

張居正畫像

張思維本是張居正政敵、前內閣首輔高拱的親信,深受高之器重。張思維擔任首輔後,反對張居正生前制定的一些改革措施,啟用與張居正持不同政見的官員,他的做法與張居正截然不同。

張居正死後被御史上本參奏十餘條大罪,萬曆皇帝隨即撤銷了張居正太師頭銜,並剝奪了張居正幾個兒子的官職。按照明代官場慣例,對張居正還應當抄家,但萬曆念及張居正教導、輔佐自己的舊情,沒有查抄張家。

張居正親自教導出來的萬曆皇帝

但張居正的許多政敵仇人紛紛落井下石,向萬曆皇帝進言,1584年,萬曆下令查抄張居正家產。張居正死後2年被抄家,造成了一個技術難題,按照當時規矩,所抄家產應是張居正全部家產,這2年內張家花費的錢也在查抄之內。但張家2年究竟花了多少錢,卻沒有確切數字,只能估計。負責“估計”的官員鑑於朝野對待張居正的態度,絕對不敢將這個數字估計過低,以免被懷疑偏袒張居正。

在這種背景下,張家2年內花費的家產被誇大了數倍,張居正長子張敬修在原籍江陵湊了10萬餘兩白銀上繳,但遠遠未達到朝廷的“估計”數字。張敬修遭嚴刑拷打,無奈之下,說自己還有白銀30萬兩寄存他處,招供當晚,張敬修即自縊身死。

可以說,張居正之子是被萬曆皇帝逼死的。當時張居正老母還在世,萬曆對其倒是網開一面,給她留了一處房產和1000畝第養老。


民國年間那些事


中國古代的官場,從古至今都講究先做孫子後做大爺。在當孫子的時候,肯定要把大爺伺候得服服貼貼;但要是一朝做了大爺,對手下的“孫子”跟過去的大爺怎麼樣可就全看這位主子厚不厚道了。

張四維是嘉靖三十二年的進士,又被點為庶吉士,看來是一位潛在的內閣成員了。這位張相公雖然中進士的時候已經虛歲三十,但是一點都不影響他平步青雲。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個風流倜儻而且才華橫溢的才子,並且對時政非常有見地。

張四維

當然上面說的都是次要條件,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張四維和當時明朝邊境兩大實力派將領的關係極不一般:他是楊博的鄰居,又是王崇古的外甥,而這兩位先後擔任宣大總督,是明朝北大門的關鍵守衛。有這麼一層關係,張四維的仕途想不順都不行。

楊博

當國的首輔高拱很看重張四維,在他做吏部尚書時就將張四維從一個侍講學士越級提拔到吏部侍郎的位子上。高拱入閣後,張四維又在俺答入貢的時候幫助內閣作出了最正確的決定,因此更加受高拱內閣的器重,張四維也很會來事兒,看來入閣拜相是早晚的事了。

高拱

升的這麼快,沒人嫉妒是不可能的。很快就有御史舉報河東一帶有奸商破壞鹽法,直指當地最大的士紳——張四維的父親和舅父。偏偏張四維的這兩個長輩確實不乾淨,逼得張四維只得辭職,在高拱的一再挽留下才勉強留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拱想把張四維拉進內閣,這下子就擋了比張資格更老的殷士澹的路子。殷士澹立刻找人彈劾張四維賄賂高拱。而這位張相公也不乾淨,人家舉報的全都屬實,搞得張四維只能再次辭職。報告還沒批下來,穆宗皇帝就去世了,高拱很快也就下臺了。

明穆宗朱載垕

不過張四維很會燒冷灶,他不但和首輔關係好,和次輔張居正的關係也相當不壞,而且國丈李偉和權宦馮保也相當看重他。因此高拱倒臺以後,張居正不但沒難為張四維,反倒是很快就讓張四維入了內閣。

