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孛糊

洛阳话:孛糊

孛糊:是洛阳话,地道的厨房里说的词,一般都与汤粥有关,民间很多时候汤、粥不分,早餐喝的牛羊肉、驴肉汤等毫无疑问都是汤,可晚上勾兑的玉米面、白面汤呢?大米、小米下锅量大、稠了,是不是该叫:粥呢?来自周口逍遥镇的“胡辣汤”恰恰应该叫“粥”,也混淆成汤啦。“糊涂面”到底是算面条、还是算粥呢?实际乃粥与面条的混合,我们很多时候说:喝面条,就不奇怪啦。

正是做这些糊糊涂涂的“粥”或“面条”时,容易糊锅,也就是锅底部分发黑、发黄,我们洛阳叫:孛糊。熬稀汤不用担心,但“熬粥”时,母亲或奶奶就会嘱咐:看好啊,别孛糊啦。

当今,很多家庭都在使用“电磁炉”,这个科技产品烧开水绝佳,炒菜有点火力不够,熬粥就有点太让人操心了,特别容易“孛糊”,洛阳人喜欢吃的“浆面条”“糊涂面”如使用电磁炉就容易出现问题:孛糊。

我曾多次说过,洛阳土话很多来自古语,不是简单随便的“土”,我们来看看这个“孛”字吧。

孛bèi:草木茂盛的样子。上扶疏而孛散兮,下交错而龙鳞。——曹丕《柳赋》。慧星的别称。混乱;相冲突。后作“悖”。如:孛沴(悖乱灾变);孛戾(狂悖乖张)。

孛bó【动】变色。后作“勃”。孛,色恶也。——《集韵》。古语有定义:凡物盛则易乱。洛阳人运用“孛”与“糊”的结合很巧妙,很有内涵,比那个:“糊锅”、“烧糊了”有意思有味道的多。

有专家指出:孛,一字二音。《新华字典》中仅有书面读音为bèi,因为“孛儿只斤”在姓氏用语中之“孛”是音译,故只用口头读音为bó。在汉语中,文白异读现象在方言中较普遍,现代汉语中也有,但不是很多。《新华字典》中只注了文字读音bèi,却未能指出口语读音bó,是不全面的。孛可做姓氏,甘肃定西有少量孛(bó)姓人,其中一支在1932年迁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马建乡,最近十几年有大部分又迁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居住。

粥或粥与面条的融合饭做“孛糊”啦,怎么办?当今很多家庭是倒掉不要重新做呗。困难年月:吃掉它!难吃也得吃呀,舍不得扔呀。稍微大方的家庭,会再做一小锅饭,让孩子们吃好饭,爷爷奶奶、父母喝“孛糊粥”。

我们在工作中,师傅也常用这句单词嘱托徒弟:看好了啊,别整孛糊啦。上世纪的1975年春天,我学徒做“淬火”,需要把机油加温,结果呢,机油着了,把房子都点着了,幸亏刚买了一卡车碎煤,师傅们使用这“焦作碎煤”盖灭了炉子上的大火,也打灭了已经开始燃烧的房顶椽子上的小火苗。事情过后,单位领导让我的潘师傅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做检查,还扣了工资。师傅不让我多说话,说多了,处罚的是师徒俩人,他阻挠我辩驳是保护我。这件事儿已经过去了43年啦,在我心里窝囊了几十年,火灾事故让我记一辈子,莫要粗心大意,莫要办“孛糊事儿”,因为粗心大意,还会害了师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