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政治全角度論:長三角(上海)和珠三角(香港)誰更有優勢?

老司機走江湖


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個城市群,都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剩下一個是京津翼城市群),一般來說,每個城市群都有一個代表,就像qq群一樣,總會有個群主;一個班,總會有個班長。而長三角的代表,非上海莫屬;珠三角呢,現在多了個名詞,叫粵港澳大灣區,而這個灣區誰當老大好呢,目前來說,香港是最合適的,至於未來,可能會繼續是香港,也有可能是深圳、廣州。



長三角PK粵港澳灣區,我個人覺得不是很妥的,實在是長三角包括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長三角範圍有多大呢?整整21.17萬平方公里,這其中包括了上海、江蘇的蘇州南京無錫等九個地級市、浙江的杭州寧波嘉興等8個地級市和安徽的合肥蕪湖安慶等8個地級市,一共26個市,總人口達到了1.5億人,這簡直就是巨無霸啊。


我們再來看看粵港澳大灣區,它包括了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的廣州深圳等九個地級市,面積只有5.6萬平方公里,只有長三角的26%左右大,人口方面,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大約為6672萬人,人口方面大約是長三角的45%。

所以如果用兩個地區的GDP總量去對,我覺得是不公平的,就像雖然上海的GDP早已經超過香港,但在國際上很少會有人說上海比香港強,在城市世界城市對比中,2018年世界級城市名冊顯示,全球一共有55個城市進入Alpha級別,也就是世界一線城市。其中Alpha++級別的僅有倫敦和紐約兩座城市。Alpha+級別的有8座城市,其中中國入圍的城市有香港、北京、上海,分別排在整個名冊的第三、四、六位。



從地理優勢上來說,兩個地區基本打平,長三角,中國東部的門戶,經濟影響力輻射整個中國東部,影響力越來越大;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中國南部的門戶,守護著南海,影響力蔓延到東南亞。


論政治角度,粵港澳大灣區略比長三角強,為何這麼說呢?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著兩個一國兩制的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和兩個副省級城市(廣州、深圳),而長三角有著一個直轄市(上海)和三個副省級城市(南京、杭州、寧波),各自四個城市,香港和澳門擁有高度的經濟、政治自治權,同時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甚至能發行自己的貨幣,而直轄市是中央政府管理的省級行政單位,這麼解釋下,大家應該能看得出我為什麼說粵港澳大灣區的政治方面比長三角強了吧。


多元化發展是中國的未來,長三角的長江經濟帶和和珠三角的粵港澳大灣區這兩個地區不一樣的發展模式,也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可持續性的發展,避免像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拉美地區的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期待中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Sultan看世界



不知道這張表有沒有說服力


紅雨黑


上海不行了,你們全部走吧!我們需要的是清靜點!你們都沒讀過書嗎?上海在建造什麼,珠三角在製造什麼?華為總部在深圳,但是你們知道嗎,研發中心在金橋!很多公司研發中心都在上海,知道為什麼嗎?最關鍵的是地理位置。新加坡知道嗎?就是靠地理位置優越而飛速發展起來的。上海95%以上都是移民。深圳過不了多久就會走上海的路。現在放進籃子裡都是菜,隨著時間推移,深圳會有選擇。需要的留下,不需要的再見!好了,爭什麼呢!層次不同,國家要求不同,發展的路不會一樣。衛星,火箭,大驅,航母,大型客機,最大龍門吊,核電站,等等。這些代表當今世界最高科技水平,你深圳,珠三角能夠企及的嗎?想都不要想!就連你們的高層建築都是上海人造的。為什麼?因為在中國只有上海建工獨家掌握高空混凝土輸送技術。好了,不要再談什麼了!等著瞧!


星星索18


上海和香港有共同的特質就是都屬於沿海港口城市,大環境來說,香港面對的是南亞和東南亞的國家,而重要的就是新加坡,澳大利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等。



上海面對的是東亞的國家,日本,韓國,朝鮮,牽強點的俄羅斯。
至於這些國家來說,上海大環境更佔優勢。

這是國際環境,接下來看下我們國內一個環境,中國是一個土地廣袤的國家,上海處於東邊,而香港處於最南邊,而中國南北經濟差異很大,溝通南北經濟交流,上海則更顯優勢。而在位置更容易往周邊二線城市擴張。香港它是特別行政區,人口密集度很大,廣州深圳澳門也是類似,地域限制發展。

特別行政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這種實驗田和歷史所產生的成果,對於在一個啟蒙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大環境變了。中國已經崛起,這種環境反而成為一種約束。

再看上海,國際大都市,國家“一帶一路”的偉大藍圖,讓上海再次成為世界的焦點。

一帶一路戰略將是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聯盟、中國—東盟(10+1)、中日韓自貿區等國際合作的整合升級,也是我國發揮地緣政治優勢,推進多邊跨境貿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託國際大通道,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重點經貿產業園區為合作平臺,共同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海上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共同建設通暢安全高效的運輸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緬兩個經濟走廊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關聯緊密,要進一步推動合作,取得更大進展。