張居正

然而在張居正執政的十年裡,內閣裡除了他其他人都只是個擺設。張四維因為是由張居正推薦入閣,因此對張居正一向都是曲意逢迎。即便如此,只要他擬的旨意稍稍不如張居正的意,張居正就大發雷霆,搞得兩人的關係漸漸變差。一向做少爺慣了的張四維受到張居正的各種呵斥,暗下決心,遲早有一天要百倍還回去。

還沒等到張居正讓權,這位被朝野內外視作大獨裁者的首輔就病逝了。次輔張四維遞補為首輔。他深知自己的前任得罪了很多人,他便趁機收買人心,藉著皇長子誕生的機會向皇帝進言,要求廣開言論,讓下面人多提提意見。皇帝很高興地採納了。

形勢的發展一如張四維所料,言路一開,罵張居正的摺子就源源不斷的呈了上來。但張四維立刻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張居正的舊部擔心張四維反攻倒算,馮保更恨他不讓自己封伯爵。兩派一拍即合,隨即對張四維展開反攻。

馮保

不久,張四維就被人舉報收受吏部尚書好處,無理提拔其弟。張四維非常尷尬,只好讓人賄賂馮保,才勉強穩住局勢。但隨著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恨一點點被點燃,張四維知道自己算總賬的時候到了。

在萬曆的新寵太監張誠的唆使下,馮保失勢。張四維立刻授意其門生檢舉馮保和張居正餘部,這些人即刻被驅逐出北京。四海以內一見張居正的老夥計們全被趕出朝廷,立刻就來了精神。北京城要變天了。

終於,萬曆皇帝開始對張家進行近乎變態般的報復。他削去了張居正的所有榮譽頭銜,並且下令追繳張居正的所有灰色收入。在張思維的授意下,在荊州的張家老小全部被關在家中不許外出,等候北京方面來員。當朝廷方面的特派員打開張家門的時候,整個張府已經沒有幾個還能喘氣的了,儼然變成了人間地獄。

張居正故居

張家長子張敬修在飽受刑訊逼供後被迫承認自己貪汙三十萬兩白銀,隨後他選擇自盡。臨死前他留下遺書:“今張家事已完結,願他輔佐聖明天子於億萬年也!”

張敬修的死和荊州的慘案終於讓朝中的大佬們意識到這一事件已經超越了對張居正政治錯誤的檢討,而純粹變成了朱翊鈞和張四維的個人報復。首輔申時行下令停止這一令人髮指的暴行,對張家的迫害也就到此為止。

申時行

申時行做了首輔,那張四維呢?就在張家餓殍滿地的時候,他的那個相當不乾淨的老爹死了,他只能回家守孝。守孝期快滿的時候,他得了暴病,不久便一命嗚呼。

我並不相信報應這個詞,但對於張四維這個人來說,他爹和他不到三年時間接連暴死,讓我不得不懷疑也許做了壞事真的會有報應。

張四維是個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官僚——關係極厚,官商兩道都吃得開,有些才幹,願意當孫子。但是在當上大爺以後,就拼命地想把以前當孫子時候吃的虧找回來。從張四維開始,明代的黨爭大幕也就此拉開。


青言論史


張四維是張居正一手提拔上來的繼任首輔,為什麼張四維反而可著勁的整張居正和他的後人呢?

這要從張四維這個人的官場生涯說起。

話說張居正做首輔之前,這個位子是高拱的。而高拱當年和閣臣殷士儋曾經發生過一起衝突。話說這個殷士儋本來也是因為親附大太監陳洪,讓皇帝直接下旨入閣的,所以和高拱關係不好,而高拱一直想換掉他。

於是有給事中就彈劾殷士儋是因為宦官的原因而入閣,不可大用。於是當這位給事中來內閣的時候,殷士儋就說明了:聽說你和我不對付,那無所謂,但是別被別人利用了。

高拱在旁邊說了一句:“你這什麼話,注意點大臣的體面。”

殷士儋馬上就爆了,說:“你把陳以勤、趙貞吉、李春芳這些閣臣都趕走了,現在又要為了張四維把我趕走,你以為你能經常坐這個位置?”

