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來報丨山東玉米調研報告Day1

11月20-23日我們進行華北玉米及澱粉市場考察,重點關注當前玉米市場供需及澱粉生產及消費狀況,為研判年底階段行情發展提供依據。每日考察紀要如下:


前線來報丨山東玉米調研報告Day1


前線來報丨山東玉米調研報告Day1


一、調研第一站:澱粉糖公司A

1、企業簡介

公司A是亞洲最大的澱粉糖生產基地,主要產品為食用葡萄糖、果糖、低聚糖、果葡糖漿、葡萄糖酸鈉等,連續多年獲得“全國澱粉糖行業第一名”,結晶葡萄糖等澱粉糖系列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公司建成了國內首家規模化結晶果糖生產線,打破了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對結晶果糖生產的壟斷。公司A,通過了省部級科技成果鑑定,屬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空白。公司A擔負著集團公司由B2B業務向B2C業務轉型及“開創健康糖第一品牌!”的重任。

2、調研見聞

(1)玉米庫存和生產採購情況

調研團行至公司A,受到企業負責銷售的王總熱情接待。王總介紹,目前企業的玉米庫存處於低位,主要原因是因為對未來行情的誤判:今年的玉米,8-9月份企業認為玉米是一個相對高點,預期會出現回調。但是事實上,沒有出現這樣的回調。企業沒有來及採購,導致企業庫存很低。山東地區玉米下游企業普遍嚴重缺糧,但是總體糧食並不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民對未來的行情有很高的期待,惜售心理嚴重。目前企業的玉米庫存10天左右,如果滿負荷生產只能用5天左右。往年正常情況下,玉米的庫存至少10-15天左右。

“今年整體山東是豐產豐收,不缺玉米,但是玉米屯糧嚴重,每個鎮都有一些貿易商、農戶,將玉米在不脫粒的情況下儲存起來。糧商預期玉米價格在1.1塊錢左右,不漲到價位不賣。但是企業缺糧很嚴重,目前庫存量僅有5天之用”王總介紹說。

“今年玉米產量,理論比較高,但是實際沒有這麼高。單產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土地流轉後,人均耕地面積增加,照顧不過來導致的”,王總如此介紹今年的單產情況。

在成本和供求關係的孰重孰輕方面,王總介紹說:“種玉米的沒有看成本的,都是看市場。”往年都是新玉米下市的時候買,但是今年,因為市場預期強烈,都不賣了,都準備等到12月份或者明年六月份賣。

在玉米原料進口方面,企業進口的玉米配額在15萬噸左右,均屬於來料加工,加工完了還是會出口的。國內玉米整體質量比去年稍微好一點,主要是因為去年在玉米收穫時節出現了大雨,但是總體來看這幾年整體都不行。

山東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大量使用本地糧食,很少使用東北糧食。東北的玉米是烘乾塔玉米,山東地區的玉米是自然晾曬的玉米,山東的玉米生產玉米澱粉收率要高1-2個百分點。

運輸物流方面:東北的糧食到山東的運費在200元每噸左右,但是目前好的玉米庫點基本上沒貨,目前實際上運費在400元每噸左右。山東當地的玉米價格,比鮁魚圈港的玉米每噸高200塊錢左右。而目前企業玉米收購價格在1.1元每噸。企業介紹:“目前還能在本地收到糧食,如果沒法大面積採購的時候,就得加價或者去東北進糧食了。”

(2)玉米精加工情況

談到澱粉的轉化率方面,企業介紹說,目前一噸澱粉可以轉化為0.9噸的澱粉糖(葡萄糖(含水量在7.5%-9.5%))。

整體供求情況方面,目前澱粉糖在國內基本上供不應求,但是今年的下游需求沒有去年好,同時今年受到原料影響,整個開工率並不是很高,這個下游的開工率只佔到60%左右。

葡萄糖對白砂糖的替代方面,企業介紹,目前國內葡萄糖代替白砂糖工藝不成熟,導致葡萄糖的甜度達不到原有的50%。理論上葡萄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3倍。如果葡萄糖價格低於白砂糖價格1200元每噸左右,就可以進行替代。目前葡萄糖每噸報價在3450左右,實際成交在3200-3300,白砂糖在5300左右,所以進行替代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目前,東北的澱粉價格在2300元每噸,山東必須在2700元每噸,這是成本。而葡萄糖的成本方面,企業介紹:“必須在2700元每噸的基礎上,再加上500-600元每噸,也就是3300左右,這是保本的價格。”此外,企業也談到,華北對玉米深加工手續批覆非常嚴,主要是因為環保和保護東北經濟。