全國高鐵普及,更加把上海和中西部的聯繫更加密切。而香港也偏於一安。


高端別墅


無論是從地理還是政治的角度來講,長三角都完勝珠三角,而且前者比後者的優勢大不是那麼一點。而上海也不是小小一個香港所能比的,香港不論是經濟還是政治地位,都比不上京滬,未來甚至還比不上廣深。

先說說地理,長三角位於長江出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而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帶,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佔比均超過全國的40%。長三角的戰略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反觀珠三角,雖然也是我國最發達的經濟地區之一,但其戰略腹地顯然就比不上長三角了。

在對外輻射方面,長三角都遠勝珠三角。長三角的對面是發達的日本,可以獲得日本先進的技術和優質的資本。而珠三角的外面是東南亞,雖然市場龐大,但經濟落後,地區形勢不穩,政治複雜,對珠三角的幫助相當有限。

接下來說說政治,長三角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的經濟重心,其政治重要性,也不是珠三角可以比的。當年改革開放之所以率先選擇珠三角,除了毗鄰港澳之外,還在於當時中央也不敢冒然拿重要的長三角來試點,所以才敲定了珠三角。等等改革開放穩定後,國家的建設重心很快就回歸到了長三角上來了。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是我國最重要三個經濟中心,但這其中,長三角的經濟地位是最為重要的。

最後談談上海和香港,其實香港是沒資格很上海比的。早在民國時期,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上海就已經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了。後來因為歷史原因,才讓香港佔了便宜。但香港畢竟沒有上海的底氣,這個地位早晚還是得讓出來的。

而隨著國內一線甚至準一線城市的發展,香港怕是連現在的地位都保不住。畢竟對於一個只有700萬人口,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而言,他的發展潛力太有限了。無法與國內動不動就上千萬的城市相比......


這些歷史要讀


在這裡回答問題沒錢給,本來不想回答,只是看了那麼多人回答的都是錯的,才簡要說一下!要詳細說,得付錢給我!

從地理上看,長三角在東北亞(東海經濟圈),珠三角在東南亞(南海經濟圈),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日韓臺港和西方國家都從東北亞外遷出口加工企業到東盟各國!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額也在減少中,三國工業協作只減不增!而東盟出口工業在崛起中,東盟和中國的工業協作有增無減,而華南沿海地區佔盡優勢,珠三角勝於長三角!

從政治上看,長三角國企和外企為主,大中型企業為主較保守,中小企業少缺活力,雖能進軍華北和華中、中原地區人口稠密區市場,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珠三角有港澳文化喧染,人文環境自由開放,能夠調動人的創業積極性,珠三角才是未來的王者!


劉備嘆髀肉


1、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有三個世界級城市

大家都知道城市群經濟有一個理論叫做增長極,當一個區域有多個世界級增長極出現的時候,這個區域的經濟輻射能力、世界貿易影響力會更強大:

粵港澳大灣區正好擁有三個世界級城市,分別是:香港、廣州和深圳。其各自的定位又具有差異化,首先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紐倫港被稱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廣州是中國面向世界尤其是東南亞的橋頭堡城市,又有一個稱號叫做“第三世界之都”,廣州有將近50萬黑人。所以廣州在世界的經濟影響力也是很大的。深圳,完全是中國花了40年時間,全新打造的高配置城市,是世界級的科技創新之都,也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中心。一個城市群擁有三個世界級城市,放眼全球,只有三個競爭對手,分別是紐約都市圈、舊金山灣區、東京都市圈。

長三角的城市定位是一主多副,即上海是主心骨,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等城市都是副中心,還有很多經濟強市,比如蘇州、無錫、寧波等等。該區域經濟橫跨三省一市,所以說,長三角走的路線是大而全。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長三角城市群,是有幾個城市群組合起來的,比如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蘇錫常城市群、浙江東部城市群、合肥都市圈等組合起來的。

珠三角與長三角,一個是聚合的發展戰略,一個是分散式的發展戰略,一個以質取勝,一個以量為優。其實就是代表了我國兩種經濟模式,沒有好壞之分,但是我認為經濟始終還是講究效率,從這一點來看,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更佔優勢。

2、深圳與上海,誰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領頭羊

上海是長三角的領頭羊,乃至中國的第一大經濟城市,這是公認的數據,

但是在珠三角,香港、廣州、深圳都想做第一,誰會成為第一名呢?國際層面上來說,香港是第一,廣東省層面來看,廣州是第一,但其實,按經濟實力來說,深圳是第一。也就解釋了建設港珠澳和虎門二橋的一些心思。但是即使這樣,也不會改變深圳是粵港澳中心的現實。