這句話中間透露了一個信息——高拱趕走殷士儋,為的是讓張四維入閣!所以張四維和高拱的關係,當是非常鐵的。而後來張居正又是如何趕走高拱的呢?其實是用了非常不光彩的手段。張居正將高拱曾在內閣說過的一句話『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修改為 『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

這一改,意思大不相同。然後緊接著就有流言宣稱高拱想扶持外地藩王繼位,這讓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明神宗也聞之色變。就這樣,通過歪曲修改一句高拱的話,張居正得到了首輔的位子。但是當年和高拱關係密切的張四維心裡會怎麼想呢?

瞭解了這些背後的曲折,張四維在張居正生前的隱忍,身後的無情就不難理解了。


經史通義


久負大恩必成仇。一升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張四維,名字雖出自孔孟之言,可人做人不地道,是個十足的白眼狼,小人行經。最後他也沒落下什麼好下場,算是報應。如果張居正地下有知,稍微會安慰些。

張四維是張居正一手提拔入閣的。其碼有提攜之恩,知遇之恩。張居正在世時,唯唯諾諾,屁大的事都不擅作主,惟張居正馬首是瞻。給人的映象是小心謹慎,處事穩妥。根本看不出張四維城府如此之深。他蟄伏了十幾年,這條冬眠的毒蛇終於暖活了。其實,當時張居正舉薦張四維時,大明最高層鐵三角政局——李太后與馮保是持反對意見的,由於先生(張居正)堅持己見,李太后就再也沒反對,可馮保壓根兒就看不上張四維,曾警告張居正說,張四維其人心術不正。馮保平時訓他就象訓孫子似的。

張居正一死,張四維活來了。他揣摩迎合萬曆皇帝的心意,變本加利打擊張居正的家人,抄家軟禁家人活活餓死張居正的兒子,這都是張四維擅作主張的,可能是他為了保住烏紗帽,顯示政治正確,與張居正劃清界線,於是就變本加厲不擇手段,由是,讀書人的道德節操都碎了一地,為世人所不恥也。



我本狂草人


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嶽。他是湖廣江陵(今屬湖北)人,所以又稱張江陵。

張居正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他是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進士,被選進翰林院任庶吉士,得到了權相徐階的青睞與器重 ,隆慶元年(1567年)被攫升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帝在位時,他和高拱併為宰輔之臣,並任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等要職。

萬曆初年,他與權宦馮寶合謀驅逐了高拱,代其為首輔之臣 。當時明神宗萬曆皇帝年幼,由首輔張居正參贊、裁決一切軍政大事,因此他被譽為一代“帝王師”。

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張居正當國10年,“示大信於天下”,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推出了“考成法”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嚴加整飭吏治,改變了地方政府拖欠稅糧的積弊,使國庫逐漸充盈。

張居正客觀地分析了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正確地把握了問題癥結的實質與關鍵,並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才使他發起的改革能順應歷史潮流,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因取得了巨大的歷史功績,張居正名噪天下並功標青史,被後世譽為“宰相之傑”。

張居正死後不久,遭到宦官張誠以及一批守舊官僚的詆譭與攻訐,並慘遭清算,被籍沒其家;一直到天啟年間才被平反昭雪並恢復名譽。

張四維,山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後來,他得到首輔高拱的重用,先後任翰林學士、吏部左侍郎。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由張四維代為內閣首輔,他反對張居正的改革措施,起用了一些被張罷黜的守舊官員 ,以迎合時議,籠絡人心。

很快,飽受張居正掣肘的萬曆皇帝開始對張家展開殘酷報復。他下旨撤去張居正生前獲得的所有職銜、榮譽,還要查抄他的所有家產。張四維授意荊州府江陵縣的地方官將張家老少全部監禁起來,等候京官到來。朝廷派員來荊州審理此案時,張居正長子張敬修被嚴刑逼供,熬刑不住的他被迫承認自己貪汙、受賄白銀30萬兩,隨後留下絕命書,憤而自殺。