果葡糖漿和白砂糖的替代性方面:飲料對於果葡糖漿的運用,主要是考慮口感。果葡糖漿是通過化學方法制備,白砂糖主要是物理方法制備,在口感上差距很大。

澱粉和玉米的差價在500比較合理,東北的玉米和澱粉的差價在600才能保本。企業的澱粉的澱粉產量不高,澱粉對於企業只是中間產品,絕大多數還是要進行深加工的。

二、調研第二站:玉米公司B

1、企業簡介

玉米公司B成立於1997年6月,是一個集產品開發,工藝設計,產成品檢驗,原料供應,生產經營,儲存運輸於一體的完善的大型玉米澱粉加工企業。現有職員工800餘人,目前實際淨化玉米60餘萬噸,年產玉米澱粉45餘萬噸,各種副產品18餘萬噸。主營:玉米澱粉、玉米蛋白粉、玉米油、玉米胚芽粕、玉米皮粉等,產品出口印尼、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6億元,實繳稅金1547萬元,2012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5.4億元,實繳稅金2053萬元。

2、調研見聞

(1)玉米原料採購及庫存方面

企業的負責玉米精加工方面的邱總,作為企業代表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整個市場的情況。“目前山東現貨市場的玉米行情受到明顯的惜售心理影響,市場是不缺玉米,但是老百姓惜售心理嚴重,並且沒有明確的目標價格”,邱經理介紹說。

目前企業加工的玉米,主要來源是東北的拍賣糧。而東北的新糧,受到東北老百姓惜售心理影響,目前糧食也過不來。廠方認為下游不缺玉米,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玉米本身是供需平衡,同時國家還有一部分庫存。

目前收購玉米的價格變動比較頻繁,西王18水的玉米,目前的價格是1.04元每斤左右,我們企業收購的價格相比較價格方面要低2-3分錢每斤,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運費,一方面是企業是會在24小時之內支付玉米款給供貨方。

目前玉米的庫存容量,夠用7-10天,。東北糧的運費到這邊大概在300元每噸左右的運費,且運輸方式大量採用汽運。

(2)玉米澱粉的價格、成本及銷售渠道方面

目前的玉米澱粉的銷售屬於旺季前夕,11-12月份下游會有一個備庫的過程,目前企業的庫存僅有2000噸左右,相比較正常的產量20000噸每天,目前屬於沒有庫存。目前經銷商也沒有澱粉庫存,邱總介紹說:“今年玉米澱粉的需求旺季提前了,但是具體原因企業認為木薯澱粉的進口減少是玉米澱粉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

企業告訴我們,目前玉米澱粉的出廠價是2650元每噸。玉米澱粉的加工成本在500元每噸左右,主要包含電費和電廠的熱蒸汽。銷售地方面;目前澱粉主要是銷往江浙滬,福建兩廣地區不多。如果距離很遠,中間損耗很大,對方企業也會感覺沒必要。

去年玉米澱粉出現了一波短時間內的快速拉昇,當時主要是因為環保的因素。環保的“一刀切”政策,導致企業處於敏感的位置,熱電被限制了,所以造成了去年的缺貨。當時企業因為環保因素,導致限產20多天。時至今年,環保對產能的影響不明顯了,“該上的設備也上了,上面也不會對我們進行一刀切了,企業明顯感覺會舒服很多”。

談到未來玉米澱粉方面新增產能情況,邱總認為:“新增產能還是會有,但是配套熱電很難批下來,未來新增產能會不會增加,還是要看配套熱電這一塊。目前熱電的審批可能需要中央的批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