但是放眼未來二十年,這個局面極有可能發生變化,因為中國有個城市叫深圳。有人多人開始笑了,深圳面積不過上海的1/3,人口相當於上海的1/2,怎麼跟上海比,其實從經濟增量來看,深圳2017年GDP增量已經超過上海了,更可怕的是,深圳的GDP增速遠遠高於上海,十年前的深圳,GDP大概只有上海的55%,而現在,深圳GDP佔到上海的75%,且每年都在提升,所以才有了魏老師的一篇文章《上海不是深圳的對手,浦東也幹不過前海》,此文的根據是深圳的經濟優勢是經濟結構,上海的優勢是外資實力。

於是很多人好奇,深圳不到上海一半的人口和1/3的面積怎麼去超上海,我的結論是:確實,深圳整個城市的人口承載能力只有1500萬,也就是說,深圳要發展成為2000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必須有500萬人住在環深地區,然後工作在深圳的高樓大廈裡面,這種現象,不用多久,未來十年就會實現,東莞、惠州、中山都會變成深圳的飛地。對了還有深汕特別合作區,單獨看深圳是比上海小很多,但是如今的深圳+東莞部分+惠州部分,這些地區的經濟總量其實已經超過上海了。從表面上來看,上海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泛深圳都市區才是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

總結

珠三角和長三角,一個勝在質量,一個勝在數量。誰更具優勢,我們都不知道,有待時間的檢驗,但是深圳與上海,將來誰將引領中國經濟,我認為還是深圳!中國要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要超越美國,最根本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多建設幾個類似深圳這樣的城市,科技、新經濟、創新產業、以高精尖的技術作為經濟的增長的核心驅動,這一點上海乾不過深圳!華為、大疆創新、華大基因這些企業,選擇深圳而不在上海,因為創新就是深圳的基因。


城市觀察君


全看了,一桶漿糊,一片漆黑。全沒講邏輯的,胡亂下結論,什麼長江長,所以長三角就優,恆河不長嗎?怎麼印度不優?什麼面積大人口多就優,印度和德國呢?都他媽一群不細究問題,不講邏輯關係,胡亂導出結論的飯桶。很顯然這些都不是決定因素,至少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一個地方有沒有優勢資源秉賦不是最重要的,看看日本新加坡南韓就很能說明問題,現在全球化了,全球資源共享,沒有可以買。一個地方的優秀是指什麼呢?應該就是它的競爭力,有競爭力就有優勢,就是你的產品或服務賣得多賣得遠,並有持續能力,長期來看賺的錢多。一般來說,一般的工業品要近大港口,更利於生產要素的集散,而近大市場的地區會更有成本優勢,長三角對日韓市場有優勢,珠三角對東南亞西亞非洲歐洲市場有優勢,很顯然珠三角面對的市場耍大得多,勝長三角一籌,至於內陸市場,輻射範圍基本無差別,因為陸路運輸成本甚高,都不會往內地賣太遠。內陸因資源便宜,沒有運輸優勢,卻有低生產成本優勢,它們會梯度自產自銷。這僅僅是從投資者角度看的。而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個地方的企業要有千方百計去創新賺錢的強勁動力,企業家整天琢磨的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性價比,把產品賣得更多更遠,而不是整天琢磨怎麼去搞腐敗攻關,這點,市場化程度和政府的廉潔透明就是關鍵了。這方面珠三角很顯然遠超長三角,至於為什麼我就不說了。珠三角的創新力一定會持續蓬勃,長三角的創新力可能有時會較高,但不會持續。問我為什麼,我只能笑而不語。


13691938Aa


全方位考察,我認為,長三角的優勢明顯大於珠三角。第一,長江流域處於地球上最佳的30度緯度帶,具有極佳的地理氣候環境,珠三角比不上;第二,長三角中心城市是上海,蘇州,珠三角是深圳,香港。上海強大的工業基礎甚至超過深圳,蘇州的發展也是不負眾望非常不錯。深圳當然不錯,但是香港就不用說了,香港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工農業產品,唯一可以吹一下的就是金融業,但是和上海比也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實際上香港只會拖珠三角的後腿。第三,長三角交通比珠三角更便利,因為有長江這條黃金水道。長江不僅僅對經濟發展有利,就是到了戰爭時期,也是重要的戰略依託。綜上所述,珠三角兩個核心城市中,只有深圳比較有希望,香港,只要中央政府不護著他,根本就無足輕重。所以我更看好長三角。


Qq空間用戶10925811


這裡就不說地理位置了 就說說政治優勢吧 香港是珠三角最強一極 但也是中央心裡的一個疙瘩 一國兩制實踐搞好了 統一大業一片光明 但就現在這樣的趨勢 特區政府越來越弱勢 相反港獨慢慢有了市場 不要在和我們說港珠澳大灣區 在香港買的小東西也要看你說的是英語 粵語還是普通話 人分三級 一些問題一開始沒有好好解決 現在已經不可收拾 這一點和臺灣很相像 年復一年 故人慢慢老去 都是憤青的世界 你再去問問 誰還會接受 另外香港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 單憑這一點 中央也不會再投入更多資源給珠三角

現在的香港 很像49年的上海 中央掌權了 經濟還是別人控制 不用重典 何來太平

噴子們不信自己去香港街頭 感受一下 你要說普通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