後來,首輔申時行下令停止對張家的迫害,遂阻止了這一令人髮指的暴行。萬曆十三年(1585年),回家丁父憂(父喪)的張四維暴病而亡。

【寫作辛苦 搬運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很典型的牆倒眾人推,人走茶涼。張居正是選錯了繼承人,不僅給自己,也給後人帶來了災難。

張居正此人不用多說,明朝最出名的宰相之一,素有千古一相的美譽。在他擔任首輔的期間裡,推行變法改革,給將要滑坡的大明帝國帶來了新的活力。但是一個改革者帶來的改革也隨著他的消亡而消亡了。他在,可以繼續,他亡,那麼這條政令也會隨著各方反對勢力的介入而變成廢紙。事實證明了雖然作為首輔高高在上,但是同樣的,他也受到萬曆皇帝乃至一眾大臣的不滿。

張居正在臨其之前向皇帝推薦了接班人,也就是張四維,但是張居正卻看走了眼。張四維本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很會溜鬚拍馬,這樣的人自然也很容易獲得上級的喜歡,但同樣的是,他也是一個見風使舵的人。雖然張居正對他不薄,可他從不將對張居正的不滿放在臉上,甚至表面上依然大力的支持改革。

這樣的人身處朝廷首要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國家。

因此在張居正死後不久,他繼任首輔,這時候壓抑了許久的情緒在百官之中迸發,甚至皇帝也樂於見到此種結果。於是為了博得皇帝歡心,也為了自己的前程,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迎合。其實,張四維的伯樂是高拱,而張居正卻將他的伯樂打壓了下去,雖然張居正也給了他高位,但他心中,只有跟著皇帝走,才能在複雜的朝廷中保全自己。

所以在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開始清算他的後人,而張四維也在其中出了大力,因為,皇帝也高興。


楓橋不夜泊


張四維是一位頗具才幹的大臣,先後得到高拱和張居正的青睞。他被張居正延攬入內閣,萬曆皇帝的詔書是跟隨張居正處理內閣事。從資歷和名望上來講,在張居正當國的時期內,張四維都只能做一個順從的學生。正因為他也是一位有抱負的政治家,他想要獲得像張居正一樣能夠獨裁的地位,而不是做一個執行命令的次輔,所以,表面上是恭順,實則心裡的憤怨在滋生和累積。

等到張居正死後,倒張的人嗅出了少年皇帝清算的氣味,活著的人便藉機通過清算死去的人獲得自己想要的權力。張四維便是其中的投機者,落井下石,以博取皇帝信任,甚至逼迫張居正長子自殺,他的目的不過是手中的權力而已。


生說


張四維本就是高拱親信,他入閣根本不領張居正的情,張居正扳倒高拱,你去正史野史查手段都不光彩,事後還想繼續清算,致高拱於死地,楊博出面才罷休,高拱恨的從此稱呼他是荊人,都不叫名字了。而且張居正一貫跋扈專權,拿張四維當孫子使,站在張四維角度想想,他事後這麼對張居正很好解釋,張居正得罪人那麼多,當時除非是張居正的親信當首輔,不然結果都是這樣,至於張居正兒子家人被餓死逼死,是地方官趨炎附勢,私自做主的,所以也可見張居正多遭人恨,這是自古改革者的悲哀,綜上,張四維的做法,理解很好理解,只是可惜,我們的政治文化缺少一點溫情和寬容,就宋朝好點。


刃天涯781


官場都是這樣:你為領導為工作得罪了人,奏你本的人多了,領導就得收拾你,領導不會因為你一個人而得罪多數人,領導必須卸磨殺驢。霍光、張居正就是典型!官場水深啊!記住:千萬不要為領導為工作得罪人,做人一定要堅持中庸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